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家父隋煬帝> 第197章 戰場形勢

第197章 戰場形勢

  第197章 戰場形勢

  裴文安的大軍,昨晚剛拿下河東縣,緊接著就打蒲津關,將士疲憊。


  他不得不這麼做,正所謂兵貴神速,從徵調大軍,一直到大軍開拔奔赴河東縣,裴文安一直都是緊趕快趕,因為他要搶在京師反應之前,拿下蒲津關,從而渡過黃河,進入關中。


  但眼下形勢已變,京師援軍這麼快就趕來,河東縣那個李靖太會拖了,硬生生把他的八萬大軍攪和成眼下這副爛攤子。


  如今再想要順利渡河,就必須將上岸的敵軍全數殲滅。


  但是現在看來,可能性不大。


  敵軍來勢洶洶,楊素史萬歲都來了,他裴文安不過一介無名之輩,聽到這兩個人的名字,心裡也很緊張。


  但更多的是興奮,能和楊素史萬歲一戰,若勝,他裴文安必將名垂青史。


  一封封軍情諜報送至大帳,敵方的中路大軍已經沿著官道,逼近蒲津關。


  如果沒有喬鍾葵的援軍,以現在的情形,他必須撤了。


  但是援軍已經在路上,他這一撤,喬鍾葵必然會陣腳大亂。


  喬鍾葵有四萬生力軍,只要謀劃得當,形勢依然佔優。


  「敵軍到底有多少?」裴文安詢問斥候道。


  剛進大帳的斥候說道:「逮住一些傷兵,但是他們的口風不一致,河東守兵說是二十萬大軍,過河的軍士,說是有五十萬大軍。」


  「放他娘的屁!五十萬大軍,撒豆成兵嗎?怎麼過河?游過來?關中所有軍府加起來,也沒有二十萬,」


  裴文安嗤之以鼻,環顧左右,冷笑道:「敵軍用此疑兵之計,可見他們兵力不足,立即傳信喬柱國,請他在河東縣以東的虞鄉紮營布陣。」


  裴文安料定京師不可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徵調足夠軍士,所以渡河的大軍,大約應該在五萬左右。


  敵方人困馬乏之際,正是決戰之時。


  不能再把時間浪費在蒲津關了,敵方主力已經渡河,想要拿下蒲津關,會付出極大代價,得不償失。


  於是他下令大軍後撤,撤往河東縣整頓。


  戰場上,只要一撤軍,必然會出現大量減員,但是裴文安不在乎,只要保留主力,與喬鍾葵匯合,便可從容擺開陣勢,與其決一死戰。


  楊銘的平叛大軍,所有的騎兵都交給了長孫晟,因為長孫晟常年跟突厥打交道,深知騎兵該怎麼使用。


  第二天晌午,長孫晟才率領騎軍渡河,渡河之後,一刻沒有休息,直接沿著河岸率軍北上,繞開河東地區,直撲晉州方向。


  楊銘和楊素都認定,晉州絕對空虛,楊素是靠經驗判斷出這個結果,而楊銘是靠歷史知識。


  與李靖匯合之後,楊銘才得知蕭摩訶的動向。


  李靖手裡有楊銘的調兵令,蕭摩訶不敢不聽話,已經率領那幫由當地土匪盜寇組成的王府部曲,埋伏在河東縣周邊區域,伺機而動。


  古代行軍撤軍,全靠兩條腿,楊銘也是在中午時分,才得到確切消息,裴文安在撤軍,撤的很有章法,一開始都沒有看出來。


  而他這邊,一來沒有騎兵不好追,二來軍士非常乏累,所以楊銘下令,不得追擊。


  「看樣子,裴文安是打算將軍隊整合於一處,與我們決戰,」蒲津關內,楊素史萬歲等人都在。


  關城雖然保住了,但形勢還不樂觀,楊素指著地圖道:


  「我軍倉促渡河,又經連夜大戰,頗為分散,周邊並沒有適宜大軍紮營的地方,唯有去河東縣休整,而裴文安一定就在河東縣等著我們。」


  蒲津關周邊,連個村落鄉鎮都沒有,根本就沒有地方可供大軍休息。


  史萬歲也點頭道:「裴文安一定認為我軍連夜渡河,正是疲乏之時,想要在河東縣以逸待勞,收拾我們,在我看來,乾脆布下疑陣,讓裴文安以為我們會就地休整,實則我大軍直接北上,不要河東縣了,直取晉州。」


  楊素贊同的點了點頭,目光看向楊銘,看他是什麼意思。


  起初,大家在兵部定下的計劃,是直接與裴文安主力決戰,一舉擊潰對方。


  但眼下出於情形考慮,楊銘猜到楊、史二人是不想在這裡與裴文安過度消耗,不然到時候怕沒有足夠的兵力攻打晉陽。


  楊銘沉吟半晌后,道:「諸位看這樣如何。」


  只見他指著地圖道:「我們反過來做,郭衍領一萬人,直接北上,但要營造出聲勢,讓裴文安以為我們不要河東,大軍直接會去晉州,如果裴文安上當,北返攔截,那我們就銜尾追擊,來個南北包夾,如果裴文安不上當,我們則死守蒲津關,只要長孫晟郭衍陸續拿下晉州各縣,想來裴文安也坐不住了。」


  「此計可行,」楊素點頭道:


  「我們將士疲憊,裴文安也是一樣,興許他在指望著喬鍾葵的援軍,周邊地區,唯有虞鄉地勢開闊,適宜大軍交戰,喬鍾葵軍極大可能在這個地方駐紮,介時可由史萬歲領一部兵馬,去虞鄉拖住喬鍾葵,我們集中兵力先收拾裴文安,再掉頭收拾姓喬的。」


  楊銘補充道:「時間緊迫,大將軍(郭衍)這就安排去吧,給你兩個時辰休整,過後立即北上,途中只要發現追兵,確認是裴文安部的話,掉頭衝殺便是。」


  郭衍也沒想到,第一次上戰場的楊銘,竟然謀划的如此縝密,此舉雖有運氣成分,但不失為一個絕佳的計劃,如果能夠順利吃掉裴文安與喬鍾葵部,那麼北上晉陽,將是一片坦途。


  「臣領命!」郭衍眼下,對楊銘已經頗為認可。


  楊銘笑道:「記得把越公、太平公以及本王的號旗帶上,這樣才容易將裴文安騙走。」


  郭衍一愣,大笑離開。


  楊素則是和史萬歲對視一眼,兩人此刻的心裡,都認為此番出征以楊銘為帥,陛下實在是選對人了。


  人家是行軍大元帥,又是親王,吩咐郭衍的時候,卻將他們倆人排在自己之前,很明顯,這是放低身段,捧他們倆。


  明知楊銘藏著一絲小心機在內,但兩人還是頗為受用。


  長孫晟帶走了兩萬騎兵,郭衍帶走了一萬人馬,剩下的大軍與李靖部整合之後,大約還有五萬左右,其中有六千傷兵,已經安排返回對岸,剩下的也就四萬四千人左右。


  這六千傷員中間,一多半是因為夜裡看不清道路,或是崴腳,或是摔斷胳膊腿,已經無力再戰。


  李靖是真慘,除了蕭摩訶帶走的五千人之外,他麾下的一萬六千將士,已經不足三千了,有的是死了,有的是傷了不能再戰,還跑了不少。


  這些逃兵,將來都是會被清算的,因為他們都是河東本地軍府徵調來的,有戶籍可查。 不過這一次,李靖是立了大功的,沒有他死守河東縣和蒲津關,以一萬六的兵力拖住八萬叛軍,楊銘的大軍不會這麼順利過河。


  渡河一旦受阻,那是要出天大的問題。


  再加上他是楊銘的心腹,有楊銘托著往上推,將來論功的時候,不會小。


  楊銘現在,很想給李靖鍛煉的機會,最好能獨領一軍,但是上面那幾個,李靖暫時都替代不了。


  蒲津關,地方小,放不下這四萬四千人,除了關城的兩萬人之外,剩下的都需要在周邊尋找適合休整的地方。


  這些人才是真的苦。


  軍械輜重還沒運過來,晚上寒涼,就地取材草草搭建的營帳,也是四處漏風,只能多尋些枯草覆在身上,才能熬過河東夜裡的風寒。


  但是這樣熬,不是長久之計,眼下是晚秋,將士們可沒有冬衣,能熬一天兩天,熬不了三天四天,不然無需裴文安打過來,他們自己就廢了。


  裴文安就是料定如此,才會安心返回河東縣,靜等楊銘來攻。


  昨晚的那場接觸戰,是在夜裡,夜裡打仗,真正死在敵軍手裡的,其實不多。


  更多的是因為天黑,看不清腳下情況出的事,還有部分逃兵。


  逃兵也不傻,事實上,逃兵都是小機靈鬼。


  真正衝鋒陷陣的時候,察覺到形勢不利便跑路開溜,導致更大範圍的潰逃,休整的時候,他們見到援軍抵達,又想辦法摸回來了,


  楊素治軍極嚴,早就下令各部清點人手,當時不在場的,一律歸為陣亡。


  等到逃兵們返回來的時候,陣亡名單上已經有了他們的名字,怎麼搞?

  楊素令手下親信傳令各部,所有逃兵,全部梟首示眾,這一下,直接就殺了三千多人。


  還有臨陣退縮,延誤軍機者,全部處死。


  一場大戰下來,楊銘加上李靖部,總的減員在二萬人左右,其中六千為傷兵,死亡數量為一萬四千左右,大多傷亡都出在李靖方面。


  這一萬四千人當中,單單渡河,就減員了兩千,逃兵加上軍法處置的,又有四千人,全都是被楊素殺的。


  當然了,楊素需要請示楊銘,才敢動手。


  而楊銘也認為,軍紀必須要嚴明,只有消除那些不穩定因素,才能讓大軍上下一心。


  要麼說楊素在軍中被稱為楊閻王呢,死在他手裡的人,實在是太多了,不過這一次,這些處死的軍士,都會算在楊銘頭上。


  戰場上,不管你出身如何,只要犯了軍法,就是個死,一個京兆韋、一個河東柳的驃騎將軍,楊素眼睛都不眨一下,直接就砍了。


  裴文安那邊,更慘。


  蒲津關是堅城,河東縣好歹也是一郡首府,都不好打。


  李靖大致估算,裴文安的減員情況應該三萬人左右,減員,是指傷兵加上陣亡者,一般情況下,傷者要遠遠高於亡者,

  裴文安撤軍的時候,受傷的軍士加上那些腿腳不快的,已經做了俘虜,差不多八千人,這些俘虜也被楊素殺了。


  除此之外,扔在戰場的屍體,略一清點,都有一萬三往上,再加上裴文安打河東時候的傷亡數字,怎麼算,加起來也要差不多有三萬了。


  當然,這些東西,楊素都不在乎,他只看重形勢,只要形勢在我,那麼將多將寡,在他眼裡是非常無所謂的事情。


  這一點,也是讓楊銘頗為驚訝。


  他本以為,兩軍交戰,一定是人數眾者佔優,但楊素完全是另一種觀點。


  在楊素看來,戰場首重形勢,次重時機把握,再者就是要不怕死。


  歷史上,楊素在一次與人交戰前,曾詢問麾下將士,誰願意留守,誰願意與我一起上陣殺敵,留守者出列。


  當時站出來,願意留守本地的,都被楊素給殺了.

  還有一次,楊素與人決戰,前鋒軍五千人,跟在屁股後面的督戰隊,也特么五千人,結果呢,硬是靠著前鋒軍的五千人,殺垮了敵軍兩萬人馬,督戰隊壓根就沒動手。


  楊素到底是殺敵多,還是殺自己人多,一時也說不清楚,反正他這輩子,還沒輸過。


  郭衍帶著的人馬,已經出發了。


  楊明德中軍在休整了一天後,探子來報,虞鄉方向發現大軍駐紮,以旗號估算,大約四五萬人。


  看樣子楊素又猜對了,這支大軍一定是喬鍾葵部。


  每次商討軍機大事,楊素都非常謹慎,並沒有表露出絲毫對裴文安和喬鍾葵的蔑視,雖然這倆人,實在有點名不見經傳。


  「長孫晟只要進入晉州,亂攪一通,晉陽方向的楊諒得到消息后,恐怕就會召裴文安與喬鍾葵回師救援,」


  楊素坐在一旁,慢條斯理道:「并州之兵,短時間內能徵調的,最多十五萬,裴文安他們已經帶走一半,留在晉陽的,最多也就三萬人了。」


  楊銘心知,人家這個數據可不是瞎編的,整個并州地區軍府分佈,兵員數量,那都是有實數可查的,楊銘的大軍中,有兵部的人跟著,早就將這些基礎概況跟楊銘講清楚了。


  楊素又道:「楊諒必有兩套方案,如果能順利拿下蒲津關渡河,進入關中,當然是上策,此路行不通,他就會割據舊齊之地,與朝廷形成對峙局面,那樣一來,天下將再次分裂。」


  史萬歲也在一旁點頭道:「要不然他也不會分兵攻河南山東,他這是一開始就想好了,進不了關中做皇帝,也自封個皇帝噹噹,與關中分庭抗禮。」


  楊銘道:「只要他捨不得離開晉陽,就註定會一敗塗地。」


  楊素聞言,點頭讚賞道:「太平公有個好弟子啊。」


  史萬歲笑道:「越公不也有個好孫婿嗎?」


  兩人相視大笑。


  他們之間本來是有矛盾的,可是現如今,因為楊銘的關係,兩人現在多少有點英雄惜英雄的意思。


   今天就這一章了,要去外地走親戚,沒有時間寫。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