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貞觀清閑人> 573.第565章 恨意滔天還沒有辦法

573.第565章 恨意滔天還沒有辦法

  大唐遷都不光在大唐內是大事,在世界範圍內都是大事。


  都城所在的位置代表著這個國家的核心威懾力在那裡。


  從長安到北平,那是不斷的距離,整個國家的核心經營區都換了。


  這是對於大唐來說的。


  對於世家封國們來說,他們則想到了一件事。


  那就是北平是不是適合起飛。


  他們記憶中,李寬曾經說過,當科技發展到一定程度后,人類就可以飛上天空。


  不要怪世家們迷信,實在遇見不好說的事,相信迷信就是對的。


  畢竟,你相信迷信,總歸是會有一個結果的。


  李寬是不知道他們的想法,要是知道的話,會大聲嘲笑他們,你們真是在上進之前選擇上香啊。


  大唐遷都還讓唐人世界動蕩的一件事,就是大家想知道在從無到有建設新都城的過程中,大唐收穫到多少的技術。


  畢竟,他們可是知道的,新都城可是按照最新設計建造的。


  其中包括泄洪等一系列問題。


  這些可都是搞建築需要用的戰略性技術。


  為了保證都城不被洪水衝垮,那就得往周邊泄洪。


  你往周邊泄洪就得需要考慮地勢的問題。


  而你考慮地勢的問題,就得拿著地圖從一整個州的角度去研究。


  這也很考驗人的水平的。


  從戰略到地勢。


  世家們琢磨著最起碼,這得出人材了吧。


  而且北平光從外面看,就看到了三座150米高的樓。


  這技術,大唐應該也有了吧。


  之前的天之聖堂才一百米,你這直接多出來五十米,技術突破應該也是有的吧。


  反正世家們是不相信,一百米的技術和一百五十米的技術是一樣的。


  除此之外,還有北平內鋪設的莫名鐵軌,他們怎麼看怎麼不對勁。


  有些世家腦袋活絡,就想著來大唐這裡買些技術,這樣一來,自己家只需要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就行,就不用到處去找人研究啦。


  長安對外則是呵呵一笑,我們不賣,我們不差錢。


  你們愛怎麼想就怎麼想吧。


  這種有點吃獨食的情況讓一群人去鬧事,他們不服,然後他們就造謠,他們就搞事,他們就被人錘了。


  被錘的老慘了。


  之後他們就去找李寬告狀。


  李寬則是聳聳肩,抱歉啊各位,首先,我是長安的長輩,我無條件相信她,不接受任何挑撥。


  其次,我楚國是大唐的盟友,我們是能拿到一些技術的。


  李寬這得意洋洋的樣子,讓所有人咬牙切齒,忍不住想打他一頓。


  但他們看看自己的體量,發現自己竟然還打不過對面這老頭。


  時間是最好的療養神器。


  那些世家封國明明被氣的要死要活,最後也都在時間流逝中撫平。


  大唐遷都的時候各個世家封國也都派遣了觀禮人員。


  李寬以李晨才是楚國國主,自己就是一個代理人員,國主在,他就不去了為名就真沒過去。


  以至於李晨在遷都時直接就是兩個身份。


  一個是大唐丞相,一個是楚國國主。


  這操作,讓親自去了的李承乾等人咬牙切齒。


  早知道有這個操作自己也不來了。


  他們也並不願意來參加觀禮。


  年齡大了,不想到處跑,他們也想在家老老實實的躺屍。


  只有年齡大的人才能體會到躺屍的快樂。


  每天逗逗孫子,陪陪老妻,這日子過的多滋潤。


  李承乾等人也都在內心中告訴自己,等之後,他們也用這個方法。


  主要是在他們看來,這個遷都禮儀並不重要。 太過無聊了。


  長安又不會在這種禮儀上講一些大唐政策。


  要是講一些大唐未來的發展方向,政策,他們聽聽還會高興。


  畢竟,這是能為自己家封國蹭禮儀的時候。


  遷都完的大唐發展的越發迅速,就像吃了大力丸一樣。


  一項又一項國家級政策被鋪展開來。


  大唐內部的醫療,衛生,教育交通,軍事等都進入了告訴發展。


  狄仁傑等人也都玩了命的努力。


  御史巡查被提到了最高的程度,尤其是交通檢查。


  防止的就是貪官污吏,就是懶政惰政。


  在大唐上層官員們的眼中,你們這些地方官不好好乾活,就是在耽誤我們青史留名。


  有貞觀和永盛兩朝珠玉在前,本來我們就壓力巨大,如果你們再拖後腿,那我們的未來不就完蛋了。


  這是我們不可能接受的結果。


  一切卷不起來的人都給爺死。


  御史們為了各自的政績,也都是玩了命。


  當然,狄仁傑等人也並不是完全相信御史,他們還設立了民間舉報制度。


  這個世界上總有一批吃飽了撐的沒事幹,到處旅遊寫詩的人。


  這幫人,要文化有文化,要知識有知識,要家世有家世,要人脈有人脈。


  但是他們就不喜歡干正經事,他們就喜歡遊山玩水,詩詞歌賦。


  狄仁傑給他們找了一條好路子,你們當監察人員吧。


  看到哪裡有不平事就去調查一番,然後到中央來舉報,只要你們舉報的好,舉報的對,我就給你們發獎章,給你們宣傳名聲,上大唐官方的報紙。


  絕對滿足你們的一切名聲慾望需求。


  而且你們要是舉報了某個御史不幹人事,並且舉報成功,那我會給你們加倍獎勵。


  狄仁傑就是主打一個交叉管理監督。


  一個在野,一個在朝。


  如果是其他時代的在朝人員肯定不會怕這些在野的。


  畢竟,權利在手,天下我有嘛,

  可這個時代不一樣,那些在野的,他們是真有人脈。


  某某個舉報人員敢對著御史說,我姓李,我家是遠支皇族,在族譜上可以找到的,你說弄死我,你算老幾啊。


  要不然就是,我姓房,房遺愛知道我,那是我伯伯。


  還有我姓王,太原王的王,你說琅琊王也行。


  更有我姓崔,我家祖上就是干御史起家的,我還不了解你們那些小九九。


  狄仁傑這一手布局下去,讓所有大唐頂層官員集體滿意。


  很好,很不錯。


  這套監察制度,真的很棒。


  我們很喜歡。


  堅決不能讓這些不三不四的官員影響我們名留青史的態度。


  當然,也有一些卷王官員根本不怕。


  這些官員本身就是沖著自己死了以後能享受一地供奉而去的。


  他們直接就是讓人大方的來檢查。


  他們追求的就是名聲。


  我不貪財不好色,我就喜歡升職,那你們國家說什麼就是什麼。


  這類官員是大唐最喜歡的。


  而有最喜歡的,就也有最不喜歡,就是那些頂風作案的還完。


  可一度讓大唐官方頭疼的官員是一批修仙人員。


  他們在閑暇時研究謝哲學上了頭,一度變成仙俠大腦,非要搞辭職修仙那一套,也就是陶淵明那一類。


  對於這種官員,狄仁傑恨的牙痒痒。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