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玄幻奇幻>派我當間諜,接頭人竟是女帝> 115.第115章 兩派相爭,各出手段,姚廣雲入

115.第115章 兩派相爭,各出手段,姚廣雲入

  第115章 兩派相爭,各出手段,姚廣雲入朝!

  伴隨著柳嚴明的出聲。


  朝堂上百官的注意力頓時都被吸引過來。


  詭異安靜的氣氛被打破。


  所有人的目光都凝視到了柳嚴明身上。


  就連一旁的楊寧,也行注目禮。


  「柳愛卿請說。」


  姜靈開口,等待著柳嚴明的啟奏。


  「諾,寶鈔之事,關乎大魏國體,當下戶部稅銀本不足以六部繳用,外有邊疆戰事不斷,帝國虎視眈眈,內有天災人禍,江北之地已有旱災出現,恐影響到秋收。」


  柳嚴明開始緩緩的敘說起來。


  「待秋收之後,科舉再及,大魏天下寒門士子千千萬,諸多學子都在等待著禮部發放的盤纏。」


  「後有皇太后的壽誕,萬邦來朝,這關乎到大魏的國體,也不容疏忽。」


  「且不說兵部,工部的刀槍利器也需要更換,僅當下改稻換桑秋收之後過冬數月所書的糧食,也需開始籌備。」


  柳嚴明一條條的將當下大魏目前所出現的困難一一點了出來。


  偌大的朝堂之上,只有柳嚴明平淡的敘說之聲。


  姜靈聽在耳中。


  柳嚴明說的一點都沒有錯。


  這就是目前大魏的困局,例如改稻換桑,桑樹成長到養蠶收入,最少也需大半年的時間,這個時間中,過冬的糧食,僅僅兩派之中搞出來的糧食,還遠遠不夠。


  雖說秋收后,能穩定一段時間,但想要糧價平穩過冬,朝廷起碼還需要準備一批銀子做準備。


  當然,這個錢並不會虧損,相反還會有所小賺。


  但這麼大一筆銀子的佔用,對於本身就不富裕的大魏來說,那就是雪上加霜了。


  而且,這些都是大事,還有諸多的小事沒有闡述。


  官員加薪、賞賜,科舉在即,各個上榜學子得有獎賞吧。


  宗族贍銀,賞賜,大魏開國這麼多年,嫡系就不說了,旁系各種皇親貴族的開支,也是一大筆銀子。


  「當下大魏,千瘡百孔,唯一能救的就是寶鈔之事,集天下之銀,佑大魏萬世之昌。自寶鈔之事,關乎大魏未來,理當慎重。」


  柳嚴明緩緩敘說著,語氣也變得有些激動起來。


  朝堂上百官心中悸動。


  大家都知道,關鍵點來了。


  前面鋪墊了這麼多,訴說各種困難問題,接下來就要放大招了。


  「臣有一策,可安保大魏寶鈔順利實行。」


  柳嚴明認真嚴肅的說著。


  「柳愛卿請說。」


  姜靈配合著柳嚴明的表演。


  「寶鈔之事,不外乎公平公正,確保這天下之銀每一分每一厘都用到實處。臣這數日,苦苦思尋,終得一策,此策共三計。」


  柳嚴明緩緩的開口說著。


  「其一:組建一部,專門籌劃寶鈔之事,從印刷到發行,從兌銀到回收,皆由此部負責,此計可確保寶鈔之事不出紕漏。」


  「其二:組建大魏商會,將大魏八大商會聚集一起,實行皇權管控。由八大商會負責相關事宜,各地小商會加入其中,此計可確保寶鈔順暢發行。」


  「其三:有請大魏儒院進行監管,儒院聖人剛正不阿,此計可確保寶鈔不被奸人所控。」


  三條計策一出。


  朝中百官開始小聲商議起來。


  計策不算好,也不算壞。


  但眾人卻心中無比的驚訝和疑惑。


  包括坐在龍椅上的姜靈,此刻心中也是疑惑不已。


  因為,如果寶鈔之事真的按照這三條計策來進行,那麼柳黨一派,求什麼?

  組建一部,就意味著朝中百官都有機會進入此部。 聚攏商會,皇權控制,雖說會讓商會得利,但卻一切都在可控之下,長遠來說,大魏獲得的好處更多。


  儒院監管這一點就更不用說了。


  沒有人會去懷疑儒院的公平性。


  「陛下,有此三計,可定寶鈔之事。此乃三計詳細,請陛下一閱。」


  柳嚴明話說著,從懷中掏出一本奏摺,遞交給太監。


  姜靈從太監手中接過這奏摺,隨手翻閱了一下,並沒有多說什麼。


  隨著柳嚴明退回原位。


  朝堂上再次陷入了安靜。


  姜靈看一眼大臣。


  下一刻,楊寧站了出來。


  「陛下,寶鈔之事,臣也有一策。」


  姜靈笑了起來。


  爭鬥終於開始了。


  「楊愛卿請說。」


  姜靈出聲。


  「陛下,剛剛柳大人獻出了三計,但微臣依舊覺得不妥。」


  楊寧開口出聲。


  「有何不妥?」


  女帝沒有出聲,反而是一旁的柳嚴明開口詢問。


  楊寧自信一笑,緩緩開口道:「朝堂之上,六部各司其職,抽調部分下屬官員尚且還可,但寶鈔之事主責之人,可不是一般官員能負責,必須朝中重臣。」


  「而朝中重臣,每一個都有著自己的分內之事,且一樣重要無比,請問柳大人,這朝堂之中,誰有資格來負責這事?」


  柳嚴明一聽后,微微一笑,似乎早就有所預料:「朝中重臣人人心繫大魏,人人皆可負責此事,例如戶部尚書就可。」


  戶部尚書是柳黨之人,這也是柳嚴明柳黨一派早就定下的策略。


  自己掌控寶鈔之事,完成這關鍵的一環。


  然而,楊寧一聽,微微一笑,道:「下官相信戶部尚書大人有能力負責此事,但秋收在即,寶鈔之事推行尚需時間,而秋收稅銀關乎大魏根本,如果戶部尚書大人負責寶鈔之事,是優先寶鈔之事呢?還是優先秋收稅銀之事?」


  一句話,將柳嚴明問到了啞口。


  一般情況下,兩者共事並不衝突。


  畢竟領導者只是領導,幹活的都是下面的人。


  但前面大家都鋪墊了這麼多了。


  寶鈔之事形容的這麼重要,又是關乎大魏國運,又是關乎大魏未來。


  回到秋收稅銀重要?


  大魏不要未來了是吧?

  回答寶鈔之事重要?


  秋收稅銀就是為寶鈔爭取時間,秋收稅銀不收了是吧?

  一時之間,柳嚴明陷入了沉思之中。


  然而,柳嚴明並不會被這麼一個問題給問倒。


  當即就反駁詢問道:「那不知楊大人有何高見?」


  楊寧微微一笑,心有成竹:「臣有一人,可定寶鈔之事。」


  「何人?」


  「先帝稱讚帝師之才,姚廣雲先生!」


  「……」


  ……


  PS:作息徹底亂了,再加上陽了還沒有好徹底,腦子都是亂的,又是寫朝堂爭鬥的這種邏輯劇情,先休息一下,晚點再來一章!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