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3.第580章 大道之昌
第580章 大道之昌
「中華和別的勢力是不同的。」
「中國人口大,文明昌盛,有足夠的底蘊可以吸收,乃至包容對方,反觀別的勢力,他們的人口稀少,只這一點就無法包容,更不提他們的思想落後,武力強大后,想到的只有征服,以劫掠來致富,而不是生產致富。」
「自古以來,中華一直都是這麼做的,靠著文明來吸收外界,卻不是靠著武力,因此聖人的那道旨意,也就不難理解。」
京城外。
寺廟的樹下,兩位思想家坐而論道。
「剛才所言聖人,保留了前朝的慣性思維,本身知道奴僕的存在是反文明的,所以制定的大明律中,規定不允許有奴僕的存在。」
「聖人畢竟從小活在前元,受到他的眼界和三觀,因此又開了一道口子。」
「同樣的道理,放在你的身上也是如此。」
「我?」
「難道我也哪裡不夠文明了。」
劉通好奇的問道。
「你所謂的外部對等關係,不也是保持了強盜的思維?覺得自己強大了,就可以胡作非為,別人弱小,就活該被你欺負。」
「怎麼會呢?」
劉通不滿起來,「大明向外發展的過程中,因為手段文明,總有人不知道大明的厲害,用著武力反抗大明,對於這種人,大明不該施行對等關係?」
「應該如此。」
「可是到底是武力為主,還是教化為主呢?」
「伱所謂的對等關係,不過是想著武力為主,征服了他們,再來慢慢教化,而聖人當初的想法,卻是教化為主,只有惡性不改,仗著武力劫掠屠戮的部落,才會反擊懲罰。」
劉通恢復了鎮定。
壓下心中的怒火,人安靜了下來,才能認真的思考,成熟的人,具備這樣的素質,所以劉通想通了好友想要表達的是哪方面。
「土司、宣慰司、藩國,正是宗主體系,以教化為主,吸收對方,包容對方,讓對方心向中華文明,最終融為一體。」
「土司變流官,宣慰司變內地,藩國除國歸附,才是教化的威力,雖然效果緩慢,需要的時間久遠,可不正是我中華文明的道德禮儀之高度文明的體現。」
「萬一生變呢?」
劉通擔憂道。
時間久了,未來的事情誰敢保證。
「生變?」
「那就說明我們自身出了問題,自生出了問題,不想著解決問題,難道指望外部?」
「就算你所言的外部對等關係,哪怕名義上是大明好了,當有了問題,這些地區難道不會出現反叛,又或者乖乖的不鬧事?」
「你因為畏懼問題,所以提出的捷徑,在我看來,反倒是逃避的表現,對百姓們的不負責任。」
「教化別人,首先自己要文明。」
「你應該想的是如何保障大明的文明,而不是規避這個問題,否則問題變成大患,別說外部,內部都要四分五裂,民不聊生。」
「反之。」
「我大明只要永遠不放棄解決出現的問題,保持自己的文明輝煌,那麼天下人都會心向我中華文明,實現中華文明的大興,正是天下大同,大道永昌。」
劉通大為震撼。
「我的名頭大,但你的才能卻比我高。」
「並不是。」
「你的才能比我有好的,而我的才能,又有些方面不如你。我們能成為知己,道路上的同志,正是同一個立場下,互相取長補短,共同進步,最終實現大明永昌的志向。」
自古以來,文人們希望尋找一條萬世根基之策,歷史上留下了大量的記載。
隨著朱高熾多次講話,說世上從來沒有可以能解決所有問題的法門,社會永遠會不停的湧現問題,需要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慢慢的,不少的文人接受了朱高熾的觀點,但是習慣就是習慣,讀書人們又開始熱衷於如何找到讓中華文明永昌的道路。
晚上。
三五好友相聚,共同的話題,眾人滿意而歸。
劉通被馬車送回了落腳的酒店。
酒店的東家親自來看望劉通,並帶來店小二告知的消息,文華殿文書房的工作人員來過酒店尋找劉通,等不到他的人,所以在酒店留下了口信。
明日上午時分,皇太孫殿下會接見劉通,文書房希望劉通明日辰時一刻能抵達文書房等候。
劉通立刻酒醒了。
萬萬沒有想到會這麼快,連忙洗漱完,早早的歇息下,東家也不敢打擾,囑咐了夥計們,好好照看劉大家,不讓別的客人驚擾了他。
第二日一早,劉通醒了。
搖響了鈴鐺。
夥計們送來了熱水和毛巾等物。
「東家還交代了我們呢,如果劉大家睡過了頭,要我們記得進來叫醒您。」
洗著臉的劉通,聞言后笑道:「如此的大事,我哪裡敢忘記,多謝貴東家和你的心意,在下非常感謝。」
最後。
劉通來到了文華殿。
文書房的工作人員剛剛來上班,晚上有值班的人員,負責接待的管事,問過劉通吃了早飯沒有,得知劉通還沒有,親自帶著他去食堂一起用餐。
此時。
文華殿工作的人都已經簽到。
食堂用餐的人不少。
豆腐腦、豆腐乳、醬白菜,醬蘿蔔,麵條,稀粥,饅頭,豆角等。
聖人喜歡吃豆腐,並且鼓勵民間吃豆腐。
豆腐成為了暢銷品。
太子倒是不怎麼喜愛。
而皇太孫殿下吃的不多,可是經常在報紙上發表豆腐的好處,甚至說平日多吃豆腐,不但身體健康,減少生病的幾率,還容易長壽。
在報紙的鼓吹下,民間對豆腐的熱情更高了。
伙房有白開水供應,也有涼白開。
各公房也有涼白開和茶水。
同樣,皇太孫殿下又說,喝涼白開能健康長壽,可喝熱水時,要小心燙傷了喉嚨,長期下來,會容易導致疾病,正如萬事過猶不及的道理。
人們笑了起來。
聖人好不容易退居幕後,不再向人們講大道理,結果倒好嘛,孫子類祖,來了個皇太孫殿下,倒是繼承了聖人的這點。
不過呢,皇太孫殿下是大事小事都喜歡講,更甚至不像聖人,他不光私下裡說,還要在報紙上,對天下的百姓喋喋不休。
幾年的時間下來。
人們不知不覺得習慣了新的皇太孫的作風。 「拜見皇太孫殿下。」
劉通今年第一次見到朱高熾。
「快請坐。」
朱高熾滿臉的笑容。
看著微微發福的皇太孫殿下,已經四十餘歲的劉通,內心不住的感慨,歲月真是無情,當初在北平的時候,皇太孫殿下只是少年,如今要不了幾年,就邁入而立之年了。
「你在報紙上的文章我看了,所提出的外部對等關心,我很有興趣。」
朱高熾笑道。
劉通內心瞭然,果然如此,幸虧自己做了功課。
沒有直接講,劉通先講起了北平礦區的變化,把新礦工們的工作環境,以及生活方式,哪些的變化,一一介紹了一番。
朱高熾並沒有驚奇。
什麼樣的道路他沒有見過呢,就算沒有見過,也從書本上看到過。
所以他很迷茫。
教化永遠是最難的,動刀子最容易。
西方的套路幾百年其實是老一樣的。
先用各種手段獲得棲息地,然後站穩了腳跟,靠著自身強悍的實力,挑撥離間,煽風點火等等,刺激或者直接掀起當地的矛盾。
猶如班級的霸凌者。
一般的現象,霸凌者並不是一個人,而是靠著武力的強大,會拉攏幾個小跟班,形成團體,藉助武力,又有一些狗腿子性格的人,主動的服務對方,形成了控制勢力。
當霸凌者想要欺負普通的同學,是有很多手段的,包括想要找到的借口。
從新大陸到呂宋。
從非洲到印度。
歷史上葡萄牙,西班牙,英國這些國家抵達大明后,同樣是這樣的套路,最初的目的,皆是先獲得棲息地。
這個目的達成了后,就開始穩固自身,了解周邊的形勢,有浪主張,無風則起浪。
同樣是靠著武力的支撐。
包括後世的中東某建國,美國玩的也是同樣的套路。
大明則是分封制,也就是宗藩體系。
承襲的教化之文明風氣。
早期大明的經濟沒有破產的時候,宗藩體系發展是逐漸壯大的,從周邊發展到整個東南亞,甚至往非洲開拓,一切都隨著戰神皇帝的土木堡之變而結束。
土木堡之變,並不只是大明的一場戰敗那麼簡單。
大明打的敗仗並不少,可意義絕對無法和土木堡之變比較,土木堡之變帶來最大的損失,是政治上的失敗。
軍事上。
也把用在海外的力量收回,用來投入到北方的防禦中。
如果大明的發展突破了傳統農業社會的瓶頸。
那麼就會形成向邊疆一樣形勢。
土官變流官。
後世西南地區和內陸團結一心,同為一族,就是中華文明之功,遷移大量的人口,靠著發達於同時代的生產力,提高當地的經濟水平。
百姓們的生活模式和水平超過了以往,自然也就安寧和歡喜。
要知道。
內陸以外的地區,在古代是沒有什麼人口的。
有生產力才有人口。
連西方在古代都沒有什麼人口,更不談部落文明了。
例如偌大的東北地區,后金自身才十幾二十萬人口,還是加上了蒙古八旗,漢軍八旗,入關前巔峰的時期才有的數量。
連東北都是如此。
廣東在宋朝還是蠻荒之地,更何談西南地區呢。
而中原自古人口就多,幾千上萬算個什麼,不到一個縣而已,直接吸收完事,所以無論是前元還是清朝,都沒有像朱元璋提出,天下百姓皆是朕的赤子的說法。
他們不約而同的大興殺戮,選擇奴隸制,這是少數征服多數的必然,無論古今中外。
同樣。
東南亞大量的無人區,人口並不多。
如果採用和大明治理邊疆一樣的道理,遷移大量人口去當地的過程中,大明施行的是教化。
例如遼東。
遼東雖然自古是漢地,可在明初建立的時期,遼東當地已經有了大片的無人區,本地人非常的稀少,最終明末達到了四百萬上下的人口,是通過長期移民和恢復生產,繁衍出來的人口。
可是朱高熾看到了西方的道路。
在效率上。
剛剛結束中世紀的西方,並不太講仁德的這一套,和蠻人屬於一樣的方式,只是西方到底文明些,吃向上講個好看,更甚至後世發財立品,總要包裝一番的。
動刀子。
的確比勤勞奮鬥帶來的效果更快。
開拓東南亞的過程中,對於當地的土著,到底是動刀子,還是幫助他們促進生產,教化吸收,讓朱高熾很猶豫,兩種方式,帶來的是不同的效率。
朱高熾並不仇視西方文明。
他只是知道東方文明後來在與西方文明的競爭中失敗,有被征服的原因,也有東方文明的不足之處,而不是許多人所想的,東方文明臭不可聞。
相反。
對於西方文明經過幾百年工業化發展的成長,已經有了各方面可以以及應該學習的地方。
學習對方的長處,拒絕對方的缺點,才是學習進步之道。
劉通的外部對等關係之說,在朱高熾看來偏後世西方的影子。
河在那裡。
不能說因為是誰發現的,別人就不能在使用,除非仗著武力強大,不讓別人使用。
黑貓白貓。
能抓老鼠就是好貓。
只要能為社會帶來發展,為百姓們創造財富,就是好的方法,值得朱高熾學習,他想要聽一聽劉通的思想,找出大明未來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