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直播收貨

  第361章 直播收貨

  文玩大亨一語成讖,第二天上午,節目組的電話就打過來了。


  來和張揚溝通的是那個女主持人。


  張揚對她的印象很差,所以他溝通時的語氣很生硬,還提了點無理的要求,但對方竟然全部答應下來。


  「就很奇怪,感覺他們找合作的對方,好像非我不可一樣。」張揚在電話里和沈書語吐槽道。


  「可能是因為他們也沒太多選擇的餘地吧。」


  電話那頭的沈書語坐在桌前,看著她從網上找到的數據分析道:「整個逗音的鑒寶主播里,你的平均每小時觀眾數排在第一。」


  「排在你後面的幾位,雖然和你數據差距不大,但都是主打帶貨的,只有伱一個人沒有櫥窗。」


  「這樣嗎?」


  張揚想了想,突然嘿嘿一笑。


  「說起櫥窗,其實之前逗音官方的人也讓我開櫥窗來著,說每天上萬人訪問我的主頁,不帶點貨實在太可惜了。」


  「就算賣衛生紙啥的,只要便宜也還是有人買的。」


  「哈?這麼離譜嗎?」沈書語沒想到還有這樣的故事,她好奇的打聽道,「那你是怎麼拒絕他們的?」


  「我問他們能不能賣我的簽名照。」


  「噗嗤,那他們怎麼說?」


  「負責人當時就沉默了,說我如果想拒絕的話,其實可以直說,沒必要繞彎子。」


  張揚撓撓頭,說實話,直到現在,他依然覺得那個負責人有點太激動了。


  帶貨說白了就是粉絲經濟嘛,衛生紙憑什麼比簽名照高貴?更何況是他張大師的簽名照!


  「後來他們就沒來找過我說過這種事了,無意中聊起來,還誇我清高呢。」


  「只是清高,沒說你趙高嗎?」


  沈書語咯咯咯的笑了一會兒。


  等笑夠了,她才繼續好奇的問張揚和電視台合作的事:「那你答應他們合作了?」


  「我當然不會拒絕啊,而且我把博物館也捎上了。」


  「加上我的個人工作室,一個活動,三個主辦方,兩方都是我的。」


  「所以我才說,他們是不是真的找不到人了,不然明顯是我在蹭他們流量……」


  張揚說話的時候,沈書語也沒閑著。


  她之前找的電視台內部人士已經回消息了。


  「我知道為什麼了。」


  沈書語將看到的消息仔細講給張揚聽。


  節目上次逗音首播的效果非常差,不過電視台的領導還不算昏庸,沒把問題算在張揚身上,而是問責了編導、審核等等一系列的相關負責人。


  最後領導定了個基調:

  不要老想著把互聯網上的節目做多好,引流掙錢盈利才是王道。


  他們的基本盤還是在電視節目,逗音上賣貨就行了。


  至於賣貨的方式,其實早在很多年前,《華玉之門》的官網上就弄出來了線上拍賣會,只不過最後無疾而終。


  現在要重啟這個項目。


  「原來如此。」張揚聽完恍然的點點頭,「怪不得今天來跟我對齊顆粒度的人,那麼專業。」


  「原來他們早就辦過線上拍賣會了。」


  ……


  下午直播的時候,張揚在直播間打出了【直播收貨】的標題。


  底下還有一行小字說明:「只收明清時期的精品古董,價格優美,欲售從速。」


  其實海林博物館里那些待售的古董,就已經能滿足節目組的要求了,但這個「收貨」的活動還是要辦。


  主要是為了宣傳。


  宣傳是這次合作最重要的一項。


  【張大師親自收貨?真的假的】


  【咱們手裡還有東西能入張大師的法眼?】


  【好,今天不用走了,就看能收到什麼寶貝】


  【我倒是真有大寶貝,但是離臨海有點遠啊】


  「離得遠沒事,特價機票才幾個錢,我收的是精品古董啊,一張機票的利潤還是能分出來的。」


  張揚回答著彈幕的疑問。


  「有人問,我收古董是幹嘛的,當然是為了掙錢啊。」


  「只是想撿漏?還真沒有這個想法,彈幕誤會了。這次和咱們之前兩次徵集拍品的活動不同,這次是替人家節目組搞的。」


  「我先幫你們鑒定,然後節目組那邊會聯繫你們,給出一個市場價,成交以後,如果最後的拍賣價,在這個市場價的基礎上,上浮超過了30%,那超過的部分會返一半給你們……」


  「夠良心了吧?」


  張揚覺得節目組那邊給出的方案還是挺合理的。


  明清的古玩基本都能在網上找到相關的資料,如果這種情況下,拍賣漲幅能超過30%,那絕對算撿漏了。


  撿漏了還能分出一半給賣家,在哪裡都找不到這麼好的買家。


  至於有些彈幕問,節目組那邊會不會故意壓價什麼的,張揚表示:

  「不是我鑒定了你就一定要賣給我的呀。」


  「兄弟們別給自己壓力,你們直接賣給別的古董店,回來給我刷點禮物表示感謝,也是一樣的。」


  怕後來的觀眾不清楚這個分錢條款,張揚讓小唐啥也別干,就在直播間里複製講怎麼分錢的彈幕,這要是也看不見的話,那就沒辦法了。


  「閑話少說,來,歡迎第一位寶友。」


  視頻接通后,寶友那邊的畫面非常的有衝擊力。


  一張書桌上,擺滿了瓷器,沒有一件是新的、乾淨的。


  就像是吃完飯還沒來得及洗碗一樣。


  但確確實實都是古董。


  好久沒見到這麼多藏品的寶友了。


  「老師,我這些都是清代的老瓷了,你看看有沒有能看得入眼的?」


  「寶友你這是把清代丐幫的遺址挖出來了么?」


  張揚看著對方手裡的青花大碗問道。


  沒別的意思,就是太髒了一點吧。


  原本應該是白瓷底的瓷碗,已經被土沁成了淡黃色,跟跟要飯碗似的。


  在碗底的正中間,有一隻簡筆畫的青花小兔子,算是上面唯一值得說道說道的紋飾了,其他的花草紋,張揚感覺自己也能畫。


  除此之外,釉面還有一些內凹的黑色斑點,專業術語叫「縮釉」,表面甚至不是均勻光滑的。


  底足更是任何落款都沒有。


  簡單來說,一個字:糙;兩個字:民窯。


  「哈哈哈,沒有沒有,都是早些年玩古董的時候,在鄉下收的。」寶友介紹起東西的來歷。


  「原來是同行啊,失敬失敬。」


  「這是件明末清初的民窯青花碗,寶友,你這東西品相也太差了點吧?」


  「這是真沒辦法,我還特意挑了一下,沒有裂縫就已經很對得起觀眾了。」寶友有些不好意思的解釋道。


  「行吧,如果你收藏的都是清代的瓷器的話,那給我看看有款的。」


  「有款才值錢。」


  當一個明清民窯的瓷器,製作者連款都懶得落的時候,它的品質,懂的都懂。


  「我找找啊……這個怎麼樣?」


  寶友拿起一個青花的趕珠龍紋碗,外面有兩條青龍,在祥雲里追著冒著火焰的珠子。 看慣了官窯的龍紋,再看這種青龍,廉價感都要溢出屏幕了。


  不過既然有款,當然還是要看完款再確定價值。


  寶友把碗翻面,碗底展示出來:

  正中心有兩條魚,魚頭湊在一起,魚尾分開,呈一個「A」字形。


  這是典型的民窯用的花押款。


  花押款是流行於清中晚期的一種瓷器落款,是窯工和窯口的符號,一般沒有特殊意義。


  但這種「雙魚款」比較特殊,基本都是康熙年間景地鎮的民窯,比一般的民窯好,有確定的年代,產地也有質量保證。


  價格能比普通的民窯高個一兩千,但也不到五千的樣子。


  【雙魚座的碗?】


  【這看花紋,也不值錢吧】


  【這種東西放在二十年前,鄉下收貨十塊錢一個】


  【康熙的民窯,我家裡就有】


  【拍賣會上要是賣這種東西,建議還是擺地攤吧】


  【能不能整點硬菜?】


  彈幕雖然不愛看民窯,但是張揚卻覺得,這東西雖然價格一般,但放在《華玉之門》櫥窗里挺好的。


  網上消費幾千塊買個老瓷體驗下,也挺好的。


  起碼落款就能告訴別人,這是康熙的東西。


  不過這會兒,張揚並不打算溝通買賣東西的事,節目組應該派人在直播間盯著呢。


  要的話他們自己知道行動,不用他操心。


  「有沒有不是花押的,這種嚴格來說不算落款,算標記。」


  「不是花押的……還真有,您看看這個。」


  寶友拿起了他桌面上唯一的大件,一件滿是開片的觀音瓶,應該是仿哥窯的。


  遠遠的看去,上面還有黑色的龍紋。


  靠近以後才能看清,黑龍竟然是浮雕在瓶身上的。


  這是瓷器里比較少見的堆雕工藝,就是在原本瓷器的基礎上,加了些泥料,雕刻出各式各樣的圖案。


  一般紫砂壺用這種工藝比較多。


  「嚯,堆雕的工藝,這件不錯啊。」


  這件瓷器,張揚也很滿意。


  觀音瓶的釉面還是仿哥釉的,藝術成分很高。


  他問對方:「這個是什麼款的?」


  「我不好說,老師您自己看吧。」


  瓶子底下的款寫的是「成化年制」。


  明顯是寄託款了。


  晚清的仿哥窯瓷器,大部分都是寄託的明代款,一眼就能分辨出來。


  看寫款的隨意程度,應該也是民窯。


  這位寶友面前這堆藏品,簡直是民窯本窯了。


  十五年前在潘佳園擺地攤剛剛好。


  「這個可以了,算是好東西吧,是件清晚期的仿哥釉堆雕龍紋觀音瓶,價格估計在大千了。」


  「才大千嗎?估價能不能給到萬啊,多給的部分我刷禮物給老師你分一半。」


  「哈哈哈,好意我心領了,但是我說了不算呀,寶友。」


  張揚笑了笑,心說寶友的心思夠靈活的,還想拉他一起反薅電視台的羊毛。


  可惜所託非人啊,張揚今天真就是單純的鑒寶。


  ……


  接下來是第二位寶友。


  「老師,我只鑒寶,不賣給你們行不行?」寶友很老實的問道。


  「可以啊。」張揚點點頭,當然沒意見。


  「不過你拿出來的這個東西,也不能賣吧?」


  寶友拿出來的東西,是一個三足鼎。


  但不是青銅鼎,而是陶的。


  眾所周知,古人只有兩種情況才會用陶土做鼎,一種是商代及以前,沒有青銅用;一種就是漢代,連鑄銅錢的銅都沒有了,只能用陶土。


  不管是哪一種,這掰斷了一隻耳朵的陶鼎都很有說法。


  「寶友,你這是漢代的陶鼎啊,怎麼成一隻耳了?上面的蓋子呢?」


  「不是我摔的,挖出來的時候就是這樣。」寶友連忙解釋道,接著追問張揚,「東西真的是漢代的嗎?」


  「真的啊,這東西就相當於咱們現在的砂鍋。你們這乾的活兒也太糙了吧,好歹是個文物,弄斷了。」


  【這茬口都是新的,肯定是剛摔的】


  【不用想了,抓吧】


  【漢代的陶鼎好像不值錢吧】


  「文物?那要不要上交啊?」


  「你轉動我看一下。」張揚指揮寶友把手裡殘缺的陶鼎轉了一圈,沒有任何花紋或者文字。


  很合理,確實沒必要在砂鍋上刻字。


  而且貌似因為挖出來有點年頭,上面都長青苔了。


  「留著吧,只要你沒挖出來其他東西。」


  殘缺的、沒有文字的陶器,除了對某些古董萌新來說有點價值,對其他人真的一點吸引力都沒有。


  因為太丑了。


  「好。」寶友應了一聲,很快又換了一件藏品,「老師幫我看看,這個是老東西嗎?」


  「你這是……耳杯呀。」


  橢圓形的全開口容器,兩邊有又細又長的兩個耳,很典型的陶制耳杯。


  老版三國演義里喝酒就是用的這東西。


  也叫「羽觴」。


  「又是東漢的,和你那個鼎差不多。」


  「寶友,你跟我說實話,是不是挖到墓了,你這兩樣東西,都像漢代平民的陪葬品。」


  「真沒有,這都不是一個地方挖出來的。老師你說的這個,耳杯,都放在家裡好多年了。」


  「行吧,反正能有這種東西的墓葬,頂天了就有個漆器啥的,也沒啥珍貴文物。」


  漢代的平民墓葬其實也不少,很多陪葬的都是日用品。


  因為歷史久遠,往往是「墓上墓」的地下那一層。


  有很多挖明清墓的,一直往下挖,結果卻挖出了漢墓的東西,現實中也不算奇怪,但肯定是沒寶貝的。


  「好好保存吧,老哥,還有沒有其他的寶貝要看的?」


  「沒有了,等我什麼時候挖到能賣的東西,再來找老師。」


  「行行行,一定要來找我啊。」張揚笑著說道,「我這裡包分配!」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