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第142章 長輩份了
傅啟源沒有回答江山的話,他拿起一隻機械鳥,修長的手指在上面搗弄了兩下,小鳥張開翅膀飛了起來。
「爹爹!飛!飛飛!」江淮激動的大叫,推開木馬朝著機械鳥跑了幾步。
喬生緊抿著唇,視線在木馬上定了片刻,微微低下頭。
「傅家先祖出身江湖,在外面有些人脈,搜尋一些玩物倒也不難。」傅啟源為江山解惑。
傅家?江山在腦子裡搜索了一圈,確定她對傅家沒有一丁點印象。
機械鳥飛了兩圈,落在了不遠處,江淮顛顛的跑過去撿了起來,寶貝的抱在懷裡。
「淮兒過來,教你怎麼玩。」傅啟源朝江淮招招手,小人兒屁顛屁顛跑了過來,興奮的不得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故意的,江淮喊傅啟源爹的時候,傅啟源從不否認,也不解釋,沒有外人的時候一喊一應特別乾脆,在外人面前則保持沉默。
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沉默就是最好的解釋。
江山解釋了百八十遍也沒能糾正江淮的叫法,索性死了心。
是以,熟悉的人都知道傅啟源是江淮自己認的便宜爹。
連江山也這般自我安慰。
兒子有自己的想法,她這個做娘的要給予充分的尊重!
看著這一對半路父子在一起互動的樣子,喬生黯然的轉過身,輕輕吐出一口鬱氣。
江山回頭看了喬生一眼,沒說什麼。
三郎今天去清風學館拜訪吳夫子,帶了滿滿一車焦母給他精心準備的禮物。
吳夫子一家怎麼也沒料到三郎會突然造訪,簡直是意外之喜。
吳夫人摟著三郎怎麼也瞧不夠,三郎比去的時候長高了一個頭,褪去了一份孩童的懵懂無知,多了一份鍾靈毓秀,像一個溫潤如玉的世家公子。
「夫子,學生今日……。」
「喊師兄!我是恩師收的最小的弟子,你是恩師的關門弟子,你我以師兄弟相稱便可。」吳夫子擺擺手,打斷三郎的話。
三郎呆了呆,腦子裡有一百隻草泥馬在奔騰。
「此舉不妥!夫子曾授業於學生,學生銘感五內,怎能不顧禮法教義……。」三郎還想掙扎。
「我是師兄,我說了算!你們兩個,快向小師叔見禮!」吳夫子指向自己的一雙兒女,語氣沒有半點可供拒絕的餘地。
吳幼美和吳韜對視一眼,起身給三郎躬了個躬,「給小師叔見禮。」
三郎差點跳了起來,小臉急的通紅。
吳夫人一把按住他,笑道:「不是外人,師兄為長你為幼,就聽你師兄的!」 三郎抓耳撓腮了一陣,沒辦法,只好抱拳團團見禮:「師兄,師嫂,師……師侄,三郎給你們帶了禮物,要不要去看看?」
於是一家人歡歡喜喜的去院子里看禮物。
焦母準備的禮物都是用了心思的,不是特別貴重卻又樣樣精緻實用,吃穿用度皆有,吳夫人很是喜歡,當著三郎的面就招呼兩個孩子幫她把禮物一樣一樣的收了起來。
吳夫子便帶著三郎去書房問他的功課,之後三郎又送了一幅畫給吳夫子。
吳夫子小心翼翼的攤開畫一看,淚流滿面。
「想不到我有生之年,還能再看到恩師他老人家的大作,嗚嗚……多謝師弟!」
三郎咽了咽口水,有些無措的道:「夫……師兄,這不是老師的畫……。」
「師弟莫要誆為兄,為兄便是再眼拙,也不會認錯老師的畫!你看看,這梅花的手筆,還有色彩的調配,這世上也只有老師才能調配出這麼有層次的色彩!錯不了!」
三郎弱弱的道:「可是,這是我畫的呀……我知曉師兄甚是想念老師,便仿著老師的畫臨摹了一幅,想著有機會送給師兄作個念想……。」
吳子慢慢把視線從畫上挪到三郎臉上,以一種怪異的眼神瞪著三郎看了許久,一字一句的問:「你是說,這是你臨摹的老師的畫作?何時的事?」
三郎撓撓頭,「三個月前吧,我臨摹了好幾幅呢,上面的印章也是我畫上去的,因是贈與師兄的,也得了老師同意,不算偽作。」
吳夫子再次坐到桌案前,仔仔細細的盯著畫上的幾處細節看了一遍又一遍,末了,無比鬱悶的說道:「為兄還是看不出與老師的畫有何不同。」
三郎也在吳夫子旁邊坐了下來,惆悵的說道:「老師不讓我自由作畫,就讓我臨摹,說我心性不穩,要再圈牢一些!」
吳夫子眼眸一亮,匆匆跑到內室取了一幅畫出來,對三郎說道:「這是齊遠大師的真跡,除了老師的手筆,為兄也只得這一件寶貝。你先看看,然後用你自己的手法把它畫出來!」
三郎點點頭,琢磨了一會兒,提筆便畫。
吳夫子看著看著,眼睛慢慢睜圓,頭上漸漸冒出了一層細密的汗。
半個時辰后,三郎收了筆,默默的退到一旁。
這是一幅山水畫,寥寥數筆把山水的磅礴氣勢勾勒的栩栩如生,天地寬廣,山河無恙,國泰民安的意境在畫里一覽無餘。
「妙,妙,妙啊!」
吳夫子連贊三聲,對三郎由衷的說道:「小師弟,你已盡得老師真傳,你有此高才,他日必將……必將……!」
太激動了,說不下去了!
三郎無法體會師兄的心情,在心裡哂了一聲,暗道:老師天天說我心性不穩,說我盡顧著玩誤了學業,說我不如小七內斂,還說什麼損有餘而補不足,要改的地方多著呢,哪有師兄說的那般好!
在三郎的心裡,他要操心的事太多,根本沒有辦法一心一意跟隨老師讀書,他知道他不是一個好學生,每每想到這裡他都覺得愧疚,覺得對不起老師的悉心教導。
如果不是老師硬逼著他臨摹,以他浮躁的性子,肯定不會像現在這樣得到師兄的大力稱讚!
所以,三郎決定回渝州以後,一定要認真跟老師學作畫,再也不自作主張隨便畫了!
吳夫子並不知道他的這番話歪打正著的掰正了三郎的思想和三觀,免了他多走彎路,令他少年成名,震驚朝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