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工業大明從北平開始> 455.第454章 打不過就加入

455.第454章 打不過就加入

  第454章 打不過就加入

  「先民自古有渾天說和蓋天說等。」


  「我本人更傾向渾天說,大地是圓的,並且更支持地有四游,地日行一度,風輪扶之;地有四游,冬至地上北而西三萬里,夏至地上南而東三萬里,春秋二分其中矣。」


  「因為根據上海縣水手們的說法,他們在海平面上,最先看到的是風帆,然後才是船身。」


  「所以大地應該是圓的,正如渾天說,但是我認為我們腳下的圓球,應該是圍繞太陽的。」


  「宋代賢者提出的,地與星辰倶有四游升降。」


  「四游者:自立春,地與星辰西遊;春分,西遊之極,地雖西極,升降正中,從此漸漸而東,至春末復正;自立夏之後北游,夏至,北游之極,地則升降極下,至夏末復正;立秋之後東遊,秋分,東遊之極,地則升降正中,至秋末復正;立冬之後南遊,冬至,南遊之極,地則升降極上,至冬末復正。」


  「此是地及星辰四游之義也。」


  「凡上種種,而推測月亮圍繞圓球轉,而圓球圍繞太陽轉,我取名為太陽說。」


  「只有太陽說,才能把渾天說,四遊說,以及四游升降說連貫的解釋起來。」


  ……


  技術報。


  刊登了京城的文章。


  京城最開始分為司天監和回回司天監。


  回回司天監最初的官員,就是洪武二年,從土耳其移居來的父子三人。


  後來回回司天監取消,只保留了司天監。


  有天文、漏刻、大統歷、回回曆四科,是專門觀察天文,並推算曆法的部門。


  但這些都不足為奇。


  神奇的是京城最有名的卻是馬蓬瀛,原籍河北昌黎,洪武二十五年遷居京城。


  自幼聰慧,隨父讀書,逐漸成為精通曆數、天文的奇女。


  是洪武朝吳伯宗死後,公認的天文大家。


  朱元璋都聽到過此女的才能,召此女多次入朝堂歷任尚宮司宮,推動天文的發展,包括未來的朱棣也重用過此女。


  「這個婦人膽子真大。」


  「胡說八道。」


  事物的發展始終充滿了爭議。


  就如外星人是否存在。


  不信的人不信,信的人深信。


  而此女更是破了技術報的先例,從創刊以來,第一位被刊登文章的婦女。


  「尊敬的馬先生。」


  「第二屆大明科技與技術會,乃至行業交流會,將定於洪武三十年十一月十五日召開。」


  「此次學術年會諸多著名的學者參加和交流,共同探討各類知識,會議期間並有頒獎過程。」


  「大會已經邀請到了五百名學者,涉及理化,發明運用,數學,生物和醫學獎,文化,社會理論等各方面。」


  「關於馬先生在天文領域的才能和成就,特邀請馬先生在大會上做學者報告。」


  「誠邀請您的參與,一切差旅費由大會負責。」


  ……


  京城。


  一戶普通的宅院。


  婦人手裡拿著北平送來的書信,臉上滿是猶豫。


  「你想去就去吧。」


  她的夫君笑道。


  婦人的才能絕對是頂尖的一批。


  但也離不開她的夫君的支持。


  和普通的男人不一樣,婦人的夫君劉公直,並沒有要求婦人在家一心相夫教子,而是支持婦人研究自己的愛好。


  正是有家庭的支持,才有了婦人的成就。


  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女天文學家,是有明一代,第一位獲得品級俸祿的女官。


  馬蓬瀛得到了夫君的支持,不再猶豫,打包好了行李趕往了北平。


  她很早就想去北平了。


  每期的技術報,馬蓬瀛都會閱讀。


  在技術報上,無數整合出來的知識,讓馬蓬瀛大開眼界,彷彿推開了新大門。


  加上上海縣的開放,馬蓬瀛又研究過水手們的言論,才有了她膽大的推測。


  不過她內心並沒有把握。


  因為工具的限制,這個世界上有名的天文學,都是以地心說為主,包括中國也是如此。


  連渾天說,世人都難以接受,何況馬蓬瀛提出的日心說。


  這太超過普通人的三觀了。


  馬蓬瀛按照大會組織社書信上指出的最優路線,先乘坐漕船抵達山東,山東有了鐵道,開始乘坐火車。


  幾日的時間就抵達了北平。


  這趟遠行令她大開眼界。


  各新城區,道路,鐵道不提。


  根據書信的地址,她最先找到大會組織社所在地,會社的工作人員得知她是馬蓬瀛,連忙慎重的招待了她。


  並且為了照顧她在北平的生活起居,專門安排了一名女性工作人員,帶領她熟悉北平的生活。


  北平大量的女性加入了工作。


  北平的社會風氣,更讓馬蓬瀛愛不釋手,她已經不想離開北平了。


  她在猶豫,要不要勸夫君搬來北平。


  大會召開的前夕。


  一場又一場的學者交流會,馬蓬瀛遇到了許多志同道合的人,與這些人的交流,讓馬蓬瀛的思想發生激烈的碰撞。


  無數的思想火花誕生。


  「馬先生,您在天文學上的成就和眼界,已經是頂尖的人才,我建議您接受技術司的邀請,去參加評定流程,獲得北平的人才補貼金。」


  一名學者認真的提議道。


  「獲得了人才補貼金,您還可以去糧票銀行申請購屋貸款,北平在這方面,對於獲得人才補貼金的人,會有單獨的高額補助。」


  學者穿著整潔的工字裝。


  他的眼裡並沒有把馬蓬瀛當做婦人,而是當做一名可以平等交流的偉大學者。


  學者很溫和,笑容也柔和。


  「金錢對於我們這些人又算的了什麼,但是有了保障的生活,才能全身心的投入自己的愛好不是么。」


  學者的話,讓馬蓬瀛忍不住咬起唇。


  越了解北平,她就越捨不得北平。 「報紙上常說規模化才能提高工廠效率,其實知識也是如此,只有更多的學者形成交流,才能有更高的成就。」


  「我回去后和我家夫君溝通一番,如果我家夫君能同意,我就來北平。」


  馬蓬瀛說道。


  「既然如此,可以先參加技術司的評測。」


  「還是等我和我家夫君商討后吧。」


  「我能理解您的顧慮。」學者解釋道:「通過了技術司的評測,並不是一定要留在北平,無論日後您來不來北平,都不會有影響的。」


  「而且獲得北平學者稱號后,還有一定的政治待遇,好處有許多。」


  「謝謝。」馬蓬瀛鬆了口氣。


  「不客氣。」


  大會組織社不但提供了學術交流的場地,還提供了優越的居住環境和就餐環境。


  同時送給了大劇院,歌劇院的門票。


  只有一個宗旨。


  服務好學者們。


  馬蓬瀛在空閑的時候,按照手裡門票的日期,準備去看看北平大劇院的戲曲。


  她這段時間結交的一些朋友們,都說北平大劇院值得去看看。


  等離開了學術圈的氛圍,她才發現北平的市井有些莫名的風氣。


  每個人的臉上,好像都有憤怒。


  亦力把里的事情,在北平通過馬行的盤子,鬧得人人皆知,可謂是群情憤慨。


  社會報這才主動透漏了亦力把里,鐵道工程隊被襲擊的消息。


  北平的百姓們受不了。


  現在是北平百姓們自信心最強盛的時候。


  自家的王爺要成為儲君。


  自家的經濟模式正在推廣北方。


  許多百姓成為了工人,從工人成為熟練工人,一批又一批的支援各地,成為大小的管事。


  新軍立軍以來,所面對的戰爭從來是勢如破竹,無一合之敵。


  他們踴躍的參加各項社會活動。


  有許多的組織交流。


  突然間知道了亦力把里的事情,他們覺得自己被冒犯了。


  人們談論著亦力把里的事情,發表著自己的看法。


  軍隊想打。


  軍工企業想打。


  商人們更想打。


  而地方的軍戶和民戶們,他們的言論中同樣是報復。


  唯獨棉花商人們不想打。


  馬蓬瀛對北平的印象再一次被震撼了。


  這位婦人已經不年輕。


  年幼時。


  她是經歷過兵荒馬亂的,百姓們最不喜歡戰爭,可北平的百姓們竟然要發動戰爭。


  「叮鈴鈴。」


  公車到站。


  婦人,孩子,男人們從車廂下來,北平大劇院隨著年關將近,每場戲都爆滿。


  馬蓬瀛隨著人流前行。


  在這裡。


  到處是穿著花枝招展的婦人們,婦人們畫上精美的妝容,穿著漂亮的裙子,披著好看的披風。


  男人們喜歡穿工整的工字裝,因為天氣寒冷,他們沒有穿棉衣,而是套上了同樣工字型的大衣。


  從穿著上就能分出他們的職業。


  那些穿著厚棉衣的,一般都是軍戶,而穿著工字大衣的,則主要是工人們。


  北平大劇院的舞台上,劇場工作人員們上演的是保家衛國的戲曲。


  哪怕是馬蓬瀛,連她都已聞到了硝煙的味道。


  「北平不懼戰爭!」


  第二日。


  社會報上六個大字。


  「揪出殺人的兇手!」


  「踏平所有敵人!」


  學校的學社,孩子們自發的走上了街頭。


  萬事萬物都有利弊。


  學校對於學生們自行組織的各社,採取了鼓勵的態度,那麼這些學生們就敢走上街頭。


  幾百名穿著學生裝的中學生們,在寒冷的北平街道遊行。


  道路兩旁的人們不但沒有退開,反而紛紛為學生們拍手叫好起來。


  這就是北平的社會。


  在減少批判,增加讚揚的倡導中,人們會為一件小事都能喝彩,何況這幫孩子們呢,他們獲得了更多的讚揚。


  在讚揚聲中。


  少年們昂首挺胸,意氣奮發。


  一夜之間。


  朱高熾發現許多事情,突然不需要他的引導,已經有了自我發展的勢頭。


  這同樣是好事,也可能是壞事。


  而對於沙迷查乾和脫脫,兩個互相敵視的年輕人選擇了和解,一起向朱高熾極力的辯解。


  「如果北平要動兵,我們願意派兵加入。」


  沙迷查干這段時間終於想出了完美的主意。


  那就是加入北平。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