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3.第630章 海外脫離的商人們
第630章 海外脫離的商人們
山東登萊的位置,對於大海而言,非常的重要。
山東半島延伸的最東端,與處於遼東半島西端的金州,猶如兩隻胳膊,使用帆船也只需要一日一夜的時間,而且海域內還有大量的島嶼可以提供停靠。
登萊,金州,高麗。
三角直線距離,成為了最快的航線。
鐵道工程部技術司。
幾名技術人員來到了萊州碼頭,了解碼頭的資料。
「當蒸汽機輪船普及后,從最初只有帆船速度的一半,很快提升到與帆船速度平齊,乃至達到一點五倍,也就是十五節的速度,翻了三倍不止。」
蒸汽機是大明工局的核心技術,也是大明工局的起點。
又有太子殿下的支持。
所以在蒸汽機方面的投入,大明工局捨得花錢。
包括十年前發明的蒸汽機貨車,不需要鐵軌,能在陸地上,不靠牲畜就能動的貨車。
使用成本高,性價比低,操作難,危險度強。
哪怕缺點這麼多,大明工局也大規模運用起來,只要不虧本,就會優先考慮使用蒸汽機貨車,於是從十輛到一百輛,一百輛到一千輛。
連蒸汽機貨車都得到如此力度的支持,更不提剛問世就有大利益的蒸汽機輪船。
碼頭安排了幾名工作人員相陪。
眾人參觀碼頭,協助鐵道工程部的技術人員們,提供給他們需要的資料。
「我們鐵道提速的討論,仍然沒有結果。」
「技術沒有突破嗎?」
工作人員好奇的問道。
提速很重要。
工業發展需要運輸,運輸的效率是根基。
搖了搖頭,技術人員感嘆道:「現有的技術,鐵道的速度,可以提升到半個時辰五十里以上,提速的呼聲,在北平行省的訴求最高。」
「那為什麼不提速呢?」
工作人員無法理解。
另外的人笑著解釋道:「陸地與大海不一樣啊。」
工作人員逐漸明悟。
北平行省發展的早,老百姓們已經適應了鐵道,懂得了避讓火車。
鐵軌上也不會出現人,牲畜。
鐵道運營集團從老百姓的生命財產角度出發,提速的方案,一直都很重視,不敢輕易的決定,最終只同意了北平,大寧,開平,金州等地方的提速方案。
鐵道運營部和鐵道工程部雖然是兩個部門,但無論是業務上,還是感情上,雙方都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關於鐵道的技術,鐵道運營部與鐵道工程部聯繫的仍然緊密。
因為最近風氣不好。
眾人沒有敢鋪張浪費,幾個人在大食堂里吃飯。
從京城擴張開來的督查運動,在山東打響了第一槍,山東布政司左參政落案,成為了半年以來,官職最高的官員,也讓山東人人自危。
巡檢丁差們全副武裝。
碼頭上的檢查異常的嚴格。
商船越來越多,高麗與大明的往來,隨著開放民間市場,頻繁了百倍不止,原來只是使團們夾帶私貨,因為物資少,大明睜隻眼閉隻眼,如今早已不能視而不見,並且還有走私人口的興起。
大量高麗的男性想方設法的進入大明。
陸地上,鎮江城是第一個關卡,那麼大海上,登萊就是第一個海關卡。
高麗漢城抵達山東登州,在大海上只需要兩天一夜。
原先檢查的也嚴,如今檢查的更嚴。
「嘩。」
巡檢丁差們打開了艙門,看到裡面的景象,張開嘴,臉上驚呆了,他們甚至忘記了手裡的武器。
艙門裡人擠人。
小小的船艙,至少有五六百人。
「XXXX。」
一陣聽不懂的話,船艙里的人們瘋狂的往外跑。
有經驗的老人閃到一旁,避免被撲倒,最後被踩踏,還不忘大力拉扯一把沒有反應過來的年輕的巡檢丁差,救了他一命。
船艙很狹小,地面又不平。
幾百人的擁擠,很快隨著第一個摔倒的人發生了踩踏事件。
「砰。」
槍聲驚動了碼頭。
周邊的巡檢丁差全部往傳來聲音的方向跑去,碼頭的工人們也拿著手裡的工具趕了過去。
高麗的人們被控制住了。
巡檢丁差們通過審問,找到了船老大,又通過船老大收集了一些線索。
矛頭指向了高麗協守兵團。
高麗是個歷史悠久的王國,與周邊的部落不同,具有一定的文明,多年來受中華文明的熏陶,影響很深刻。
從十五年起開始,北平方面就加強了對高麗的管控,隨著太子入京,高麗有了三王,更加離不開大明,最早的呼聲是取消藩屬國,改成在高麗設立都護府,又或者宣慰司。
考慮南王,以及國王消極的應對,最終大明在高麗設立了協守兵團。
高麗國王才積極起來。
前些年高麗北王去世,大明在北地的實力更深,同樣設立了協守兵團。
這兩支協守兵團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保障兩地的和平,主要防備的是高麗南王,這位歷史上原本先造反父親,后造反二哥,殺死四哥,成功坐上王位的五王子。
協守兵團的人數並不多,總共不到三千人。
但是呢,協守兵團在高麗的影響很大,多年來,與當地有了許多的關係。
原太祖皇帝時,因軍功授河南衛指揮僉事,加廣威將軍,后調守滁州,在還是燕世子的朱高熾南下時,主動提交皇太孫系的名冊立下大功。
投靠燕王和燕世子的將領很多。
大寧、開平、遼東、山東、京城.
朱高熾不是很喜歡謝貴,所以謝貴並沒有得到太大的獎勵,五年前外放到高麗,負責協守兵團,成為一方面的主帥,算是彌補他的外放。
李氏朝鮮初期還是有實力的。
只不過呢,大明明初更有實力,加上中原王朝的影響力,李氏朝鮮雖然有不少前朝的官員比較激進,但總體上對大明很恭順。
這個恭順,只是對大明而已。
遼東初期的時候,並沒有得到徹底恢復,大片的土地,與李氏朝鮮沒有清晰的分界線,所以李氏朝鮮經常進入奴兒干境內仇殺奴兒乾的部落。
因為李氏朝鮮沒有建立前,高麗弱小的時候,奴兒幹部落的人也經常進入高麗劫掠屠戮。
特別是咸鏡道。
咸鏡道是高麗最貧瘠的地區,雖然也是面積最大的道,不光人口少,經濟也很落後,這裡成為高麗與奴兒干附近部落的廝殺場。
弱小的時候,附近的部落就會進入咸鏡道劫掠獲得物資,強大的時候,高麗就會出境擊打周邊的部落。
歷史上大明同意努爾哈赤的祖先遷移到建州。
把這塊富裕的地方給他們生活,除了因為努爾哈赤的祖先對朱棣很恭敬,是奴兒干都司境內,主動歸附大明的第一批部落,常年保持了默契外,也有杜絕李氏朝鮮越境攻打奴兒幹部落的原因。
正如唐朝信任重用安祿山,大明也很信任和重用建州女真。
這並不是當時的官員們傻。
而是雙方兩百年來的關係導致的。
因為歷史遺留原因,建州女真與遼東的貿易頻繁,多年來受到大明朝廷的扶持,特別是移居到建州后,生產力發展的很快,給了建州女真崛起的根基。
別的部落打不過建州女真,並不是因為建州女真生下來就能打。
而是多年下來,建州女真不光積累了生產力,也通過生產力的發展,培養出了超過周邊的人才,例如哪怕是不受父親重視的努爾哈赤,少年時期也會說漢語,認得漢字,能讀書籍。
日本學者平田昌司在《清代鴻臚寺正音考》引用藤本幸夫的研究,指出努爾哈赤跟通漢語的朝鮮俘虜談話時,全靠漢語翻譯。
一漢敵五胡,是背後的生產力支撐。 同樣。
建州女真在努爾哈赤的帶領下百戰百勝,除了努爾哈赤的才能之外,也離不開建州女真比其他部落素質更高的原因,否則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再次證明了發展才是一切。
明中後期經濟的崩潰,帶來了社會秩序的敗亡,導致生產力的下滑,對於相比較時代而言,社會分工明細的大明是致命的毒藥,才是明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再差的秩序,也比沒有秩序強。
再落後的組織,也比沒有組織的「散沙」能打。
如今。
高麗變得比以往「繁華」了。
大明的商行充滿了高麗的城池裡,帶來了更多的商品,因為商品的暢銷,大明的商人們開始追求土地,通過從高麗勛貴手裡購買土地,雙方一拍即合。
大量的土地落入大明商人手中,他們通過這些土地種植經濟作物,包括黃麻。
幾米高的黃麻。
一望無際。
受雇於大明商行的高麗傭工們,彎著腰割取成片的黃麻。
成噸的黃麻運送到碼頭上,通過碼頭運輸到上海縣,由上海縣的鐵道,運輸到浙江地區,進入各家工廠,製作成一捆捆的麻繩麻袋,又通過鐵道輸入全國。
商品的繁榮下,麻繩麻袋的需求永無止境。
但是呢。
高麗明明通過商貿賺了大筆的糧票,可是高麗的百姓們仍然過得困苦。
他們吃不飽穿不暖。
他們每天天不亮就起來幹活,天黑才能歇息,每天喝著米粥,全年無休,只能呆在大明商行里幹活,離開了大明商行,他們連吃飯的地方也沒有。
「錢都去哪裡了呀。」
謝貴一臉的感嘆。
同樣是發展,北平京城的富裕,是肉眼可見的,百姓們過得豐衣足食,高麗這些年的變化也很大,比起大明的百姓們,高麗的百姓幹活更辛苦。
可是呢。
為何大明的百姓們精神飽滿,而高麗的百姓們卻滿臉麻木呢。
「錢都被大明民間商行賺走了。」
謝貴的侄子笑道。
謝貴看著侄子,突然有些認不出來了。
「朝廷的督查行為,你知道嗎?」
「叔叔放心。」
年輕的侄子並沒有在意,「查誰也不敢查到叔叔的頭上的。」
謝貴嘆了口氣。
自己也有抱負,那些後輩們,什麼張輔朱能都有了好大的名聲,憑什麼自己只能呆在高麗呢。
不知道什麼時候起。
自己鬆懈了呢?
謝貴知道自己的侄子做了什麼事。
他與大明商行合作,聯合本地的勛臣們,大肆購買土地,種植經濟作物,壓迫高麗百姓,每年的利益,連謝貴都不知道賺了多少。
他們不滿足於此。
人的慾望永無止境。
當賺了一百元的時候,會生出幸福感,開始希望能掙到一千元。
一千元變成一萬元。
一萬元變成一百萬。
人們開始瘋狂。
再多的錢也滿足不了他們的慾望。
不光是正常的貿易,只要是能掙錢,能增加他們財富的手段,他們都願意嘗試,因為他們在高麗沒有束縛,他們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協守兵團、資本、勛臣.
一股龐大的勢力。
上面的人掙大錢,下面的人掙小錢。
攜手兵團的士兵們也受到了誘惑,走上了金錢的道路。
他們通過與碼頭的關係搜取錢財,給予那些想要走私大明的人們方便。
有需求就有利益,有利益就有行動。
江淮地區的奢靡,並不會因為打擊而消亡,自古以來,這樣的行當就沒有消失過,屬於常青樹行業。
既然大明女子管的嚴,他們從國外獲得女性。
還有女傭的缺口。
謝貴是高麗的土皇帝。
最早的時候,他帶領協守兵團駐守漢王宮,後來協守兵團的數量擴充,在北王病逝的時候,他選擇離開了漢城,選擇了黃海道。
他有些怕了。
所以他又住在了平安道的東道。
六十歲的謝貴,思考如何回京,並且把自己在高麗積攢的龐大財富帶回國。
謝貴的不問外事的態度,給予了興起的資本勢力越發猖獗的環境。
如果說謝貴沒有來到高麗的前五年,協守兵團很正常,大明民間商行在高麗也比較守規矩,那麼這五年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也可以看成是量的堆積,引發的質變。
畢竟初期的時候,大明商人們的實力還很弱,資本也很小。
黃海道海州。
左軍節制府,也就是高麗北王的所在。
高麗北王是大明半官方的稱謂,實際上的高麗,仍然是一個王國,國王是漢城的李芳果。
二十七歲的李孟宗。
也就是原高麗北王的長子。
現左軍節制使,高麗左軍的最高負責人。
大明商人吳宏。
這位在北平找機會,曾經轟動一時的熱氣球商人,與技術人員王純早已經一拍兩散,熱氣球的生意也黃了,如今成為了高麗的大商人。
高麗商人盧順義。
兩人成為了高麗北王的座上賓。
「支持內附的官員很多,黃州府使權申旭,防禦使南以熊等人,昨日再次向本使上言。」李孟宗試探的問道。
吳宏毫不猶豫的說道。「他們都是叛徒。」
李孟宗盯著失禮的吳宏。
吳宏愣了愣,然後彎了彎腰,露出真誠的面孔,憂慮道:「如果北王真的希望內附,萬一大明同意,他們還是官,北王可不是王了。」
吳宏的說法,讓李孟宗失神起來。
無論如何,也是掌控三省,人口數百萬的實權王爺。
李孟宗猶豫了。
理智上,為了老百姓著想,他應該同意內附,並且不少的官員們支持,可感情上,他並不願意。
吳宏使了個眼神,好朋友盧順義明白,上前一步接著勸告。
商人們承諾,會保障北軍的糧草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