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2.第399章 清算開始
第399章 清算開始
北疆!
李耀最近還挺忙的,畢竟他們一仗,從河套打到遼東,橫跨一千餘里,即便現在仗打完了,但善後的事才剛剛開始。
河套那些鮮卑俘虜,如果全部殺了倒是一了百了,但是李耀並不打算全部殺了。
而是讓人進行甄別,那些罪孽深重,冥頑不化的人,將會送到西河,上郡,北地,或是挖煤,或是挖礦……這輩子是不會再擁有自由了。
至於妻女,則是賞給有功將士,要麼為妻,要麼為妾,解決軍中大量士兵單身問題。
同時挑選出一部分聽話,而且比較配合的人,登記造冊,編戶齊民,從此成為半耕半牧的北疆百姓,做好漢化表率。
解決軻比能,步度根這兩個大部落,並不意味著就徹底解決了鮮卑問題,在遙遠的漠北,那遼闊的大草原上,還有著不少的鮮卑部落,以及名為鮮卑部落,實為匈奴部落的族群。
一邊打壓,一邊拉攏,打壓強大的部落,拉攏弱小的部落,李耀希望能夠保持北疆長時間的和平,有些事情,總要嘗試。
如果真有那麼一天,北疆百姓不再繁育大量馬匹,而是放牧更多牛羊,那或許這地方真能實現長時間的和平。
馬匹是金貴的,但是這金貴的馬匹,只能作為戰場上的消耗品,為軍隊提供強大的機動力。
相反,牛羊則是用處多多。
而與之同理的,還有遼西那些烏桓,他們原有的部落制度,隨著踏頓,烏延,蘇仆延,難樓……這一大堆烏桓貴族被殺而徹底的終結。
李耀並不打算按照原有的階級觀念,選出一部分烏桓首領,而是編戶齊民,挑選里正,設置亭長,改部落為村莊。
如果一切順利的話,閻柔就是最後一任烏桓校尉,強制性的移風易俗,在這個過程中,完成漢化。
另外就是,幽州,遼東,大量官吏是去是留,還要接見當地世家族長,豪強家主,判斷一下他們可用不可用。
一晃兩個多月過去,冀州楊修寫信告訴李耀,清點戶籍,丈量田畝,突然之間難度大增,官府的人到了地方,不是遇到強賊,就是遇到刁民,十分難纏。
李耀有些意外,他沒想到自己百戰百勝的接連勝利,都鎮不住貪婪的人心,難道因為刀子沒有砍到自己身上,所以始終心存僥倖。
原本,李耀想要更和平的掌控關東,但沒想到,總有些人伸著脖子往自己的刀口子撞。
既然他們要血流成河,那麼自己就讓他們血流成河。
李耀寫信給關中的李儒,賈詡,荀攸,張松……可以開始第一批考試了。
科舉制的推行沒有那麼簡單,因此這次所謂考試,是李耀在關中,涼州,益州,并州,這些關西之地開放了更多的孝廉,茂才名額,而且通過上計制度選拔出了一批,出身低微,但有一些能力的斗食小吏。
原本這些人員,李耀打算放在朝廷歷練一下,然後根據各自能力,送到各州各郡為官。
不過現在這個情況,李耀沒有時間慢慢挑選,那就直接進行考試,按照成績好壞,好的當太守,壞的當縣令,在實踐中,能者上,庸者下,把所有不聽話的全部替換掉。
關中,長安!
李儒,賈詡,荀攸,張松……根據李耀的命令,又根據當前的情況,以戶籍和田地為中心點,輔以農桑,水利……等等治理地方的常見問題,設計出了一套試卷。
同時安排四個考場,調屯田兵來回巡邏,在上上下下的共同努力之下,完成了這一場選官考試。
很快,一份成績好壞的名單,就被從關中送到了李耀手上,李耀也不含糊,從第一名開始直接安排工作。
一個個的,全都發往冀州為官,對於那些名列前茅的人而言,絕對算是一步登天,沒有資歷,沒有政績,一躍成為了兩千石。
不過,資歷,政績,很快就會有了,李耀親自前往冀州,下令樊稠,李傕,郭汜,張濟各自整軍。
冀州,清河,原本的清河太守已經被罷免了,新來的清河太守是一個涼州人,要名氣沒名氣,要人脈沒人脈。
當地名士,郡中吏員,沒有一個人瞧得上他,甚至在私底下嘲諷,以為換個太守,就能掌控清河,涼州蠻夷還想騎到他們頭上。
但是很快,張綉率領三千步騎正式進城,沒有廢話,開始抄家,敢有反抗之人,直接就地斬殺。
有人不服,大聲喊冤,他的衣著華麗,說話引經據典。
馬上就被一個小兵,一刀柄打碎了一口牙齒,滿嘴是血,嗚嗚啊啊……再也說不出清晰的話。
事實證明,當別人罵你是蠻夷的時候,你最好真的是蠻夷,反手打碎他一口的牙齒,讓他再也說不出罵人的話。
張綉這邊都算溫和。
冀州,鉅鹿,李利率兵攻破塢堡,將塢堡里的男人殺的一乾二淨,將塢堡里的女人……反正沒什麼好下場……
而這樣的場景,正在整個冀州發生,李耀想要盡量和平掌控冀州,就是因為知道,軍隊這種暴力機器,一旦放了出去,就很可能直接失控。
非常容易波及無辜,但總有人很願意跳出來,想用自己的脖子試一試李耀的刀子鋒不鋒利。
李耀又豈能不滿足他們。
開始還有人痛罵,說這些都是禽獸暴行,表達自己的無畏,展現心中的大義,不過隨著說話的人,全都倒在血泊之中,也就沒人再開口了。
百年的世家,不管你是三代,五代,甚至十代的積累,面對鋒利的屠刀,全都沒任何的意義。
曾經的高貴公子淪為了囚犯,原本的溫婉淑女淪為了妓女,數以萬計的刑徒,已經走在前往遼西,遼東的路上。
公孫度在遼東乾的還是不錯,內修德政,外征蠻夷,可惜控制不住自己的野心,只有死路一條。
李耀把這些刑徒送到遼東,也不只是簡簡單單的讓他們送死,而是為了讓他們發揮他們祖先披荊斬棘,篳路藍路的精神,把原本的不毛之地,開發成堪比中原的繁華之地。
先讓他們吃些苦頭,然後派出心腹進行引導,自然就會知道應該怎麼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