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公孫瓚
幽州。
公孫瓚今日出門,發現亭樓上盤旋白鴿一隻。
公孫瓚很詫異,與身後幾個侍衛談論起來。
「為何今日有白鴿盤旋於天上?」
「回將軍的話,看來像是信鴿,會不會是有人寄信給將軍?」
公孫瓚奇怪,到底是誰會給自己寄信呢?
不久,白鴿盤旋而下,落在了公孫瓚面前。
果然,白鴿的腳上綁著一封密信,公孫瓚面無表情將白鴿端在手中,回到了房間內,關上了門。
眾侍衛不明所以,守在門口。
公孫瓚取下密信,攤開一口,面色嚴肅起來。
皇帝手諭,封自己為幽州牧,掌握幽州青州兩地的大權,命自己南向發兵征討袁紹。
這意味著逼自己在諸侯和朝廷之間做選擇,雖然看起來掌握幽州,青州兩地,權勢很大,但實際上還得朝臣,一旦發兵征討袁紹也就意味著昭告天下,自己歸降了朝廷。
原本董卓已死,理應這些諸侯都平息怒火,但是事態卻向另一個方向發展,群雄並起,以朝廷昏庸至天下大亂,把矛頭指向了朝廷。
正是如此,才有了當今天下大亂之勢。
朝中權臣勾結外黨,以權謀私已是不鮮之事,天下正是將頹之際。
儘管劉辯已儘力挽救,整治朝廷,將權力都往中央蓄積,但還是難以挽救大局,要想真正挽救萬民於水火,恐怕還要走很長的路。
公孫瓚深知這一點,只是他的心思並不在天下百姓身上,自幼馳騁北域,他只在乎自由與征戰。
雖然有幽州,青州兩地的誘惑,但是公孫瓚並未很果決地答應,反倒是猶豫再三。
信中最後所說,張遼不日便會率軍到幽州,說是來督查,實際的心思公孫瓚也早就洞悉,無非是十萬精兵駐紮此能給自己壓力。
公孫瓚有些頭疼,只好把密信暫且放到一邊。
此時,外面走進來一個俊朗的少年,一身戰甲,此人正是公孫瓚手下白馬義從的一員,名叫趙雲。
沒錯,他就是後來在長坂坡殺得七進七出的猛將,常山趙子龍。
「公孫將軍,北方匈奴屢次侵襲,首戰告捷!」
「子龍,你來得正好。」
公孫瓚此時已無心管北方匈奴之事,正在為朝廷的事情憂慮。
趙雲看到公孫瓚滿面愁容,不禁問道:「將軍有何煩心事?」
「朝廷施壓,不日就要派十萬軍隊到幽州,你覺得我該如何是好?」
「末將覺得,歸順朝廷更有前景。」
公孫瓚沒有說話,這是他知道的答案,只是他並願意接受這一點,或者說,這並不是他最想要的結果。
「召集幽州將士,準備守城。」
趙雲心頭一驚,他意識到了公孫瓚的意圖,但是也沒有說話,目前趙雲只是白馬義從中的一員,說話也沒有什麼作用,左右不了公孫瓚的選擇。
但是趙雲心中所嚮往的並不是這樣,手中的這根長槍要為守住江山而立,而不是和朝廷對立。
目前為人臣下,趙雲也沒有選擇,只好回營內召集士兵,據守幽州。
接連數日,信鴿並未返回。
劉辯時不時就讓劉洋去陳遠的住處問,信鴿有沒有返回,得到的結果都是沒有。
劉辯納悶起來,詢問信鴿未歸的原因。
這麼一問,陳遠給出了答案,原來如果信鴿送信沒有得到回信,會在當地停留數日。
那由此看來,是公孫瓚並未回信,恐怕是在猶豫,並沒有給出答覆。
劉辯倒是沒有想到,幽州,青州基本是整個北部了,難道還是難填野心?
不過也無妨,就當是提前對公孫瓚的警告,張遼已率十萬大軍,不日會到幽州,到時候君臨城下,也許公孫瓚就會改變想法了。
此時,徐州,曹操軍營處。
「主公,袁紹已進駐徐州,我們是不是應該採取措施?」
許攸建議道:「無妨,讓陶太守出面趕他出徐州,就讓他在青州呆著。」
曹操點頭:「許攸,你去遊說陶太守,讓他出面把曹操趕出徐州。」
「微臣遵命。」
許攸昂首挺胸地走出了軍營,顯然對自己很有把握。
這一手借刀殺人,不僅可以維持袁紹與曹操的表面關係,還可以將袁紹趕出徐州,只是陶謙會這麼傻?為此撕破和袁紹的關係?
許攸很明確一點,現在袁紹進徐州,無疑會把朝廷的焦點引到徐州,甚至會發兵徐州,到時候在徐州的人都沒有好日子過。
單憑這一點,陶謙就一定會將袁紹趕至他處。
更重要的是,陶謙素與劉備交好,劉備又是從袁紹軍營中逃出來的,甚至還背上了叛徒的名聲,因此袁紹是他們的敵人。
曹操另一方面,讓夏侯惇帶兵助手徐州與青州邊境,假意放行。
此時,袁紹已經來到了徐州邊境,本來以為漢軍會在後面追,結果哪知道一路同姓,壓根都沒人管。
本來正納悶呢,來到徐州邊界處,看到前面有重兵把守。
袁紹心頭一沉,不會是漢軍在這堵著自己吧?
袁紹被漢軍這麼窮追猛打,早就打出了心理陰影,草木皆兵,看到前面有駐守的軍隊就以為是漢軍。
「袁公,前方駐防軍隊的軍旗是曹。」
「曹操的軍隊?」
袁紹還是有些不信,但是很快順著那名斥候所指的方向,確實是曹操的軍旗。
「會不會是漢軍故意拿曹操的軍旗來埋伏我?」
眾人無語。
這要是劉辯也不可能繞這麼大圈來追殺吧?況且就算繞了也不可能有這麼快。
眾將士都覺得是袁紹過於膽小了,但是也沒有一個人敢說。
顏良一下站了出來。
「主公,末將願先行探路,一探虛實!」
「也好。」
很快,顏良就率著騎兵返回了。
「主公,確認了,是曹操部將夏侯惇,他奉曹操之命在此駐防。」
「太好了。」
袁紹鬆了一口氣,但是沒多久,心又懸起來了。
袁紹想了想,問道:「魏軍有說放行嗎?」
曹操與自己只是表面關係還維繫著,未必他會讓自己進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