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決戰燭陰
此時,五零五高地上已彙集了華胥、蘇蜜兒、緹旦和貝麗仙四族的精銳部隊,外加太空作戰部隊,兵力極盛,足以抵擋幾十萬變異體的大規模攻擊。趁著戰鬥間隙,各部隊忙著救治傷員,修理受損的坦克、戰車和火炮,補充彈藥和能源,加固工事,積極備戰。
夜幕降臨。窮兇惡極的變異體大軍不甘寂寞,在夜色掩護下偷襲。
印娜娜早已料到,以掠影者為核心布下口袋陣。托克爾准將率空降一師僅剩的六千官兵和兩個蘇蜜兒突擊營,充分發揮輕裝部隊機動靈活之所長,以攻代守,跳入外線作戰,在山谷、河道、密林、懸崖設伏,喊殺聲四起,彷彿人類大軍無處不在。變異體昏頭昏腦,如瞎貓亂撞,只有挨打的份兒。空降一師愈戰愈勇,總算揚眉吐氣。
變異體偷襲不成,糾集力量發動強攻,不料再被印娜娜算中,接連受阻。
地面上的變異體遭到蜀代旅長率領的重裝部隊沉重打擊,空中的飛行變異體剛到半途,就被駁魂戰士和皇家護衛隊員駕駛十多艘太空運輸飛船,和武直營分從高、低空夾擊,各類防空火炮助攻。飛行變異體雖然十分兇猛,卻飛不到高空,對運輸飛船無可奈何。
印娜娜駕駛掠影者正面堵截,時而遠攻,時而闖進敵陣橫掃,一時興起,拖著上萬頭飛行變異體在空中繞圈兒跑,將其變成活靶子,顯得遊刃有餘。
她用兵靈活,不拘一格,充分調動敵人,決不死守一隅。以五零五高地為支點,利用不同地形布置兵力,發揮基於大數據智能信息的遠程精確打擊和特種體系破擊的優勢,將防禦範圍不斷向外延伸,多維度、跨領域、體系化作戰,或阻擊,或設伏,或奔襲,或騷擾,重坦突進,武直強攻,電磁波干擾,多兵種協同,極盡兵家變化之妙。
變異體虛實難明,懵懵懂懂昏天胡地,東遊西盪,只有挨打的份兒。
次日,烏雲翻滾,大雨傾盆而下。
漫山遍野的變異體大軍突然出現,直撲燭陰峰,數量多了兩倍不止,卻是攻佔克利多峽谷的變異體也趕來參戰。上百萬變異體分頭並進,要令主峰和五零五高地首尾不能相顧。
變異體戰術簡單,或單路突進,或群起而攻,沒什麼複雜變化,卻高效實用,其弱點在遠程攻擊欠缺,但一旦進入中近程攻擊範圍,自身優勢發揮出來,人類便難抵擋。
對欠缺遠攻的弱點,變異體依靠大量繁殖和迅捷的速度來彌補,人類遠程精確打擊再厲害,也無法斬盡殺絕,加上克諾茨貪功冒進,致人類遭受重大挫敗,整體防禦力大減。故而相較之下,反倒是變異體大軍佔據優勢。
斗鷇於菟接任后,收縮防線,重新布置兵力,以空、天、地、海、網路五位一體的體系防禦來對抗數十億變異體的瘋狂進攻,逐步穩住陣腳。燭陰峰之戰,便是這種新的作戰思想的體現。但因之前損失太大,仍不免捉襟見肘。
變異體有很強的自我學習能力,每經歷一次重大失敗就會自動升級,提升對抗能力,並通過快速裂變維持數量優勢。新出現的變異體具有卓越的跳躍能力,視懸崖峭壁如平地,往來如飛,閃躲格外靈活,外形像極了多足硬殼蟲,兩隻大前爪如同布滿利刃的鐵鉗子,有著堪比獵豹的驚人的初始加速度,堅硬的外殼就像鐵壁,攻防兼備。
它們臉型似人,臉色靛藍,雙眼閃著血光,披頭散髮,一路翻山越嶺,飛也似地登上絕壁,如利箭撲至。同時,多如蝗蟲的飛行變異體也密集飛來。
戰事驟然緊張。
主峰上,高能武器營的二十門車載粒子炮憤怒開火,一道又一道粒子束穿透敵群,熔化硬殼,緊隨而來的二次打擊迸發磁場效應,一波波急閃的藍光盪開去,大面積燒蝕敵人。昨日,因擔心誤傷五零五高地守軍,這些粒子炮未曾使用,今日才大顯神威。
粒子是指電子、質子、中子和其他帶正負電的離子,只有加速至光速才能作為武器使用。粒子束髮射到空間,可瞬間溶化和貫穿堅硬目標,並通過磁場作用形成二次打擊。
粒子武器分兩種,一種是適合太空作戰的中子粒子束流炮,另一種是大氣層內的帶電粒子束流炮。掠影者的粒子炮因能量充足,可瞬間轉換中子束流在大氣層內發射,因而十分威猛。
粒子炮毀滅性的打擊持續重創敵人,但跳躍變異體仍源源不斷而來,頻遭打擊后很快掌握了臨場應變能力,利用超快的速度和群體感知能力頻頻變換方位,且散得很開,讓粒子炮難以完整地發揮威力。這讓巴大為詫異,迅速調整火力,點對點,加強縱深防禦。
電磁炮、激光炮配合粒子炮居高臨下射擊,擴大殺傷面積,輕重坦克、裝甲戰車在外環形布陣,突擊車往來接應,掩護電磁彈射導彈發射群、加榴炮群和火箭炮多角度遠射,以迅猛的火力覆蓋遲滯敵人飛一般的速度。機器戰士聯隊守在要道前,與敵硬抗。
各類電磁槍分成兩組,一組構成密集的火力網對空作戰,另一組協防機器戰士。大小、輕重火力互相照應,內外兼顧,遠程導彈、戰機狠打外圍之敵。軌道上的三艘天基母艦則在更大範圍內向崇山峻岭中的敵人發起攻擊。一時間,戰場上炮聲隆隆,硝煙瀰漫。
急驟的炮聲和雨聲掩蓋了偷襲者的行蹤,烏雲密布的天空也讓偵查衛星難以準確掌握戰場情況,使危險頻頻出現。淌過水氣籠罩的河流,幾萬隻跳躍變異體在茂密森林的掩護下,從一條隱蔽而狹窄的裂隙中爬上來,突然殺進主峰陣地,接著是更多。
慘烈的肉搏戰中,巴將軍身負重傷倒下,印娜娜奉命指揮整個戰役。
她立即帶蜀代旅長趕往主峰,一中隊和第三聯隊同往,五零五高地的戰鬥交由托克爾准將指揮,契配合。變異體昨日進攻五零五高地死傷極大,知道這是塊啃不下來的硬骨頭,今日便將攻擊重點轉向主峰,由跳躍變異體打頭陣,故五零五高地的壓力相對較輕。
主峰混戰不止。
一中隊和第三聯隊保護指揮部。
大羿身有異血,無懼毒氣、毒液和核輻射,不時貼身肉搏,硬生生掰斷跳躍變異體巨鉗。斗到酣處,他大喝一聲,周身真力鼓盪,毛髮皆豎,強勁的內力湧出,帶動十多頭十幾米高大的怪刷刷急轉,漸成飛旋之勢,嘭嘭暴響聲中,血肉橫飛,瞧得寇斯血脈賁張。
巨鉗不僅剛硬,更有幾米長,若非天賦異稟,力道剛猛之極,絕無可能掰斷。而能用軲轆力將十多頭怪掀起來互撞亂碰,形如自殺,其力之雄渾,也實在驚世駭俗。有他在,變異體再兇狠也攻不進去。他當年和印娜娜互生愛意,之後成婚,此時自當全力保護。
印娜娜臨危不亂,孤身駕駛掠影者飛進裂隙,一處處轟塌,堵死通道,再指揮各兵種協同作戰,反覆查看衛星圖像后,終於找到跳躍變異體源頭,發現該處地底藏著許多裂變母體,當即標定坐標,下令嘯龍予以摧毀。高能電磁炮發射內含高爆燃燒彈的高超音速乘波體武器,以強大動能撞穿深達千米的地面,將洞內的裂變母體全部炸得粉碎。
激烈的戰鬥中,巨大的轟鳴聲驟然響起,在瓢潑大雨中一陣陣傳來。
第三十九集團軍的三五九旅發揚華胥軍敢打敢拼的戰鬥精神,不顧雨中航行充滿危險,克服重重困難,一路伴飛加油,提前五小時趕到,數千架輕重武直和無人攻擊機勇猛地飛向敵群,陣地上的各類火炮遠程遮斷,實施大範圍圍剿戰術,痛殲頑敵。哀鳴聲經久不絕。
隔日,第三十八集團軍的兩個重裝攻擊旅如期而至。聯軍全線反擊,一路橫掃而去。風雨漸止。血水混著雨水在戰場上緩緩流淌,凄怨如訴。
經七天七夜頑強奮戰,前來偷襲燭陰峰的上百萬變異體終於全軍覆沒,燭陰峰阻擊戰勝利結束,並一舉收復克利多峽谷。戰旗在凜冽的寒風中高高飄揚,赫胥洲屏障巍然屹立。巴將軍因搶救無效而犧牲。中外聯軍由印娜娜統一指揮,組成華胥國際特遣縱隊。
是戰,她以極寡之兵勝極眾之敵,戰功顯著,意義重大,戰後榮升為中將,奉命指揮方面軍獨立作戰。後續部隊接防。剛研發出來的三百名重裝機器戰士全部調歸特遣縱隊。
經短暫休整和補充兵員后,她率部風塵僕僕地奔赴德里蒙戰場。
德里蒙城南接蓋蜜婭平原,平原上全是如稠煙般密布的變異體,無日無夜地向德里蒙城進攻。戰火已延燒了兩年,按火星時間計算,則過了八個月。
燭陰峰阻擊戰結束后,人類面臨的迫切問題便是解德里蒙城之圍。
解圍難點在如何阻斷平原之敵。個中又有兩難,一是變異體多達數千萬,極難切斷;二是M病毒肆虐,極易被感染。經慎重考慮,斗鷇於菟將這一艱難重任交給了特遣縱隊。
特遣縱隊充實兵力后升級為兵團,所轄部隊有第一集團軍一、二、七旅、第三十八集團軍三四三、三四四旅、第三十九集團軍三五九旅、機器部隊第五支隊、蘇蜜兒軍第十七旅、貝軍空降一師、緹旦王宮護衛總隊第三聯隊和駁魂戰隊嘯龍支隊,另配三個PGZ17型自行高炮旅、兩個HQ19型野戰防空導彈旅、一個高能武器集群和一個戰略支援旅,總兵力十五萬,輔助部隊包括華胥空海軍、戰略導彈部隊,戰力超強。
若是人類之間的戰爭,這支部隊可以無視任何來敵,但與變異體交戰,仍顯單薄,尤其是執行穿插任務,稍有不慎便會全軍覆沒,因而十分危險。
漆黑的夜裡,星星寂寥地閃爍。
國際特遣兵團兵分三路,借著黑夜的掩護,靜悄悄地從位於烏、德之間靠近德里蒙城一側的烏都爾峽谷前出,剛下高地不久,就遭遇強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