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霸隋> 第七百二十五章 直搗黃龍(四)(大結局)

第七百二十五章 直搗黃龍(四)(大結局)

  第七百二十五章 直搗黃龍(四)(大結局)


  華軍第一撥炮轟的主要目標其實並不是那些守城官兵,而是箭塔、守城弩乃至城門樓這些固定目標,重炮、臼炮以及中型火炮五輪急速射下來,裝填的都是實心彈,只有輕便步兵炮因實心彈的威力不足,裝填的是用於打步兵的開花彈,奈何高句麗守軍實在是太不經打了些,待得華軍炮火消停之後,城頭上的守軍死的死、逃的逃,居然徹底放了空城,甚至連瞭望哨都沒留下一個,這等情形一出,還真令張數很有些意外不已的,可再一細想,也就釋然了去,無他,無論哪個朝代,但凡是御林軍,總是不經打的代名詞,哪怕是帝國那兩支已久不上陣的左右羽林軍貌似戰鬥力也已基本成了渣。


  「上,搶城!」


  對於守軍的孱弱與蠢笨,張數自是欣賞得很,也自不會有甚客氣可言,一聲令下,旋即便聽中軍處鼓聲隆隆暴響中,兩個師的華軍將士立馬狂呼著戰號,有若潮水般向城牆方向沖了過去。


  「快,上城,上城!」


  儘管城頭上已然空無一人,可華軍這等大規模的出擊架勢一出,聲勢著實太大了些,躲在藏兵洞中的高句麗守軍立馬便被驚動了,隨著守將一聲令下,當即便有大批高句麗將士蜂擁著從數處藏兵洞中沖了出來。


  「轟、轟、轟……」


  高句麗守軍方才剛在城上露了個頭,早有準備的華軍炮兵們立馬便引燃了刻意截斷了的引繩,但聽一陣茲茲聲響過之後,剛才沉寂下來的大炮又開始了轟鳴,一枚枚碩大的開花彈密集如雨般向城頭砸了過去,可憐高句麗守軍立足未穩之下,再遭炮火之洗劫,當場便陷入了崩潰狀態之中,也沒管守將如何催逼,呼啦啦地全都又躲進了藏兵洞去了。


  「嘭、嘭、嘭……」


  沒等城頭的硝煙散盡,華軍的沖城部隊便已趕到了城牆之下,一架架雲梯快速豎起,又重重地砸在了城牆之上,趴在雲梯頂端的敢死隊員藉助著這等衝力,飛速地翻過了城頭,而此時,高句麗守軍們都還在藏兵洞中瑟瑟發抖不已。


  「漢賊上城了,漢賊上城了……」


  就在華軍先頭部隊飛速順梯上城之際,終於有一名機靈的高句麗士兵發覺到了不對,當即便扯著嗓子狂嚷了起來,很快,大批高句麗士兵又在各自上司的催逼下,硬著頭皮往城上沖,可惜已然來不及了,上了城的華軍敢死隊員們早已有所準備,一通子集束手榴彈砸將過去,當即便將蠢蠢欲動的高句麗守軍炸翻了一大片,余者無不驚悸萬分地往城下潰逃了去。


  「追上去,殺啊!」


  儘管上了城的華軍將士尚不甚多,也就不到一個連的規模而已,可這一見高句麗守軍潰敗而逃,立馬便呼喝著銜尾直追了過去,直殺得高句麗守軍人仰馬翻,潰逃之勢一發便不可收拾,很快,整個瓮城都已落入了華軍的掌控之中,隨著瓮城門以及正門的城門被華軍先頭部隊從內里推開,大批的華軍步騎蜂擁著便衝進了城中。


  抵抗不是沒有,只可惜冷兵器怎麼也不可能是華軍的槍炮之敵手,更別說華軍還有著手榴彈這等巷戰之利器,高句麗軍所築起來的街壘在華軍的輕便步兵炮面前,就跟豆腐渣一般不經打,戰事很快便從城門處向城市正中的王城蔓延了去,不止是南門處的華軍進展極快,攻擊西門的第二軍也自不遑多讓,殺進城中的時間也就只比南門稍稍慢了半柱香左右而已,兩路大軍猛衝猛打之下,很快便殺到了有著高大圍牆掩護的王宮。


  「快,將臼炮。重炮都推上來,給老子轟!」


  經十數代國王之經營,高句麗的王城相當之堅固,城牆高大厚實,並不比外城差多少,守軍也還有著近五千之多,哪怕都是些不太經打的御林軍,可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居然硬是仗著地利之優勢,擋住了華軍的試探性攻城,對此,負責攻打王城的第一軍軍長蕭正波自不免為之火大不已,暴跳如雷地便著人去將臼炮與重炮都調到了王城正面的小廣場上。


  為了儘快粉碎高句麗軍的最後頑抗,華軍可是下足了血本——不大的廣場上硬是架上了六門臼炮以及十二門重炮,以致於輕便步兵炮都沒了擺放的位置,不得不撤到了廣場兩旁的宮道上。


  「轟、轟、轟……」


  隨著臼炮與重炮的接連開火,看似堅固無比的王城正門之城門樓很快便被轟塌,不僅如此,包了銅釘的兩扇厚實宮門也被重炮的連續轟擊炸成了碎片,到了此時,阻礙華軍進宮的最後障礙也已蕩然無存。


  「衝進去,休走了淵蓋蘇文老兒,殺啊!」


  見得王城正門已然洞開,蕭正波自是不會有絲毫的猶豫,一揮手,運足了中氣地狂吼了一嗓子,旋即便見大批華軍將士呼喝著戰號,勢若奔雷般地順著殘破的城門衝進了王城之中,可憐高句麗守軍戰鬥力本來就不強,又正自惶惶不安之時,哪可能擋得住華軍的猛衝猛打,戰火很快便蔓延到了勤政殿附近。


  「大莫離支,不好了,漢賊殺進宮了,您還是趕緊走罷。」


  饒是外頭的喊殺聲已是震天狂響了,可一身整齊甲胄的淵蓋蘇文卻兀自神情寧靜地端坐在勤政殿的前墀下,好整以暇地提筆速書著,渾然一派無事人之模樣,哪怕是一名親衛將領渾身是血地闖了進來,也沒見其抬一下頭。


  「走?呵呵,哈哈……」


  聽得親衛將領的嚷嚷之聲,淵蓋蘇文最後寫了幾個字之後,這才放下了筆,滿臉悲嗆之色地仰頭狂笑了起來。


  「大莫離支,您……」


  這一見淵蓋蘇文的舉止明顯不對,前來稟報的親衛將領自不免便有些急了,大踏步地便要上前去拽淵蓋蘇文的手。


  「呯、呯!」


  沒等那名忠心耿耿的親衛將領拉到淵蓋蘇文的胳膊,只聽兩聲槍響過後,那名親衛將領的胸膛上突然冒出了兩個血洞,大股大股的鮮血就此狂噴而出,其魁梧的身子猛地便是一僵,待要再說些甚之際,渾身的氣力已隨鮮血的快速流失而耗盡,也就只抽搐了幾下口角,便已是轟然倒在了地上,唯有伸出去拽淵蓋蘇文胳膊的手依舊筆直地向前伸著。


  「此獠是淵蓋蘇文,哈,抓到大魚了,弟兄們,上,抓活的!」


  槍響過後,一名華軍營長領著十數名士兵從殿門處沖了進來,但見華軍營長手腳麻利地從上衣的口袋中掏出了張畫像,與兀自端坐在文案後頭的淵蓋蘇文一比對,登時便興奮得狂吼了一嗓子。


  「不許動,舉起手來!」


  「老賊,站起來!」


  「老狗,還敢裝腔作勢,找死!」


  ……


  隨著華軍營長一聲令下,緊隨其後的十數名士兵立馬持槍衝上了前去,用刺刀逼住了淵蓋蘇文的各處要害。


  「放肆,某乃高句麗大莫離支,又豈是屈膝投降之輩,爾等欲要辱某,休想,哈哈……呃!」


  淵蓋蘇文乃驕傲無比之人,又豈肯去當帝國的階下囚,死志早萌之下,早早便已服下了毒藥,面對著十數柄刺刀的威逼,只見其猛地一拍文案,盛氣無比地便呵斥了眾華軍官兵們一番,末了更是仰頭髮出了一陣狂笑,只是笑聲未消,一大股污血便已從其口中狂噴而出,頭一沉,人已重重地趴在了文案上。


  「報告營長,這老賊沒氣了!」


  這一見淵蓋蘇文轟然倒下,十數名圍在其身旁的華軍士兵們自不免皆是一驚,自有一名機靈的士兵緊著伸手試了下淵蓋蘇文的鼻息,很快便確定了此獠已然身亡之事實。


  「娘的,便宜了這老狗了,砍下首級,交差去!」


  沒能活捉淵蓋蘇文這麼個重要目標,華軍營長自不免火大不已,可也沒轍,只能退而求其次,揮刀砍下了淵蓋蘇文的腦袋,提溜在手,就此出殿找蕭正波邀功去了……


  鹽州郡,剛接到淵蓋蘇文的告急信,高句麗軍主帥劍鐵鑫正自緊急調兵遣將,準備率部回援平壤,可都還沒等他率部動身呢,平壤處便來了名報馬,送來了高藏王的親筆勸降信,言稱平壤已然被華軍攻破,淵蓋蘇文畏罪自盡,高句麗已亡,為蒼生計,已不宜再起戰端,要求劍鐵鑫就此向華軍請降云云。


  劍鐵鑫接到高藏王的信函之後,失聲大哭了一場,而後將軍中眾將全都召到了中軍帳,宣布了高藏王的命令,決意全軍歸降帝國,諸將們聞知國已滅,也自都沒了戰心,各城先後向華軍投降,殘存的三十五萬大軍齊解甲,高句麗國滅已成定局,其後雖還有些零星的抵抗,可在華軍強大的武力面前,那些叫囂著復國的狂熱分子不過都只是些待宰的羔羊罷了,根本不可能掀起甚大的浪花……


  瑞明十六年九月中旬,帝國平滅高句麗,生擒高藏王,淵蓋蘇文畏罪自盡,帝聞之大悅,下令犒賞三軍,大封有功之臣,又詔令將遼東細分為遼寧、吉林、黑龍江以及朝鮮四省,並詔令第一、三集團軍在朝鮮省暫駐,次年兵進百濟與新羅。


  瑞明十七年五月,帝國第一、第三集團軍在北海艦隊的配合下,分兵進剿百濟與新羅,連戰連捷,勢如破竹般地在一個月不到的時間裡便滅掉了兩國,將兩國之土地併入朝鮮省中,是為帝國第三十六省。


  瑞明十九年三月,帝國第二、五集團軍以文仲明為統帥,兵出玉門關,一舉平滅西突厥,取其地為新疆省,是為帝國第三十七省。


  瑞明二十年五月,帝國以吐蕃不臣之理由,著第一、六集團軍,以兵部尚書蘇定方為統帥,兵進高原,八戰八捷,陣斬吐蕃贊普松贊干布,滅其國祚,取其地為西藏省,是為帝國第三十八省。


  瑞明二十三年,帝國海陸兩軍分進印度,滅掉了諸多印度邦國,但並未立省,而是設了都護府,以為帝國第一塊殖民地,自此後,帝國便走上了一條殖民全球之道路,四大艦隊四下出擊,在陸軍的配合下,遠征土耳其以及歐洲各國,以二十年的時間,成就了獨霸全球之大業,張君武遂成天下之共主,被尊為天皇帝,世界各國之國王無不以朝貢覲見天皇帝為榮。


  瑞明六十一年七月初二,張君武八十大壽,萬國來朝,時任首輔大臣的狄仁傑提議大慶,張君武以為可,遂在承天門大宴群臣並各國使節,宴后,張君武突感身體不適,急召太醫前來診治,卻未能奏效,病情轉急,卧床月余,依舊未見好轉。


  瑞明六十一年九月初九,張君武深感不適,自覺大限已至,急召狄仁傑等從三品以上大員進宮,當庭由狄仁傑宣讀了遺照,傳位於皇三十六子張承國,是夜子時,帝駕崩於太極殿中,謚號:聖皇,次日,皇三十六子張承國登基,大赦天下,次年改元:祥平。


  聞知一代大帝張君武龍歸大海,天下莫不悲痛萬分,時值送葬銘陵之際,關中百姓自發向京師麋集,隨行護送者多達三百萬之眾,沿途哭暈者不計其數……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