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1.第559章 土司宣慰司藩國內外三層體系
第559章 土司宣慰司藩國內外三層體系
交州。
雲南部分土司,廣西土司,貴州部分土司,各宣慰司,還有趕來的占城國王,暹羅王國使者,真臘王國使者,陪同大明太子朱棣,檢閱大明軍隊。
上萬新軍集結於校場。
從衛所野戰軍中脫胎出來的新軍,可謂是從戰火中一直磨練,如今加上新的社會風氣和制度,配備新式裝備,乃至於高強度的精神文明建設和物質文明建設。
「威。」
「威。」
守備齊聲喊道,隨後各小營,哨官帶著自己的同袍們齊聲吶喊。
大明的旗幟高高的飄揚。
「大明無敵。」
「必勝!」
「必勝!」
剛剛從前線戰場下結束了戰爭的新軍士兵們,滿身還在散發殺氣,猶如才從高速公路下車,速度不知不覺就飈到了一百多邁,還需要時間才能安撫他們的心靈。
從燕王到太子。
帶領他們南征北戰,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殺!」
「殺!」
方陣。
士兵們舉著刺刀,在隊長們的帶領下,進行刺殺演練,彷彿真的在殺敵。
「嘩啦啦。」
方陣整齊一直的專項。
全軍由東向西,改變刺殺方向,沒有一人出錯。
高台上。
朱棣的披風飄蕩,穿著禮甲的朱棣,威武且莊嚴,沒有人敢打量他,所有的土知府,土知州,宣慰使,使者等等,全神貫注的看著大明新軍,第一次見到傳說中,鼎鼎的大名的明軍。
「轟隆隆。」
上百門大炮,閃發出耀眼的光芒,隨後巨大的炮火聲,讓每個人的腳底發麻,耳邊震耳欲聾,彷彿地動山搖。
「沖啊。」
三千名演練士兵,發起了百米衝刺。
「轟隆隆。」
手榴彈開道。
刺刀隨後。
設立的木靶全部摧毀的一乾二淨。
人們彷彿看到了大明軍隊是如何摧毀交趾叛軍的,這個東南亞一霸,徹底的蕩平,取而代之的是大明的旗幟。
「這」
廣西思明府土知府黃廣成,長大了嘴巴合不攏嘴。
他之前向朝廷稟告,前安南入侵的土地,原本屬於雲南,本想接著大明的力氣,威逼安南讓出他們控制的土地,增強自己的勢力範圍。
如今安南變成了交趾。
那些地區重新回到了廣西,可朝廷派了流官治理。
他們這些原本是邊地的土官,被交趾和廣西中部地區包圍了起來,變成了內地,黃廣成深知不妙。
可是大明的一場場乾淨利落的勝利,讓他沒有想法,如今被點名來交趾,參加檢閱軍隊,現在看到的景象,讓他更加沒有了想法,頭腦里一片空白。
據說這樣的軍隊,大明有三十餘萬。
他整個部落才幾萬人。
大明的新軍,高昂的聲音中,殺氣衝天,震撼當場。
朱能負責全軍參演。
「太子殿下。」
騎著大馬的朱能,盔甲精良,大紅披風襯托的朱能猶如新郎,塞南塞北建立的牧場,有了內地的糧食補給,生產力得到大解放,開始培育更好的種馬。
朱能身下的戰馬,來自於塞南行省。
有草原馬的適應力和好胃口,又有從東察合台汗國以西收購馬匹的高大和速度,以及耐力。
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大宛馬。
從漢朝一直引進到元朝時期。
隨著蒙古的入侵,亞洲文明和生產力的大倒退,養殖技術同樣落後,長期的落後混養方式,導致大宛馬逐漸絕跡,十三四世紀以後,大宛馬徹底沒有了身影。
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些還有大宛馬血統的馬匹,塞南地區和大寧地區就開始重新培育。
朱能身下的馬匹,就是塞南牧場剛剛培育出的。
「全軍操演完畢,請下旨。」
朱棣淡淡的說道:「散畢。」
「喏。」
朱能扯著脖子喊道。
然後騎馬轉身,身後的十幾名校官緊緊跟隨,高舉各色旗幟。
上萬名新軍。
四個大方陣,每個大方陣又有六個小方陣,二十幾個方陣,隨著號令響起,有序的退出校場,看得人們驚嘆。
赤裸裸的宣告武力。
沒有人不服氣。
朱元璋數十年如一日的長遠治理,早就讓大明的印記深入人心,如今大明勢力伸展到了東南亞,大勢已定,各地更沒有選擇抗拒,至少明面上如此。 結束了閱兵。
朱棣親自宴請諸人於交州府,恩威並施。
第二日。
朱棣和朱能、張輔、黃福、朱高煦等人,商議於交州王宮。
新的輿圖掛起。
「布局終於落成了啊。」
朱棣喃喃道。
高原上以烏斯藏都司為分界線,廣西的交界處在安南,安南已經收復,廣西不在於外國接壤,只剩下雲南,雲南接壤的地區,內圈是土司,外圈是宣慰司,最外則是藩國,形成了三套防禦鏈。
歷史上大明沒有成功收復安南,導致雲南和廣西有個缺口。
如今才算是完美。
整個東南亞,形成了廣西雲南為內地,然後由內而外的土司、宣慰司、藩國的三層,層層相套的宗藩朝貢體系,而交趾就是控制東南亞宗藩體系的核心。
也是歷史上朱棣七下西洋的長遠布局。
托戰神皇帝的洪福。
北圈和南圈摧毀殆盡。
北圈的體系因為戰神皇帝,徹底敗了朱棣打下的體系,而南圈,同樣因為當時大明國力的急劇衰敗,雖然還保持著,可大明的影響力也沒有了最開始的強烈。
如此完美的輿圖,在場的人都嘴角含笑,忍不住的笑出聲。
「多年來的苦沒有白吃,將士們的奮勇也沒有被辜負。」朱能感嘆道。
大明的將士太苦了。
代代接力上戰場,因為大明立國之初,中華的底子太薄,每個方向的地區,越是邊地越是缺少人口,更沒有漢人的蹤跡,需要內地移民恢復當地生產。
如此的條件下。
大明的軍隊可謂是吃盡了苦頭,卻仍然保障了兩代君王的計劃落成。
明軍。
是一個被低估了的軍隊。
明軍的歷史評價,不應該如此的黯淡。
而明初老百姓的奮鬥,更是被埋沒了。
「從這裡到這裡,修建一條鐵道。」朱棣在輿圖上畫到。
「皇太孫殿下規劃的嗎?」
張輔好奇的問道。
朱棣聞言瞪了眼,罵道:「一定要他規劃才行,咱說的話都不好使了是嗎?」
「屬下不敢。」
張輔連連拱手。
下意識的說了出來,治理國家還得是皇太孫殿下,人們心中的共識,張輔只不過呆在皇太孫殿下身邊最久。
朱能等人也紛紛低下頭,忙著收斂臉上的神情,不讓太子看到。
他們和張輔一樣的下意識。
見狀,朱棣無奈的摸了摸下巴,忍不住露出苦笑。
自己這老子當得。
有點像是為兒子打仗的將軍了。
「廣西桂林到柳州的鐵道已經通車了,鐵道工程部的報告,從柳州到南寧的鐵道,今年年底前可以通車,交趾的地形,適合修建鐵道,沿著平原地區,從北到南。」
朱棣指點著說道:「唯獨廣西到交趾交界處,廣西的太平府,交趾的諒山府多山,需要耗費不少的物力財力人力,但是無論需要付出多少,這一塊地區的鐵道都要打通。」
黃福滿臉的認同。
「交趾國內修建鐵道,以鐵道工程隊的技術,並不算難題,唯獨這一帶,不過可以通過如敖縣和丹巴縣繞開山脈,只需要繞數十里道路。」
中亞半島有大片的平原。
而山脈與河流,絕大多是是北南走向,而不是東西走向,與國內內地截然不同。
正是這些由北至南的山脈與河流,分割除了一個又一個的地區和王國,形成了後世的格局。
山脈是從高原延伸出來的余脈。
河流也是高原流下來的。
因為從高到低態勢急促,所以大明邊界到中亞半島的河流地段,多半很急,而且不少灘初又很淺,河底多礁石,不易行船。
幾條大江深入到中亞半島內,開始放緩水流,又成為了適合運輸的江河,但是卻與內地無法保持暢通。
其實以中國百姓的能力,同樣是能打通的。
同樣也有部分極端地帶的大運河,仍然可以修通,山嶺上能修建萬里長城,還有什麼工程是做不到的呢。
黃福順著朱棣的話介紹道。
「原本國內提出了四個方案。」
「第一個方案是模仿國內,把雲南流入到交趾、寮國、緬甸的三條大江治理好,成為新的運河,這項工程巨大,前後動用至少百萬民力。」
「第二個方案是擴張海道,推動交趾的造船業,通過海運來運輸。」
「第三個方案就是修建鐵道,一直連接到占城王國,然後通過海貿,施行鐵道和海貿並舉控制東南亞的手段,這個計劃成本最小,速度最快,性價比最高。」
「至於第四個方案,召集數百萬的民力,在雲南和烏斯藏修建鐵道,解決一切困難,人定勝天,修建出連接中亞半島的數條鐵道,這條建議最早被皇太孫殿下否決。」
「所以皇太孫殿下指定了第三條方案,」
黃福說漏了嘴,眾人心中恍然,原來還是皇太孫殿下的規劃,不過這回眾人醒目了不少,沒有不開眼的提出來。
朱棣只當做沒聽到。
這就是他提出的計劃,看誰敢當面反駁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