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軍輜開運
第486章 軍輜開運
馮玉致終究也是大家出身,懂禮數,楊銘東宮的每一個女人,她都準備了禮物,也前往拜見了太子妃楊茵絳和側妃裴淑英。
她習慣了和楊銘沒大沒小,畢竟當年春遊兩人結下了一段香火情,她覺得楊銘的性格很不錯,很對她的胃口。
但是面對楊茵絳和裴淑英,她就得注意點了,楊茵絳嚴肅,裴淑英不愛與外人打交道,都給人很強的距離感。
當年春遊的時候,馮玉致跟燕小棠拌過嘴,照顧過跳河的韋纖惠,見識過高玥的傾國之色,與這三個人,她還是比較親切熟稔的。
高玥沒見到,見到了燕小棠和韋纖惠,與兩人閑聊期間,馮玉致的心裡有點不是滋味。
因為這倆人都沒懷孕。
「你們在他身邊日子也夠久了,怎麼還沒有雙身啊?」馮玉致皺眉道。
燕小棠無奈的笑了笑:「我也不清楚,也許是同床的機會少吧。」
「這就是給人做小的壞處,」馮玉致撇了撇嘴,直言不諱道:「你看人家的正妻,都生了三個兒子了。」
「噓~~小聲點,不要亂說,」韋纖惠趕忙做了個噤聲的手勢。
東宮女眷,都歸楊茵絳一個人管,而這位太子妃,只尊重兩個人,裴淑英和陳淑儀,剩下的不管你是什麼出身,都無法跟人家親近。
以前在秦王府的時候,地方小,她們倆還能經常與楊銘見面,但眼下偌大的東宮,楊銘來一趟也不容易,行房次數更是少的可憐,以至於直到現在,兩人都沒有孩子。
「伱們啊,已經夠可憐了,高玥姐姐更可憐,一個人守在秦王府,孤苦無依,」馮玉致不住嘆息:
「這就是民間百姓說的那句話,寧做窮人妻,不做富人妾。」
韋纖惠解釋道:「其實並非殿下冷落,實在是國事繁重,親王和太子,是不一樣的,殿下自打來了東宮,一刻不得閑,我每次見到他,也是很心疼。」
「你心疼人家,人家可沒心疼你,」馮玉致聽到門外傳來的動靜,故意放大聲音道。
「閑談莫論人非,瞧瞧,被我聽見了吧?」楊銘笑呵呵的跨進門檻,朝馮玉致道:「我心疼不心疼,你知道?」
馮玉致陰陽怪氣道:「你要是真心疼啊,就應該讓她們倆早點懷上你的孩子,現可倒好,給你做女人這麼久,肚子都是癟的,難道你不知道,婦人以大肚子為榮光嗎?」
楊銘在燕小棠的服侍下換上薄衫,脫掉靴子坐在桌前,道:
「我的家事你也要管啊?」
「我這是打抱不平,」馮玉致又看了燕小棠和韋纖惠一眼,道:「我看著她倆這副模樣,我都心疼。」
楊銘笑了笑,將手放在身旁燕小棠的大腿上,道:
「好了,今天朝會上我已經跟觀王打了招呼,接下來的每日議事,改在尚書省,由他主持,我帶著你們出去散散心。」
燕小棠和韋纖惠大為興奮,忙不迭的追問要去哪裡。
還能去哪裡?楊銘是不敢跑遠的,也不能走的太久,那就只能是終南山了,打獵去唄。
三女頗為高興,馮玉致也比較喜歡遊獵,揚言必須帶上高玥,否則她不去。
於是當天晚上,楊銘就帶著她們以及獨孤鳳兒回到了秦王府,第二天晚上又去了晉陽樓欣賞歌舞。
等到一切都準備好了之後,一行人浩浩蕩蕩的往終南山狩獵去了。
李靖在洛陽的事情,也都安頓的差不多了,做為先鋒軍,他需要及早上路,馳道已經修好,百萬民夫並沒有離開,而是開始運送糧草物資。
洛陽三大倉,徹底開運,一走水路,一走陸路北上,進入馳道再往涿郡。
關中精銳大軍,都在準備,皇帝已經發布詔令,明年三月份,二十四路大軍於涿郡會合,大隋皇帝親征高句麗。
楊廣的討高句麗詔,還沒有對外公布,但是大軍的行軍序列,公布了。
與一開始的計劃,有少許出入。
楊廣為行軍大元帥,直轄六個兵團:外軍、內軍、左軍、右軍、后軍、前軍。
宇文述為行軍大總管,節度諸軍,於仲文為十一路先鋒軍總管。
二十四路大軍由騎兵團、步兵團、輜重團、鼓吹隊,鐃騎隊,弓矢隊與殿後部隊組成。
其中鼓吹隊、鐃騎隊,屬於是軍樂隊,鐃,是一種軍中打擊樂器,形似鈴鐺。
東突厥這邊,楊廣也發出了邀請,不是邀請你們參戰,而是邀請你們觀戰,讓你們見識一下,我隋軍之威武。 其實還是裝逼,為的是震懾東突厥,讓他們沒有膽子冒犯大隋。
河東煉場日夜不停趕工,一批又一批的軍械出爐之後,立即便會押運離開。
關中大軍正在換裝,換下來的兵械,會交付給那些不算精銳的軍隊,反正好東西,肯定是先緊著關中子弟,誰讓人家是打前鋒呢。
眼下的大隋,正在緊鑼密鼓的做著最後的準備。
沒有意外,宇文愷過世之後,修橋的任務果然落在了何稠身上。
何稠接到旨意后,已經帶著自己手下的一班人和李春的一班人,提前一步去了涿郡,派出密探先一步過遼西走廊,測量遼河寬度。
楊銘跟他打了招呼,著重提醒了浮橋的長度,所以何稠不敢怠慢。
至於楊銘舉薦給他的李春,他早已知道此人之名,而且非常欣賞對方,算是英雄惜英雄吧。
「遼河水急且寬,架設浮橋頗為不易,橋輕,容易被水沖走,橋重則難以負重,」涿郡首府薊縣的一座府邸內,李春正在與何稠商議著關於浮橋的事宜。
何稠點頭道:「遼河不在我控制範圍,想要以小船鋪設木板來搭設浮橋,需要提前造船,這是很耽誤工夫的。」
李春道:「這個簡單,船不要造,而是借,我們現在就上奏朝廷,請求撥小船一百艘,於涿郡拆卸掉,將來再以牛車運往前線,屆時重新裝起來,以繩索攔之,可大大縮短時間。」
何稠嘆息一聲:「你這個法子,我是贊成的,但是有兩個問題,拆下的船體,不好運輸,再者,拆掉以後,將來組裝不易啊。」
其實在華夏古代,軍隊製作浮橋,都是制式浮橋,也就是說,它是有一個完整的工序和流程的,各個零件裝配一樣都不少,做出的浮橋非常之穩固。
但是,制式浮橋,出現在宋朝以後,大隋沒有這玩意,一向都是因地制宜,臨時搭建。
正如何稠的顧慮一樣,船拆了容易,你想要原原本本的復原,可就不容易了,而且船體不小,牛馬騾車運輸起來,也不容易,主要原因是河西走廊路況太差,深一腳淺一腳的,就是一片沼澤地嘛。
別說河西走廊了,就是涿郡,也是沼澤頗多,因為涿郡就是天津,跟遼西走廊是一條沿海線,古時有九河下梢、北方澤國之稱。
從涿郡往高句麗,大隋會走兩條道,從北平郡的盧龍縣出發,經灤河到奚國,也就是河北承德一帶,橫跨奚國之後,再順著大凌河進入柳城郡,這叫盧龍道。
還有就是遼西走廊,這叫傍海道。
至於楊廣分的二十四道總管,不要聽他怎麼說,其實就走兩條道,聽起來是二十四道,分二十四個方向,好像是鋪天蓋地一樣壓向高句麗,實際上只有這兩條道好走,那二十四道,更多像是番號。
修橋部隊,那肯定是走傍海道,因為盧龍道又有水路又有陸路,太折騰了。
既然船拆了不好運,那麼李春就要想辦法了,他琢磨出了一套粗淺的制式浮橋結構。
將船隻徹底分解,每一個部位做好記號,切割成易於運輸的小件,等到運抵目的地,再組裝起來。
何稠對於這個建議,是非常贊成的,兩人說干就干,畢竟渡河是頭等大事,他們不敢怠慢。
眼下涿郡邊關的負責人韋雲起,已經廣派游騎,進入河西走廊,過遼東,探查敵情。
情形不容樂觀,高句麗已經準備好了。
「高句麗已經在遼河一線囤積重兵,渡河一戰,恐怕不易啊,陛下真不該這麼早頒布行軍詔令,這不是讓人家早點做準備嗎?」新任涿郡太守,滑國公韋保巒皺眉道。
韋雲起也是嘆息一聲:「算了,這事不是你我能勸的,朝堂那幫人都沒勸住,我們就不要再說了。」
「太子怎麼也沒勸啊?」韋保巒道:「兵者,詭道也,咱們時間、路線,總管名單,都告訴人家了,這怎麼打嗎?我看吶,遼河恐怕會死很多人啊。」
韋雲起搖了搖頭道:
「那倒未必,聽說渡河的先鋒軍是李靖,這個人我在京師跟他打過交道,其人正直,不擅作偽,本以為若無太子提攜,此人難有成就,直到我與他私下探討兵書之後,方才知曉,此人實為越公之後,我大隋第一將才,太子還是厲害啊,李靖這個人放在別的地方,真不行,唯獨放在軍中,乃龍入大海、虎歸山林。」
「有你捧的這麼厲害嗎?」韋保巒不屑道。
韋雲起深沉一笑,繼續看向几案上的地圖:
「且靜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