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3.第640章 自然科學創始人公元前一千年的
第640章 自然科學創始人公元前一千年的商高
朱高熾來到了北平,居住回原來的燕王府。
燕王府內的人員,包括太監和宮女,考慮太監的情況,多數調去了京城,不光是燕王府,所有的藩王府都不允許再使用太監,所以皇城的太監人數並不少,不過這些年,已經出現了青黃不接的現象。
至於宮女們,願意回家的,給予大筆遣散費,並安排馬車送回,不願意離開的,則仍留在皇宮裡,寬和的環境,以及權力的保障下,同樣許多宮女不願意離開。
燕王府只剩維持燕王府秩序的少部分人,不過一個月前,官府和都司衙門,以及錦衣衛等,早已重新檢查了一番,避免太子殿下生活在燕王府時,遇到不好的問題。
朱高熾並不是一個人,除了陪伴的三弟,還有大舅哥袁容。
第二日。
提前得到邀請的學者們,來到了燕王府,參加太子殿下為他們舉辦的宴會。
宴會的場地在世子府。
上午的時候,有些人通過公車系統就近走來,也有人乘坐馬車,或者騎牲口的,世子府有安頓車馬的地方,整個流程有秩序。
這些年裡,大量的國外學者定居到北平,參加了技術司的認定,還得到了人才津貼。
不過技術司有規定,領取過大明津貼地方學者,出國是有限制的,並且發誓效忠大明,以大明人自居,不能緬懷自己的國家,更不能開口說自己是某國人。
北平的街頭。
穿著中制裝的大鬍子伍明德,說著一口流利的漢語,小商販們見怪不怪。
「不不不。」
「我要雞絲麵。」
伍明德堅定的指鹿為馬,小商販也不糾結,直接給了一碗肉絲麵,隨後,伍明德與早食鋪其他客人一樣,找了一張桌子吃面。
吃完了面后,伍明德把手背在身後,慢條斯理的走在北平。
在京城生活過多年的伍明德,感嘆的看著北平,全天下,能與京城繁榮比肩的,也只有北平了,不過呢,北平有更多的工人。
輪休假制度下,每天的城裡,都有穿著工字裝的工人們,他們驕傲的抬著頭,與商家們砍價,並樂此不疲。
直道連接主道,主道連接輔道,輔道連接巷道。
每坊巷有牌坊。
每坊的百姓們,有自己推出來的坊長,不光維持市坊的日常秩序,鄰居家有事情的時候,各家都會去幫忙,比如迎娶之日,各家會把自己家的桌椅鍋碗送去主家使用。
他們操心的很細,連新搬來的鄰居都要受到審問,得到片坊的認可,才能搬來這裡居住,否則鄰居們不會允許別人的到來。
這樣半封閉的環境里,人們保持了謙遜,講究自家的臉面,追求光宗耀祖,孩子們從小就抱團一起長大,今日去這家玩,明日去那家玩。
遇到小偷的時候,只要大吼一聲,整個巷子里的人家都會跑出來抓小偷,如果是遇到偷小孩的,將會遭受更慘的結局,而且巡檢丁差還不會出手解救。
百姓們非常的傲慢,他們看不起所有人,特別是外國人,常常問的話是吃飽了嗎,他們認為除了大明,全天下的人都在餓肚子。
每坊三百步許,有軍巡鋪屋一所,鋪兵五人,歸屬於巡檢司。
巡檢司沒有大衙門,多數的丁差散布在這些軍訓鋪屋裡,所以大街上經常看見巡檢丁差們的身影,他們也有嚴格的管理,每日必須在自己的片區里,巡邏規定數量的里程。
夜間里,仍然有巡檢丁差巡防,並且高處修建了磚砌的望火樓,樓上有巡檢丁差卓望四周。
如果發現了火情,立刻帶上謂如大小桶、酒子、麻搭、斧鋸、梯子、火叉、大索、鐵貓兒之類,每遇有遺火去處,則有馬丁奔報,各地馬步軍、殿前三衙、城內各領軍級撲滅,不勞百姓。
道路的兩旁,皆種植楊樹或者柳樹,房屋的牆壁上,還奢侈的刷了白粉。
前兩日因為迎接太子殿下的到來,讓原本過節時才有的熱鬧,在平常的日子裡出現。
各店進了很多新酒,並且重新結絡門面的彩樓花頭,畫竿醉仙錦旆。
客人們互相敬酒到至午未間,家家酒樓的酒水都賣完了,店小二去門口拽下望子,告訴新的客人們,酒樓沒有酒水了。
城中到處絲篁鼎沸,內庭里的居民們,昨天晚上都傳出了笙竽之聲,讓伍明德驚嘆,他們從白天熱鬧到晚上,彷彿不知道疲憊。
閭里的兒童們,更是連宵嬉戲,吵鬧了整條街,一直到天亮之前的片刻,才稍微安靜了些許,可天一亮,又熱鬧了起來。
伍明德內心複雜,這樣的生活,真的是人間可以有的嗎。
坊外那些靠近集市的地方,會有一些精美彩燈的房子,裡面住著倭國的、高麗的、南洋的、西部七省的來自各地的女性們。
這些女性非常的漂亮,打扮得花枝招展,香氣襲人,並有許多外國女傭隨侍左右。
她們善於獻媚拉客,並能施出種種手段去迎合各類遊客的心理,特別是只要誇讚大明,就能讓遊客喜笑顏開,大方的給予賞錢。
遊客們只要一親芳澤,就會陷入迷魂陣中,任她們擺布,害得失魂落魄,流連忘返。有許多的遊客們沉湎於花柳繁華之地,只有回到家裡,他們才會清醒過來,又恢復了理性,講究起臉面來。
那些街上住著醫生和術士的地方,他們教人讀寫和其它多種技術。
他們在圍繞方場的街道上也有住所,聽說前宋的杭州有十個大廣場,而如今的北平有二十個大廣場,每一大廣場必有市場,市場的對面有公署,署內駐有官府任命的官吏,負責解決外商與本地居民間所發生的各種爭執,並且監督附近的丁差們是否盡忠職守,如有失職,則嚴懲不怠。
越靠近燕王府,城市中主要街道是從城的一端直達另一端的,這條街的兩側有許多宏大的住宅,並配有花園,附近有工匠的住所,他們是在自己的鋪子里從事勞作的,北平城有不少這樣的手藝人。
集市上,市場中擠滿了商人和客人,他們用車和船裝載各種貨物,擺滿地面,而所有商品都能夠找到買主,比如胡椒,從海外無論運回多少,都能售賣一空。
人們富裕了起來,家裡不光添置更多的傢具,還有了更多的講究,他們請手藝人們雕刻精美的床,精美的六大套等。
所以只要有手藝的工匠,哪怕只呆在家裡,也不缺找上門的客人,他們更在意自己的名聲,因為這樣的方式,註定了誰的名聲差了,就不會有人再來找他。
與前宋不同。
伍明德看到過馬可·波羅的筆記刊印本。
例如此人在杭州的記載,漢人們的家庭內部,男人對自己的妻子表現出相當的尊敬,沒有任何妒忌或猜疑。如果一個男人對已婚的婦人說了什麼不適宜的話,就將被看成一個有失體面的人。
即使是外地來的商旅,他們也竭誠相待,請入家中,以示友好,對於其商業上的事務,也給予善意的忠告和幫助。另一方面,他們不願意看見任何的士兵,即使是征服他們的大汗的衛兵也不例外。
因為一看見這些士兵們,居民們就會想起死去的君主和亡國之恨。
伍明德邊走邊思考,如果說北平的生活場景與他的描述類同的話,那麼唯一的區別是,前宋的居民性情平和,由於從前的君主都不好戰,風氣所致,於是就養成他們恬靜閑適的民風。
他們對於武器的使用,一無所知,家中也從不收藏兵器。
他們完全以公平忠厚的品德,經營自己的工商業。他們彼此和睦相處,住在同一條街上的男女因為鄰里關係,而親密如同家人。
那麼如今的北平呢?
因為大片井制度,以及對軍戶地位的提高種種手段下,百姓們知道如何使用武器,並且羨慕軍戶們家家有一百畝的土地。
這樣的大明,實在是太可怕了,世間沒有任何力量可以打敗他,除了神跡。
伍明德內心動搖起來,態度傾向大明,大明才是真理,畢竟偉大先知也說了,知識在中國。或者說偉大的先知,其實早就明白,中國才是理想國,人們應該遵循大明。
伍明德在公車站台等到了公車,下車后,步行了一刻鐘,抵達了燕王府。
燕王府門口有管事和工作人員,以及兵丁維持現場的秩序,很多人抵達了王府的前門所在,經過檢查後進入王府,伍明德走上前,有人熱情的迎上來,讓伍明德自然的遞上了請帖,檢查了請帖,確認是真的,管事客氣的請伍明德進去。
那些負責賓客們的馬車和牲口的工作人員,會第一時間把客人們的馬車與牲口遷往別的地方,以免大門口出現擁堵。
進去后,根據指引來到了世子府。
世子府的空地上鋪設了整齊的石磚,石磚上鋪設了地毯,地毯的桌子上又鋪設了紅絲綢,上面擺滿了瓜果點心與酒水飲料。
每個方桌上有桌號牌,每張台卡對應一張椅子,台卡貼了人名,伍明德找到了自己的座位。
「太子殿下到!」
禮儀太監用不是吼聲,卻勝過吼聲的口腔叫法,讓每位賓客都能聽到,人們立刻安靜了下來,看向了從台階上下來的太子殿下。
「嘩啦啦。」
人們紛紛鼓掌。
場地上五六百號人,有的人穿的隆重,有的人穿的簡潔,畢竟不是每個學者都很富裕,但所有人都很乾凈,哪怕腳上的鞋子也一塵不染。 朱高熾露出溫和的笑容。
技術的發明和運用普及,離不開非農人口的基數,非農人口的數量,離不開農業的發達,而支撐非農人口總體素質的增加,又離不開社會經濟的富裕。
社會經濟的富裕,則離不開工業發展。
一環套一環。
這些人正是大明的皇冠。
雖然大明的皇冠,並不只是這些人。
無論是剝削也好,又或者兩級分化也好,又或者均富也好,任何的手段和方式,只要能保證這個現象,就能一直發展,只有到了矛盾不可調和的地步,不能解決矛盾,讓矛盾爆發,破壞了這個現象,才會發生更大的危害。
所以哪怕英國發生了羊吃人,工業人口的悲慘時代,可英國仍然成為了歷史上的日不落帝國,一直發展到他的內部矛盾壓不下來。
太子殿下回北平,第一次的宴會宴請了學者們,無疑凸出了學者們在社會地位的重要性,也讓學者們內心驕傲,讓更多的普通人羨慕。
既然羨慕,那麼普通人就會向這個方向努力,誕生更多的學者。
朱高熾笑著說道:「學者是什麼?」
太子殿下的問題,讓眾人沉思起來,他們不知道太子殿下接下來會表達什麼意思,但是每個人很開心,因為太子殿下重視他們,接下來說的話肯定是好話。
利益永遠是人心。
朱高熾繼續說道:「學者是知識的探索者和思想的先驅者,他們在人類文明進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他們通過研究、創新和教導,推動著知識的進步,塑造著社會的未來。」
「在日常的行為中,學者們的地位和價值往往被忽視,甚至被輕視。因此,我認為提高學者的地位,對於我們這個社會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學者們紛紛鼓掌,為太子殿下的認可而感動。
伍明德也使勁的鼓掌。
這樣的太子殿下,的確代表了真理。
他說得對。
伍明德堅信的認為。
等掌聲停止后,朱高熾笑道:「首先,我們應該認識到學者們的貢獻和價值。學者們通過研究和教學,推動著知識的進步,為社會的創新和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他們的貢獻不僅僅在於學術領域,更在於社會的各個角落。因此,我們應該尊重他們的勞動成果,認可他們的價值,讓他們感到自己的付出得到了應有的回報。」
「其次,我們應該提高學者的社會地位。儘管學者的價值和貢獻是不可忽視的,但往往在現實生活中,他們的社會地位並不高。我們應該通過各種途徑,提高學者的社會地位,讓他們在社會上得到更多的尊重和認可。例如,我們可以通過制定相關政策,為學者提供更好的工作環境和待遇,鼓勵更多的人投身於學術事業。」
「最後,我們應該營造尊重學術、尊重學者的社會氛圍。只有在一個尊重學術、尊重學者的社會中,學者們才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因此,我們應該倡導這種尊重的精神,讓更多的人了解學術的重要性和學者的價值,從而形成一個良好的社會氛圍。」
「總之,提高學者的地位是我們這個社會的重要責任。我們應該從認識到學者們的價值、提高他們的社會地位和營造尊重學術的社會氛圍等方面入手,讓學者們得到應有的尊重和認可,從而為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尊重學者是社會的共識。
可是早期的時候並不是如此,並不是因為政治原因,而是知識並不能普及。
猶如西方學者所言,中國很早很早就把π的小數點算到了很精細的地步,可如此偉大的數學成就,對於當時的技術而言帶來不了絲毫的幫助。
所以中國古代雖然發明了很多的知識,可是無法普及,無法普及的技術,就是垃圾一樣的東西。
那麼到了後世。
正如某位國內學者所言,西方的確發明了很多技術,但那些技術在西方並無法普及,反而在中國大量的普及並運用,猶如第二次工業革命,英國誕生的技術,結果卻在其他國家運用和普及,超過了英國的發展。
發明很重要,更重要的是普及和運用。
在研發能力和知識的正比比例沒有達到合格的時候,工匠們才是發明的主要人,無論是英國還是中國,都是這樣的現象。
但是呢,當工業化開端之後,以大明當下的發展速度,想要突破生產力的上限,學者們的地位越來越關鍵。
矛盾而又不矛盾。
朱高熾為什麼要建立四大國子監,而不是更少的國子監,又或者更多的國子監,除了人才的集中,更有分散圈子,和避免圈子太分散的原因。
圍繞四大國子監,培養出學術圈,形成良好的循環體系,不光是給予學者們更多的動力,也讓他們保持了規則與秩序。
濫竽充數的人是維持不下去的,因為學術圈的圈子裡容不下。
正如某行業剛剛興起的時候,那些剛入行的人賺的很多,但也因為圈子的存在,大家保持了一定程度的規矩,可當體量變大后,圈子被打破,再也沒有了秩序,大家追求更大的利益,所以有了不少的違法的事情,開始往壞的方向發展。
又猶如當下大明工局,保持競爭,又避免過度競爭,合力調控分配社會資源,否則無序競爭帶來的永遠是破壞,對外可以,對內不行。
學者們為太子殿下準備了很多的禮物,並且送上了一本《渡海方程》。
中國古代有很多的技術書籍,絕大部分的技術書籍並不在史料中,例如《渡海方程》,這本書後世存放在英國牛津大學波德林圖書館。
是一本無標題、無書名、無作者的水路薄,記載了由鴨綠江到西洋,包括了黃海、東海、南海、孟加拉灣、阿拉伯海的水文記載冊。
這本書根據學者們的推測,成書與明朝永樂時期,朱高熾並不知道這本書是現在學者們自己寫出來的,又或者和歷史上一樣脈絡出現的。
朱高熾也不知道這樣的書籍,為何出現在英國大學的圖書館中,因為別人沒有說明,但可以肯定的是,並不是清朝時期獲得的,大概是明朝末期,西方傳教士帶回國的。
此類的書籍有很多,能留下來的也很多,可流入西方民間個人手中的,相信比例會更加的驚人,這些書籍大多數沒有留下來。
所以世界的知識是互相交流的,也是互相影響的。
朱高熾也見到了伍明德。
明洪武二年,馬德魯丁帶著三個兒子來到中國,后被推薦入朝,遂獻土盤曆法,首任回回欽天監監正,其實還有一個與馬德魯丁等同來中國的天文學家伍儒。
只是伍儒不像馬德魯丁那麼出名,伍明德是伍儒的孫子,記載於他們自己的《伍氏宗譜》中。
京城的回回欽天監是朱元璋成立的,歷史上也很早被朱元璋解散,所以解散后他們來到了北平,因為北平有更好的研究環境。
不過馬蓬瀛女士返回了京城,並且馬蓬瀛女士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果,靠著她自己的太陽說,成為了當下天文學第一人。
最後,朱高熾提出了自然科學及其方法論。
「我認為,所有的知識分支都應該採用科學原則,將理論建立在觀察基礎之上,也就是實證理論。」
朱高熾拋開的理論,隨著他的解釋,讓學者們沉思了起來。
後世部分普通人有一種觀點,根據後世西方的成就,得出西方自古以來就有了科學原則,早在公元前就已經是最偉大的文明,所以科學在西方是必然的,其餘的文明都無法誕生。
其實自然科學及其方法論,誕生於十九世紀中期。
提出自然科學的這個理論,是德國的奧古斯特孔德,孔德「實證主義」哲學的核心觀點是:任何有效知識只能來源於實證的、科學的探究。
為什麼他能提出來呢?
因為他已經見證了科學的改變力量:科學發現帶來技術進步,進而帶來工業革命,創造了他所生活的現代世界。簡而言之,開始了對工業社會的總結。
那麼當下,大明不光復刻了大宋的科技水平和文明成就,並且進入了工業社會,朱高熾提出來的科學原則,獲得了很多學者的認可。
事實就是事實。
於是自然科學理論在大明普及了起來,甚至有人提出,商高是自然科學的發明人,《周髀算經》證明了自古以來,中國的自然科學於哲學的不可分開。
商高在公元前1000年發現勾股定理,是自然科學的創始人。
而太子殿下是首倡人。
已經來到遼東的朱高熾,沒想到學者們的速度這麼快,看到了新的技術報的文章,臉色有些複雜,實在是無法言表。
為祖上貼金的行為,大家都是一樣的。
只不過中國有一點不好,因為文明的發達,導致太過詳細的記載,大量的實物,實在是無法說出商高的《周髀算經》有幾百萬字,包含方方面面的知識百科全書。
神話故事與史料,大明人還是分得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