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工業大明從北平開始> 616.第613章 中山王國的叛亂

616.第613章 中山王國的叛亂

  山北王國。


  歸人城。


  大明總兵府。


  十幾名文書忙碌著,其中最年輕的,正被人訓斥。


  年輕人很委屈。


  「算了嘛。」


  總兵楊文出現,上前勸道:「人家剛離開學校,萬里之遙來實踐,你這麼嚴厲,豈不是嚇退了他,總要給別人一點時間來適應。」


  老文書聽到總兵的話,這才收斂了一些。


  「軍中可不管你懂不懂,只有成功和失敗,你做得好,那就是好,做的不好,平日里表現再好,那也是不好,讓你整理輿圖,你跟我講艦隊在海外,沒有辦法。」


  「軍隊沒有這個說法,沒有辦法也要有辦法。」


  文書又說了一通后,才放過了年輕人。


  年輕人雙眼微紅,又羞又愧,還有些氣餒,狼狽的離去。


  「你呀,太嚴厲了。」


  「他們可都是寶貝,能在這裡呆幾年?何必呢。」


  楊文感嘆道。


  科舉的改革,雖然界限不再猶如以往那麼清晰,可國子監出來的國子們,無論是關係網還是前途,都不比進士們差。


  「事情雖然不大,可遇到問題就不管了,那我怎麼辦?」


  老文書不滿的說道。


  他們的事情,從來沒有清晰可做的,哪樣事情不是從無序中找出有序,需要的是主動性強的人材,而不是按部就班。


  按部就班誰不想呢。


  楊文也沒有過多言語。


  不久。


  各方的情報和資料彙集起來,有些是證實了的,還有一些是推測,根據現有的情報進行的推測,大致未來的方向,這些東西都會被保存起來,定期輸送到朝廷。


  朝廷的部門,會把各地的資料儲蓄起來,有的會查核,有的可能原封不動的放入倉庫吃灰,每十年,或二十年,乃至更長的時間后,才會進行銷毀。


  成為了朝廷了解文武官員在各地做事詳情,以及查處地方資料的重要手段。


  會議室內。


  十幾名文武官員分別坐下,領頭的是楊文。


  楊文舉著手裡的冊子揚了揚,然後說道:「根據兵部送來的消息,我們這邊要減緩動作。」


  「為什麼?」


  「聽說皇后病重。」


  楊文說道。


  聽到這個解釋,有些人面露不滿。


  楊文隨後又說道:「太子殿下也說了,大明年年對外戰事不斷,特別是這些年在西部的戰爭,大明國內消耗的厲害,不光軍士需要休養,國家也需要恢復。」


  「所以接下來的兩年裡,不會支持外部的戰爭,以穩為主,各地都需要配合朝廷的要求,不得擅自開啟戰端,否則必會嚴查。」


  有的人理解的點了點頭,有的人越發的不滿。


  「倭國幕府和大內氏的事情,難道我們不管了?」


  「還有那中山王國的北地監守尚忠,如果不是我們的壓制,他早就要對山北王國發動滅國之戰了,一直虎視眈眈呢。」


  琉球王國目前並不是正式的稱呼。


  山北王國的範圍和土地最大,包括周邊的島嶼,也是最早向大明進貢的王國,但是隔壁的中山王國因為老國王的治理,以及全力學習大明的文化,購買大明的物資,反而實力發展的最快。


  歷史上,老國王活著的時候,已經吞併了山北王國,並且任命次子尚忠為山北地區的監守。


  當老國王去世后,尚忠又回頭吞併了中山王國,最後拿下山南王國,統一了琉球,才被大明冊封為琉球國王,三國正式成為琉球王國。


  所以這些年來,大明軍艦的到來,與山北王國不謀而合。


  山北王國多的是土地,缺乏的是實力。


  而大明軍艦需要土地成為基地,而實力強悍,所以山北王國直接把歸仁城送給了大明的海軍,成為了他們的駐地,而且以低價供應大明海軍糧食。


  乃至中山王國的老國王去世,次子尚忠成為了國內的一名普通將領,實力雖然也很強,可畢竟不如歷史上那般,面對有大明支持的山北王國,心有餘而力不足,一直不敢亂來。


  「根據送回來的捷報,我們的目的已經達成,幕府軍必然會撤軍,否則缺乏糧草的他們,將會死無葬身之地,所以倭國方面,至少年余內不會有大問題。」


  其中的官員出頭解釋道。


  「以大內氏的實力,不會有潰敗的危險,必然堅持到幕府軍的撤軍,至於琉球這邊,我們相信,尚忠監守以前不敢亂來,如今同樣不敢亂來,他的哥哥也不會允許的。」


  「各位同僚的心愿,大家也能理解,可是天下之事急不得啊,必須有個規劃,按照規劃預期行事,方能得償心愿也。」


  會議最終結束。


  從遼東一起跟隨楊文到來琉球的吳高,兩人先後進入偏廳。


  偏廳的煤爐上放著水壺。


  木板搭在煤爐的周圍,形成了桌面,擺放了一套國內帶來的茶具,楊文親自把茶葉放入茶盅,隨後提起茶壺倒了兩盞熱茶。


  「喝茶。」


  楊文熱情的邀請老下屬。


  吳高沒有扭捏,兩人一起共事十餘年,當年還是太祖皇帝的指派,一起去的遼東,十餘年的時間眨眼而過,不想二人會遠在海外。


  「下面有不小的埋怨啊。」


  吳高話中有話的說道。


  楊文點了點頭。


  「暹羅那邊抽掉了不少軍力,連我們這裡都要延後,不少人把責任歸於老夫。」楊文無奈的笑了笑。


  他和吳高二人,是太祖皇帝在時,派去遼東監視燕王父子的。


  雖然事情都過去了,本來並沒有風浪。


  可這兩年裡,許多事情的原因,被人們認為是自己的原因,否則倭國的事情,不比暹羅重要麼,為何因為暹羅,卻忽視倭國。


  西征軍吃了很大的苦,可也撈到了最大的功勞。


  張輔和朱能這批將領,是皇帝父子的自己人,誰也不會懷疑,也沒有要去和他們爭。


  隨著國內多年來的安穩,戰功的需求,逐漸在海外開始浮現,越來越多的將領們知道,想要被提拔起來,需要實打實的戰績。


  那麼海外無疑是最好的去處。


  西邊是大頭。


  然後是東南亞,東亞方向。


  東亞又分為高麗、倭國、琉球。


  東南亞那邊的文官領頭是楊士奇,解縉這批人,太子殿下的親信大臣們,還有顧成等老將,所以琉球的大明官員們,認為他們的領頭人不行。


  也就是楊文不行。


  正因為楊文,導致他們這邊爭不過南洋那邊。


  大家辛辛苦苦不遠萬里奔赴海外,為的是情懷嗎?當然不是,為的是利益啊,無論是自身的前程,又或者是為了發財。


  「老夫已經向朝廷遞交了辭呈。」


  楊文揮了揮手,阻止了吳高要相勸的話,繼續說道:「朝廷的事情,越發的看不懂了,你日後也要當心,趁早調回國內吧。」


  「日後國外的爭鬥,比國內的爭鬥還要厲害,你我都是無根之萍,還是儘早脫身的好。不過呢,老夫年歲大了,回老將養老也算是功成名就,你還年輕,最好去兵部或者五軍都督府謀個職位。」


  吳高聽完后,兩眼有些出神。


  急流勇退。


  他有些不甘。


  可楊文總兵說的很好,他們屬於無根之萍啊。


  領兵在外的將領,誰能在朝廷無人,沒有朝廷大佬背書的將領,所有人都不會放心,包括皇上,這是政治上的必然,大家都默契遵守的默契。


  一朝天子一朝臣。


  看來老將官看得比自己長遠。


  東洋和南洋的利益之爭,東洋各地的眾人們,都不會願意舊派停留太久,「耽誤」他們的利益。


  浦添城。


  建於一個珊瑚礁長約400米的斷崖上,地勢險要。


  根據《中山世譜》等琉球官方史料記載,浦添城建於12世紀,為舜天王所建。


  在舜天王朝、英祖王朝和察度王朝,浦添城一直是琉球的都城。浦添城內的建築物曾經過多次改建,歷史上未來薩摩藩入侵琉球之際,被薩摩軍隊焚毀。


  由於浦添城地勢險要,適宜防守,日美沖繩島戰役中,日軍在此建立據點進行死守。


  美軍發起先後十一次進攻,經過三周時間才攻陷此地。


  浦添城被日本列為國之史跡,後世,在浦添城遺址上曾發現中國式瓦當等文物。


  老國王的次子,現國王的弟弟。


  尚忠眺望著北方。


  年輕的尚忠能言能武,少年時期就交好了一幫朋友,隨著和朋友們的長大,形成了一幫圈子,令現國王非常的忌憚,無奈的打發邊地。


  一個有才能的人,隨著他的野心,並不甘於現狀。


  「這把短銃,是上朝軍中軍官的制式武器。」


  尚忠聽到后,拿在手中仔細的觀看。


  「翁盛光,你從哪裡弄來的此物。」


  「我買的。」


  尚忠聞言沒有懷疑。


  洪武朝的時候,上朝太祖皇帝欽此了琉球國一批匠戶,這批匠戶成為了各國最重要的人,翁盛光就是這批匠戶的子弟。


  雖然並沒有在國內身居高位,可影響力並不小。


  百年後。


  琉球王國的主要政治勢力,就是這批匠戶的後代們,包括琉球王國的三司官,相當於國內的宰相,一直被他們把持著,後來薩摩藩的入侵,才導致匠戶後代們政治勢力的衰退。


  這樣的武器,以翁盛光家的地位,的確有可能從大明獲得。


  「這短銃怎麼使用?」


  尚忠好奇的問道。


  尚忠與大明匠戶子弟們從小一起長大,關係非常的密切,也是未來匠戶子弟們登上琉球王國政治舞台的開端,雙方互相成就。


  翁盛光上前幫忙安裝火藥和鉛彈。 「扣發此處就行。」


  翁盛光最後指了指扳機。


  尚忠對準遠處,根據朋友的教授,最後發出了火光,手臂為之一震。


  城頭上的聲音,讓遠處的幾名軍士嚇了一跳,回頭望去城頭上在主人,見並沒有事情發生,這才轉回了腦袋,沒有繼續理會。


  「厲害吧?」


  翁盛光大笑道。


  尚忠回過神來,對手裡的武器愛不釋手。


  如此的神器,果真了得。


  「的確厲害。」


  「既然你有這麼厲害的武器,總不能讓神器蒙塵,否則豈不是暴殄尤物?」


  尚忠眼睛一亮。


  都是小時候一起玩鬧長大的,互相知根知底。


  「你想說什麼?」


  「我知道你不甘於現狀,其實我們也不願意,在我們國家,很早就有一句話,叫吾可取而代之,你是老國王最喜歡的兒子,還有我們的支持,憑什麼不能當國王。」


  翁盛光誘惑道。


  翁家是琉球國後期老牌的政治勢力,一直到薩摩藩入侵琉球,投靠了薩摩藩大名。


  「鄭家兄弟他們願意支持我嗎?」


  尚忠不在隱瞞,直接詢問道。


  「他們家沒問題。」


  翁盛光打著包票。


  其實鄭家並沒有鬆口,他們不願意攪動中山王國的局勢,已故的老國王,對他們非常的優待。


  鄭家兄弟同樣是琉球國的老牌政治勢力。


  這些家族都有一個特點,洪武朝太祖皇帝派來的匠戶。


  不過因為常年的政治鬥爭,在薩摩藩入侵的時候,翁家選擇了投靠薩摩藩,而鄭家在政治上落敗了,最後流落大明,謀求朝廷的支持。


  可那時候的大明積弊叢生,自顧不暇,自己都沒有幾天的存在了。


  有野心的人不會畏懼失敗。


  他們考慮的是如何成功。


  尚忠和翁盛光表明了心跡后,很快又拉攏了鄭家等家族,通過這些華人家族,了解山北王國大明軍隊的動向,以及當地官員的想法。


  吞併山北王國肯定是不敢的,大明軍隊也不會支持。


  但是中山王國的華人們支持的政治勢力,希望獲得山北王國大明海軍將領們的認可,得到了許多人的默認。


  於是在山北王國的大明海軍未返回的時候,尚忠領著自己軍隊,突然扯旗造反,先是突襲拿下了伊波城,招降納俘,軍力達到了三四千人。


  都城首里得到消息時,已經是第二日的下午。


  此時的尚忠,已經帶領軍隊抵達知花城。


  知花城同樣沒有防備。


  加上城內的內應,不費吹灰之力落入了尚忠的手中,當知花城陷落的消息傳到,中山王國國王徹底慌了,一邊催促集結軍隊,一邊讓使者去大明軍隊駐地求援。


  越來城已經有了防範,並且忠於新國王,所以抵抗很強烈。


  使者坐船抵達了歸仁城。


  此時的楊文才得知,中山王國亂了起來。


  楊文知道自己留在琉球的時間不多了,一個控制不了當地的都督,朝廷不會接受的。


  中山王國的事情,他相信內部不少人知情,可自己竟然絲毫的風聲都沒有收到,那就是自己的責任了,對於基地的掌控,自己失去了人心。


  「中山王國事已至此,老夫只有一個要求,必須結束內亂,不能影響大明的影響力,否則對大明造成了損失,恐怕就不是老夫去留的問題了。」


  召集了眾人後,楊文當眾說道。


  眾人連連稱是。


  有些人希望的是楊文離開,為的是利益,做的太過分,傷害了國內的利益,豈不是屬於自己誤了自己。


  他們也的確沒有做什麼,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而已。


  中山王國沒有等來大明軍隊的平叛。


  尚忠見不能拿下越來城,選擇冒險繞過此城,直奔都城。


  北邊的伊祖城,南邊的幸地城等地,尚忠都不在顧及,靠著當地華人的通風報信與支持,一路兵臨城下,圍困了中山王國都城。


  中山王國的國王,在城頭質問弟弟,為何要造反。


  尚忠說自己是蠻人,不懂禮儀。


  讓中山王國國王不話可說。


  見事已至此,國王選擇了開城投降,免去了城中的兵災。


  進城的第一時間,尚忠做了兩件事,第一件事是通知歸仁城的大明軍隊,他將會成為新的國王,並且遵守大明的規矩,第二件事就是派去使者朝貢大明,向大明說明情況。


  沒多久。


  出擊倭國的海軍返回了基地,因為幕府大軍的確撤退了。


  歸仁城的文武官員,各寫了兩份奏疏送回國內。


  還有中山王國的使團。


  ——


  永樂五年。


  九月。


  皇宮已經在準備著皇后的喪事,太醫們使勁了所有的本事,也只能到這一步了,沒有人覺得還能救回皇后,皇帝託付一切國事於太子。


  朱高熾非常的傷心。


  大明朝。


  愛他如愛自己性命的,非母后莫屬。


  只是朱高熾習慣了忙碌。


  他是個停不下來的人。


  上輩子就是如此。


  一生中從來沒有停留過一刻,永遠讓自己保持在奮鬥中。


  所以他的一生,彷彿並沒有遇到過「檻」。


  無論是工作上的還是生活上的。


  「撒馬爾罕好不容易平定了,結果父皇離開不到三個月就有了叛亂,幾個月來總是不斷,彷彿鬧不完的事情,也不知打他們在鬧什麼。」


  「我才下了旨,這兩年裡,要恢復民生,以國內經濟發展為主,結果琉球中山王國來了場政變,更讓我震驚的是,歸仁城的明軍在幹什麼?」


  朱高熾生氣的說道。


  中山王國新國王的使臣,朱高熾沒有接見。


  莫名其妙就換了國王。


  還有當地總督和總兵的奏疏,說法也一致,一說是當地人心支持的新國王,一說是遞交辭呈,說自己力不從心,希望朝廷另派賢能。


  兵部的金忠,齊泰,還有內閣的諸人都回答不上來。


  距離太遠,他們還沒來得及搞清楚詳情。


  誰也不敢用自己收集到的丁點情報來做出判斷,這樣太不負責任了,所以哪怕朱高熾也很生氣,最後仍然沒有做出決定。


  不過大明的使臣已經出發,第一要務是保住中山王國的原國王。


  至於日後的決定,有朝廷大臣們商議后,是認可現在的新國王,還是懲罰現在的新國王,那麼老國王的生死就是最大的問題。


  同樣。


  琉球地區。


  參將吳高親自抵達首里城,要求交出原國王。


  王宮內。


  鄭氏家族兄弟,與翁盛光發生了激烈的爭執,不過諸多的海外華人支持鄭氏家族,不願意違背大明軍方的意願,要求保住原國王的性命。


  坐在台上的尚忠,看著爭吵的大臣們陷入了沉思。


  鄭家大兄不理睬翁盛光,而是走上前幾步,深呼吸一口氣,大聲的說道:「上朝的意願無法違背,大王雖然居於王座,可最終也需要上朝的同意,事情到了這一步,大王已經做完了該做的事情,下一步等候上朝的決定即可。」


  把命運交給別人的手中,尚忠平靜的看著鄭家大兄。


  翁盛光沒有說話。


  他們該到手的利益已經得到,其實並不在乎上面的王位坐著的是誰,哪怕他和鄭家的爭執,也不過是做個樣子而已。


  尚忠如果是個聰明人,就應當知道接下來該怎麼做。


  尚忠的確的是個聰明人。


  鄭家的說法,並沒有讓他生氣,他知道,鄭家才是為自己考慮,如果與大明軍方翻臉,以歸仁城明軍的實力,自己很難抵抗。


  就算扛住了對方,可其背後還有完整的大明。


  只是尚忠有些失落。


  他知道父王的遺志,統一整個琉球,建立強大的王國,父王終生都在為此努力,並且已經萬事俱備,直到明軍的到來,打破了父王的野望。


  而兄長對於大明沒有絲毫的違背,更甚至安於現狀。


  為什麼比山北王國面積小一半的中山王國,能常年壓著山北王國,靠的就是一口氣,等這股氣泄掉了,而中山王國上有山北王國壓制,下有南山王國牽制,必定疲於應付,潛力不足,未來無法與之抗衡。


  難道中山王國永無出頭之日嗎。


  最後。


  尚忠沒有亂來。


  哪怕他並不想交出兄長,可還是按照明軍參將的要求,把原國王交給了大明的軍方,帶回了歸仁城。


  大明使者抵達琉球的時候,得知原國王在歸仁城,內心鬆了口氣。


  看來地方上的文武還是保持了大局觀的。


  斗而不破,問題就不大。


  使者還有沒有公開的差事,根據內閣的要求,查訪清楚當地的政斗形勢,如果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歸仁城迎來的不光是某一個人的問題,而會是大換血。


  楊文要遭受牽連,其餘文武官員同樣沒有好果子吃。


  大明國內蒸蒸日上,強大的國力下,海外各地並沒有脫離控制中,保持著朝廷控制的態勢。(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