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2.第422章

  一名年紀不大的侍女正在偏殿等著沈盈夏。


  「女公子,您家中來了信了。」侍女將裝在袋裡的竹簡高高托起,呈給沈盈夏。


  沈盈夏接過,道了謝,而後又取出一粒碎銀子,交給侍女。


  她不是後宮正經的主子,頂的是皇后的貴客的頭銜,故而在這樣的細節之處,她很是注意。


  侍女得了賞銀,後退著出去,還貼心地幫沈盈夏將殿門帶上。


  沈盈夏這才安心地坐下,拆開細看。


  前半部分是清風交代的關於莊子上紡織作坊的進度。沈盈夏進宮進得急,當時家中能用的,也就只有從邊疆回來沒多少日子的清風了。


  因著時間緊迫,她當時也只能簡單交代幾句。剩下的便是他從邱姨、周媼處得到的各種消息了。


  他實在能幹,將紡織作坊打理得井井有條,信上說,作坊已能慢慢織成棉布了。


  只是還沒有江氏的細膩,不過清風說他有信心,說只要改善紡線和織法,儘可能統一一個定量,棉布的品質必然會有很大的提升。


  目前在工作的女工,除了沈家的,便都是孫家村農閑的女娘。


  從前,各家用的雖然都是公中的織布機,可織法不同。


  而且她們各家織出的麻布都是供給自家郎婿孩子做衣裳的,所以也從沒有人統一過,所以才導致最後產出的棉布厚薄不均勻。


  這些女娘起初因為清風將問題指出來,而有些受挫。所以清風便決定每十天結算一次。


  這招效果很好,女娘們在將銀錢實實在在地拿到手之後,一個個都幹勁十足。 清風還讚歎媚娘和織娘的手藝好呢!她倆上工三天,便已經能十分熟練地操作紡線車和織布機了。


  兩人的性子,一個溫柔和軟,一個活潑可愛,很是招孫家村女娘們的喜歡。


  都是年紀差不多的女娘,很快便打成一片了,整日歡聲笑語不斷。


  女公子若是打算將女學辦起來的話,她倆日後當個女紅夫子,是絕對沒問題的。


  相較於孫夫子的學堂,這女紅學堂的呼聲極高,尤其是在女娘們將第一次結算的銀錢拿回家的時候。


  沈盈夏看著書簡,忍不住笑出聲來。她果然沒看錯人,清風做得很好。


  書信的後半是邱姨寫的。多半是清風在莊子上寫好了前半部分,交到邱姨手中之後,邱姨又補了後頭的。


  沈氏布莊的生意做的年頭長了,很是日常。流水之類,寫在信上也是無用,是以邱姨只說等她回來再一同核算。


  邱姨也是將大篇幅留給了高級定製「千絲繞」。即便只是竹簡墨字,沈盈夏也能從中瞧見邱姨的興奮。


  開業也有段時間了,積累了不少評價極好的優質老顧客。這不,節氣一轉換,千絲繞的生意立馬紅火了起來。


  冬裝的花樣遠比夏裝要多得多。比如,大氅、溫袍、皮襖一類便是冬天獨有的。


  造價也很是昂貴。尋常女娘有那麼一件耐臟耐磨的,就能穿很多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