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5.第553章 雲英掌上身
第553章 雲英掌上身
京城。
文華殿。
「楊渤已經招供,他收了黎賊父子的重禮,考慮交趾之遠,又有前例可循,所以同意為黎賊父子說謊。」
大理寺的回答,並沒有讓朱高熾滿意。
但也知道楊渤的確有這方面的考慮。
「天高皇帝遠,藩國發生的事情,等我們知道了,黃花菜也涼了,最後只能捏著鼻子認了。」
朱高熾冷哼一聲,繼續說道:「楊渤此人,知道若黎賊父子成功,對於我大明的危害嗎?」
皇太孫殿下的質問,大理寺的官員無法回答。
從交趾回來的楊榮同樣一臉的沉默。
楊渤的案件,經過在交趾的調查,已經有人作證,指出黎賊父子重金收買楊渤,可謂是鐵證如山。
面對交趾方面的證據,楊渤終於鬆了口。
但是哪怕到這一刻,他仍然咬死不承認自己是因為對太子父子不滿,才出賣國家利益。
事情查到了這一步,開始論心,已經無從得到結果。
偏向於楊渤的人,甚至同情他的人,必然不會認為楊渤出賣國家利益。
哪怕楊渤現在親口承認,人們也會認為是屈打成招而已。
一百年後,兩百年後,出來一部野史,不定就成為後世為楊渤翻案的證據。
連朱標和朱棣不是馬皇后所生的言論,不就是明後期一部雜記記載,然後被後世有心人當做了寶貝么。
以明朝的社會風氣,朱棣敢當著讀書人們的面說謊,他的底褲都要被翻出來,還需要後世來查,又不是清朝。
這就是文人的「歹毒」之處。
他們回去自己的老家,寫一部書,造謠一張嘴,闢謠跑斷腿,然後廣為流傳。
明朝此類專門用來抹黑人的書籍,是歷朝最多的。形成了風氣,失敗的政客,返回原籍后,嘴上罵不過癮,還要寫書來罵。
朱高熾知道這是避免不了的。
社會的寬鬆,必定帶來好的一面,也會帶來壞的一面,所以朱高熾並沒有太在意。
但是朱高熾在意的是那些壞的流膿的人。
後世有些資本家。
寧願冒著坐牢的風險,也要嘗試把國內的資本送去米國,已經心肝肺爛透了。
在他們的眼裡,是沒有國家民族底線的。
朱高熾恨恨的說道。
「他肯定是知道的。」
「像他這樣的官員還有多少呢。」
文華殿內。
朱高熾當著在場的大臣,毫不顧情面的說道:「天下官員中,許多人必然對我不滿。」
「但是大家需要講規矩,做事更要有底線,絕不是出賣大明的利益,做出損人不利己的事情。」
「皇太孫殿下息怒。」
「大明國富民安,文治武功,天下人看得見,天下人臣服。」楊士奇說道。
「十年,大明能有今日之局,除了聖人之天功,莫非太子父子矣,無人敢起不軌之心。」
兵部尚書金忠大聲的說道。
「好聽的話不要講了,講了,也迷惑不了我。」
朱高熾搖了搖手,打斷了下面的官員們接下來要一起拍馬屁的舉動。
「我監國以來,向來以寬待人,可對於出賣國家民族利益的敗類,是絕不會給予絲毫的仁慈之心。」
「楊渤此人出賣國家利益,民族利益,證據確鑿,罪大惡極,不可饒恕,處以極刑,並昭告天下。」
「抄家流放,五代之內不能寫書,做官,從軍,從吏,從商。」
朱高熾不但要殺了楊渤,還要告訴天下人,為何要殺了他,並且斷了他的直系親族的前程。
官員們愣了愣。
這個懲罰可謂是嚇人。
不過沒有人出面反對,楊渤此人的名聲太臭,誰也不想沾上手,何況皇太孫殿下如此震怒。
朱高熾打量了大臣們的臉色,沒有人不滿。
這就是時間的好處。
監國數年來,他的威信已經成長了起來。
「交趾那邊說,黎賊父子生前,在安南推行新的借漢字體,用借漢字體重新編著經義。」
「我就想啊,為什麼經義誰都能改呢,而不是在原本的經義上,做出新的發展?」
朱高熾問道。
「因為經義複雜。」解縉直接說道,他配合皇太孫殿下演戲,事先已經說好了的。
「對。」
朱高熾大聲說道。 歷史上洪武三十二年,朱元璋死的第二年,黎賊父子就發動了政變,殺戮王室。
洪武三十三年,自稱國祖,國號大虞,史稱安南胡朝。
不過有意思的是,黎季犛篡位后卻稱先世是浙江人,本姓胡,乃舜帝後裔胡公滿之後。
他稱五代南漢時,先祖胡興逸任演州刺史,遂定居安南,至十二代孫胡廉徙居清化,為宣尉黎訓義子后,方才以黎為姓。
也是為何史稱胡朝的原因。
但黎季犛也在安南去除中華文明,例如效仿假借漢字結構原理,創造新的文字。
將《尚書》翻譯成他創造的新文字。
左邊一個弓右邊一個曲,意思是彎曲。
最後到了清朝,安南被清朝改名為越南,然後和法國簽訂條約,中國真正的失去了越南。
法國成為越南的保護國,在越南推行拉丁拼音文字,中華文明在越南毀滅性的的消散,哪怕是漢語借字,也已經不再使用。
借著黎賊父子的事迹,朱高熾要改一改經義之風氣。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文字也在逐步的改進,先賢的文字最初極簡,導致後人難以明了。」
「猶如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短短的一句話,給了人們無數的想法。」
後世因為這句話,認為孔子提倡愚民思想。
可從整部《論語》和孔子的人生軌跡來看,他絕對算不上贊成愚民政策的人。
何況「防民之口,甚於防川。」
在商周時期就能看的清楚的時候,沒可能到了孔子的時代還開倒車。
恰恰是孔子第一個創辦私學的人,孔子把一生中的精力奉獻給教育事業,孔子有弟子三千,七十二賢人。
「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嘗無誨焉」,「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種種,他怎麼可能去推行愚民呢?
乃至後世出土的郭店楚墓竹簡,上寫為:「民可使道之,而不可使智之;民可道也,而不可強也。」
這句話才是當時社會關於經義最正確的解釋。
那麼為何現代部分史學家,卻批判孔子是愚民思想呢?因為他們的文化水平不足。
例如又見雲英掌上身。
明明是借用趙飛燕掌上舞的典故,誇讚雲英的身材好,卻被後人按照字面意思理解為,讀書人罵雲英,就是說又看到了她被別人用手掌玩弄的身體。
可謂是滑天下之大稽。
所以想要理解古代文化,需要知道甚多的典故,對於尋常人來說,要求是非常高的。
更不是後世用字面理解的方法,去分析千年前的句落,往往得出的意思是牛頭不對馬嘴。
也是古代讀書人為何鄙視普通人的原因,一句話按照字面意思去理解,並說了出來,引得讀書人嘲笑。
這屬於文化壟斷的一種表現,朱高熾要改變這個機會。
「因為學校的改革,添加了許多的科目,也減少了許多的內容,如果古經義不能清晰的標註出來,恐怕越往後帶來的誤解越大。」
「所以我想要以國家的力量,搜羅天下的書籍,涵蓋所有行業,經過嚴格的註解,來製作出書籍寶典。」
朱高熾的話音剛落,大殿內的氣息跟著加重。
這可是青史留名,政績卓然的差事,殿內的大臣們立馬紅了眼睛,非自己莫屬。
解縉嘴角微微翹起,他既然願意幫皇太孫殿下改注經義,早就約定好了,會有自己的位置。
「此事重大,需要從長計議,先不急。」
朱高熾扔出了誘餌,吊住了大臣們,然後看向楊榮,故意不看其餘的大臣。
見狀,按下心裡痒痒的兵部司務楊榮,認真介紹起交趾目前的情況。
「我朝平定交趾之迅速,前所未有之。」
楊榮的話,讓大臣們面色好看了起來,每個人忍不住高興。
收復安南的功績。
他們當朝的每個人都有好處,後人提起這件豐功偉績,可謂是眾正盈朝不是。
一個楊渤,抹黑不了他們的功績。
「交趾離開中華四百餘年,宋朝未能收復,元朝未能征服,只有我朝上下一心,短短一年光復,可見人心所向。」
聽到這裡,朱高熾沒有反駁。
的確是上下一心,人心所向。
大明的朝堂,對於這件事全額支持,而黎賊父子的防禦,做得其實非常好
黎賊父子從攬權開始,就已經做好了對抗大明的準備,進行了長期的作戰布局。
大明的勝利,除了自身的國力,也有安南的人心所向。
「大軍前番傳回來的軍報,我軍取東都,無一人阻止。」解縉也笑道。
「罪盈怨積,海內離心。」
殿內氣氛轉好的時候,楊榮突然話鋒一轉:「我軍取東都,無一人阻止,更可見交趾大戶的實力。」
「楊公的意思?」
解縉納悶的問道。
「太子殿下想要掃除交趾的隱患,否則大軍離開的那天,就是交趾亂起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