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8.第625章 絕望的三兄弟
第625章 絕望的三兄弟
一支駱駝的隊伍,行走在漫天的黃沙中。
人們帶著頭巾阻擋風沙灌入口鼻,這樣的天氣下,人們不用衣物遮擋,恐怕連呼吸都難,更不提野外長時間的行走。
好不容易遇到了一個山坡,人們欣喜若狂,第一時間來到山坡下躲避風沙。
駱駝們被集中到角落,由專門的人看顧,還有人清點駱駝攜帶的物資,物資是他們的必需品,萬萬不能馬虎大意的。
幾名穿著中制裝的工作人員,圍著攤開的輿圖來分辨他們所處的位置。
西部地區太大太大了。
大到讓人感到絕望。
如果失去了方向,又沒有物資補給,等待的就會是死亡。
這裡可不像內地,內地無論往哪個方向走,總會有道路,要不了許久就能遇到村莊或者集市,還有可能碰到城池縣城什麼的。
遼闊的西部地區,半個月都看不到人煙不足為奇,甚至一些大的無人區,兩三個月都碰不到人。
更有令人望而卻步的大沙漠,被當地的百姓們稱為死亡之地。
工部勘探司的工作人員們,走遍了撒馬爾罕、布哈拉、吉扎克、納沃伊、吉利斯坦、塔什干、卡爾希、庫爾干秋別、圖爾孫扎德、奴雷克等大小二十幾塊地區。
根據太子殿下的規劃,這些地區將會成為大明主要治理的核心地區,其中又以撒馬爾罕為中心,然後才是各宣慰司,成為這些地方的屏藩。
撒馬爾罕靠著先富優勢帶動周邊經濟,並且源源不斷輻射外圍,從各宣慰司汲取財富和生產力,倒逼各宣慰司對外獲取利益用來維持自身。
從輿圖上看,大沙漠里的平原地區,盡在其中。
後世哈薩克的南部地區,烏茲別克的北部和中西地區,土庫曼的中部、中東部地區,阿富汗的北部地區、乃至吉爾吉斯坦的天山山脈。
正好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圓,原本這樣的環境是無法讓人生存的,除了這個圓環內少部分的平原地區,更有圓內中點一帶的綠洲地帶。
簡而言之。
正是北至塔什干、南至巴里黑、西至布哈拉,東至阿拉木圖,朱高熾規劃的,成為大明在西部核心地域的土地。
「有了這些土地,根據國內的技術,理論上可以養活一千萬的大明人。」
幾年的時間。
像他們這樣的隊伍有十幾支,跑遍了大大小小几十個土司地區,按照當地人的說法,也就是大大小小几十個王國。
對於這些土司,有些內地來的人,習慣性的稱呼為大明官職,不過當地的百姓們,仍然稱呼為國王,不少內地來的人感到可笑。
這樣的土司也能稱為國王,那大明境內至少數百個國王,加上南洋的各宣慰司,不得成千上萬啊。
不過有些王國的確很大。
例如撒卜匝瓦兒之地的撒兒別苔兒王國、又或者禡拶苔而王國,或者呼羅珊王國等等。
這些原來歸順帖木兒汗國的藩國們,熬過了帖木兒時期,如今又同樣歸順大明,最大的保住了自身的王國,他們非常的聰明。
要說他們沒有反抗之心那也是不對的,帖木兒汗國可不懂體恤,之所以沒有攻破這些王國,除了避免殺雞取卵,也有這些王國有一定實力的原因,所以允許了這些獨立的存在。
「一千萬人,咱大明才上億人呢。」
另外一名學者笑道。
軍士們檢查駱駝的身體,還有一些當地的嚮導和軍官們溝通,知道此地的位置后,了解周邊的形勢,幾名工作人員被保護起來。
他們不光是勘探部的人,還具備學者的身份。
靠著自身的技術和家傳本領,乃至在培訓中學到的知識,很多人都獲得了學者的身份,雖然大多數都是低級的。
「所以想要徹底消化這塊土地,並且發展起來,至少也要二十年之功啊。」
「還得建鐵道才行。」
「建造鐵道可不容易。」
幾名學者的閑聊,吸引了不少士兵們,他們不懂這些道理,所以學者們的對話,常常能讓士兵們了解更多的消息。
「如果只是高山河流,無非是鋪路搭橋而已,咱漢人最不怕吃苦,山區懸崖上幾萬里的長城都能建起來,如今別說幾萬里,十幾萬里的鐵道也敢建造。」
一名學者感嘆道:「可這裡不一樣,這裡的沙漠會變化,會流動,就算鐵道工程部咬緊牙關,動用所有的力量修建通了鐵道,可要不了多少年就被沙子侵襲埋入了沙漠里。」
「把黃沙當做河流一樣,修橋,把鐵道抬高。」
另外的學者打趣道。
「說得輕巧,這得動用多少人力,光人力不提,只澆鑄橋墩用的水泥和鋼筋就得消費多少,恐怕舉國之力下,都需要至少十幾二十年的功夫。」
風沙停了,隊伍重新上路。
他們從庫利亞布回到了卡爾希。
大明在西部地區施行總督和都督制,總督由文官擔任,都督由勛臣武將擔任,一城一守備,卡爾希的守備駐紮城中,游擊將軍帶領軍隊離開了卡爾希。
皇上來了。
要懲戒不服。
勝利者的不被指責,成王敗寇。
大明打敗了帖木兒,雖然沒有全盤收復帖木兒汗國的範圍,可是東部的精華之地,全部被大明佔據,那些原帖木兒軍隊除了反正的,哪怕是戰場投降的也只留下了活路,並沒有被放還自由。
大量的部落被一掃而空,包括當初途徑布哈拉的阿姆河一帶邊,尼古苔里和赫匝來兩個部落,也消失了蹤跡。
這些與帖木兒汗國千絲萬縷關係的勢力,要麼被遷移到西部更遠的地區,要麼因為幫助過帖木兒汗國,被明軍徹底消滅,最大程度的消弱核心地區的反抗底蘊。
加上撒馬爾罕地區修建的佛廟和道觀,還有府學,各地推行的王化種種,許多的土司並不服氣。
最重要的是這些地區在大明的治理下,越來越富裕,源源不斷吸收周邊的人口。
大量的窮人被大明工局招募,為莊園種地幹活。
雖然過得辛苦,可是窮人有了飯吃。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他們娶不到老婆,沒有錢娶什麼婆娘,反觀那些大明移民來的人口,不光有很高的工錢,還有人有大片的土地。
靠著集中生產的組織力度,大明人成為了當地最富裕的群體。
窮人娶不上老婆。
富人可以娶更多的老婆。
內地不願意遷移的百姓們,不知道來到邊地的百姓們,雖然物質和娛樂上不如他們,但是有些方面,卻遠遠超過內地的百姓們。
就和後世一樣。
同樣是工人,那些派駐國外的工人,特別是去往經濟落後地區的工人們,有些人甚至與當地人生了不少的孩子,拍拍屁股回國的人也不少。 哪怕是這樣,他們仍然受當地女性的歡迎。
這就是經濟發達和經濟落後的區別,並不是因為什麼制度文明,而是人性如此。
撒卜匝瓦兒之撒兒別苔兒朝君主阿里摩訶末。
他很富裕。
整個王國的財富都在他的王宮裡,他的王宮裡,搜集了全國的美女,每天過著花天酒地的生活,可以說是這個時代,最幸福的人之一。
大明人沒有來之前,他歸順了帖木兒汗國。
王國三分之一的財富供應給了帖木兒汗國,帖木兒非常喜歡阿里摩訶末,所以阿里摩訶末在帖木兒的支持下,王位坐的很穩。
可是呢。
撒兒別苔兒王國有部分貴族不滿。
送給帖木兒汗國的財富,主要是來自他們,老百姓們能有什麼財富呢,他們的日子過得不奢靡,所以保持了一定的武力。
而阿里摩訶末以及他的親信們,常年的墮落,並不知道危險降臨了。
他們仍然把國內三分之一的財富交給大明的撒馬爾罕都司。
這麼好的藩王,撒馬爾罕都司的官員們笑的合不攏嘴,比較起來,哪怕是一向自詡為最恭敬上朝的高麗,也比不上阿里摩訶末啊。
反正撒兒別苔兒王國又不在大明的核心區域內,所以撒馬爾罕都司的官員們,繼續稱讚這裡的國王。
這樣的局勢,讓阿里摩訶末國王非常的得意。
他認為自己的手段非凡,在他的帶領下,王國仍然保住了安寧。
只是呢。
他忽略了用來保住自身榮華富貴的利益,是動了別人的利益的,更加忘記了槍杆子才是一切的基礎。
這一天。
名叫厄庫爾的貴族,在約定好的日子裡,帶領自己的軍隊攻入了都城,獲得那些利益受損的貴族們的支持,軍隊的規模,一度達到了兩萬多人。
如果歷史沒有變化,他將會成為帖木兒死後,四分五裂的帖木兒汗國下,與之發起衝突的第一批藩國國王之一,並站在帖木兒汗國的屍體上,崛起的一批王國。
雖然這個王國在中亞西亞地區激烈的戰爭衝突下,並沒有維持多久。
厄庫爾獲得了大量貴族的擁護,成為了新國王。
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停止上貢,哪怕明知道大明很強大,這也是厄庫爾不能改變的事情,誰讓他造反的原因就是因為這個,而支持他的人,都是深受其苦的貴族們。
無論阿里摩訶末國王多麼的腐朽,但是萬事有利有弊。
雖然他剝削了厄庫爾這批貴族的利益,以及讓國內百姓們民不聊生,可是撒兒別苔兒王國仍然是當地人口最多,面積最大的王國。
再差的秩序,也比沒有秩序強。
比起那些受到帖木兒汗國兵鋒摧毀的王國,撒兒別苔兒王國至少讓百姓們沒有被屠殺。
人活著才有希望不是么。
撒兒別苔兒王國在花刺子模地區,花刺子模帝國被帖木兒打敗,也是帖木兒西征的第一個大目標,與玉龍傑赤宣慰司相隔九百里,與木鹿宣慰司相隔兩千里。
這樣遠的距離,撒馬爾罕都司的官員們,其實並不是很在乎。
他們告訴當地,只要繼續遵守原來的規矩,他們可以認可新的國王,可是呢,他們沒想到新的國王拒絕了,拒絕了還可以談嘛。
每年的上貢,其實撒馬爾罕都司的胃口並沒有那麼大。
可又讓他們沒想到的是,新國王並沒有打算談,他選擇自立了。
加上撒兒別苔兒王國的威望和實力,很快成為了反對大明勢力的希望,越來越多的國王與首領們響應撒兒別苔兒王國,有的合流,有的交相呼應。
更重要的是。
撒兒別苔兒王國的位置,讓朱能比較棘手。
說遠吧,的確很遠,可是又沒有遠到與撒馬爾罕地區老死不相往來的地步,這樣的地方,加上對手的實力不弱,還有目前積累的周邊的反抗勢力,朱能不太敢冒險遠征。
其實大明當下也不是很在意撒兒別苔兒王國,不承認就不承認吧,反正大明目前的觸手也沒有要伸到那麼遠,無非是有棗無棗打那麼幾竿子,沒收穫無所謂,有收穫更好。
但是撒兒別苔兒王國成為了反抗勢力們的大後方,這就讓大明很不滿意了。
那些反抗勢力們與明軍們躲貓貓。
然後他們又能從撒兒別苔兒王國獲得需要的物資,如此下來,與大明的軍隊形成了長期的對持,甚至最過分的一次,一支叛軍長途偷襲了木鹿地區的居民點。
這樣的態勢,小打小鬧已經無法解決。
與火真率部剿滅阿拉木圖叛亂部落的戰爭也是不一樣的。
所以朱棣親自來了。
並且帶來了數萬大軍。
數年來西部地區的積累,以及內地的供應,大明在撒馬爾罕集結了四萬大軍,土兵五萬,和十餘萬當地土著百姓們組成的民夫隊伍。
大軍沿途蕩平一切部落。
經過數次的交戰,最後在鹽海東部的阿雷斯湖,用了五天四夜的時間,攻破了朱薩雷都城,這座兩萬人口的依山修建的城池。
當戰爭結束時。
這裡已經慘不忍睹,到處都是殘痕。
然後明軍各部沿途掃蕩響應叛軍王國的勢力,不放過任何的部落。
遠在千里之外的故人。
帖木兒的三子米蘭沙已經病逝於加茲溫,他的長子哈里勒繼承了汗位,與兩位弟弟得知明軍的腳步抵達了沿海一帶,特別是大明皇帝親征的消息后,幾個晚輩震驚不已。
他們思來想去,決定一邊派使者恭祝大明皇帝,一邊整理兵備,如果大明來攻打他們的話,他們會誓死反抗。
當年被他們祖父打敗的奧斯曼帝國,又死灰復燃了。
他們祖父在西亞做的有多決,造的惡有多深,他們就有多窘迫,惡劣的外部環境,讓他們沒有退路。
一邊是害死他們祖父的大明,一邊是要屠光了他們的奧斯曼帝國,三兄弟非常的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