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7章 夾帶私貨
方既明想了想,說道:“我拍不出那樣的電影,這個導演應該是很有思考的。劇本上,要花很多心思才行。”被林清漪這麽一說,方既明也來了興致,這樣的電影,確實不是一般人拍得好的。要在那個大時代中闖蕩過,感受過,還要站在一個高度回頭看,才能稍稍看到那個波瀾壯闊的大時代一絲全貌。
方既明兩輩子都沒熱切感受過那個時代,自然無法拍出類似的電影。
中國人喜歡懷舊,這不是說說而已。
像上輩子,也有很多拍舊時代的電影大賣的。什麽《中國合夥人》、《芳華》什麽的,都是拍的上世紀的事情。還有什麽《紅高粱》、《大紅燈籠高高掛》、《霸王別姬》……至於新時代的片子,幾乎就沒有多少導演講得透徹的。
於是,方既明和林清漪依偎在一起,看了這一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的電影——《沉默》,方既明注意到這個導演,似乎也是一個新晉導演,叫做劉永剛。
片子是文藝片,講的是一個在八十年代初,隻有小學文化的農民工進城打工。在沉默中,見證了中國的快速發展,和人情的逐漸缺失。不得不說,隻要是個導演,總想在電影裏灌輸自己的思想,統稱為夾帶私貨。
方既明倒是看得有點意思,這個文藝片不同其他文藝片,劇情處理得很到位,雖然略顯拖遝,可節奏還是很流暢的,沒有其他文藝片那種滯澀的感覺。最關鍵是,鏡頭拍攝很有想法。這樣的導演,似乎是有才華的。
但有才華的導演多了去,也不見得有幾個能出名的。
主要還是那句話,電影火不火,得看天時、地利、人和。特別是宣傳,很重要。這年頭,是酒香也怕巷子深啊!
《沉默》確實很感人,農民工賺錢回到家裏,卻發現鄉裏鄉親冷嘲熱諷,更多的是羨慕嫉妒恨。最後,他兒子因為有錢學壞了,老婆也因為露富被搶了,女兒還好,但他個人覺得女孩不應該讀那麽多書,逼著女兒嫁人後女兒也跑掉了。
轉了一圈,這個農民工發現鄉村已經回不去,而城裏他也沒法待,最後隻能沉默地看著高樓大廈。
劇情不算複雜,但摻雜的個人感情很深意,甚至有種反諷時代的意思。這就是導演夾帶的私貨了,認為是中國人有錢後,就不複淳樸了。
是,世風日下,人心不古,跟錢都有不可分割的關係。但是,方既明覺得善良的人還是大多數的。再說了,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矛盾衝突,那個農民工隻不過是個特例罷了。反而是方既明從中看出來了,是國家的製度有些滯後,無法給農民工免去後顧之憂——比如說,讓農民工的孩子在城裏上學。
這或許是中國的問題,但其實也是優勢。
如果是在鷹醬,製度固化之下,創新能力其實是被壓抑的。而中國就不同了,摸著石頭過河,什麽都能“先斬後奏”,這反而是一個很大的競爭優勢。上輩子中國之所以能後來居上,運用更多移動互聯網的優勢,就是因為這種“摸著石頭過河”的製度在。
先有了這個事物,再去規範市場。
於是,有了二維碼,有了方便快捷的網購,有了共享單車……
但電影嘛,確實感人,這也是真實存在的問題。這不,把林清漪看哭了。
方既明溫柔地握住她的柔荑,然後把紙巾遞了過去。
接著,方既明順帶了解了一下這部電影的票房。沒想到,票房還不錯,居然有600多萬。
別覺得少了,這年頭高票房才是稀少的,而普遍的票房都不過千萬。以方既明“專業”的眼光去看,這部電影的成本不會超過三十萬。畢竟,2001年的三十萬,已經很多錢了,足夠做很多事情了。這一年,豬肉也不過是幾塊錢而已。
三十萬的成本,哪怕三倍票房才能回本,這部電影都大賺特賺了。
可以說,翻了十七倍的投資回報率,讓很多電影投資人都異常眼紅。小成本電影,高票房回報,這是所有電影投資人都希望看到的。當然了,這樣的電影可遇不可求。方既明想象得到,一舉成名的劉永剛,或許要投靠一家有實力的電影公司了,要麽就是為資本開始拍片了。
沒辦法,如果劉永剛不低頭的話,那麽他的下一部電影不知道要被怎麽卡呢!
就拿這部電影來說,要不是拍攝主題異常隱蔽,說不定有(廣)關部(電)門那邊都斃了這部電影了。
不混圈子,根本無法在電影圈裏立足。
這,就是行業潛在的規則。
哪怕是方既明,一開始也要找對發行公司,才能順利打出名聲。不然的話,方既明現在都還是新人一枚!
電影圈就是這麽現實,基本上都是利益的交換。而沒有利益交換的,隻能出才華了。劉永剛有才華,方既明能看得出來。隻是不知道他以後,會走出什麽路子來。要是像上輩子張國師一樣,被資本綁架拍大片,差點沒把自己名聲搞臭,那就悲劇了。“這電影很不錯。”林清漪果然是同情心泛濫,雙眼通紅著說道。
方既明摸了摸她的頭發,說道:“沒事,他能讓你哭,我能讓你笑。”
“是嗎?”
林清漪還是在抽泣,但她也知道,方既明擅長拍喜劇。
“對啊,走,帶你去看我的電影。”
恰在此時,電影院亮燈了。
《沉默》長達100分鍾的劇情,終於放完了。
“嗯!”
林清漪乖巧地點了點頭。
方既明覺得這樣的林清漪非常可愛,善良的人啊,卻看不到那農民工在賺了錢之後的得瑟,一回家就是打牌吹牛,差點沒輸掉一個月工資。可以說,可憐之人必有其可恨之處。劉永剛之所以能收獲高票房,就因為他刻畫了一個相當到位的農民工形象。
文化不高,出口成髒,雖然勤奮,但也有不少陋習,喜歡光膀子,抽煙,喝酒,打牌,精神世界空虛。不懂教育孩子,不是打就是罵。思想還不開化,經常家暴,不允許女兒多讀書,還要她早早嫁人……
這樣的農民工,在中國每一個農村幾乎都能找得到。
但就是這些農民工,撐起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基建。不是說他們就很差,而是他們這個群體就這樣。其實,他們也很善良,也很有家國觀念。隻是限於自身的文化素質,才如此行為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