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4.第621章 勝利之聲響亮大明
北平的軍工廠區,以及金州的軍工廠區,隨著湖北行省的冶鐵中心的落成,也分走了部份的軍工產業,例如專門為軍隊生產水壺的工廠。
軍工水壺製造廠的展示房中,擺放了最早出土秦國的軍用水壺,隨後是唐朝時期的,乃至宋朝時期。
秦朝的軍用水壺,外形和後世德國軍隊使用的軍用水壺相仿。
同樣的款式,甚至連背帶也是類同,秦朝的軍用水壺材料使用的是銅,背帶則使用的是細鐵鏈,如果去博物館看過,會給人生出穿越一樣的神奇感。
秦朝的囊形銅壺,由能夠挺立的內膽和布囊外套兩重結構組成,內膽是用硬質的厚皮革製作,或是一件漆木方盒,套在內膽外面的則是柔軟的布囊。
之所以能看到的是外觀為囊形,卻又做成可以扣合的壺身和壺蓋,是秦代工匠既想表現外層的囊袋,又不希望告知人們囊內的內膽結構,故而做出如此特殊的處理。
「到了唐朝時期,隨著國力的增加,軍隊的強盛,不光是兵源,還有大量的軍用物資發展,例如軍中普及使用的軍用水壺。」
「不過唐朝中期為了防漢人將領,於是在邊地大量使用胡人將領,不光為邊地胡人帶去了豐厚的技術,還有先進的軍事組織能力。」
「這些軍用水壺,出土的就是胡人軍隊里的,雖然是胡人軍隊使用,其實也是唐人生產,所以算唐人的文明,而不是胡人的文明。」
幾名兵部官員巡視兵工廠,帶來了大量的訂單,工廠的廠長親自作陪。
工作人員熟練的介紹。
那名年輕人一臉的惋惜道,「可惜唐人自己內亂了起來,而邊地的胡人們卻靠著繼承的成熟的制度,以及先進的軍事體系,反倒成為了強大的對手。」
「宋朝的滅亡,雖然自己佔了主要的原因,可唐人遺留的外患,也佔了一定的比例,唐朝有多麼的富強,留給邊地胡人們的遺產就有多麼的豐厚,導致當地的生產環境有了質的飛躍。」
果然。
隨著工作人員的話術,眾人露出沉痛的思考。
這些都是慣例了。
什麼事情成為了工作,就沒有多少情懷,全憑藉著自己。
「我們廠新生產的水壺,屬於鑄造工藝,主要有兩種工藝,一種是銅料製造,一種是皮質材料壓工工藝,與秦朝的水壺一樣,這裡是暗扣。」
結束了上一段,工作人員立馬露出笑容,又介紹起自家的產品。
廳里氣氛很好。
剛剛結束了精神上的洗禮,官員們聽得很投入,對於不起眼的軍用水壺,也重視了起來,沒有了先前走馬觀花的閑散。
廠長心裡笑開了花,看來今天的訂單跑不了了。
前些日子,花了大價錢請學者們為廠里寫的幾套話術,效果實在是驚人的很。
「不用水壺的時候,暗扣保障蓋子牢牢的固定在壺身,喝水的時候,只需要按下這個暗扣就行了,方便輕鬆,符合軍隊的需求。」
「壺蓋和水壺扣合處,採用的是分段設計,上下扣合在一側插入銷子,水壺為扁平形,蓋子上沒有使用秦朝設計的細鏈條,換成了塞南地區提供的皮帶,方便攜帶並且舒適。」
兵部最後經過商議,下了兩萬套軍用水壺。
廠長笑的合不攏嘴。
只要這次合作的好,就不愁下一次的合作,如果全軍都使用上水壺,那就是好幾十萬套,加上民用和商用的,乃至每年的更換,已然是一筆不小的新興行業。
辰時。
天已經亮了。
湖北行省大冶鐵礦。
湖廣行省分家后,大明工局勘探部的工作人員,根據宋朝岳飛留下的記載,岳飛曾經在大冶地區冶鍊兵器,在當地探查到了儲量高質量高的優質鐵礦區。
歷史上,此地大規模開採始於清末的洋務運動,現代成為武鋼的主要礦石供應基地,當下大明商界,已經有了北有密雲,南有大冶的說法。
大明工局根據當地的地理優勢,以及太子殿下當初的吩咐,大規模發展當地的冶鐵行業,已經成為南方主要的鐵礦供應基地之一。
特別是十幾年前,北平大批的優秀工人南下支援湖北冶鐵業的發展,提供了當地經濟飛騰的基礎,這批優秀的工人們,也在當地安家落戶,走上了更高的崗位。
正如後世的東北老工業基地,同樣向全國輸送各行各業的人才,這批人也獲得了當時最好的生活待遇,以及更高的崗位退休,有了未來的「東北四省之海南」的閑暇笑談。
也正因為底蘊雄厚,後世互聯網的大發展,在許多人還抱著成見的時候,東北地區的年輕人們,已經成為了優秀的博主來源,佔了半壁江山。
那些頭部的主播,甚至大部分來自於東北。
生產力的飛躍發展下,早就已經脫離傳統行業的束縛,互聯網經濟也是一種新的產業經濟,並且為普通人帶來更多的收益。
能從富裕群體的荷包里掏出錢財,財富的流通,本就是符合自然事物發展的,國外發達地區的互聯網行業,早已經是如此了。
宿舍區修建了漂亮的房子。
有成排的兩層小樓房,也有四五層高的長條形樓房建築,鍋爐的大量使用,為廠區提供了熱量,通過管道為各家各戶供暖。
和北平的發展脈絡類同,形成半封閉的小社會。
平整的蹴鞠場,竹球場,高大建築的戲劇院、歌舞院,還有興起的雜技團、游泳池、射箭社、騎馬場,帶動了更多的第三行業。
廠區的大門口,告示牌上,新的公告前圍滿了人。
廠區食堂即將改革。
不再對外免費供應伙食,以比市場低廉的價格,或者直接掏糧票,又或者從廠區購買更便宜的食物劵,半個月後正式開始實施。
與之相對。
各級工人的工錢,十餘年來終於有了大規模的漲幅。
最普通工人的工錢,由每個月一元錢漲到了一元貳角錢,漲幅達到了五分之一。
「真是奇了怪了。」
「要麼不漲,要麼大漲,看不懂啊。」
工人們各自議論著。
人口的集中,帶來了新的生態鏈。
農民們被束縛在土地上,無法形成有效的交流,而工人們,特別是這些產業中心,上萬的工人們生活工作在一起,消息的流通性是傳統社會不能相提並論的。
各式各樣的言論在工人群體中誕生,以及流傳。
「針對的是農夫們。」
有工頭堅定的說道。
「北方大片井制度在南方遇挫,不光導致農業產生的效率低下,也讓社會人口的調整遇到阻礙,朝廷需要往邊地遷移人口,都守著家裡的幾畝地不走,朝廷豈不是無計可施。」
有的人搖了搖頭。
有的說好,有的說不好。
無論好不好,工人們的收入變高了。
而食堂的改革,對外釋放了部分的消費,彷彿一夜之間,大冶鐵礦區內的小攤小販多了三成不止,並且越開越多,有了不夜城的態勢。
夜晚。
工人廣場。
廠區組織的男女友誼會,幾百名年輕的男女,有些人靦腆的坐在角落裡,還有些人在舞廳上跳舞。
工作人員白日搬來的桌子上,不光有瓜果,還有一些奢侈的糖果。
一名大著肚子的婦女,指揮著下面的婦人們。
「李家大娘,你什麼時候休產假。」 定期開辦的友誼會有成熟的流程,每個人做好自己的活,看著新人們各色各樣的神情,她們也見怪不怪,不少人圍著李家大娘。
這位三十來歲的婦女,生了五個孩子。
不是旁人。
正是十餘年前,密雲礦區男女友誼會上,那對相識的年輕女性,因為支建項目的原因,她和才認識不到三個月的相好成親,來到了湖北。
一晃十餘年過去了,當初的少女也變成了少婦。
不過因為生孩子太多,導致工作效率跟不上,無法適合原來的崗位,於是做起了友誼會這些後勤方面的工作。
現在的她沒有了那時的羞澀,充滿了幹練和潑辣。
「別不好意思啊,你看上了誰,主動去和別人說話,大男人怕羞個什麼。」李家大娘推著那些半推半就的,臉皮薄的男工們。
男工們彷彿不受力似的,被婦人推得擋不住,低著頭走向對面的女性。
許多邊地或者內地的傳統舞蹈,通過人口的流通,以及信息效率的傳播,逐漸在內地流傳開來,特別是大明工局的主要廠區的地方,成為了人們交際的表現。
彩色的燈罩襯托下,煤油路燈發出絢麗的光芒。
廣場上很熱鬧。
一對又一對的年輕男女們,羞答答的低聲交談。
那些美麗的女性身旁,總不缺少膽子大的男性工人們,離開了一個,立馬趕上來新的人。
在這裡燈光耀眼的外部,已經遍地黑暗。
多數的人家已經睡著了。
遠處。
田畝邊的農舍,人們勞累了一日,早早的歇息,沒有工廠的夜生活,更沒有北方片井區,軍戶們的閑暇娛樂,他們有公房提供,不少軍戶會選擇傍晚去那裡喝酒。
本來提供給軍戶們看報的地方,成為了酒鋪的場所,哪怕五軍都督府多次要求整改,也阻擋不了軍戶們的習慣使然。
第二日一早。
太陽升起。
農夫們天不亮就已經出門幹活,而工廠區的機器也發出了巨大的響聲,猶如脫韁的野馬一般勢不可擋。
永樂七年。
秋收過後,糧價繼續下跌。
無數辛苦勞動一年的農夫們,他們的收入沒有超過去年,可市面上的物價卻漲了起來。
工人們住著漂亮的樓房,吃著一日三餐的食物,還有各色各樣的活動,家裡有眾多的商品,穿著漂亮的衣裳,走路都抬著頭。
廠區的輪假,導致每天都會有不少的工人進城。
那些工服,工字裝等,已經是城裡見怪不怪的事物,並且讓普通人露出羨慕的目光。
不光工人們的工錢漲了,軍人們的軍餉也漲了。
包括軍戶。
農業發展糧票銀行再一次的放血,為軍戶們提供各色低息的長期貸款,修葺他們的房屋,購買農業機器,維護水利設施,以及提供塞南和塞北地區的牲畜。
工廠區新建了一所又一所學校。
大冶鐵礦區的分部,甚至試行了第一家託兒所。
工人們生了太多的孩子。
因為太過寬鬆的產假期,以及產假和哺乳假仍然發放的補貼,導致婦人們願意生孩子,每家工人有三五個孩子並不足為奇。
而廠區興辦的工廠醫館,不光看病便宜,醫藥也是低廉的。
良好的伙食,充沛的生活,乾淨的設施.,讓工人們的體魄建康,生下的孩子不缺少營養,能抵抗大自然的侵蝕,茁長的成長。
「預祝偉大的皇帝陛下西征勝利。」
偌大的橫幅懸挂起來。
工人廣場上。
上萬名工人們聚在一起,隨著台上的演唱家們一起歌唱那首讚美大明。
「大明天國旗幟迎風飄揚。」
「啊~啊~」
「天下最偉大的文明,多麼的光輝。」
「讓天下百姓嚮往。」
「啊~啊~」
「勝利之聲響亮大明。」
「讚頌大明。」
「啊~啊~」
「百姓安居樂業,國家繁榮富強。」
「啊~啊~」
「削平高山,填足窪地,大明人最勤奮。」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理想的社會讓人驕傲。」
孩子們隨著大人們唱歌。
婦人抱著嬰兒,嬰兒看到母親臉上的笑容,也露出無牙的牙床傻笑。
大明的鐵道。
一支又一支的軍隊接到調令,如期登上火車,前往目的地。
許多超過四十歲的老兵退伍了,或者走上基層的軍職,成為軍隊的頂樑柱。
更多的新兵入營。
他們坐在同樣的車廂里,與已經離開軍隊的老兵一樣,看著陌生的景色,滿臉的感嘆,只不過換了一茬人而已。
傳統調動軍隊耗費的力氣,在如今的大明彷彿玩鬧一般。
特別是內地。
鐵道越發達的地區,軍隊的規模反而越小。
「為了誰!」
「為了大明。」
士兵們唱起了軍歌。
軍歌嘹亮,響徹了大明各地。(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