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章 看多了眼疼
南宮越站在原地一動不動,就那麼看著悅瑤。
悅瑤又指著院中的牌匾說:「楞著幹嘛!掛上啊!這可是節度使李大人親賜的!」說到李大人三個字的時候,悅瑤加重了語氣。
南宮越依舊蹙眉,只覺得這小女人,是不是把重點弄錯了。「悅兒!咱這小院,掛郡主府……」嗯,不太合適啊!他想說。
「咋了?他敢給我,我就敢掛!他管我往哪掛!我高興掛哪就掛哪!」這東西,哪是掛著合適不合適的問題。
無非就是李泰在提醒她,得了皇帝的親賜,可不能白得了名號,不作為!
看著南宮越把那郡主府三個大字的牌匾,掛在悅家小院幾個字上。悅瑤冷哼呲鼻:「行了,看多了眼疼。」
說完,也沒等南宮越,徑自回了院中。
自家生意上的事,這一月也做得差不多了。既然皇帝把邊陲三郡指給了她,那麼在她的地盤上,那些不該有的東西,就絕對不能存在!
於是接下來的幾日,悅瑤開始忙活著,如何把邊陲三郡的教坊,一一關閉。關於這事,悅瑤還去了一趟節度使府,與李泰商議了半日。
「悅老闆!這教坊,你不能一句話,說關就關啊!皇朝那邊,我該如何交待?那些投了銀子的商賈們,我又該如何交待?還有那些教坊教養出來的女子,又該以何為生?」
這邊陲三郡,除了邊臨縣沒有教坊,何處沒有?雖然這些教坊曾依附於三王爺旗下,也甭管怎麼說,它們都是應皇朝號召而生。
如今倒好!不過是給了悅氏一個稱號,她還當真要做起主來!若真如她所言!自己這節度使也別做了!商不能商又何來富庶之說?
若邊陲三郡今年在他的治下,動亂不堪。那他還以何顏面去見六王爺,將來又以何為資本,成為王爺的臂膀?
這不是打算把他架在火上烤嗎!李泰長嘆搖頭。不時以眼角餘光偷窺悅瑤。有些話,他不能說得太直白,卻也希望悅氏能明白他的為難。
「李大人?」悅瑤挑眉。
正來回踱步的李泰,長吁短嘆作罷,方才坐了回去。端起茶盞咕嚕咕嚕,就把剛添的一盞茶飲了個乾淨。
茶盞一放,李泰索性開口道:「悅夫人!咱們如今也算得上一條船上的人吧?」
「那是自然!」悅瑤笑到。
「那悅夫人可有為本官考慮過?」
聽到這,悅瑤方才一拍腦門。她也是被那塊牌匾氣暈呼了,倒把這將官聲看得比命還重要的李大人,給忘記了。
「哎!我還當是什麼事兒呢!李大人儘管放心,那些經營教坊的老闆,若是他們有意經營酒坊,我定會指派學員過去。如何?」
能制出悅家釀酒的酒坊,今年雖做不了第一批吃螃蟹的,可能趕著明年開春制酒,那也算得上是乘上風口之人,別說投到酒坊的銀子,想要把投入教坊的銀子掙回來,也不算難事。
李泰急色一緩,瞬間笑得眉眼彎彎:「當真?」
「自然!」
大手一拍,李泰那顆懸了一日的心,可算是落了地。主要是,悅氏從來都她一諾千金啊!再說悅家那釀酒可是供不應求,這麼有著大好的前景東西,誰會不願意?
更何況若真能如悅氏所言,那明年邊陲三郡的納糧繳稅,怕是不止翻一番啊!
一想到又能在皇朝,揚眉吐氣一回,李泰就掩飾不住心頭的喜悅!當即大手一揮,就寫下了布告。蓋上節度使大印,招來旗牌官,就將此事落實了下去。
看著這樣的李泰,悅瑤卻稍有失落。為了自己的政績,李泰從始至終,就因為來年納糧繳稅之事,只關心那些經營教坊的商賈。
而每年只能收到三十個銅板的教坊女子,從頭到尾,李泰連提都沒有提過。同為女子,卻活得這麼卑微,悅瑤心裡稍有不適。看來,以後的日子,她得努力改變女人們的地位。
離開節度使府,悅瑤順道去自家鋪子看了一眼。這七月中,前來訂夠鮮果的,依然絡繹不絕。
見著人多,悅瑤繞道側門,方才進了鋪子的後院。
因著打四月末起,鮮果生意忙活起來,這些日子的定單,銀票等,還都在鋪子里。今兒她過來,就是想看看,這幾個月,鮮果生意如何了。而且掙的這些銀子,她也做好了打算。
八處鋪子逐一去過,又去了十二處莊子,賬本沒怎麼看,就把銀錢給收了來。于是之前準備的小布包袱,隨著悅瑤每到一處,就變得越發的鼓脹起來。
悅瑤在心裡大至算了一番,賣鮮果的鋪子里收來的,就近三十萬兩。
莊子上蔬菜生意也因為悅家聲勢水漲船高,幾乎囊括了縣城那些大小老爺宅子里的日耗,比往年好上許多。這一十二處收完了,也約摸有三萬兩。
這三十三萬,算著,倒也能先在邊陲三郡鋪開了。
話說,悅瑤這邊有了謀划。而邊陲三郡各處縣城,也都收到了節度使大人的布告。那些經營教坊的,昨兒還提心弔膽的,覺都睡不著。
今兒一早看了節度使大人的布告,簡直就要敲鑼打鼓的歡慶一番了。要知道京都盛會之後,他們就收到了三爺惹怒陛下被罰去皇陵的消息。
而且新上任的邊陲三郡節度使,居然還是一直袒護著悅氏的李泰!誰不知道,李泰是六王爺身邊的人?
那他們這些已經依附或早已依附於三王爺的商賈,那不就等於是拔了毛的鴨子,等著被別人下鍋?
讓他們沒想到的是,等來的不是血本無歸,居然還是這等好事!經營教坊的商賈老爺們,無不合手念道:「阿彌陀佛。菩薩保佑!菩薩保佑!」
於是教坊紛紛關門,甚至一些教坊在關門不久后,開始大興土木。而帶來的連鎖反應,則是各地的匠人們,有著做不完的活。賺了個盆滿鉑滿。
可那些被教坊趕出來的年輕女子們,不僅失去了擋風遮雨的片瓦,更有甚者,打從被攆出教坊時,就連頓能果腹的吃食都沒有。
於是悅家在百姓口中,就顯出了兩極分化。那些流離失所的女子、婦人、孩童,無不在心中,詛咒著悅氏。
而那些匠人們的家人,卻把悅家俸為活神仙。福澤萬里!
就在這時,一個撼動人心的消息,就像長了翅膀似的,在邊陲三郡傳了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