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工業大明從北平開始> 692.第688章 自帶光芒的洪熙皇帝

692.第688章 自帶光芒的洪熙皇帝

  文華殿。


  因為商人從海外極遠之地帶回來一些中土沒有的土特產,獲得了太子殿下的喜歡,竟然召集了眾臣前來參觀,得知后的官員們表情不一。


  有人樂於見到新事物,有人認為好大喜功。


  「海外有許多中土沒有的東西,包括渤泥都司那許多的香料,可也用不著如此興師動眾,難道日後要成為常例不成?」


  走路的一群官員里有人擔心的說道。


  「海外的商人如此之多,今日他帶一物,明日他再帶一物,朝廷什麼都不用干,只看商人們帶回來的土特產就行了。」


  「哈哈。」


  因為說的有趣,引起了不小的笑聲。


  「這話不對,那香料雖然只是調味之用,卻關乎了民生,發展了經濟,促進了生產力,對於江山社稷有大功,今日吸收一件,明日吸收一件,天下好東西豈不是盡入囊中。」


  「更不提這批商人帶回來的農作物,聽說極其的高產,如此的話,豈不是百姓之福。」


  聽到有人反駁,那抱怨的官員沒有繼續多言。


  進了文華殿,殿里已經有了不少人,場中擺放了幾樣種子,最裡面是一些技術人員正在研究。


  「這玉米和番薯啊,畝產十幾數十石,而且對地力和水份要求不高,哪怕是不能種子穀物的土地也能使用,不光高產,還不挑地。」


  聽到商人們的介紹,不少的官員翻起了白眼。


  天下里會有如此的美事。


  看到官員們的樣子,朱高熾曉得不少人不相信,可事實就是事實,歷史上明末清初,百姓們用自己的行為做選擇,靠著民間的自發行為,番薯種遍了全國,取代了傳統的雜糧,乃至相當長的時期上升到了主糧地位,這是不爭的事實。


  沒有優異的效果,番薯不可能獲得農民們的普遍接受。


  底層本就是接受新事物最慢的群體,而且是最不願意主動變化的群體,偏偏都發生了,事實就是事實。


  產量哪怕如今大明的水稻加上化肥也不如番薯的產量,而番薯還不挑地,不需要大力的平整土地等力氣活,無論是種植還是收穫要都輕鬆許多倍。


  番薯和玉米並不是舊時代的農作物,還需要時間來進化。


  番薯和玉米在新大陸已經種植了上千年,早就已經發展的成熟,所以西班牙殖民者才寧願萬里之遙帶到呂宋種植,當做他們的儲備糧,能讓殖民者做出這個選擇,同樣可見番薯等農作物的優秀效果。


  官員們看到太子殿下的態度,沒有人願意出來掃興,所以也就沒有人反駁商人們,他們也無從反駁。


  以前軍戶經濟合作社的老師傅們被找了幾名出來,判斷種子的情況,雖然也說不出個四五六來,可只要是種子,他們有信心摸索最好的種植方式。


  問了些商人們當地的種植情況,根據師傅們的說法,朱高熾讓皇宮事務局專門負責新農作物的種植,儘快的種植成功。


  ——


  永樂二十二年夏。


  戈壁灘上冒著看不見的熱氣,讓視線都發生了交錯,不知道是什麼動物的骸骨暴露在沙漠上,一處大石頭的下面躲藏著十幾頭駱駝。


  駱駝聚在一起,讓這處的陰涼很快燥熱了起來。


  「鄂木布這個叛徒,我們一定要殺了他。」


  駱駝群里傳出了聲音,一名圍裹嚴密的壯漢惡狠狠的說道,因為黃沙的原因,想要順利的渡過沙漠,人們必須遮住口鼻。


  「先抵達鐵爾梅茲城獲得補給再說吧。」


  首領有氣無力的說道。


  刺殺大明總督的計劃敗露,引來了明軍的追擊,能不能逃過明軍之手,連他也沒有信心,只有經過鐵爾梅茲,最後去往德里才算是安全。


  撒馬爾罕地區是徹底呆不下去了,巴里黑也越來越危險,留給他們活動的空間越來越狹小。


  隊伍里的人無精打采,忍著饑渴,白天里酷熱,晚上又嚴寒,不過他們都是精挑細選出來的漢子,從小習慣了這裡的風土,竟然沒有引起病亡。


  東方最好的土地皆在漢人手中。


  中亞到西亞是隔壁和沙漠的地區,明人掌握了撒馬爾罕等地區,只需要守住那些戰略要地,靠著沙漠和隔壁就能高枕無憂。


  但是這無形的城牆,也變相阻止了明軍擴張的腳步。


  以布哈拉的沙漠開始一直延伸到裏海,最大的一塊沙漠有幾萬平方公里,還不提其餘的沙漠,所以哪怕是歷史上的帖木兒以戰養戰的模式,也只是屠滅了城池,但並沒有在當地建立有效統治。


  大明的軍隊維持費用高,是靠著工業化社會支撐起來的,傳統的劫掠方式性價比不高,所以哪怕是英國和清朝的戰爭,主要是為了達到英國可以在清朝境內暢通無阻的經商。


  當然,也有大明消化當地需要時間的原因,這些年裡大明的勢力又開始了抬頭。


  一支三四十人的明軍騎兵停在了戈壁外。


  四十歲的王大炳舉著望遠鏡。


  「把總。」


  王大炳放下望遠鏡,點了點頭,「應該是往那個方向去了。」


  「那我們追不追?」


  下面的士兵詢問道。


  王大炳手裡有幾百人,如今只帶上幾十人輕裝上陣,笑著說道:「他們仗著人少藉助地利屢次脫身,如今做的越來越過分,這次不能給他們機會了。」


  戈壁獲得補給困難,千里無人煙。


  隊伍規模越大速度越慢。


  種種因素都有利於反叛勢力們,明軍派的人多了追不上他們,派的人少了,他們就敢回頭以命博命,明軍雖然不怕死,可是如此犧牲卻也沒有必要。


  換做其餘的將領,大概和前番一樣,大軍追入隔壁一段距離后,失去了對方的蹤跡,也就無功而返了。


  王大炳從小就是做事果斷的人,並不會在意太多,所以果斷的選擇了帶領手裡的精銳騎兵出擊,選擇了危險。


  下面的士兵們得知把總的選擇,沒有人因為擔心危險而勸阻,軍令下達后,眾人士氣如虹的進入了沙漠,開始了漫長又危險的追擊生涯。


  進入戈壁的生活是非常苦的。


  每名士兵都要忍受巨大的艱辛。


  這是一場全方位的比較。


  不光是對武器,裝備,待遇等考量,還有堅毅、果敢、忍耐等等性格的考核。


  一個月後。


  反叛勢力們不敢在鐵爾梅茲城停留太久,匆匆的繼續南下。 王大炳抵達此城后,知道城內必然有對方的內奸,除了請求當地駐軍對城內大肆清查外,也馬不停蹄的追擊反叛勢力。


  城裡的駐軍並沒有推諉,雖然只是把總的消息和要求,也很快發動了清查活動。


  所有人都要檢查一遍,每個客棧重新進行登記,特別是那些長期滯留的人,需要進行更嚴格的審問與核查,讓城裡雞飛狗跳了許久。


  這樣的環境不利於經商,但是西部七省的最大目的並不是經濟發展,仍然以穩定為主。


  清晨。


  一名戰士渾身是血,站在荒涼的山丘上,大聲的怒斥對面:「你這個叛徒,真主會降下天罰殺死你的,你會受到最痛苦的報復。」


  明軍手裡的俘虜不敢反駁。


  他也不想啊,可是誰讓他落到了明軍的手裡,一邊是既往不咎,一邊是恐懼的酷刑,他選擇了前者,只想好好的生活。


  王大炳上前,大聲的讓對方投降。


  對方的地位不低,掌握了許多明軍需要的消息,他們背後的支持者是誰,只要找到了隱藏在後面的勢力,明軍可以輕易斷絕對方的根基。


  沒有了支持的反叛勢力就是無根之瓶,很快會被平息。


  對面自然沒有理會,但是臉上充滿了絕望。


  逃了一個月,與這伙明軍糾纏了不知道多少次,深知這伙明軍的麻煩,特別是那領頭之人,猶如出色的獵手,每次都能準確的找到他們,哪怕他們留下了諸多的陷阱,以及沿途幫助遮掩的人,皆因為此人被找了出來。


  事實上。


  隨著西部七省的經濟發展,以及明軍強硬的態度,總體上西部七省的發展很平穩,可是近年來,反叛勢力有死灰復燃的跡象。


  乃至欽察之地、西邊等等皆有不穩。


  欽察之地的戰亂越來越大,有個王國大有取代金帳汗國的態勢,而且對金帳汗國與明軍的諸多約定採取了消極的態度。


  西邊原來的國家興盛了起來,帖木兒的子孫越來越疲弱,壓不住對方,反倒有被對方打敗的態勢。以及南方也有不小的聲音。


  西部七省本來是很穩定的,但是無論外部和內部,當地生活多年的人們感受到了一股正在成型的巨大風波。


  此時。


  王大炳消滅了這伙反叛勢力,並且已經走過了沙漠,抵達了山脈,附近是白沙瓦地區,白沙瓦是無主之地,明軍與德里蘇丹國都在搶奪此地。


  德里蘇丹國是印度北部強大的王國,因為帖木兒的入侵被打敗過一次,但是帖木兒敗亡在了明軍的手裡,趁著明軍消化西部七省的時間,德里蘇丹國得到了恢復。


  而且因為次大陸東北地區底馬撒的內附,各勢力對大明充滿了防備。


  王大炳不願意多事,他抓獲了一些俘虜后,立刻帶著他們返回了撒馬爾罕城。在回程的路上,他不斷拷問這些俘虜,從他們口中獲取了更多的信息。隨著信息的逐漸透露,王大炳越來越意識到自己不能久留此地。


  當他回到撒馬爾罕城的時候,他看到了城頭上掛著的黑色旗幟。這讓他十分驚訝,因為這種旗幟他從未見過。


  「那是什麼旗幟?以前沒見過啊。」一名士兵好奇地問道。


  士兵們很放鬆,除了回到了自家的地盤,還有一路的辛苦最終有了成果,人們期待自己的獎勵,所以臉上笑呵呵的。


  王大炳納悶了片刻,想起了什麼似的,立馬臉色一變。


  「皇帝去世了。」


  聽到把總的話,眾人驚呆了。


  誰也沒有預料到,一名士兵噗通一聲坐到了地面上。


  明朝,皇帝的去世被官員們視為國家大事,需要舉行隆重的葬禮,並在全國範圍內進行悼念。在這個過程中,各地城池通常會在城樓上掛起黑色或者白色的旗幟,以示對皇帝的哀悼和尊重。


  有幾名士兵們臉上露出了遲疑,懷疑了片刻,後來又因為對自家把總的信任,逐漸轉為了哀傷。


  士兵們並不懂上層的道理。


  雖然皇帝病逝了,但他們的階層離開的太遠,地方上的老百姓該笑的笑,該哭的哭,並不會因為皇帝的事情受到影響。


  但是呢。


  士兵們開始傷心皇帝的病逝,因為現在的皇帝受人尊敬。


  根據禮部的規定和要求,哪怕是遙遠的西部七省,各城的城頭上皆掛起了黑色的旗幟,遠遠的看上去充滿了嚴肅和悲傷。


  大明皇帝駕崩的消息傳遍了四面八方。


  所有的藩屬國都要做出相應的舉動,開始了入京的準備。


  黃淮收到朝廷的公文後,當場大哭了一場,君臣君臣,君主駕崩了,黃淮的心很痛,比起太祖皇帝,現在的皇帝的確很不錯了。


  但是當得知王大炳帶回來了消息,反叛勢力的支持者們,原來主要是來自德里蘇丹國。黃淮立馬把西部七省的形勢和局面,以及外部的環境整理了一番,寫了一封很長的奏疏送去京城,交給新的皇帝。


  今年還是永樂年。


  明年將是新的年號。


  新年好:洪熙。


  隨著第三個年號的「出爐」,預示著大明進入了第三個年號時期,渡過了洪武、永樂兩個年號。


  大明立國五十八年。


  洪熙年。


  人人都在期待洪熙年。


  太祖皇帝駕崩了,老百姓們傷心了片刻。


  太宗皇帝駕崩了,老百姓們同樣傷心了片刻。


  但是很快的時間裡,百姓們露出了更大的期待,人們早就把太子殿下放在心裡的第一位,雖然也尊重太祖和太宗皇帝,可如今的新皇帝才是百姓們最期盼的皇帝。


  不光是百姓們,所有人都在關注新皇帝。


  這位推動了工業化社會的聖人。


  沒有人否認,這位皇帝必然載入史冊,後人如何看待這位皇帝,沒有人能猜測出來,但是誰都知道,這位皇帝帶有無上的光榮。(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