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柯學世界的名律師> 三體和大唐來的老唐

三體和大唐來的老唐

  名著肯定是能夠從不同角度進行審視的文字組合,能被稱為大名著的又有哪本簡單了呢?

  近現代的名著作者有條件把自己寫作時的背景帶給讀者加深理解,比如說大劉。

  大劉的《三體》那是非常有名了,硬核科幻。

  在書裡頭他寫了一件事——曾經被人寄予厚望、上級非常重視、等級非常高的紅岸基地被撤銷了。

  紅岸基地被撤的原因其實很簡單:想法變了。

  在那個又窮又吃不飽的年代,大家覺得仰望星空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尤其是在大家明白探索宇宙這件事的難度之後,就更能心安理得放棄探索了。

  基地的關閉並非瞬間死亡,而是一種慢性折磨。

  先努力一把,比如一開始紅岸基地還進行了技術革新,買進IBM中型計算機。

  可沒過多久還是沒成果,同時大家的眼界開闊了,就認識到靠著這些玩意去探索宇宙,那簡直就是做夢,還不如直接做夢還省經費。

  所以上級部門就心死了,想停掉這個吃錢的大戶。

  當時一堆人都豎信美國好朋友會分享先進科技給大家,那隻要那邊研究就行了,而且自己的東西跟人家差那麼多,也研究不出來啥,為什麼不把錢用在刀刀刀……刃上?

  雖然思維上非常西式,手法卻是中國特色。

  先把重視等級調低,基地的警衛部隊從一個連變為一個班,最後更是只剩下5個人保安隊,基本上就是當普通小區處理。

  此外這些科學家的管轄也從軍隊變成了研究院,也就是這些人以後想要經費只能找研究院要錢了,要知道想要研究院給錢比想要軍隊給錢難多了,所以這些高級知識分子就很難受。

  原本雖然痛苦,但是還是有面子的,但是現在裡子沒了,面子也要沒了,所以大家都在想方設法走,畢竟窮則變變則通通則放下一切。

  然後上層再裝出體察民情的樣子,順勢答應這些人調走的要求。

  等紅岸基地的高級知識分子自己跑路得差不多的時候,這單位就可以關了,多多少少地給點三瓜兩棗的,這樣一來事情解決,壓力小,不會出事,也避免了罵名。

  大劉為啥寫這段呢?

  是真的有這麼個叫「紅岸」的基地被撤了嗎?

  紅岸為什麼叫這個名字?

  真有他也不能寫到書里了。

  其實大劉以前是在娘子關火電廠上班,這邊上班,隨手寫作。

  在電廠摸魚兒,看著那發電機轉啊轉的,

  電流就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仄。

  送向千家萬戶,其實也挺好。

  07年因為火電污染太大,這電廠被關了,當然,此時的大劉已經寫作出名了,也不會擔心生活。

  但在他的眼裡,看到的肯定不光是自己,身邊的人,以前的人,特別是八十時代那十幾年,改開后時代一下就猛地向前躥了一大步,不知道多少工廠在關停並轉。

  所以他在寫三體三的時候就加了這個,所謂的紅岸基地,隱喻的東西很多,時代啊,理想啊什麼都有。

  在那個年代,突然間被組織丟開,簡直比被蜂群拋棄的工蜂還無助,如果一輩子的理想有人告訴你這是不對了,那是什麼感覺?

  當然,科學家如果總是研究遙遠宇宙不出成果還得投入海量也是個問題,估計大劉在上班摸魚時也在思考自己在電廠里到底發揮了什麼作用,別人又發揮了什麼作用。

  ….……

  每一個名著剖析細節都是對於人性的分析,只不過是社會刻進作者的腦子,又通過文字再加工出來。

  近代是可以,幾百上千年前的作品當然也是如此,現在不太清楚那些名著作者都有什麼樣的經歷,也只能根據作品去分析。

  應該是有他們自己親身經歷,有看到的,也有想像的。

  不像是現在網路作者寫作條件,當時寫作是想像不到的難,你拿著是毛筆,沒有電腦編輯軟體,文字也比現在複雜。

  能寫成一本連貫的小說真的是太太太太太.……偉大了!

  既然是這麼高難度的事,這裡頭絕對不可能不塞一堆作者的私貨。

  說到底,吳承恩還是一個正統的文人,文人講究什麼?

  所謂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寫書當然算是立言了。

  四大名著當中,西遊記的立意最高,因為它宣揚的是這片熱土曾經有過的榮光,曾經發生的傳奇,曾經有過的堅貞,而絕不只僅僅是什麼一路打怪的爽文。

  吳承恩提筆落墨時沒有忘掉文人根本——家國之夢,經世濟民之心。

  他耐心整理西遊故事,把書中的時代背景放在唐朝,也是很有時代特色。

  西遊故事當時流傳面挺廣,而明代文人在文學創作上是「文必秦漢,詩必盛唐」。

  而明朝離著唐朝,也是五百年了。

  明朝是一個特別的朝代,因為之前是元朝,那其實是完全被異族佔領,差點亡國滅種的至暗百年。

  以至於建國之後,明朝還有天子守國門的硬骨傳統。

  可偏偏它錯過了一個重大的發展機會。

  在明人眼中,唐朝是個傳奇一般的朝代,士子配劍作詩,個個都是文俠,上馬追殺胡寇,下馬飲酒作詩。

  千金散盡不缺豪情,縱筆飛揚意氣縱橫,那些詩人無不理想遠大,更有著旺盛的精力和天真的好奇心。

  更重要的,他們有一個強大的國家作為後盾,他們自信,他們鬥志昂揚。這些,都是後代文人所嚮往的。

  在林雙看來,《西遊記》中無處都流淌著對唐王朝的崇敬與仰慕之心。

  比如老唐每到一個地方,都會在心裡默默地和祖國作一番比較。

  作為取經隊伍里唯一一個真正的大唐人,唐僧是這個隊伍的隊長和指導員。

  一句「貧僧從東土大唐而來」,從一開始說到了最後。

  難不成齊天大聖、天蓬元帥、捲簾大將,都在為李世民服務嗎?

  李世民被個死老龍嚇得睡不著覺,而涇河龍王在這幾位眼前又算得了什麼?

  取經的直接原因,只不過是唐太宗想要超脫亡魂罷了。

  所以,那其實就是作者的意思,不管現在人怎麼懷疑作者是不是吳承恩,總歸是明朝的一個小文人吧!

  在小說中,唐僧取經走了十萬八千里路,經過了十四個寒暑,他一路上經過了那麼多國家,有多少國王願意和他共治國家,唐僧停止取經的腳步了嗎,他的為國之心何曾放下?

  很多人可能會把「唐僧取經」理解為向佛之心堅定,卻忽視了吳承恩筆下唐僧取經的目的——為唐取經。

  第八十一回里,唐僧等一行人某一夜住在在鎮海禪林寺,天亮時,唐僧感到頭懸眼脹,渾身皮骨皆疼。

  病了三天,唐僧感到自己快要熬不過去了,喊孫悟空扶他起來,要取出紙、筆、墨,寺里借個硯台來寫一封書信,和關文封在一處,請孫悟空替他送給長安的唐太宗。

  他要寫的內容是:

  臣僧稽首三頓首,萬歲山呼拜聖君;文武兩班同入目,公卿四百共知聞:當年奉旨離東土,指望靈山見世尊。不料途中遭厄難,何期半路有災迍。僧病沉痾難進步,佛門深遠接天門。有經無命空勞碌,啟奏當今別遣人。

  這封信字字是淚,筆筆含情,其實就是遺書。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