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天帝使者
第371章 天帝使者
苗老師畢竟是老前輩,他看得上的東西,確實都是精品。
拿出來的第一件寶貝就很特殊——封泥。
非考古工作者很難接觸到的特殊的文物。
秦漢時期,由於紙張還沒有推廣使用,公務文書都是寫在竹簡上的。
儘管傳遞前都會將竹簡捆紮好,但為了防止有人偷偷拆開,還會多加一道處理。
那就是在結繩的地方,用一塊圓形的泥巴封好,並蓋上相關部門的印璽。
有的場合,還會把竹簡放進盒子里,在盒子開口處也留一塊放泥巴的地方。
封泥就是這種用來防拆的、蓋了印章的泥巴。
相當於蓋在信封口的郵票。
這東西乍一看,很像是封酒瓶用的泥巴。
不過因為汪大師曾經推薦張揚讀過《華夏古代封泥全集》,雖然一共十五冊,張揚就讀了第一冊的前三頁,但還是足夠讓他一眼就認出這東西。
漢代的、還有文字,那起碼是三級文物了。
印章印在上面的文字是「天帝使者」。
天帝?哪位天帝?
張揚臉上露出思索的神情。
漢代的時候就有天帝這個說法了嗎?
「名稱:天帝使者封泥」
「生產時間:公元200年(東漢建安五年)」
「詳細信息:天帝使者封泥常見於東漢時期的鎮墓文、買地券中,是東漢時期的至上神天帝的信仰衍生物,是研究民間宗教信仰的重要材料」
嚯,竟然是這種東西!
買地券張揚曾經見過,那是道教用來敬告天地鬼神、給死人買一塊安息的墳地用的東西。
這也是蓋在買地券上的?
在漢代,買地券只能是木製的,那用封泥也很合理。
而這個天帝使者封泥,應該和道教息息相關。
因為張角的太平道和張魯的五斗米道,以信仰黃帝、老子聞名。
黃帝又叫黃神,是天帝的使者……
要不是張魯和孫策之間隔著劉表和曹操,張揚都要以為,這是五斗米道三代天師張魯,親自來給孫策墓地的買地券蓋的章了。
總之這東西,對於研究東漢末年江東地區的宗教信仰,有非常高的價值。
見到封泥了,那竹簡或者木牘呢?
總不可能就孤零零一件封泥躺在地上吧。
面對張揚的疑問,苗老師直接愣住了。
「你是說,這東西是蓋在封檢上的?」
「對啊,封檢不就是古代的信封嘛,這是郵票啊。」
「可是,這個是我在主墓室里撿的,不是上面有文字,我都不會帶出來。」
苗老師的言外之意,信封、還有信本身,應該都被第一批盜墓賊破壞了。
只有一張郵票。
這個解釋,張揚不太能接受。
但仔細一想,木牘這東西留著真沒啥用吧?
就算是最頂尖的拍賣會,也沒人會買木牘的。
這東西保存困難不說,而且歷史價值遠遠高於經濟價值。
「看來孫策墳墓的買地券上到底寫了什麼,將會變成未解之謎,永遠埋在地下了。」張揚在心裡感慨道。
這樣的好東西,肯定是要帶走的。
「賊」不走空嘛。
張揚從背後的包里拿出了一個小盒子,這本來是裝大陰博物館的紀念金幣用的。
用來裝封泥剛剛好。
「張大師你還把這東西隨時帶在身上啊。」 看到張揚拿出紀念金幣,贈送金幣的林於磐感覺很受用。
張大師心裡有我啊,東西都隨身帶著。
「嗯,這盒子不錯的。」
張揚點點頭,打開盒子,把金幣還給了林於磐。
接著拿過苗老師手裡的封泥,輕輕放在了盒子內的黑色泡沫上。
反覆確認裝好以後,張揚又給林於磐豎了個大拇指:
「這盒子設計的很好,蓋子竟然不會壓到。」
「哈?」林於磐愣了一下,總覺得有哪裡不對,但是又說不上來。
看張揚這麼看重這枚封泥,苗老師的表情有點複雜。
他現在也不知道,自己該高興還是該害怕。
高興的是,自己確實把珍貴文物帶了出來,不至於永遠埋在地下;
害怕的是,盜墓的東西越珍貴,他問題越大。
最後他想了想,算了,都到這一步了,順其自然吧。
苗老師拿出來的第二件寶貝,是一件綠色的玉璧。
只比成年人的手掌略大一點。
初看是玉璧,但是仔細一看,卻發現除了邊緣的地方有一點玉的通透感外,其他部位都給人石頭的感覺。
「這是琉璃璧啊。」張揚鑒定完說道。
琉璃沒啥特殊的,起源於西周,到漢代的時候已經是非常成熟的工藝了。
但是把琉璃燒成這種玉璧的形狀,張揚還是第一次見。
琉璃不是建築材料嗎?
性質大概相當於把大理石雕成掛飾戴在身上。
想起直播間的韭菜老哥們,張揚突然覺得,這塊琉璃璧還挺合理的。
反正只要好看就行。
雖然以張揚的審美看,它並不好看。
但萬一東漢末年的吳國,以丑為美呢?
古人的審美觀很難講的。
除了琉璃璧,苗老師他們還從墓里搜刮到了一件陶樓。
表面的釉也是這種琉璃的綠色。
陶樓在漢代算是非常普遍的陪葬明器了,唯一的作用,大概是用來佐證,孫策生前對綠色的琉璃器確實有點偏愛。
不然葬他的人不會強行塞這種東西進去。
除了琉璃器,剩下最珍貴的東西,是苗老師從一架馬車上掰下來的、龍頭形狀鎏金銅柄。
應該是當初馬車上的裝飾物,不過價值很一般。
「我感覺珍貴的東西就是這些了。」
「剩下那些陶器、青銅器,都是日用品居多,沒啥特殊的。」
苗老師把他認為值錢的東西介紹完,表情如釋重負。
這件事壓了他幾十年,今天終於解脫了。
「那行。苗老師、林館長,你們看看要不要簽一份捐贈協議啥的,把這些陪葬的明器都放到博物館里。」張揚建議道。
他不打算再浪費時間在這件事上了。
搞清楚了是誰的墓,還收穫了一件「天帝使者」的封泥,他就沒白來。
至於為什麼他能把東西揣在兜里直接帶走……當然是因為他後台硬啊。
而且這次幫三川市的文物部門,一次性繳獲了這麼多的文物,他不去慶功宴,誰敢先動筷子?
只拿件封泥真是便宜他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