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重生09:合成系男神> 487.第487章 太陽能研究所

487.第487章 太陽能研究所

  第487章 太陽能研究所

  第二天一早,周瑞來到學校。


  他前段時間天天昏天暗地的,從今天開始,算是暫停「左腳踩右腳」計劃。


  回過頭來,第一件事情,就是處理一下自己畢業論文後續。


  經過幾天的努力,趙院長帶著幾個學生,已經成功在實驗室里復現了周瑞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板」。


  不是說他水平太差,這麼多人拿著「說明書」,還花費這麼長時間,而是趙院長團隊的工作更詳盡一些。


  比如周瑞論文里寫到需要在700°的溫度下,催化效果能達到最佳,趙院長就會帶人把600°、800°,乃至750°全做一遍,研究研究到底為什麼是700°,效果的差別在哪裡。


  經過各種更全面的檢測,趙院長他們復現出來的成品,效果與周瑞的數據完全一致,甚至更接近理論值,因為他們動用了更複雜的儀器,增加了許多環節的精度。


  院長辦公室內,趙院長還在把玩著一張可彎折的太陽能電池板,有點愛不釋手的意思。


  他有點體會到牟仲義的快樂了,領先全球的東西信手拈來,雖然不是他自己研究出來的,但能做出來一個也感覺很爽啊。


  這就跟看美女一個道理,不是我老婆,但看看依舊身心愉悅。


  見到周瑞,趙院長笑呵呵道:「小周來了,我給你泡杯茶。」


  周瑞熟練的從茶几下拎出一瓶農夫山泉:「我熟客了,院長別客氣,聽說您復現挺順利的。」


  趙院長將自己做出來的電池膜遞給周瑞:「確實很順利,各項指標都達到預期,今天來就是和你商量這個事情的.」


  「您說。」


  趙院長摸了摸下巴,斟酌道:


  「這個技術的重要性我就不多廢話了,絕對是改變太陽能行業現狀的成果「


  「上次聽你說,不打算在這個上面投入太多精力,那我猜伱應該是想用類似『四象材料』的方式,以技術授權、技術指導為主.不知道我猜的對不對。」


  周瑞笑了笑:「差不多,確實沒精力開工廠搞生產。」


  這註定是一個需要大批量工業製造的東西,自己搞太累

  趙院長眼睛一亮:「那有沒有興趣,再和學校合作一次?」


  周瑞並不意外,笑道:「當然有興趣,您先說說您的想法。」


  趙院長見有門,喜笑顏開道:「復大的風格你懂得,學校在乎的東西,和一般企業不同,太陽能是未來十年,乃至二十年的『熱門領域』,這不但涉及到國家戰略規劃,也涉及到全球學界的關注」


  科學不分高低貴賤,但科研項目分。


  同樣是顛覆性的成果,「攻克口腔潰瘍」和「攻克漸凍人症」顯然不可同日而語,雖然它們倆都是絕症。


  太陽能也是一樣的,在未來非常長的時間裡,這都會是一個被全人類高度關注的領域,它身上擁有大量光環。


  什麼?復大在高分子材料方面全球領先?聽不懂,感覺就那樣吧。


  什麼?復大在太陽能領域領先全球,將引領清潔能源新時代?卧槽牛逼!

  大概就是這樣

  如果「太陽能領域顛覆性的技術成果」、「人類清潔能源的重大突破」,是從復大里走出來的,那麼這其中代表的東西就太多了。


  雖然原則上周瑞本就是復大的學生,但這種簡單的聯繫,不足以讓復大攝取足夠的聲望,所以學校希望能夠深度合作。


  不像是「四象材料」那樣,鈣鈦礦是可以走到陽光下的,這是一個可以支撐大量科研人員的分支,甚至圍繞這個成果,持續的養出一大批相關人才。 這種熱門領域,以前也就是復大沒什麼產出,如果手握重磅成果,建個新學院誇張了,建立一整套新專業絕對沒問題。


  很多人都能夠從相關領域轉過來,發現新機會,寫出新論文,將技術開枝散葉,也讓復大的「學界威望」更進一步。


  「小周你看,太陽能電池終歸要大規模製造才行,除了最重要的電池板,還有大量配套技術,比如電力技術,調控技術,實地發電還要因地制宜,考察自然環境

  「甚至以後鈣鈦礦路線的『成本』和『效率』,都還有提升的可能,而這些都是需要人的,需要大量科研人員,這人咱們有啊」


  見趙院長說的興奮,周瑞一直沒打斷,其實這玩意和復大合作,算是各取所需。


  他在乎的,復大不在乎,復大在乎的,他無所謂。


  參考四象材料的合作方式,其實是最合適的。


  對比起來,鈣鈦礦太陽能技術能給復大帶來的好處更多,因為這個是可以公開的,而且可以產出一系列科研成果。


  最終趙院長給出的方案是,讓周瑞先完善專利註冊工作,然後以「個人」或「復瑞」的名義,和復大合資成立一個「研究所」,然後再把成果裝進研究所里。


  與企業合作建立研究所,本就是高校的常規操作,只要分清楚成果歸屬就可以了。


  研究所的運行模式,將會類比「四象材料」,以技術授權、技術指導為主。


  介時專利的事情歸專利,利潤的事情歸利潤,學界的事情歸學界。


  初期投資可能並不需要太多,至少被「開明智能」吸金能力搞得金錢脫敏的周瑞,覺得很少。


  大概200萬左右,十多個人的規模。


  人和錢復大全出,設備更是現成的,全校隨便用。


  日後的利潤,學校則只禮貌的拿個10%。


  研究人員的補貼,日常運營費用,從總收益里扣,如果虧本了不產生利潤,學校兜底。


  商業價值、知識產權等歸研究所,等同於90%歸周瑞。


  而所有相關學術論文,全都以「復大太陽能研究所」的名義發布,包括周瑞那篇開山之作。


  這個「名義」不是說一作換成研究所,而是投稿單位是研究所。


  一來一回.周瑞分比不花,包括精力投入也極為有限,卻能將「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落地,並且得到學校的傾力支持,擁有了大量後備科研人員去改進這一路線。


  交給母校,省心省錢。


  而復大隻花了200萬,得到了註定可以有大量「科研成果」產出的寶藏,還能在國際學界引起一波轟動,未來又有一個「新能源領域旗幟」,插在自己的學界城堡上做招牌。


  賺.太賺了!

  200萬算什麼.有時候組織一個假大空的國際學術會議,就得花掉這麼多,請一大堆各國專家來開會吹牛逼,住最好的酒店,吃最貴的餐廳,年年做冤大頭。


  現在一對比。


  那有錢還是得花在周瑞身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