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5章 猶豫不定
武厲邏城以南六十里的沖積平原上,宇文化及與武厲邏城大模達位拂流,相距二里,各自列陣。
化及這邊的兩萬八千人,有四千騎兵,剩下的清一色步卒。
而對面的位拂流,有八千具裝甲騎,剩下為步卒。
所以化及擺出的是防禦陣型方圓陣,而對面的位拂流擺出的是攻擊性的魚鱗陣。
要麼說高句麗這個地方必須干它,中原有的,他這邊都在拚命的學,長處短處一個不落,都學了。
方圓陣,大將在中,中為圓陣,四面為方陣。
左右前翼的兩個方陣,呈傾斜狀,像個八字,中間留有一個大缺口,就是要放人進來,再圍殺。
進來之後左右前翼負責堵門,而後方的兩個槍兵方陣,用來剿殺入陣之敵軍。
如果敵軍數量過多,那麼前翼就不堵門了,而是放任敵軍進來,然後陣內軍團負責圍堵路線,將敵軍逼迫至中間大圓陣。
大圓陣呈防禦時,是閉合的,外圍全部是持盾的排矟手,將敵軍擋在陣外,等到陣內的敵軍漸呈飽和,那麼圓陣便會打開,向外擴展,部署在中央的槍兵就會出陣,剿殺來敵。
這個陣法,是孫臏首創,第一個使用他的人,是趙國的趙括,也就是長平之戰輸的一塌糊塗的那位。
反觀魚鱗陣,是攻擊型大陣,主打一個中央突破。
兩邊的人馬太多,陣型已成,已經不好再變陣了,而且雙方的兵馬差不多,所以化及與位拂流之戰,就是方圓陣和魚鱗陣的正面較量。
隨著敵軍戰鼓敲響,浩浩蕩蕩三萬人的魚鱗大陣,朝著隋軍緩緩行來。
雙方的前翼,都是防禦標配,長矛手在前,弓矢隊在後。
具裝甲騎是用來沖陣的,但不是一上來就沖陣,尤其是人家陣型已經擺開,你只派騎兵沖陣,那是找死呢。
人家只要把你的騎兵放進陣中,那就是包餃子。
宇文化及坐鎮中軍,身邊是十餘名將領,以及超過五十人的旗官。
他是大陣的樞紐,一旦交戰,陣型變化靠他來指揮。
「報!前軍接觸,正在廝殺,未見騎兵,」一名旗官賓士而來,稟報道。
宇文化及凝眉擺了擺手,旗官退下。
最開始的短兵相接,就是硬幹,主打一個消耗。
左右兩個前翼的方陣,一旦缺員,後面會不斷補上,以保證防禦陣型,高句麗那邊也同樣如此,大家就是耗。
耗到什麼時候呢?耗到對方的後備兵員沒有及時補充上來,陣型出現缺口。
像這樣的廝殺,能打好一陣,拼的也是耐心。
你敢沖陣,我就放你進來,否則咱們就這麼耗著。
化及是不怕耗的,因為他背後的遼澤,燕州城和石檯子城的敵軍,已經被紇豆陵部、薛祚部、黃世郎給拖住了,而段文振的主力大軍,也正在往北行軍,他只要能抗三天,援軍就到了。
遼澤低洼地,薛祚部靠著兵甲之利,已經將敵軍打的七零八落,紇豆陵認為,好鋼應該用在刀刃上,於是他派游騎聯絡薛祚,希望對方能夠北上支援化及,沼澤地的敵軍,由他和黃世郎剿滅。
於是只損失了兩百人的薛祚部,開始跨過沼澤,往北行軍。
一天後,他的斥候探查到,西面七八裡外的平原地帶,化及和敵軍已經幹上了。
雙方都是完整陣型,薛祚去了,是幫不上忙的,甚至還有可能拖後腿。
靠他這六千人,去沖人家的魚鱗陣,這顯然不切實際,交戰雙方共六萬大軍,大陣綿延七八里,他過去就是送菜呢。
思量片刻,薛祚打算直接去干武厲邏城,你主力不是傾巢而出嗎?我去抄你老家。
於是他帶著六千精銳步卒,一路急行軍,直奔武厲邏城去了。
段文振和張謹在三佛寨休整一日,便緊急上路,還帶著李景。
人家壓根就沒算去幫化及,我的主要任務是打武厲邏和扶余城,只要拿下武厲邏,化及之危自解,這叫圍魏救趙。
當他於行軍半路,得知薛祚部已經跑武厲邏去了,立即召來史萬寶:
「我給你四千騎兵,立即離軍北上,策應薛祚,以防扶余城援軍,若是武厲邏能打,你們就打,打不了就結陣等我。」
「末將領命!」史萬寶接了令牌,便帶著自己的隨從幕僚,前往點撥兵馬。 張謹坐在馬上,皺眉道:「薛祚是麥鐵杖的部將,歸李靖節制,這是要往南打的,現在卻跑北邊了,要不要跟李靖打個招呼,乾脆將薛祚調入我部?」
段文振搖頭道:「咱們北面,其實很好打,李靖任務艱巨,兵只宜多,不宜少,我們速速行軍,拿下武厲邏之後,便令薛祚立即南返,那時候,遼東就要打起來了,李靖需及時南下開闢路線,責任重大。」
張謹道:「這個人是個將才,從渡河至今,沉穩調度,三佛寨周邊防禦,我看了,頗具章法,此人調度之嫻熟,頗類越公。」
很多老一輩的,還是習慣稱呼楊素為越國公。
段文振點頭道:「江山代有才人出,我們都老了,此番征討高句麗,肯定會冒出一些年輕將領,而這批人,就會接替你我,成為未來軍方的中堅力量,麥鐵杖已經封爵了,李靖就是下一個。」
張謹點了點頭:「陛下定的,是五月五拿下遼東,而來護兒,也會在這個時間內出兵,打完遼東,才是真正艱難的開始,兩軍合兵的時間,不容有失啊。」
段文振冷哼一聲:「宇文化及真是一個蠢貨!」
李靖在得知化及防線崩潰的第一時間,就安排薛祚北上,同時向民部請調糧草,撥給了屯兵於南邊的辛世雄部。
辛世雄早期開拔的時候,只帶了半月的隨軍糧草,但是宇文化及這麼一漏,吐萬緒攻打遼東城的時間就被拖延,所以李靖必須儘早將糧草給辛世雄送過去。
他現在還不能離開三佛寨,需要等到吐萬緒發起總攻。
辛世雄的任務,是主攻遼東城以南的岫岩娘娘城、安市城、浮屠城、得勝城,但是現在,他的身邊多了史詳部。
吐萬緒也是為了爭一口氣,因為當初李靖擔心他們攻打遼東城不順利,所以才部署辛世雄南下,但是吐萬緒認為,我會很順利,不用你幫忙,所以他把史詳部的兩萬人,調到了南邊。
史詳早就跟四座山城的人幹上了,不過他不像韋雲起那樣放火燒山,而是不惜代價的猛攻,畢竟這四座山城的兵力,跟五女山那邊沒法比,這裡的敵軍還不到六千人。
但是史詳前期打的也不順利,人家居高臨下,往下面扔滾石滾木,屬實讓他吃了不少虧,但是隨著山城內的滾木滾石耗盡,接下來就很順暢了。
四城被順利拿下,史詳長出了一口氣,總算沒丟人,否則就會被李靖的西路軍看笑話。
他的任務就是跟著吐萬緒打遼東,所以拿下四城之後,史詳俘虜了六千餘人的平民,押送著往遼東方向去了,而辛世雄負責留下接收四城。
韋雲起這邊,是最慘的,兩萬人傷亡一半,已經有潰敗之象,畢竟他是跟高建武的主力幹上了。
當然了,高建武這邊也不好過,他們急於逃離山火區域,完全是玩命的突圍,以至於連破韋雲起布下的好幾道關卡,但自身的損耗也是頗為慘重。
無奈之下,韋雲起只能下令撤軍,再不撤,剩下的一萬人他就控制不住了,到時候全是逃兵,那就等於全軍覆沒,他是要被砍頭的。
吐萬緒得知遼東主力在韋雲起方向之後,也是陷入猶豫。
到底是去打高建武,還是繼續圍遼東,他一時間也不敢拿主意,畢竟陛下已經把期限給他定死了。
拿不定主意的時候,就得請示皇帝了。
於是一封軍報被緊急送往後方,是打高建武,還是打遼東,皇帝你說了算。
蘇威道:「遼東乃孤城,若破高建武主力,則遼東自潰,臣以為,應令吐萬緒立即整軍,與史詳部、韋雲起部,合圍高建武,一舉破之。」
楊約皺眉道:「衛玄部眼下正在渡河,這個時候你將吐萬緒調走,若遼東城內的敵軍傾巢而出,怎麼抵擋?」
蘇威立即道:「機不可失,我軍遼東防線在三佛寨,李靖部眼下就在那裡,若是遼東敵軍出城,令李靖御之,務必給吐萬緒爭取時間。」
楊約搖頭道:「李靖是西路軍,主開闢南下之路,在遼東要是打殘了,我主力如何南下?」
「戰事變幻無常,我等要因地制宜,」牛弘也道:「李靖損失多少,後面給他補多少,但是這一次,關鍵在高建武,若擊潰此人主力,於我大大有利。」
兩種意見,各有各的道理,不要以為人家楊約不知兵,人家於兵法一道,比蘇威牛弘利害多了。
他覺得,高建武在外,完全可以抵禦之,以給主力爭取攻城時間,無需大費周章誓要斬殺敵軍主將,這玩意聽起來挺漲士氣,但是實際作用不大。
就算擊潰高建武,遼東城你還得打,費那事幹什麼?
人家高建武為什麼在外面,不就是為了襲擾你攻城主力嗎?只要明白高建武的目的,其實很好下決策的。
可惜,楊廣選擇聽取蘇威牛弘的意見,準確來說,這本來也是楊廣的打算。
斬殺敵軍主將,面上有光。
於是在眾臣爭吵半天后,楊廣道:
「著令李靖部署防線,吐萬緒集中主力,剿滅高建武。」
楊約內心嘆息一聲,無可奈何,貪小利而失其大利也。(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