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武俠仙俠>蜀山之凡人修仙> 第117章 另類風俗

第117章 另類風俗

  第117章 另類風俗 

  孟秋不辨方向,飛出極遠,找到一個無人的島嶼,停了下來,才苦笑道: 

  「看來是我拖累了八姑,否則她這性情,這時候應該是呼朋喝友,到處恣意縱橫,快活極了,何必陪我提前來這南海,人生地不熟,鬥法都沒樂趣。」 

  剛才那情形,鄭八姑明顯是不怵耿鯤,因為顧忌孟秋在一旁,完全放不開手腳。 

  畢竟孟秋斗劍的本事再如何超出同儕,也只是個築基修士,面對一個正兒八經的強力散仙,也鬥不過。 

  可惜敵人來得突然,鄭八姑對南海也不熟悉,倉促之間,找不到臨時駐地,只能讓他先走,後續再匯合。 

  孟秋定了定神,稍稍打量,此地比原先那座島嶼確實大上許多,只是幾座山頭最高也不過兩百來丈,外表光禿禿的,全是石頭。 

  這等情形,明顯是無法匯聚靈氣,以至於寸草不生。 

  雖然他修鍊起來,有識海那顆明珠幫襯,並不挑剔地方,但海中狂風巨浪時有,這裡無遮無掩,還要立下法陣以做屏障,平白暴露,頗不划算。 

  孟秋只得起身,再往前尋訪。行出萬里,一路島嶼忽多忽少,三五成聚,或是千八百個連成一片。 

  但有些靈氣的,都有人駐紮,其中大一些的島嶼,修士比之武當派還要更多。 

  雖然其中大都是些練氣修士,但海外修士數量之多,分佈之廣,也令孟秋驚訝不已。 

  只是出於謹慎,他不好找人詢問具體情形,轉了幾圈,決意先不暴露自己,往人多的地方打聽一番。 

  那些個偏僻位置的大島嶼,孤立一處,上面多是纏著獸皮、披髮赤腳的人,一派原始社會模樣。 

  多島聚集之處,可見阡陌縱橫,稻桑成片,高閣聳立,巨船往來,儼然與中土無異。 

  中央偏上區域,有一處島嶼,大約有兩三萬頃,人口密集,十分繁華。 

  孟秋找到中間的一個大城,在雲端運起法目,高高觀察。 

  城中多處地方,都布置有法陣,城門口也不時見到有法光飛起,顯然修士在凡間也不少見。 

  他按落雲頭,憑藉一身見之不凡的道衣,輕而易舉的混入城中。 

  街道寬闊而平整,人來人往,川流不息。 

  兩邊建築,與中土風格,一般無二,只行人所穿衣衫略有差異,說話口音也非如今的官話,反倒像是崤山以東的語調。 

  這裡用一種奇怪的貝殼做錢,大貝、中貝、小貝,價值不一。但也能從某些衣著華麗的富人錢兜里,找見少量銀塊。 

  孟秋尋了一個高大的酒樓,入內點了一壺上等的酒、一桌貴菜,一坐便是一天。 

  會鈔時銀錁子果然有用,甚至將掌柜的也驚動了,折騰半天,找回許多錢貝。 

  原來這些島嶼身處海中,那些個中土頗為名貴的珍珠、珊瑚之類,並不稀奇,反倒是礦產極少,金銀之類,堪稱珍貴。 

  酒樓果是妙地,四面消息,匯聚於此,孟秋從諸多雜言雜語中,漸漸分析出了些修行界的脈絡。 

  這一片島嶼有一千多個,大小不一,統稱齊魯。諸島都由修士管理,無一例外。 

  究其原因,似乎一是地處大海,狂風巨浪等天災時有侵襲,必須要有相應的法陣抵擋。 

  再者海中妖怪層出不窮,和人類一直都有爭鬥。它們比之普通人來,地利和人數優勢明顯,非有修士庇護,不能驅逐。 

  而海中修士,大多只是練氣,物資也較中土更為貧乏,除非肯苦修,否則沒有凡人供奉,日子定會無比艱難。 

  況且修士眼見不能晉陞,便會生出俗欲,其中之一,就是繁衍後人,傳承家族,又會落回凡間。 

  如此多方因素混雜,才有了這一種仙凡同處一地,互依互存的奇特情形。 

  只這幾天,孟秋就在這酒樓中,見到了好幾個修士,修為最高的,甚至已接近築基。全都規規矩矩,並無囂張跋扈。 

  蓋因這一座城喚做解召城,數百年間都是王家所有,駐紮在內。當代家主九十多歲,據傳多年前就是築基境界,神通廣大。 

  中土海外,人種統一,修鍊道法也都同源,只因地理不同,便演化出如此迥異的社會風俗,只能說是造化玄妙,不可揣度。 

  孟秋一連好些天,都在酒樓中,儀錶姿態又如此不凡,自然有人看得出他是個修士。 

  於是這一天,有三人找了過來,為首的是個身穿錦袍,體型富態的中年男子,恭敬的道: 

  「大人,在下劉元,在城中經營一家商行。眼下有一批貨,要從這昌樂島發往北邊的無棣島去。 

  途中多有海妖埋伏,可否請大人出手護持一番,願獻上三十斤黃金為酬勞。」 

  「海島、商行、護送?」孟秋腦海里千百個念頭流轉,彷彿從蜀山世界穿越到了其他世界一樣,有些晃神。 

  沉默片刻,才搖搖頭,道:「不去,你們找別人吧。」 

  他那百寶囊頗大,裡頭零零散散,攢下了黃金有數萬斤。此物於他而言,並不珍貴,不至於耽擱時間。 

  那中年人不敢多話,躬身一禮,倒退至樓梯口,才轉身下去。 

  樓上的人紛紛看來,好幾個眼中帶著熱切,一如當年他見著醉道人時的模樣。看來無論何地,修仙都令人艷羨和神往。 

  孟秋暗嘆一聲,取了酒資,丟在桌上,徑直離去,一路不停,到了城外,縱雲離去。 

  不過多時,尋了個不大不小、靈機稀薄的島嶼,穿過島中最大那片山脈里的一座法陣,降落在某個山頂。 

  片刻之後,周圍幾個山頭,飛出七八個人,有老有少,一見孟秋,俱都低頭行禮,口稱「前輩」。 

  孟秋「嗯」了一聲,擺足姿態,道:「我從南而來,往無棣島去,飛的有些疲乏,在此歇一歇腳,眾位道友不會介意吧?」 

  「豈敢豈敢。」「前輩肯來,蓬蓽生輝。」 

  幾人忙不迭的應聲,生怕怠慢一步,引得對方誤會。 

  「我去那歇息。」孟秋伸手一指,對面一處山崖有個亭子,飛了過去。 

  只老者留在一旁作陪,其他幾人紛紛回了洞府,不一會取來靈果佳釀伺候。 

  眾人一一介紹,八人都是張王劉李陳,俱是大姓。 

  酒酣耳熱,那李姓少年才十七八歲,眼見對方態度和藹,不似邪道,忍不住問道: 

  「丘前輩一路行來,定是走過了不少地方,可否為晚輩說說沿途風景?」 

  孟秋自無不可,挑了些這些日子見到的景象說了,引得眾人連連讚歎,少年一臉憧憬。 

  半個多時辰后,他才狀似不經意道:「我一直在南面苦修,直到晉陞築基,才敢出門去見舊友。 

  一路行來,這地方尤為繁華,可見是有高人坐鎮。各位可否告知,是哪位真仙,免得我沒個分寸,惹出麻煩。」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