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7.第376章 處置俘虜
第376章 處置俘虜
幽州,薊縣!
此時公孫瓚來回踱步,略顯焦急,他正等著單經回來,而且希望單經能帶回好消息。
現在他的情況確實十分危急,主要再次敗給袁紹,所帶來的影響太惡劣了。
六萬大軍,三萬步兵,三萬騎兵,不但主力部隊損失極為嚴重,還有大量的烏桓僕從騎兵,鮮卑僕從騎兵,根本沒回軍營,要麼四處劫掠,要麼逃往塞外。
讓他樹立起來的強悍無敵形象,碎的七零八落,曾經被他所鎮壓的,世家豪強,烏桓鮮卑,劉虞舊部,全都蠢蠢欲動。
就連那些普通百姓,也在公孫瓚對外征戰的這幾年裡被榨乾了一切,沒有半點的喘息之機,因此對他十分痛恨。
雖然公孫瓚依舊還是幽州牧,但是在政治上,完全陷入到了孤立,沒有任何一個階級,沒有任何一個集團,此時還願意幫助他。
終於,單經回來,他的臉色十分羞愧,見到公孫瓚低下了頭,很是無奈的行禮說道:
「將軍,那個李耀,他不但不放我們幽州的兄弟,還說我們幽州的兄弟都被袁紹給殺了,但我幾乎可以肯定,我們幽州的兄弟肯定還在易縣之中,那麼多的俘虜裡面,不只有冀州軍,還有幽州軍!」
公孫瓚聽完之後,直接是勃然大怒,臉色猙獰,咆哮說道:
「涼州小兒,安敢欺我!」
這本來吧,公孫瓚被袁紹打敗之後,多虧李耀打下鄴城,逼迫袁紹回師救援,才讓公孫瓚有了喘息之機。
但是另一方面,公孫瓚與袁紹惡戰的時候,李耀帶兵偷襲鄴城,並且最後奪取冀州,好事全都被他佔了。
吃了敗仗,想了好多年的冀州,還被李耀給奪走了,公孫瓚怎麼可能理智,當即直接下令說道:
「給我聚兵,聚兵,我要再次南下冀州,一是消滅李耀,二是救回俘虜!」
不過,公孫瓚的身邊,還有一個理智的人,關靖,他連忙是開口勸說:
「將軍,不能再打了,不能再打了,如今軍中士氣低落,再讓他們出去打仗,那就是讓他們送死……」
「李耀奪取冀州,雖然手段極為卑鄙,趁著將軍與袁紹惡戰的時候出兵,但是不能否認,他本身是有實力的,與其交戰,勝負難料!」
關靖沒說必敗無疑,就已經是很給公孫瓚面子了,敗給冀州軍的幽州軍,去打戰勝了冀州軍的李耀軍,無論怎麼看都是沒有任何勝算。
公孫瓚氣憤至極,恨不得現在就率兵出擊,暴打李耀,奪取冀州,把所有的怒氣發泄出去:
「不出兵,不打仗,難道任由李耀佔領冀州,冀州還在韓馥手中的時候,我就想佔領了,後來冀州被韓馥送給袁紹了,真該死啊,真該死啊,前前後後七年時間,結果現在被李耀給奪走了,我不打他,難以平復胸中躁動的殺意!」
關靖看著公孫瓚這副姿態,心中無奈,他想勸說公孫瓚休養生息兩年,但是如此情況之下,他根本就開不了口,分析當前局勢之後,給出最合適的建議:
「將軍,先打烏桓,鮮卑,只要是打胡人,百姓就會繼續支持我們,尤其是消滅那些沒回軍營的烏桓僕從騎兵,鮮卑僕從騎兵……」
「在這過程之中,快速整兵,恢復實力,等到那個時候,再去攻打冀州,才有成功的可能,才能真正的報仇……」
「我們現在,已經沒有再輸一次的機會了!!」
關靖是個聰明的人,他深刻的明白,只要是打胡人,幽州百姓就會無上限的包容公孫瓚的所作所為,現在不能招惹李耀,可以說只要公孫瓚帶兵離開,幽州就不知會有多少人,聯絡李耀,裡應外合,迫不及待想弄死公孫瓚。
此時的公孫瓚,聽到關靖所說的最後一句話,臉色鐵青,但又無法反駁,因為是他,兩次做出錯誤決定,而被袁紹打的大敗。
他的野心告訴他,應該立即南下冀州,他的理智告訴他,應該聽從關靖建議,許久之後,嘆了口氣,公孫瓚彷彿一下子蒼老不少,擺了擺手,開口說道:
「那就依你之言,聚集目前所有兵力,步兵留守,騎兵出擊,先把境內不安分的烏桓僕從騎兵,鮮卑僕從騎兵給收拾掉,冀州,李耀……」
公孫瓚也不傻,如果不趁現在這個機會,李耀還沒在徹底的站穩腳跟,出兵將其給趕出去,等到李耀徹底站穩腳跟,他難道還要再花費七年的時間去奪取冀州。
他的人生,又還剩下幾個七年,這次對袁紹的失敗,這次對李耀的退卻,如果沒有意外發生,他這輩子也就只能止步幽州。
關靖,單經,公孫續,公孫范,聽到這話,行禮說道:
「遵令!」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公孫瓚拼湊出了最後的一萬騎兵,原本三萬的編製,變成一萬的編製,無論規模還是戰力,相比以前可以說是大大降低。
而且士氣低落,軍心不振,這次戰敗,對於幽州突騎而言,將他們的信心給徹底打垮了,將他們的榮譽給直接撕碎了。
收拾烏桓僕從騎兵,鮮卑僕從騎兵,都顯得是有些拖拖拉拉,沒有以前那麼乾脆利落。
隨著消息傳到易縣,李耀開始思考,是現在就出兵,還是以後再出兵?
最後,李耀做出決定,此事還是需要等上一等。
冀州並不算是一個穩固後方,無法供應出兵幽州所需要的糧草,而且在中原的曹操,劉備,這個時候應該也在想方設法削弱自己。
於是下令,安排樊稠,李傕,郭汜,張濟,暫時屯兵常山,中山,河間,渤海等地,對內壓制世家豪強,對外威懾太行的黑山軍,以及幽州的公孫瓚。
而他自己,則是帶著全部俘虜,一路南下回到鄴城,對於這些俘虜,李耀從未想過要殺。
如今空閑下來,也該分別進行安排,其中精兵,包括張郃的大戟兵,高覽的強弩兵,可以全部收為己用。
其中身體健壯,沒有殘疾,有意願繼續當兵的俘虜,李耀就從自己軍中挑選有功之人,安排他們擔任軍官將校,散到各郡作為郡兵,包括楊奉,韓暹,胡才,李樂,楊雲,朱行,薛庄,孟飛……成了直屬李耀的各郡郡尉,以後各郡太守可指揮不動他們。
最後剩下來的,全都成為了屯田兵,根據籍貫,分到各郡,也是郡尉進行管理,直屬李耀的將軍府,太守無權進行指揮。
一切都頗為的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