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抓鬮
第35章 抓鬮
晴雯被雲珠拉得跌跌撞撞的。
「少說兩句!」她一邊打量四周,一邊拉著晴雯跟著小丫鬟往有人聲的屋子裡去。
被一番拉扯,晴雯才驚覺此地不是賈府,又見著前頭引路的小丫鬟,她找補似的輕聲道:「你針腳細密好看,綉出來的海水紋十分精緻。
只旁的花樣似乎不得技法,今兒賴嬤嬤家許是要做許多荷包備用,都是些傳統花樣子,你也多瞧瞧別人的手上活計。
順道也拜見賴嬤嬤,若是入了她的眼,內宅里定少不了你的好處了!」晴雯壓低了聲音,飛快的說著,嘴邊還帶著不少開心的笑意,顯然已經憧憬起雲珠能有同襲人打擂台的地位。
只是這話叫雲珠聽了,心中不免咯噔一下。
賴嬤嬤是真真見過世面的老僕,此前賴尚榮賴大爺上任之初,賴家辦了一場歡送會,連老太太都拔冗前來表示慶賀!這樣的人,怎麼肯平白無故的拿好處給自己占?
並不隨意接話,全當晴雯在做夢。
她倆一路被引進了花廳旁的繡房里,房中一側擺放著一個帶門的架子,上頭密密匝匝的鋪了許多香囊。
柜子底下是鏤空雕花的,熏制香囊的爐子中氤氳著花果氣息,十分清香好聞。窗下還坐著兩排丫鬟衣衫的少女,低眉垂目的在布匹上飛針走線,看起來更是如詩如畫。
這屋子中,雕樑畫棟,幔延斗折,雲珠瞧見的全是富貴氣息,亮閃閃的魚鱗線里絞著金絲銀線,不少花樣繁複的荷包上甚至綴了珍珠寶石,華麗極了。
「賴嬤嬤如今精神不濟,見了大爺們便乏得不行,此時已經睡下了。賴大娘子眼下尚未回府,只好叫我告訴晴雯姐姐,晌午後再邀您一聚。」
聽了小丫鬟的傳達,晴雯露出幾分笑意,抿了抿嘴角輕聲說道:「勞你知會,我曉得了。」
「若今日賴嬤嬤有吩咐,咱們還得請你多知會呢。天氣愈發燥熱了,姐姐在外頭行走難免勞累,請姐姐喝盞茶。」晴雯話頭停頓下來,雲珠便從善如流的掏出袖中早備好的荷包,悄無聲息的塞進了那小丫鬟的手中。
晴雯雖是個大丫鬟,但也只是個丫鬟。
平日里行走時,不得主子吩咐,平白給人賞錢,難免會有人背後說她目中無人,大家都是丫鬟,你給的賞錢算哪門子賞錢?
可丫鬟也有求人辦事的時候,也就雲珠這樣年紀小身量小的不起眼小丫鬟,才能行此賄賂之事。當然,錢是晴雯給的,袖中四五個荷包加起來共計二百文。
送走了那小丫鬟,雲珠道完謝進門,姐姐長姐姐短的同眾人打過招呼,裝模作樣的在她們背後看了一會兒穿針引線,便在外間靠著晴雯坐下來。
她又不是真來學綉技的……
「嘗嘗,南邊來的牛軋糖。」晴雯將一盞白花花的糖果子推到雲珠面前,呼出來的氣息還帶著奶味,強忍著伸出去的手搖搖頭。
「不了,要換牙了。」這副身體剛過了七歲,門牙隱約鬆動,眼看著有了要換乳牙的跡象,她連膳房供給的骨頭都不啃了,更別說這些粘牙的糖果。
繡花的丫頭們在裡屋,雲珠兩個在外間,一人手裡拿著個如意紋的綉棚子深一針淺一針的扎著,許是想著有外人,兩人都做足了樣子,並不閑話。
晴雯說過,賴家擺宴的正日子定有府中的太太們過來赴宴,賴尚榮也有些官面上的友人上門,因怕怠慢出了差錯,才將熟識的下人們提早一天宴過,也算盡了人情。
不過這賴家也是個人才,晴雯雖是他家出去的丫頭,卻到底是少爺身邊服侍的,如今再回來,多少也算是半個客人。
客人上門來了,一無拜見,二無傳喚,就這麼撂在針線房大半個時辰無人理會,不知是何緣故?
正當二人百無聊賴時,就聽聞屋外嘈雜的腳步聲,不多時一個眼生的小丫鬟上門,怯生生的眼神在屋內轉了一圈,將視線落在了晴雯臉上,惴惴道:「奴,奴婢是賴嬤嬤院中的丫頭,賴嬤嬤叫我來請晴雯姐姐前去松延院敘舊。」
一段話說得磕磕巴巴,果真是新丫鬟,見著那細瘦伶仃的胳膊腳,雲珠眼中閃過一抹同情之色,賴家的伙食看起來不如賈府。
眼見晴雯收拾了衣擺,欲要出門時,雲珠也一撂手中的綉棚,緊隨其後。
只是她還沒跨出門檻,就被那小丫鬟攔住了身形:「客人稍等,賴嬤嬤只遣我叫了晴雯姐姐去。」
「啊?」雲珠看看那小丫頭,又看看晴雯,發出疑問的聲音,請人怎麼還只請一半呢?
她眼睜睜的看著晴雯走出院子,這四方院中就剩自己一個,心下些許無措開始蔓延。
早知道就不來了。
「妹妹若覺得無趣,可出了這角門去花園中逛逛。」雲珠在廊下見丫鬟來來往往,午後的陽光明朗溫熱,滿院子披紅挂彩的裝扮愈發生輝,到處都是一排暖洋洋的富貴安樂氣息。
進門送東西的丫鬟見著雲珠迷茫,又溫聲細語笑吟吟的對她說:「您是寶二爺身邊的人,咱們往後還可多多往來呢!」
聽及此處,雲珠心中才了悟,這許是賈府中哪個院子里的下人。奈何人家認出了她,她卻沒認出人家來,一時間氣氛好不尷尬。
「多謝姐姐指點。」因怕接不上之後的話,雲珠趕忙應承了那丫頭,再謝過便抬腳往花園去。
老太太院中的丫鬟,只要不是脾氣秉性太過嚴苛的,都是旁的下人親近拉攏的對象。是以面對旁人突然釋放的善意,雖不習慣,卻也順其自然的消受了。
但自己是個笨蛋,時常分不清旁人是口蜜腹劍還是口蜜腹蜜,生怕被人拿了做筏子吹虧倒霉,至今不敢在賈府里肆意走動,蝸居在絳芸軒那方小小的天地里,日日盼望著大觀園快些動工。
府上盛傳元春在宮中已頗為得臉,想必大觀園不日就能提上日程了。
等大家都搬進大觀園,也就不用像如今這樣處處仰人鼻息,步步生怕踏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