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北宋穿越指南> 第453章 0448【毫無主見】

第453章 0448【毫無主見】

  第453章 0448【毫無主見】


  開封府尹聶山,因為需要協助守城,而且也算得上高層,所以有資格參加這場聚會。


  真就只是聚會,並非正式談判,初次接觸互相試探而已。


  結果趙桓沉不住氣,試探剛剛開始,他就直接露底了。甚至是露他自己的底,沒有跟大臣們商量過,耿南仲只讓皇帝用帝姬套近乎,皇帝卻臨場發揮要封什麼漢王!

  聶山已經看傻了,朝中君臣都這麼做事的嗎?


  他久在地方做官,調到京城的時間很短,根本無法理解這群人的行為模式。


  副宰相趙野帶著狐疑的眼神,看向白時中和李邦彥,他始終感覺情況不對勁,似乎有什麼是自己不知道的。


  同為副宰相的張邦昌,暗暗琢磨眼前形勢,一發狠也跟著說:「朱經略與朱元帥久負天下人望,陛下潛邸之時亦為天下讚頌,明君賢王共治天下,必可再造華夏盛世!」


  此言一出,趙桓、白時中、李邦彥都跟吃了蒼蠅一般噁心。


  張邦昌先投蔡京,再投王黼,再投蔡京,再投蔡攸,雖然沒怎麼作惡,但搖擺速度太快,就連朝中奸臣都看他不順眼。


  趙桓若是騰出手來,第一個要幹掉的是童貫,第二個要幹掉的便是張邦昌。


  「咳咳!」


  李綱咳嗽幾聲,看向一直沉默的耿南仲。


  耿南仲乃是東宮舊臣,他現在說話分量最重,權勢其實已經超過幾位宰相。


  可惜,耿南仲跟趙桓一樣,被宋徽宗打壓近十年,上司(太子家令)還被宋徽宗弄死,已經養成一種懦弱多疑、遇事逃避的性格。


  這個時候趙桓表現太拉跨,就該耿南仲出來收拾局面,偏偏耿南仲害怕說錯話而背鍋!

  接到李綱的反覆咳嗽提醒,耿南仲似乎如夢初醒,他舉杯笑道:「諸君且飲酒,正事改日再談。」


  「對,今日是給貴使接風洗塵的,」吳敏連忙岔開話題,連敬稱都用上了,「軍國大事,有的是時間慢慢談。在下先敬貴使一杯,遙祝經略相公與元帥郎君安康!」


  石元公捧杯道:「俺代相公與郎君感謝閣下好意。」


  果然不再談正事,一番宴飲之後,石元公被帶去休息。


  眾臣陸續散去,只剩趙桓與耿南仲。


  之前唯唯諾諾不表態的耿南仲,此時卻來埋怨皇帝:「陛下不該說封王之事一來有損君王威嚴,二來太早暴露我方底細。」


  趙桓現在也冷靜下來,後悔自責道:「剛才是朕糊塗了,不知怎的就說了胡話。」


  耿南仲安慰道:「好在沒有敲定此事,還能有所補救。且朱銘派來的使者,頗為通情達理,並非金國使者那般無禮。」


  趙桓點頭道:「是啊,這位石先生著實不錯,見了朕雖然沒有下跪,但也長揖重禮恭言問候。那金國使者目中無人,莫說行禮,連問候之語也不說。」


  「終歸是我大宋士子出身,」耿南仲說道,「臣聽人言,石先生是朱銘做濮州太守時收的隨從,早年間也曾考取過大宋舉人。對於朱銘而言,石先生是元從老人,便如臣在陛下潛邸服侍。這樣的元從,如今卻只能來做使者,朱國祥似乎更重用張根等人。陛下可曾想過,朱氏父子也有嫌隙。」


  「他父子有甚嫌隙?」趙桓問道。


  耿南仲分析說:「川峽之地,是朱銘帶兵打下來的,卻是朱國祥在治理。朱國祥可以任用官員,掌握著賦稅錢財,而朱銘卻只能帶兵打仗。說句妄言,像不像李淵與李世民?」


  趙桓下意識點頭:「有道理。」


  耿南仲繼續說:「而那石元公,像不像天策府的謀士們?」


  「然也!」趙桓拍手大喜。


  耿南仲說道:「公然賜予高官厚祿,恐怕石元公不會接受。但可以私下接觸,許以金銀財寶,再隱晦說些離間之言。」


  「如何離間?」趙桓問道。


  耿南仲說道:「可與石元公說及天策府舊事,如果強行攻破東京驟然建立新朝,恐怕會鳥盡弓藏!只有留住東京不攻,朱銘和石元公才得安穩。」


  趙桓覺得此計甚妙握著耿南仲的手說:「離間之事,就交給愛卿了。」


  「臣必全力以赴!」耿南仲作揖領命。


  讓耿南仲去跟金人交涉,他是萬萬不敢的,頂多跟金國使者聊幾句。


  但朱家父子不同,大家以前都在東京做官,可以算作是昔日同僚。


  與老同事打交道有什麼好怕的?


  更何況,朱家父子名聲極好,說話從不出爾反爾。


  當初與朝廷和談,一直都很守規矩,說撤軍就撤軍,且從不派兵騷擾「邊境」,還願意接納大宋境內流民。


  若非金人突然殺來,朱家父子害怕東京被蠻夷搶佔,估計現在還窩在南邊治理流民呢。


  多講道理的反賊啊,堪稱反賊當中的君子!


  莫說跟朱銘的使者私下接觸,就算讓耿南仲出使漢中他都敢。


  耿南仲打算贈送石元公五千兩白銀,結果發現國庫已經空了,錢財要麼被宋徽宗帶走,要麼被李綱拿去募兵守城。


  無奈之下,耿南仲只能搜刮城內百姓,勒令富商攤派一些銀子。


  耿南仲離開不久,趙桓的潛邸太監,又送來一封奏疏:「陛下,是吳相代為呈上的。」


  趙桓打開一看,卻是秦檜所奏。


  秦檜現在混得很不好,由於政局太過反覆,他娶了前宰相的孫女,並沒有獲得仕途上什麼好處。如今的官職,才正七品殿中侍御史。


  國家危難當頭正是他表現的好時機!

  秦檜在奏疏中說,現在情況極為複雜,朝廷萬萬不能過早和談,須得固守城池等待勤王之師。 到時候,大宋、金國、朱賊三方軍隊,混在開封府不辨敵我。可趁機因勢利導,分別與兩方談判,慫恿朱賊與金兵打仗,或許大宋可以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就算其中一方大勝,官兵無法力敵,到時再談也能有的放矢。


  「此真老成謀國之言也!」


  趙桓深以為然,吩咐道:「把吳敏叫來。」


  吳敏就守在外面,很快就奉旨進入:「拜見陛下!」


  「免禮,愛卿快過來坐。」趙桓語氣親熱道。


  吳敏端正坐下,等待問對。


  趙桓詢問道:「這秦檜是什麼來頭?」


  吳敏說道:「前宰相王珪之孫婿,曾考中茂科(宏詞科),當年茂科只錄了他一人。」


  「獨中茂科?真乃大才也!」趙桓愈發欣賞秦檜。


  就在此時,太監稟報李綱求見。


  趙桓把李綱也叫進來,將秦檜的奏疏遞過去。


  李綱仔細讀完,說出自己的想法:「這些只是權宜之計,金人如狼,朱賊如虎,而今前有狼後有虎,驅狼吞虎怎是那般容易的?金兵兩路南下,黃河北邊的只是東路軍,還有西路軍正在猛攻太原。洗劫天駟監的賊兵,也不過是朱賊的先鋒,恐怕賊兵還要從漢中進陝西。各路勤王大軍,以西軍最強,若是被漢中賊兵牽制在陝西,恐怕很難抵達京師。」


  「是啊,金國和朱賊都有好多兵還沒來。」趙桓剛剛還高興,現在又心情低落起來。


  李綱說道:「秦檜的計策可以用,但只能緩解癥狀,不能真的治療惡疾。當務之急是錢糧不足,須勒令各路都監趕緊送來錢糧,有了錢糧才能募兵守住東京。勤王大軍,也須催促他們快來。朝廷有了軍隊,談判時才能強硬!」


  「愛卿所言極是。」趙桓連連點頭。


  這位年輕皇帝,確實虛懷納諫,但他經歷得太少。誰的建議他都覺得正確,根本沒有自己的主見可言。


  李綱又說:「還是要摸清金人與朱賊的底細。若是他們的要求太過分,可用漢中使者恐嚇金國使者,再用金國使者恐嚇漢中使者。還有,不能讓這兩個使者,私底下單獨會面!」


  「便該如此!」趙桓贊同道。


  李綱提醒說:「陛下,今後切莫再說封王之言。」


  趙桓瞬間表情尷尬:「是朕失言了。」


  李綱、吳敏離開皇宮不久,白時中、李邦彥又來求見。


  李邦彥開口就嚇唬:「陛下可知川峽荊襄有多少兵?」


  趙桓問道:「多少?」


  李邦彥道:「二十萬甲士!」


  趙桓倒吸一口涼氣:「怎會有恁多?朱賊……朱氏養得起嗎?」


  白時中道:「養得起。朝廷養不起兵,是因蔡京、王黼、蔡攸等奸臣侵吞國家財賦,太上皇又大興土木耗盡民力,各地武將也剋扣軍隊錢糧。如此種種,致使國無足兵,而兵無戰心。」


  李邦彥又說:「臣前番與朱賊和談之後,便派人暗暗探查川峽底細。漢中有賊兵六萬,蜀中有賊兵三萬,川東有賊兵五萬,襄陽、南陽各有賊兵六萬,總計兵力二十餘萬。且個個皆為甲士,那些盔甲除了朱賊自造,其餘都是從西軍手裡繳獲的!」


  白時中說道:「二十多萬賊兵甲士盡出,莫說勤王大軍無法抵擋,便連金人恐怕都難與之敵。」


  「朱氏……朱賊竟有如此兵力!」趙桓嚇得身體輕微顫抖。


  李邦彥繼續說:「荊湖鍾賊,也有妖兵三十萬。鍾賊人數雖多,卻不敵朱賊個個披甲。去年朱賊與鍾賊,在江陵打了一場。鍾賊興兵十萬,而朱賊只出兵三萬,陛下可知為何?」


  「為何?」趙桓問道。


  李邦彥說:「朱賊根本不把鍾賊放在眼裡,三萬精銳對上十萬妖兵,竟一戰而勝,自身還損傷無幾。鍾賊殺得荊湖路官兵難以抵擋,已佔領荊湖路全境,可他遇到朱賊卻嚇得要死,割讓江陵等八座城池給朱賊!」


  趙桓開始在腦子裡進行邏輯換算,官兵打不過鍾賊,鍾賊打不過朱賊,那朱賊豈非難逢敵手?

  李邦彥說道:「朱賊派使者前來,必然想讓陛下禪位。他父子跟別的反賊不同,是讀聖賢書出身的,做什麼事情都講究禮節。因此,就算朱賊攻破東京,也不會趕盡殺絕,而是逼著陛下退位禪讓!」


  「講禮便好。」趙桓鬆了口氣,覺得就算再糟糕,自己至少還能活命。


  白時中說道:「能守住東京,自然是最好的。但朱賊豈會善罷甘休?今年守住了,可明年怎辦?」


  「封王可乎?」趙桓自己就搖頭,「看那姓石的使者,恐怕不同意封王。」


  李邦彥說道:「那是因為陛下沒給足好處。陛下給他們封王,可朱氏父子其實能夠自立為王,甚至是建國自立為皇帝。陛下給他們京西南路和荊湖路,可京西南路本就被朱氏佔據,荊湖路又是鍾賊的地盤。等於什麼好處都沒給出啊!」


  趙桓嘀咕道:「確實如此。」又問,「朕還能給什麼好處?」


  白時中說:「不如以潼關為界,潼關以西賞賜給朱氏,潼關以東歸大宋所有。兩家從此世代和平,共結秦晉之好。」


  趙桓再傻也覺得不對勁:「豈非把陝西都割出去了?」


  李邦彥說道:「東京城以南,恐怕此時皆被朱賊佔據,京西北路和開封府早就不在朝廷手中。若是兩家修好,須得讓朱賊歸還京西北路和開封府土地。」


  如此換一個角度,趙桓又感覺還行,畢竟有來有回,並非一味割地。


  「容朕再想想。」趙桓還沒糊塗到底,這麼大的事情,他打算先跟耿南仲商量一下。


  (有書友質疑開封府尹,這個官職比較複雜,自從宋真宗之後就沒人做了,但宋徽宗在崇寧三年又恢復,不是皇子也能擔任此職。)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