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0101【與民溝通】
第106章 0101【與民溝通】
朱銘對開封的破事兒毫不知情,他正忙著跟老爸一起研究炒茶。
「視頻里的炒茶灶,好像要砌這麼高。」朱銘朝自己胯間比了比。
朱國祥彎腰體驗手感:「不用瞎猜,怎麼順手怎麼來,以後慢慢調整高度就是。」
朱銘回憶在網上看到的炒茶視頻,說道:「我記得炒茶用的鍋,好像比炒菜鍋更淺。」
朱國祥也沒操作過,只知道少許理論,猜測道:「淺鍋可能更易受熱,而且鍋內茶葉受熱更平均。」
事實上,那種淺鍋叫做「廣鍋」,是抗戰期間才發明出來的。而且深鍋淺鍋各有優點,比如龍井茶,就不適合用淺鍋炒制。
一個泥瓦匠,正在砌灶台。
三口炒茶鍋要並在一起,鍋還沒做好,已經找鐵匠定製。
觀看一陣,朱銘溜達去旁邊的蒸茶房,已有採茶工端著茶葉回來。
「這麼嫩的茶葉也采?」朱銘忍不住伸手去摸。
茶工連忙制止:「村長,摸不得,摸了就賣不上價。這些都是臘茶芽,每年只能采一丁點。一斤臘茶的價錢,能抵十幾斤一等茶。手摸不得,只能用指甲掐采,掐下來還要丟進水裡泡著。」
朱銘沒再動手,茶工是專業人士。
朱國祥也過來圍觀蒸茶,邊看邊說:「去年打算把廢茶山整理一下,因為興修水利耽擱了。但廢茶山也可以採茶,隨便采一些過來,專門用於炒茶試驗。至於大明村的茶山,還是用老辦法蒸制。等炒茶法有了效果,再慢慢擴大炒茶產量。不能一下子全變,要留時間給茶工鍛煉手藝。」
「這個是肯定的,否則萬一搞砸了,咱們的資金肯定出問題。」朱銘雖然性子急,但也知道有些事情急不來。
在村中逗留至元宵節,朱銘就帶著白勝、石彪下山。
大年初三,他已下山一趟,跟回家過年的白三郎喝喝酒。兩人約好了,正月十六便動身,結伴坐船前往洋州城。
坐船也沒坐多久,在漢水與洋水交匯處,便直接登岸改為步行。
前方是湍急的黃金峽,共有24處險灘。白家的舵手,沒有能力過去,稍不注意就要船毀人亡。
「此地險峻,」朱銘觀察山川形勢,對白崇彥說,「若遇戰事,可在兩河交匯處,壘一寨堡阻斷水陸交通,便有十萬兵馬也過不來。」
白崇彥笑道:「大郎卻是知兵的,難怪能夠踏破賊寨。」
他們在江邊懸崖下前進,兩岸峭壁聳峙,不時能聽到猿猴的啼叫聲。
朱銘踢了踢腳下雜草:「這裡居然有路。」
白崇彥解釋說:「這些小路,是縴夫踩出來的,沒有縴夫拉船,再好的舵手也不敢過黃金峽。」
行不多遠,他們就遇到一群縴夫。
穿著破爛的衣服,有人還裹著麻布毯子。或躺或坐,在相對開闊處休息,等待有船隻到此便能接活。
這裡沒啥耕地,種不出幾粒糧食,必須仰賴拉縴生存。
朱銘居然停下不走了,從包袱里拿出些乾糧,當即分給那些縴夫吃。
縴夫們頗為意外,喜滋滋站起來接過食物。
一個四五十歲的漢子,頭髮已經花白,似乎是這群縴夫的頭領,他屈身抱拳道:「俺叫龔大,多謝官人賞吃的。」
白勝雖然不知道朱銘的意圖,卻幫忙吹噓道:「這是西鄉縣的朱都頭,殺了反賊祝主簿,殺了惡霸小白員外,還破了盤踞幾十年的黑風寨。」
龔大頓時肅然起敬,連忙再次行禮:「俺從過往的商船那裡,聽說過朱都頭的名號。他們都說,西鄉縣出了個好漢,叫做插翅虎朱都頭。手下還有一員猛將,是以前的巡山彪張三。朱都頭可是要坐船過黃金峽?俺們祖祖輩輩拉縴,對這裡的險灘熟得很。」
朱銘挨著縴夫們坐下,一起啃乾糧說:「我家以前是跑海船的,有些港口,也要用到拉船工,見到你們便覺親近得很。」
龔大問道:「海船是什麼船?」
朱銘說:「海船便是海里跑的船?」
「啥是海?」龔大問出一個很離譜的問題。
朱銘說道:「大海無邊無際,放眼望去全是水。有的時候,要坐船幾個月,才能靠岸做生意。」
「坐船幾個月?那得有多少水啊!」龔大難以想象,他一輩子都在山中,從來沒有聽說過大海。
於是,朱銘開始講古,再次瞎編海外故事。
那些縴夫全都圍過來,啃著乾糧聽稀奇,不時發出陣陣驚嘆。
徹底熟絡之後,朱銘才問:「你們日子過得怎樣?」
龔大搖頭嘆息:「不行咯。俺祖爺爺那輩兒,拉縴的活接都接不完,漢江里每天都有商船過來。後來官府不準私賣茶葉,跑生意的商船就少了。很多纖工填不飽肚子,就不再干這個,要麼去深山裡開荒種地,要麼就去碰運氣淘金沙。」
「你們現在一天能掙多少?」朱銘又問。
龔大還是搖頭:「說不好,又不是天天能接活。要是一個月不來船,俺就得靠兄弟養著。俺婆娘和兄弟,都在山裡種地,一年也收不到幾個糧食。」
朱銘繼續打聽,大概了解一些情況。
如果每天都有工作,相比起農民,這些縴夫是很賺錢的。雖然辛苦且有危險,但一天能掙六七十文。 可惜漢中地區商業凋敝,商船數量銳減,他們經常十天半月沒活干。
甚至連官府都懶得管,這些縴夫屬於清一色的隱戶。
這年頭的隱戶逃戶真多,難怪洋州三縣之地,戶籍人口還不足二十五萬。
聊了一陣,朱銘起身告別,縴夫們紛紛送行。
他們閑著也是閑著,而朱銘一來就送乾糧,還給他們講稀奇故事。這樣的小官人,縴夫們非常喜歡,覺得朱都頭是個大好人。
一直送出兩里地,縴夫們才停下來。
朱銘問道:「伱說這裡可以淘金沙,都是隨便淘,還是有頭頭管著?」
龔大說道:「有幾個頭頭,還劃了地盤呢,過界了要打架殺人!也有散客,跟耗子偷米一樣,不敢讓旁人曉得。」
「官府不來收淘金稅?」朱銘又問。
龔大說:「以前要收,金子多得很。現在不收了,淘不出幾個。那些淘金客,也是苦哈哈,他們敢跟官差拚命!二十幾年前,俺家大兒才生出來,就有不長眼的官差來收金稅。一個都沒能回去,全殺了沉到江里,嚇得官差不敢再來。」
卧槽,真牛逼!
跟礦工一樣,這些淘金客,是天生的造反種子啊。
朱銘再問:「全都在漢江里淘金?」
龔大說:「黃金峽里有險灘,也有不少淺灘,就在那些淺灘里淘金。兩邊的大山裡,還有幾條小河流出來,那些小河也能淘金。山裡還有個金礦,以前是官府在管,後來又廢棄了。廢是廢了,還能挖金子,被一個好漢給佔了。」
估計是金礦開採殆盡,而官方管理機構又臃腫,導致淘出的金子還不夠行政開銷,於是被常平司給下令廢棄掉。
但到了私人手裡,廢金礦也有得賺。
朱銘問道:「那個霸佔金礦的好漢叫啥?」
「叫什麼劈大虎鞏休,俺也沒見過,只聽說他力氣很大,用刀劈死過一頭老虎。」龔大說。
什麼劈大虎?
明明是貔大虎,貔貅的俗名!
江湖上以訛傳訛,以貔貅做綽號的好漢,稀里糊塗就成了劈死過老虎。
又問了些關於淘金客的信息,朱銘拱手告辭:「諸位以後有難處,可以去大明村尋我。大明村就是以前的黑風寨,去了那裡,保證能不餓肚子。」
龔大高興道:「朱都頭真是仗義漢子!」
那些縴夫也熱情揮手,請朱都頭今後常來黃金峽耍。
雙方作別,白崇彥頗為不解:「大郎與縴夫說恁多作甚?」
朱銘問道:「讀書是為了什麼?」
白崇彥道:「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如何治國?如何平天下?」朱銘又問。
白崇彥道:「當科舉做官,推行仁政與教化。在外造福一方,在內輔弼天子,內外井然,則天下太平、海內富庶。」
朱銘問道:「你知道一畝地產多少糧食嗎?上田幾何?中田幾何?下田幾何?若這些都不知道,又怎麼去徵收賦稅?賦稅不足,府庫空虛,又怎治國?若是賦稅徵收過多,百姓窮困,又怎海內富庶?」
「徵收賦稅,有吏員便可,」白崇彥說,「為官之人,只需掌控佐官胥吏,哪用得著事事親為?」
朱銘笑道:「你連田裡收幾斗糧食都不知道,怎曉得手下官吏不暗中欺瞞?甚至打著你的名號,去鄉下橫徵暴斂!」
白崇彥默然,開始認真思考。
朱銘又問:「三郎家的田產,每年要收多少糧食?」
白崇彥說:「田產都是俺大哥在打理。」
「那就是說,你連自家田裡的糧食有多少都不知道,」朱銘感慨道,「你這樣別說治國平天下,怕是連齊家都齊不了。」
白崇彥說:「如果事事都去過問,哪還有時間讀書?哪還有時間做學問?」
朱銘說道:「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世間大道,不一定要在書中尋找。我去剿匪是做學問,與縴夫交談也是做學問。」
白崇彥爭辯說:「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則四方之民襁負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這是孔子的原話,上位者只需恪守禮義信,就能得到百姓的擁戴,不必去細究怎麼種田。
朱銘笑道:「你讀書只讀一半嗎?孔夫子說,種田他不如老農,意思是讓專人做專事,而上位者只需駕馭這些專人。為政之人,可以不知道如何種田,卻必須知道一畝田收多少糧食。否則如何御下?如何防止宵小欺瞞?除了糧食,還要知道工商,還要知道這些縴夫和淘金客。」
白崇彥陷入沉默。
朱銘又說:「孔孟說,要施仁政於天下。可各地實情不同,此地之良政,便是別處之惡政。你不去了解,不與百姓溝通,又怎知自己實行的是良政還是惡政?你想要仁愛百姓,可政令一出,卻把百姓逼得逃進山裡。這是君子所為嗎?」
白崇彥呆立良久,忽地作揖下拜:「某受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