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武俠仙俠>蜀山之凡人修仙> 第185章 佛法魔法

第185章 佛法魔法

  第185章 佛法魔法 

  「好!」玉清師太點點頭,道:「我不擅教徒,便從頭開始說起吧。 

  當今天下,修行類別千奇百怪,不說百種,三五十種還是有的。 

  除了道門、釋教以及魔道三家之外,常現修行界的,還有神道、鬼道之類。 

  其餘如廬山神魔洞白骨神君的白骨之道,上古傳承下來的煉體之道,妖獸的妖道,苗疆獨門的蠱道,僅在湘西流傳的屍道,以及經久不衰的厭勝之道,也都算有名。 

  那為何在這麼多修鍊路徑中,道、佛、魔三種能夠獨大?蓋因只此三道,能夠練成天仙,繼而飛升靈空仙界,堪稱正宗。 

  即便是連山大師天縱之才,另外創出旁門修行之法,可惜飛升之時隕落,功敗垂成,又無傳承延續,幾乎可算沒落。 

  這一些個事情,你多多少少也該知道一點吧?」 

  孟秋道:「零零散散的聽過一些,只是不成體系,也未曾想到過,還有這許多奇奇怪怪的修行之法。」 

  玉清師太笑道:「說起來這些東西,在大派中都是常識。就算是個散修,能練到散仙境界,多少也會有所了解。 

  無奈何你進步神速,不過區區十大幾年,就蛻凡成仙。一生又多在戰鬥,故而知道不多。 

  我先說道門,眾所周知,源自廣成大聖。長久以來,只此一家為修鍊正宗。 

  所演化出的練氣、築基、散仙、地仙與天仙五境,至今仍是修行境界的標準,無論魔佛,都在沿用。 

  即便連山大師苦心孤詣,創造出金丹之法,也脫不出此藩籬。 

  前兩境界一模一樣,練氣、築基;後面三境界的金丹、元嬰與化神,對應的也是散仙、地仙與天仙。 

  大師的道法如今在你手中,想必伱了解的比我更多。只是此法須在築基之後便轉道途,可惜你得手時已經是散仙,否則大師傳承有望。」 

  玉清師太說到這裡,遲疑一下,還是道:「原本這話不該我說,要八姑來講,但既然遇上了,也就說了。 

  我有個不情之請,若你將來收徒,可否將這金丹妙法傳承下去,也算不白費了大師的一番心血。」 

  當年月兒島取寶之後分寶,連山大師創造的這門道法,被公冶黃三人有意相讓,落在孟秋手裡,未嘗不是三人默契,想要他將這門法決發揚光大。 

  「這……」孟秋頓了一頓,老實道:「我亦不知道自己是否會收徒。 

  公冶前輩、八姑和你不是也看過金丹妙法,為何不自己傳承下去?」 

  玉清師太嘆了口氣,道:「非我等不願,而是不能,這裡頭很有些曲折。 

  當年連山大師嘔心瀝血,直到第三次天仙之劫后,才創出此法,本欲公之於眾,叫天下修士都能得此福祉。 

  但座下那許多前輩,都是跟隨他老人家多年,且於此法也多有貢獻。 

  原本就因此法須得從築基修起,不能轉修,很有些失望。驟聽此舉,自然是一百個不願意,將一腔心血平白予人。 

  縱然大師神通廣大,法力無邊,壓過眾人不算難事,但畢竟多年情誼,難以割捨。 

  他招來眾人商議,只太乙混元、水泥潘度等寥寥兩三個同意,其他全是反對。 

  一議不成,二議之時,太乙混元卻被眾人合力趕走。 

  大師又傷心又氣憤,斥責眾人忘了當初聚義時的理想,又感飛升之劫臨近,便發了狠,立了個規矩。 

  他道:『既然你們要我學那些高門大派一樣,故步自封,那便索性成全。此種道法,允許你們看,但除嫡系外,不準傳之後人。』 

  大師原本以為,眾人都會反對,便可順勢推翻前次所議。 

  哪知,唉!哪知眾位前輩竟爾真的同意,併當面立下誓言。 

  幾位性情烈的,立誓之後,看也不看金丹妙法,直接出了門去。 

  此事就此定論,無可挽回。可惜大師天縱之才,一場抱負,雖得見月,終究是在水中。」 

  「這……怎會如此?」其中曲折,令孟秋很是驚訝和不解,道:「眾位前輩也沒得好處,到底是個什麼想法?」 

  玉清師太苦笑道:「這就不是我所能揣測,只是聽我師父模糊說起原因。 

  連山教下,多是孤僻散修,成道以前吃過不少苦頭。其中多數人極為羨慕峨眉這等大派,威風八面。 

  大夥都認為連山大師能和長眉真人分庭抗禮,預備等他飛升之後,公推一位領袖,執掌門戶,使修行界多出一個連山大教。 

  既然存了此念,那門中根本大法自然不能外傳。且要用此金丹妙法歸屬來分出嫡庶,免得鬧出張三丰真人飛升后,武當四分五裂的笑話。 

  只可惜計劃不如變化。誰能料到,大師的飛升之劫竟和第四次天仙之劫撞上了,以致身隕。」 

  孟秋恍然,道:「這樣來想,倒也不算錯。境遇變化,卻不改初衷的,能有幾人? 

  人皆自私,換成是我處在那個位置,恐怕和眾位前輩也是一樣的想法。 

  只是縱然大師身隕,可畢竟道法流傳下來,計劃也成,為何不見執行?」 

  玉清師太嘆了口氣,道:「師父說,當時大家雖然傷心,也是打算舉起連山教的大旗。 

  但那睡尼潘度或是無心或是有意,說了句話,大意是連山大師之所以會隕落在魔劫之下,恐怕就是因為他們不同意將金丹妙法公之於眾,傷心所致。 

  此言一出,滿堂寂靜,繼而深受大師恩典的幾位前輩,悲痛欲絕,自責之餘,又恨起他人。 

  好好的立派之議,毀於一旦。加上鐵傘道人無恥,偷走開啟寶庫的秘鑰,眾人苦等一個甲子多,取寶未果,連山教從此分崩離析。」 

  陰長陽錯,還能如何? 

  孟秋只能一聲嘆息,道:「如此說來,我算是這一代的連山嫡傳,此法非若我不傳,你們也不能?」 

  玉清師太點頭應道:「除非你身死而未傳法,我們中的某位還能承續道統。 

  否則我們先死,你又未傳,那這道法恐怕從此絕跡。」 

  孟秋頓覺壓力深重,苦笑道:「這麼說來,我不收徒都不行了。可我都東躲XZ,哪能夠教人。何況,天下之大,好弟子何處去尋?」 

  他倒是找到過五個,一股腦都送給武當派了;再遇到的,資質要勝過這幾人怕也不容易。 

  玉清師太笑道:「這我們可管不了,擔子交到你肩上了,就得擔好。」 

  「儘力,儘力。」孟秋應了兩聲,又問道:「這是旁門修行之法,我算明白。 

  至於道門,我修行到了中間境界,多多少少也有了解。那佛門如何?還請賜教。」 

  玉清師太道:「佛門我也懂的不多。」 

  她放下法冠,露出一個渾圓的光頭,頭皮玉光瑩瑩,笑著道: 

  「別看我如今是個女尼,可畢竟是半路出家,只學了些皮毛。不過比起你來,確實也算懂得多。」 

  抬手一道黃光打了過去,孟秋不動,用法光一迎。那光落在其上,果然沒有多少威力。 

  只是光芒明明閃閃,誰看著都心窩一暖,似乎人畜無害。但要接觸,暗裡便能察覺有些霸道,且法力極凝練,如外觀華麗裝飾花哨的實心鐵鎚擊打。 

  「佛光?有些意思!」孟秋伸手一托,一顆太乙神雷在掌心滴溜溜的轉,道:「似有雷法的霸道,又兼幻術的明艷。 

  這種法術,是專門創造出來的,還是佛門法決本身而來?」 

  「雖不是人人都會佛光,但只要根本法決為佛法,必然生出此等意境。」玉清師太道: 

  「凡能並肩道門的修行之法,必定的在根本修行上有所區別,佛門便是如此。 

  道家講究性命雙修,從練氣開始,到飛升天界,元神都須與軀殼並舉,缺一不可。 

  一陰一陽謂之道,若是軀體毀損或是殘缺,便是渡世寶筏出了問題,難登彼岸。 

  佛門卻要靈活一些,對軀殼並不那麼看重,修鍊之時,側重元神,神壯則境界水漲船高。」 

  「咦?」孟秋極為驚訝,不由想到滅塵子創出的煉神之法,暗想對方也是一代高人,不至於鬧出這等烏龍,便問道: 

  「不是說元神不能脫離軀體存在太久么?難道修鍊佛法就能夠?」 

  「怎麼可能?」玉清師太道:「無數前輩都嘗試過,天下間就沒有什麼法決,能夠單獨修元神。 

  佛祖修為固然浩瀚如海,亦不可能創出這等法門,脫此束縛。 

  佛門修士不重軀體,是另闢蹊徑,規避了軀殼脆弱的缺陷。」 

  說到這裡,她笑了笑,道:「都說是佛祖慈悲,憐憫世間肢體殘缺的修士不能成道,才創出此法。 

  不過我倒是更傾向另外一種說法。佛祖本是個天資絕頂的修士,無奈何肢體受損,修道不成,才另闢蹊徑,創出佛法。 

  有一種名為舍利子的東西,你該聽過,便是佛門修士的根基。 

  要先以元神為基,熔煉成此物雛形,之後再日積月累,將軀體中的精華以及得來的法力,一步步的融入其中。 

  反正就是苦心修鍊,水到渠成的活計,對資質要求不算太高,也算是一大好處。 

  等到一定程度,歷經天劫淬鍊,精氣神盡數化入,便可大成飛升。 

  所以你看那些個佛門修士,厲害的大都是乾癟癟,枯搓搓。甚至在飛升之時,只剩下一張空皮囊的都有。 

  這法門有個極大的好處,在築基元神誕出之後,便可修鍊。之後更是不拘境界,隨時可以轉修。 

  散仙可,天仙亦可。所以會常常聽到有道門修士、魔教修士轉修佛法。 

  且佛門修士也能輕易轉成其他,只需將舍利子破碎,放出精氣神即可,方便得很。 

  不過天下之事,有得必有失。好處多多,壞處自然是大有。 

  其一是元神融入舍利子,就不那麼靈動,神識較道門修士,差了許多,探物辨人暫且不論,光是驅動飛劍法寶,就差一籌。 

  另外便是元神不落識海,少經鍛煉,極易引來天魔。風火雷三劫不懼,最怕魔劫。 

  至於精氣神一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就更不用多談。」 

  「便有這麼多缺點,但此法也極為神奇,天下修士若無練道的資質,走這條路也極好。」 

  孟秋忽而心裡一動,道:「舍利子讓我想起一物。莫非連山大師的金丹之道,也是借鑒了佛法?」 

  玉清師太道:「這很正常。天下修行之法,大都源於廣成大聖。 

  魔法源於道法,佛法借鑒了魔法,金丹法和佛法有些相似,並不稀奇。 

  正是一代代的高人,立足前法,推陳出新,才有今日修行界的繁華。」 

  孟秋深以為然,又趁勢問道:「佛法我已有了些了解,你說的佛法借鑒魔法,又是怎麼回事?」 

  玉清師太道:「魔法我所知更少,也是聽連山教的前輩,如叱利師伯等說起一些。 

  等被迫入了佛門之後,優曇師父又講了不少。畢竟佛門和魔門是敵對,她了解得多。 

  道家性命雙修,佛教舍利子,旁門金丹,路雖不同,但都有依託。 

  魔法卻不然,天魔道、血海道、阿修羅道,各有區別,但根基都在四字,無定形無固相。 

  魔門修士也必修元神和軀體,但元神和軀體是不是自己的,並無所謂。 

  魔法唯心,一身修為盡數融入真靈之中,只要真靈不滅,魔就不死,至於元神、軀體隨時可換。 

  如天魔道,又成心魔,容千萬人元神為一體,喜怒哀樂俱是別人所有。但若把持不住,本性不存,我便不是我。 

  如血海道,修成一道魔影,皮肉骨血以及法力,取自旁人。但修鍊之時極為痛苦,千難成一,且血氣一旦駁雜,未及時化解,便有反噬之危。 

  阿修羅道還算正常,接近道門,元神和軀體都用本身。但從不將自己元神和軀體當一回事,常常胡亂改造,弄得似人非人,似怪非怪。 

  凡人傳說中的三頭六臂、法天象地,都源於此道。還有什麼滴血重生之類的法術,恐怖無比。 

  此三者最是正宗,是以所需資質極高,非得要在真靈生出之後,才可修鍊魔法。 

  而真靈必是散仙所有。是以道家能轉魔門,佛家能轉魔門,但反過來魔門能轉佛門,卻轉不了道門。 

  除此之外,還有其餘的魔道,什麼東方魔教、南方魔教、赤身教之列,包括叱利師伯創建的滇西魔教,無有飛升之法,都是小宗。 

  魔教如此種種,雖然神奇,但歸根到底,也非得有元神和軀體供養。 

  一旦真靈落單,一時三刻找不到元神和軀體寄託,便要消散,連轉劫的機會都不會有。 

  魔雖成就極易,但心性太差。即便天魔道號稱天魔,也和魔劫全然不同。自古魔道修士眾多,但飛升者,幾不可聞。」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