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家父隋煬帝> 第615章 地無三尺平

第615章 地無三尺平

  第615章 地無三尺平


  嶺南西道,一共劃分了八個郡,也就是桂州地區加上交州地區。


  這兩個地方和廣州地區的最大區別,就是一個窮一個富,朝廷流放嶺南的罪犯,是往廣州流放的,再加上廣州的地理優勢,所以那地方非常富有。


  《晉書》記載:廣州包出大海,珍異所出,一篋之寶,可資數世。


  所以廣州一直以來都是整個嶺南的首府,而廣西的欽江縣,不過是老寧家發家的地方。


  桂州地區的主要農作物是水稻,除此之外,還有養魚、種果、種桑、育蠶,桂東地區還有大量金礦,但是因為靠近雲南,也就是東爨(cuan)和西爨,所以衝突不斷,死人的事情屢見不鮮。


  開皇年間,雲南地區設置南寧州總管府,治所在南寧州,也就是現在的雲南曲靖,韋沖為總管,自從韋沖走後,這個地方基本上朝廷屬於半放棄。


  沒法管啊漢人不願意去,水土不服,地方烏蠻又太野蠻,根本管不了,所以眼下雲南的情況是,東爨和西爨兩大部落,繼續掌控這裡,每年給朝廷上貢,叫土貢,就是你有什麼給什麼。


  這兩大部族,基本上就是彝、納西、僳僳、白族的祖先。


  所以在這個地方做行台尚書令,是件苦差事。


  楊銘當然知道李世民幹不了,所以他最近在東宮召開的會議,基本都是在談嶺南的事情。


  「整個嶺南的在冊人口,只有四十九萬戶,戶均五人算,人口總計245萬,如果加上大量的隱瞞戶籍,人口也就三百萬多一點,」太子冼馬劉炫道:


  「而且主要集中在嶺南東道,世民所在的西道,在冊人口只有十五萬戶,總計75萬人,寧越郡為人口最多,為十五萬,這裡地廣人稀,其實比較適宜遷民開墾。」


  李綱也認同道:「嶺南西道,地廣人稀,有大量的荒地可以開墾,可從狹鄉遷徙百姓。」


  大隋關於寬鄉和狹鄉的區分:田多可以足其人者,為寬鄉,不足者為狹鄉。


  中華自古以來耕地主要就集中在那幾個地方:華北平原、東北平原、關中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和南方丘陵。


  這其中,對長江中下游平原的開發,眼下正在啟動,歷史上經唐一朝,都沒有足量開發,被宋朝開發了,而東北平原開發,是明清時期的事情。


  所以眼下大隋的主要耕地,來自於華北平原、關中平原,以及正在開發的長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


  至於南方丘陵,還沒有開發,這裡也是在宋朝才開發的,這就是為什麼宋朝疆域最小,耕地面積卻不弱於隋唐。


  楊銘問道:「從哪裡遷徙比較合適呢?」


  「應該從牂牁(zangke)郡、明陽郡、黔安郡、沅陵郡遷徙,」李綱道。


  這四個郡加起來,面積非常大,開皇年間歸益州總管節制,現在嘛,屬於巴漢地區,在最南邊,其實就是貴州省。


  巴蜀,是巴漢和岷蜀加起來的統稱。


  貴州省直到明朝時期,耕地數量為91萬畝,同時期的浙江為5631萬畝,廣西1032萬畝,可見這個地方確實沒耕地。


  所以貴州被戲稱為「地無三尺平」,也就是說這地方一塊平原都沒有,不過在後世科學水平的支持下,貴州的耕地面積得到了很大的開發。


  「那麼遷徙多少人口合適呢?這四個郡,也沒多少人啊?」李百葯問道。


  大隋一直都是北方人多南方人少,而南方人主要還集中在江南,貴州屬於西南地區,這地方也是少數民族的集中地,跟嶺南的情況差不多,都不好管。


  但是,畢竟古代人民以食為天,食物從哪來,還是耕地,你只要答應給人家地,人家肯定願意去。


  何況貴州和廣西本來就是鄰居,民俗雖有差異,但不像與北方那麼差距大。


  李綱解釋道:「不用多少的,五千戶就可以了。」


  差不多就是兩萬五千人到三萬之間。


  狹鄉的賦稅,與寬鄉比,是減半的,如今貴州算是狹鄉,廣西算寬鄉,所以遷徙過去之後,是要繳納全稅,對朝廷有益。


  其實寬狹的區別,並不是固定的,如果你這個地方人口一直在增長,超過了屯田數量,那麼就是狹鄉,如果人口大量流失,比如戰亂,人口少于田畝數量,那就是寬鄉。


  楊銘點頭道:「可以試一試。」


  他現在是西南行台省尚書令,貴州在他的管轄範圍之內,遷徙人口完全可以自決。


  接著,楊銘又道:「嶺南這一次,要循序漸進,不能再逼反地方,朝廷已經無力再派大軍鎮壓了,伱們議一議,誰下去合適?」


  李密笑道:「世民點名要房玄齡和杜如晦,不如就讓他們去吧。」


  這倆人願意去嗎?願意個鬼。


  我現在是太子近臣,正處在事業的上升期,你讓我去輔佐李世民?開什麼玩笑。


  房玄齡皺眉道:「安撫山東的事情,東宮一直都是我在處理,我走了,山東不管了?」 「沒了你,山東就安撫不了嗎?」李密反問道。


  楊銘淡淡道:「你們繼續吵。」


  兩人同時一愣,不說話了。


  古代士子,非常看重一個忠字,房、杜二人已經是太子的人了,只要楊銘不死,這兩人就不存在改換門庭的事情,就算楊銘死了,人家也是會跟著楊瑞繼續混,已經沒有任何可能成為李世民的人。


  所以就算兩人去嶺南,楊銘也不會擔心。


  李密那也是在楊玄感死後,才投靠的翟讓,而且人家這個不叫改換門庭,他從投靠瓦崗軍開始,就想著據為己有,李密是看不上翟讓的。


  「嶺南西道行台省,左右僕射都空著,你們誰下去了,干幾年就可以回來,如果幹的好,什麼都好說,」楊銘環顧眾人。


  他不打算點名,誰願意去誰就去,畢竟他的東宮屬官,都是他精挑細選的,每一個在歷史上都不是吃素的,只要秉承東宮的意願在下面施行政策,就可以了。


  明擺著許諾好處了,但是大家還是不樂意。


  跟著太子混的好好的,誰願意跑那鳥不拉屎的地方。


  楊銘繼續道:「五個人去。」


  主事令史喬淳已起身道:「臣願意去。」


  喬淳已的爹喬鍾葵,眼下在臨汾郡已經幹了好多年了,一點陞官的希望都沒有,所以對長子喬淳已寄予厚望,而介休喬氏呢,屬實不上檯面,靠著慢慢混,喬淳已幾乎沒有上升空間,所以去嶺南對他來說,是一個機會。


  楊銘微笑點頭:「嶺南西道行台禮部尚書,是你的了。」


  「臣謝恩,」喬淳已揖手道。


  李世民寫給楊銘的信,明說了希望楊銘自己安排,只要給我人就行,做什麼官你說了算。


  廢話!我是太子,皇帝不管你,那麼也就是我說了算了。


  趙長文也起身道:「臣也願意去。」


  這個人在歷史上,算是個忠臣,楊廣死後,在洛陽擁護越王楊侗稱帝,與元文都、段達、王世充、皇甫無逸、盧楚、郭文懿輔佐幼主,號稱七貴,後來被王世充殺了。


  他現在是典書坊的宣令舍人,非常有能力,出身天水趙氏。


  「還有誰呢?」楊銘看向眾人,目光在房玄齡和杜如晦身上故意停留了一下,笑容狡黠。


  這倆人算是太子元從,早早就跟了楊銘,所以對楊銘是非常熟悉,他們知道太子的目光中,並沒有讓他們去的意思,不過是打趣而已。


  「那就我去吧,」頂替封德懿成為典書坊右庶子的王珪起身道。


  楊銘笑了笑:「你不能去,我有重用。」


  王珪本來還垂頭喪氣,覺得自己來得晚,在東宮吃不開結果太子這麼一說,頓時讓他心花怒放。


  「那臣就不去了,」王珪笑呵呵道,他本來就不想去。


  而楊銘不讓他去,是因為對方與李淵家裡關係很近,來東宮的時間又短,比較容易成為李世民的人。


  半晌后,楊銘笑道:「既然都不願意去,我直接點名了,李密、高表仁、韋福嗣,你們三個去。」


  李密一臉吃癟的樣子低頭不語,不過接下來,他又樂了。


  楊銘道:「李密為左僕射,高表仁右僕射,韋福嗣兵部尚書,趙長文吏部尚書,再加上喬淳已,正好五個人,你們下去該怎麼做,要聽門下坊和典書坊安排,眼下不著急走,把下去之後該做的事情捋順了,再走。」


  五人齊聲領命。


  李密,是絕對不會出問題的,而且可以幫著楊銘盯著李世民,以李世民眼下的心智,還不是李密的對手,畢竟年齡還太小,以後嘛,肯定是秒殺李密。


  高表仁是高熲的三子,娶了楊勇閨女的那個,人家的水平也是很高的,雖然有點虎父犬子,但人家這個父太虎了,才會顯得他犬。


  他要是給楊玄感當兒子,那就不是虎父犬子了。


  至於韋福嗣,人家原本就是民部戶部司侍郎,以前就在尚書省,當年因為和同樣官職的堂弟韋義節去河北徵調糧食,逼出了民亂,被楊廣免職了。


  過了一兩年,楊銘把他們兄弟倆都召進了東宮。


  這五個人一下去,李世民也就能欺負欺負喬淳已和趙長文,剩下仨,根本不尿他。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