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第175章 興建慈安堂
李妍喝了兩口梨汁,深深看了周夫人一眼,覺得也是時候讓義母見識一下她的萬貫家產了。
不然她哪怕月月拿個幾十萬兩出來,義母也不會認也有錢。
反而會以為她日子過的摳摳巴巴的,以為那些捐贈給縣衙的錢,都是從她手指縫裡省下來的。
「義母,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我生養在和郡,自然要為和郡謀心力,我捐助這些銀子,其實都是為我自己。」
話是這麼說,但世上又有幾人能做到義女這樣,而且這些銀子泰半也是為了周畢的仕途,周夫人豈能不明白義女的一番苦心。
李妍看穿了她的心思,神色複雜,「義母不用擔心我沒錢用,我坦白跟您交代,我真的窮的只剩下銀子了。」
周夫人被她逗樂了,「你這小嘴,就知道哄我。」
見她猶不相信,李妍將銀票直接塞到她手中,拉著她的手就要走,「我帶義母看看我那萬貫家財,省得義母總說我哄你,等你見識過後,就該明白我話中的意思了。「
不動真格的還真不行!
周夫人被李妍這樣半拖半拉,連點的梨汁都未喝完,就回了香葯堂。
等到進了私庫,見識到李妍所說的萬貫家財。
周夫人睜大眼睛,久久說不出來。
這滿屋子裡的珍本古籍,古玩字畫,數不清的玲瓏綢緞。
這麼多財富,義女幾世都花不完了吧。
李妍在周夫人震驚的目光下,李妍又打開后臂櫥幾口皮毛箱子,虎皮,羊皮,狼皮,狐狸皮,目不暇接。
隨即一箱箱珠寶首飾又被打開,金石玉器亮瞎周夫人的眼睛。
周夫人看著她目瞪口呆,此刻才真正領會到,義女所說窮的只剩下銀子的深刻意義。
少女輕笑一聲,道,「義母可別被這些皮毛所嚇到了,這些只不過是女兒萬貫家產中,最微不足道。」
李妍盒上箱蓋,在她耳邊悄聲耳語,「女兒為了低調,還暗中存有不少私貨,那些才是女兒的保命本錢。」
這麼多財富都不足一道,那義女藏起來的財富究竟還有多少。
震驚都不足已形容此刻周夫人的心情,臉上只余麻木。
李妍請周夫人到偏廳花茶壓驚,良久之後,周夫人才恍過神來,「這些都是神醫半世積累的財富,行醫這麼賺錢的嗎?那你起早摸黑那麼辛苦為什麼?」
都有幾世都花不完的家產了,躺平不好嗎?
李妍輕嗓一口花茶,徐徐解釋,「也就蔡神醫,醫術高明,才能積下如此財富,別人是萬萬不能。不過蔡神醫留下的物件,我留有後用。」
少女看著周夫人目光澄澈,「我給衙門裡捐的銀子,都是我自己所賺。至於這幾日起早摸黑,純粹就是我自己的愛好,並不是為了賺那幾個銅板。義母儘管放心,我既答應了義母不再熬夜,之後定然做到。」
周夫人徹底放下心來,又想到之前硬塞給義母的那幾百兩銀票,頓時羞愧不已。
哎,不知當時義女心中作何感想,丟臉啊。
「既如此,這二十萬銀票義母就收下了。」
周夫人又說到周畢的安排,「你義父有意在和郡辦一所慈安堂,收留無父無母的孤兒,這銀子就花在上面。到時再請幾個教習給孩子上課,妍兒,意下如何?」
李妍笑眯眯地道,「妍兒覺得此舉甚妙,還是義父設想周到全。」
李妍心中早就存了此等心思,眼下周畢有這想法,正和她的心意。
她目前手頭正缺人手,若建了慈安堂,到時這些孩子可以親手培養。
也可以擇機從這些人中,挑幾個拔尖的出來,為她所用。
「若是銀兩不夠,義母只管開口便是,有我兜底呢,讓義父只管放心大膽的干。」
母女兩個又閑話了會家常,周夫人記掛家中的老夫人,午飯沒吃就回去了。
晚間,周畢下衙,周夫人將二十萬兩的銀票又交到了周畢手上,周畢詫異地看她。
周夫人將與義女的一番談話和他說了,「蔡神醫對妍兒雖說冷漠,到底還是給她留下了萬貫家產,可保她一世衣食無憂了。」
周夫人嘆息一聲,「你說做娘的怎可能對自己的孩子無動於衷呢。」
「那這銀票?」
「這銀票妍兒讓你辦慈安堂用,若是不夠,她那還有,讓你放心大膽的干,夠支持你的吧。」
周畢心眼多,略一思索便道,「我這邊還忙著冬種的事,衙門裡事務煩多。慈安堂,都是些不大不小的孩子,需要對他們加倍的耐心和細心,由我出面也不太合適。慈安堂的房屋我可以叫人先建起來,接下來的事交給你們娘倆來辦,不知夫人意下如何?」
周夫人見他說得在理,想了想,便道,「我再問問妍兒的意思,若她同意,就這麼辦。」
周畢覺得行。
第二日,周夫人來找李妍,李妍一點也不意外,母女倆就此商量些細節,周夫人就匆匆回去,著手處理此事去了。
周畢叫了匠人,選了塊風水寶地,風風火火地命人開幹了。
坊間市集,傳言不斷,「聽說了嗎?李小姐和縣令夫人要創辦慈安堂,收容孤兒了。」
「真的嗎?有此等好事?」
「李小姐做事,還能有假,縣令大人都叫了匠人,日夜趕工在建房舍了。」
「衙門裡貼了告示在公開招募教習,聽人說李小姐到時若是得空閑,也會去慈安堂上課,好多人都去報名了。」
「我也要去,我也要去,能得見李小姐傳業授道,我等三生有幸啊。
「那你得趕緊報名了,衙門口都擠不下人了。」
李妍和縣令夫人要創辦慈安堂的消息,收留孤兒的消息也沸沸揚揚在百姓中傳揚開去。
報名點設在縣衙事務廳,前來報名的人絡驛不絕。
不過半日張三李四收的報名單都比衙門摞的公文要厚了。
所幸李小姐有先見之名,將報名的日子限定了三日。
不然以百姓高漲的熱情來看,李四覺得就是一年半載的都會有人來上門。
因為此處招幕人才,告示了寫得分明,不受年齡學歷出身限制。
但凡有一技之長,哪怕目不識丁,只要過了面試,慈安堂也照收無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