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工業大明從北平開始> 第176章 養餓閹狼

第176章 養餓閹狼

  第176章 養餓閹狼

  蘇觀提出的問題,朱高熾思考了整整一天。


  顏鈍上任以來,對王府採取步步緊逼之策,實際上雷聲大雨點小,沒有做出實際行動。


  總之雙方目前的態勢,朱棣是很滿意的,所以朱棣不會同意,自己破壞王府和布政司當下的局勢。


  「小王爺,金右使來了。」外面傳來通傳聲。


  「快請。」


  朱高熾連忙說道,並起身相迎。


  不一會兒,金忠笑著走了進來,邊拱手行禮。


  「快請坐。」朱高熾繞過案幾,滿臉的熱情。


  兩人落座后,朱高熾隨口問道:「姚大師從應天府回來沒有?」金忠搖了搖頭。


  姚廣孝去了應天府兩個月,所有事情都專傳朱棣,朱棣不對外說,則誰也不知道姚廣孝的具體消息。


  官府的消息,朱棣在應天府沒有門路,那裡是太子一系的天下,滴水不漏。


  而姚廣孝的身份,從方外之事入手,可以說極為有利,為朱棣源源不斷打聽到應天府一些隱秘的事情。


  情報永遠是重要的,朱高熾沒有小覷姚廣孝的作用。


  「孫千戶的態度沒的說,一切唯王府命令是聽,一絲情面也不給山東布政司。」


  「小王爺在金州的計劃,應該是沒問題的。」金忠肯定的說道。


  朱高熾沒有懷疑。


  金州本屬於山東,與北平隔海相望,又是他版圖中非常重要的一環,這麼重要的地方,肯定是要交給能信任的人。


  孫岩這個人,經過了歷史的考驗,朱高熾才信任他,支持他上任金州中左所千戶。


  否則燕山三衛,包括其餘衛,朱高熾認得不少將領,同樣遵王府的命令。


  這些在職的將領不用,非要用致仕的孫岩,正是這個原因。


  因為孫岩在歷史上的表現,對王府的忠心太明朗了,比起密雲衛的鄭亨,燕山左護衛的張玉,更值得朱高熾信任。


  「咱計劃把金州的事務分三塊,其中一塊給付山東布政司,以獲得山東布政使的支持,你幫忙分析一下,看否可行。」


  朱高熾詢問道。


  聞言,金忠打起精神,一個字也不露過,他知道小王爺喜歡獨攬大權,如今主動分利,看來是遇到了難處。


  「父王上疏朝廷,請求皇爺爺賞賜孫岩,提拔其為金州衛指揮使,犒賞其剿滅倭寇之功,並且從南方遷移軍戶,補足衛所編製。」


  朱高熾先說到一事,金忠回復道:「此事應該沒問題。」


  金忠仔細分析說道:「聖人重視倭患,從立國起就採取嚴防嚴控之策,多年來雖有不少戰功,可小打小鬧始終不絕。而孫千戶之功,讓倭寇勢力大損,難以再犯我朝海域,此功大得聖心,因此希望不小。」


  朱元璋對有功的人,賜予的獎勵還是很大方的,史書在這方面也給予了肯定。


  至於後來屠戮功臣,那是兩回事,不代表朱元璋賞賜的時候不大方。


  朱元璋活的太久,不算吳王時,當皇帝在位三十一年,是開國皇帝在位最久的。


  三十年的時間,人總會有些變化。


  在開國時,朱元璋對功臣的大方和厚賞,可謂是大手筆,包括小一輩的藍玉,立了功就會給大賞,哪怕在去年被猜忌的時候,也照樣按功勞賜賞。


  對自己的兒子們也是如此,有罪的罰,如次子秦王,有功的賞,如燕王周王。


  「軍戶屯田,此事有孫岩管,咱是放心的,咱先期在金州建立林場,打下根基,需要招募北平的民戶,恐怕顏鈍會不同意,改為從山東招募民戶,你覺得怎麼樣?」


  金忠對山東的官場不熟悉,遲疑起來。


  先向朱高熾說了一通制度上的事,從官場上來入手分析。


  明朝地方三司制度,布政司負責行政權,都指揮使司負責軍事權,按察使司則負責司法權。


  三司各不統屬,三權分立,聽命於朝廷。


  遼東和山東隔海相望,反而與北平相連,按道理論,理應歸屬於北平。


  但北平是塞地,屬於軍事重地,立國之初人口稀少,最開始的燕山六衛,絕大部分還是從徐達南方遷移過來的,可見當時的人口情況。


  北平諸衛至今都還需要內地供應物資,特別是遠據大漠的開平諸衛,北平行都司諸衛,每年由應天府調撥糧食,布匹,兵甲無數。


  自己都無法自給自足,自然也就供應不起遼東。


  而遼東人口更少,只有軍戶,所以也就取消了布政司和按察司,只保留了都指揮使司,也就是遼東都司。


  更重要的是遼東諸衛需要內地供應,走陸運經過北平,距離太遠,走海陸則不同,山東登萊到金州海運只需要一兩日。


  因為這些個原因,遼東都司隸屬於山東布政司,而不是山東都司。


  但山東布政司對遼東都司的影響並不如直接控制,畢竟涉及兵權,主要起後勤的作用。


  說完,金忠又沉吟了一番,繼續說道:「此事可以嘗試,但是能不能成功,恐怕無法保證。」


  想了想,句句揣摩,緩緩的甩了出來:「金州的供應全部來自山東,加上萬一聖人同意了王爺的奏疏,山東一口氣要多供應金州幾千戶軍戶,恐怕屆時也很難受。」


  「所以金州要是能儘快做到自給自足,減輕山東的負擔,恐怕布政司是樂意的。」


  「只是小王爺的名氣,在北平好使,至於山東能不能信任小王爺,甚至對抗小王爺,人心難測啊。」


  「如果王爺的奏疏,獲得了批複同意,山東布政使有七成的幾率會答應小王爺,如果王爺的奏疏沒獲准,那山東無利可圖,也就不會同意。」 金忠的分析,令朱高熾清晰起來。


  難怪朱棣越來越喜歡金忠。


  從侍衛到長史,妥妥的人生贏家。人的名,樹的影,金忠果然名不虛傳。


  「一事不煩二主,此事咱就託付給你了。」朱高熾立馬甩手說道。


  金忠苦著臉。


  王爺的事,小王爺的事,大小都是大事,並且不容易辦,山東那邊他沒有熟人,兩眼一抹黑,門路都摸不到。


  「姚廣孝去了應天府兩個月,按照慣例,估摸月內能回,王爺的奏疏,也差不多有了準話。」


  「到時我找姚廣孝問問,他的關係廣,看看他認不認得山東的關係,等準備完善了,再跑一趟山東,以免被拒絕。」


  朱高熾兩手一拍,露出笑容。


  人才為什麼是人才。


  為什麼上位者一定要找人才。


  因為人才能把事情做好,把一團未知的事務,分析出個一二五六齣來,做成可行性的計劃。


  說完了此事,金忠才有機會,把金州的事情告知。


  從金州回來,小王爺不在北平,而是去了諸衛,他前番去金州,不但要辦王爺的事,還要辦小王爺的事。


  例如如何利用倭寇。


  「倭寇中的確有漢人,是前朝餘孽,學會了日本話,對遼東熟悉,所以成為了倭寇中地位不小的首領。」


  朱高熾沒有震驚。


  這個年頭出海當海盜,東方几個國家的國情和西方國家眾多的局面不同,風險和利益不成正比,普通人是不願意出海的。


  失敗者才會出海。


  不光是日本如此,中國也是如此。


  在宋朝滅亡,明朝建立,以及明朝滅亡幾個時期,大量的漢人湧入東南亞,甚至朱元璋主動派漢人去海外。


  例如幾年前,琉球王國入貢時,向大明提出請求,朱元璋同意。


  從福建派了十餘戶船匠去琉球王國,幫助琉球王國發展漁業,這十餘戶在琉球王國開枝散葉,從普通匠戶成為琉球王國的座上賓。


  並且掌控了琉球王國的政治,擔任的職位相當於國內的宰相。


  比如琉球王國最有名的鄭迵家族,祖先就是朱元璋派去琉球王國的那批匠戶。


  直到薩摩藩入侵琉球王國,清洗本土勢力,這些明人也就退出了琉球王國的歷史舞台。


  同樣,不少漢人流落到日本,發展了不小的勢力,甚至在明末時,起了野心要吞併日本,但是事情敗露,被日本先下手為強,提前出手消滅了這支漢人勢力。


  「這些人要好好安置。」朱高熾認真說道。


  懂日本話的人,應天府有不少,可北平還真沒有,北平只有懂朝鮮話的通事。


  既然要利用倭寇,發展他們為己所用,那幾位漢人還真的是不可或缺。


  「讓他們將功贖罪,咱可以赦免他們,給他們回國的機會,就算不願意落葉歸根的,那就以利誘之。」


  「一個日本壯丁一兩銀子,運來多少買多少。」朱高熾笑道。


  閹割師傅準備了多時,就等著開張。


  一兩銀子一個奴隸,比起西方的奴隸貿易,價格低的不能再低,恐怕沒人會願意干。


  但是東方國情不一樣啊。


  買家就他一個。


  不是他不願意給更高的價錢,而是明明可以用低價,為何要用高價。


  餓狼永遠比飽狼要凶。


  日本雖然還未進入戰國時代,南北朝剛剛重新統一,但戰亂並未結束。


  因為這場皇室的內戰,讓各地大名的實力得到了增加,日本皇室的控制力已經失控。


  如今慌亂的環境,為日後日本進入戰國時代打下了根基。


  奴隸貿易可穩定了。


  朱高熾甚至能為倭寇們提供武器和需要的物資,只要他們矛頭是對準日本國內,否則就會禁止供給。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這些出海的失敗者,沒有其餘的路了,他們可等不到日本戰國時代。


  眼前只有自己給的一條生路,還能獲得利益,不信他們不動心。


  大明的大一統環境,面對倭寇的襲擾都疲於應付,何況當下不穩定的日本。


  倭寇之所以不襲擾知根知底的日本,是因為日本太窮了,無利可圖的原因而已。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