第1章 大廈將傾 閹宦亂政
第1章 大廈將傾 閹宦亂政
唐文德元年,大明宮。
自安史之亂以來,大唐帝國徹底上了藩鎮的戰車,對於皇帝而言,武夫已然不可信,但帝國不可無兵,軍權交給誰,大唐的繼任者們自是煞費苦心。
武將跋扈,毫無忠心。文臣柔弱,不知兵事,更所謂文武皆托於文臣,此取亂之道。
那宗室呢?皇帝更不放心,大唐自太宗李世民開了個好頭,到玄宗李隆基,宗室的政變多達二十餘次,成功上位的如太宗、玄宗可不是少數。
平定安史之亂的唐肅宗李亨愕然發現,身邊可以託付國器的只有天子家奴-宦官可用。
於是李亨將北衙禁軍悉數交到擁立他繼位的權宦李輔國手中。自此,開了太監獨掌禁衛兵事先河。
李亨無論如何也想象不到,眼前唯唯諾諾的似乎可以一手捏死的奴才,日後會囂張到當著他的面殺死他的皇后。
權勢大到甚至可以廢立皇帝。更有口出狂言:「陛下但內里坐,外事聽老奴處置。」
彼時,代宗李豫恨不得生撕了這閹禍,可也無能為力。苦酒已然釀下,埋著頭也只得喝,大唐帝國從此除藩鎮割據外,埋下了宦官亂政的禍根。
此後一百餘年,魚朝恩、仇士良等權宦悉數登場,憲宗皇帝之後七任皇帝均有宦官廢立,些許老貨更是自稱「定策國老」,狂妄到令人髮指,大唐太宗李世民若是泉下有知,怕是棺材板也壓不住。
大唐帝國這艘戰船,在藩鎮和權宦兩個大鎚,內外狂轟了百多年,到了文德元年已然只剩下一口氣。
皇太弟李曄於唐僖宗柩前繼位,此時,朝廷掌握的地盤也就京兆府長安,而長安城,已然破敗不堪。
昔日開元年間,長安京兆府有戶四十餘萬,人口百萬多,街市摩肩接踵、繁華似錦。
數年前,黃巢大軍叩城,李曄的皇帝哥哥大唐僖宗,倉皇出逃蜀地,臨走時甚至沒有通告朝廷全僚,甚至連宗室都沒說,導致整個大唐朝廷除了宦官,個別追上聖駕的大臣,幾乎被黃巢大軍一鍋端。
文臣武將、大唐宗室大部身事巢寇,余者皆被斬,黃巢縱兵劫掠,百姓十室九空,千里之地,寥無人煙。
繼而平叛,李克用率領沙陀鐵騎連戰連捷,黃巢大敗虧輸、眾叛親離,退出長安。而此時李克用對長安城再度揮起屠刀……
黃巢既平,僖宗回歸長安,隨即布發詔令,投降黃巢人等,族誅。
逃過黃巢、李克用屠刀的百姓還來不及喘口氣,又將面臨新的兵災。
官員投賊,百姓何過!北衙神策禁軍借詔令劫掠京兆,屍橫遍野。
黃巢入長安時,搜羅宗室公主、郡主為姬妾,僖宗光復,以為恥辱,言道:「汝等世受皇恩,奈何從賊。」此中一人對曰:「朝廷將兵百萬,陛下尚且西逃蜀地,為何責備女子矣!」言庇昂首就義。
以至於整天光想著吃喝玩樂的皇帝哥哥,聞言也是羞憤交加,幾乎昏倒。
朝廷顏面無存,大唐底褲盡失……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權宦楊復恭雖說讀了幾年書,怕是也明白不了這個道理。
對先帝,他有救駕大義。對當今天子,他有擁立大功。
朝廷之內,身授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傅、金吾上將軍,專領禁兵,朝廷之外,其心腹義子擔任節度使、刺史。更有養子數百人,擔任各地監軍。
出行八抬大轎、前呼後擁。左右讒道:「阿父於朝廷有定鼎大功,王爵亦可授,陛下何吝於此。區區國公,難酬阿父大功!」
王爵!楊復恭試想出行王爵儀仗,若是回歸鄉里,比起現在的魏國公,自然更是威風。
不過新君剛剛登基,怎可操之過急,楊復恭莞爾一笑,眼下內外皆平,朝廷事事皆出於己手,門下、中書皆唯自己馬首是瞻,大丈夫之志至此,夫復何求。
稍時,前方報已到延英殿,言陛下已在殿內等候。
「大家(皇帝)今日忙於何事?可見何人」
「卯時三刻晨起,辰時用膳,而後一直在甘露殿讀書,剛剛才到延英殿,未召見任何朝臣。」
「昨晚可幸嬪妃?」
「未有,內侍前往問過,陛下言正值服喪,沐浴齋戒!」
又問了些許問題,楊復恭這才下轎,他雖是天子家奴,權傾朝野,但也就怕的,內懼皇帝勾連大臣,外恐藩鎮帶兵勤王。
皇帝勾連大臣也就算了,也就麻煩點,釀不成大禍,而外藩帶兵勤王那可要了命的。楊復恭自認也是讀過幾本書的,衣帶詔這玩意,可是不絕於史。
當然,「衣帶詔」也是帝王最後的手段了,擺明了就是玉石俱焚的路子,藩兵勤王,雖說楊復恭討不了好,對皇帝來說難道好受?
歷史上可沒有那個太監追求當皇帝的,而外兵來了,歷史上可沒幾個不想當皇帝的。
入殿,左右趕忙將擬好的表章呈到天子案前。
楊復恭既不跪拜,也不聲言,只顧走到皇帝身邊。
這才說道:「國家大喪,本不該操勞陛下,然長安新復,百廢待興,正是朝廷用人之際,奴婢已將擬用人等抄錄於上,請陛下御覽!」
李曄暗道,果然跋扈,怪不得史書上對這閹貨濃墨重彩的描了一筆。
說是有一日唐昭宗與宰相議事,這貨直接讓人將轎子抬到昭宗面前,在他的那些乾兒子面前大大的秀了一把威風。
欺負皇帝真的好爽嗎?比如現在,知道的,你特么是個閹貨,不知道的,還以為你是吏部尚書呢!
李曄不行於色,他是換了芯子的,部隊里鍛煉了十幾年,轉業后又到體制里修鍊了幾十年,早就練就一身養氣功夫。
楊復恭這道行還真是不夠看的。
啥事都表現在臉上,生怕人不知道他很牛逼一樣。
哪怕原身昭宗皇帝,收拾這貨也跟鬧著玩似的。
高官厚祿直接策反了這貨帶兵的一個乾兒子,卸了這貨的兵權。
不過換了芯子的李曄可不想這麼粗暴的干。
原因很簡單,原身收拾楊復恭造成的後遺症太大。
直接導致龍劍、山南東道等諸地與朝廷決裂,又引來鳳翔、隴右節度使李茂貞威逼中央。
導致原身不得不敗逃長安,以至於被區區韓建解散了神策軍。
大唐到那個時候真的是回天無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