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面見程知縣
她轉頭看向鄭浩,笑意盈盈地說道:「鄭壯士,隨我去面見家父可好。?」
「也好!」鄭浩點點頭。
認識一下知縣,讓知縣承自己一個大大的人情,這對自己後續的發展有好處。
鄭哲凡當然很想見一見程知縣。
他便對鄭沖道:「沖哥,你且在此處等我,我去去就來。」
「浩兄弟,你且去吧!我也正好蹲這兒歇一會。」鄭沖瓮聲瓮氣地說道。
「這位壯士,不如也一起去我家裡歇息一下罷。」程芳蓮發出了不那麼真誠的邀請。
說來,方才是鄭沖將她救下。
鄭浩不過是搭了把手。
可是,在程芳蓮的心裡,還是把鄭浩當成了救命恩人看待。
無他,只因為鄭浩生得俊美,而鄭沖被丑拒了。
「不用了,程小姐,俺是個粗人,見了知縣老爺,若是說錯了話,就不好了。」鄭沖擺手道。
「沖哥,若是肚子餓了,你就先去買東西吃。」鄭浩叮囑了一句。
「嘿嘿!俺的肚子還真的有點嘰里咕嚕,既然浩兄弟這麼說了,那我就不客氣了,先去買碗面墊墊肚子。」鄭沖說著便扭身邁開大步向著距離縣衙並不遠的一處食肆而去。
無錫雖以米為主食,但也是有面的,比如這無錫本地,就有三鮮面、牛腩面等麵食流行,南京的皮肚面此處也可尋見蹤跡。
「你這伴當真是個吃貨,不過,倒也憨實可愛。」程芳蓮點評道。
「別看他生得丑,可是他生性十分的善良真誠,忠厚老實,我很喜歡他。」鄭浩誇了鄭沖一句。
程芳蓮就帶著鄭浩進了后衙小門,熟門熟路的來到了程知縣所在的書房。
「爹爹!」程芳蓮進了門便是嘟著小嘴嬌呼了一聲。
正伏案疾書,不知寫點什麼的程知縣聽得女兒喚自己,口中答應著抬頭一看,卻看見女兒牽著個並不相識的長相俊美的少年來到了自己案前。
他皺了皺眉。
「蓮兒,他是何人?」程知縣指著鄭浩問道。
「爹爹,他是我的救命恩人。」程芳蓮道。
「救命恩人?剛才發生了何事?」程知縣便是一驚。他知道方才老僕程安帶著女兒出去玩,難道遇見了什麼險情?
鄭浩微微一笑,他覺得自己現在該表現一下自己的翩翩風度和伶俐口才了。
「大人,小民可以代小姐講述一下方才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兒……」他便將方才發生的一切講述了一遍。
講完了,鄭浩凝眉嘆息一聲說道:「大人,我認為,本縣如今定有一股勢力想要專門針對您。」
「唔?你為何有這樣的想法?」程知縣挑了挑眉毛,注視著鄭浩問道。
「因為大人您是本縣父母,掌握著本縣最高權力,且您已經到任數月有餘,本縣各方勢力已對您的情況有很詳盡的了解,縱使縣境內有些沒頭鬼囂張行事,一般情況下,他們也不敢貿然動您家人的念頭!所以,今日之事絕不會是偶然發生,而是蓄謀已久的暴行!」鄭浩條分縷析地說道。
程遠聽了鄭浩這一席話,臉上登時便浮現出震驚的神情。
這孩子看模樣最多不過十三四歲吧?沒想到心計竟然如此深沉,看事情能看得如此透徹,真奇才也!
不過,程知縣對鄭浩並不信任。
他自然也不會立刻便和鄭浩說那些掏心窩子的話。
他打著哈哈問道:「還沒請教你尊姓名叫什麼?」
「免尊姓鄭,我叫鄭浩,關耳鄭,浩蕩的浩!」鄭浩答。
「家居何處?」
「回大人,小子是本縣興寧鄉前古里村人氏。」
「尊父做何營生?」
「回大人,先考一向經商,崇禎七年已經去世,先妣也因悲痛過度,於兩年前撒手人寰,只留下小子煢煢孑立於人世。」鄭浩說著,便是眼圈一紅。
「唔!原來如此!節哀,節哀!」程知縣見鄭浩淚水都幾欲流出,連忙安慰了一句。
「多謝大人關心!」鄭浩施了一禮說道。
「汝今年春秋幾何?」知縣讚賞地點點頭,又問。
「小子年方一十三歲。」鄭浩恭聲道。
「可曾讀書識字?」程知縣問得越多,對鄭浩卻是越發的感興趣了。
「讀過六年社學,先妣去世后,我就輟學在家了。」鄭浩道。
「可曾應童子試嗎?」程知縣再問。
童子試也就是取得科考資格的考試,一共有三次考,分別是縣試、府試、院試。只有通過院試,考中秀才,才算是真正踏入士子階層。
這也是寒門子弟唯一的上升通道。
不過,想要考中秀才也是極難的,錄取比例很低很低。
「不曾,四書五經倒也都通讀過。」鄭浩說道。
鄭浩聽出來程知縣的意思了,這是有心想要考較一下自己了。
在這明末亂世,走科舉之路,鄭浩認為沒什麼卵用,費時費力,還是用些手段發展自己的硬實力為好。
不過,在程知縣詢問他的時候,鄭浩也在心思電轉,搜腸刮肚地回想自己學過的那些個四書五經的記憶。
他是學古文學的,四書五經自然是很認真地讀過的,就連各種註疏之類他也看過不少。
如今仔細想來,他驚喜地發現,熟讀背誦過的《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以及詩書禮易春秋竟然歷歷在目一般牢牢地嵌印在腦子裡。
不僅如此,他讀過的那些歷代大儒對經義的註疏也都爛熟於胸。
前世的時候,自己可從未把這些玩意背得這麼熟過。
可見,這是穿越紅利出現了。
「那很不錯啊!」程知縣捻著鬍鬚頷首又道,「我就考你一考,可否?」
果然要考量自己。
鄭浩點點頭說道:「大人,請出題!」
「唔!『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這一句出自哪裡?」程知縣笑著問道。
鄭浩毫不遲疑地答道:「回大人,這句出在論語《學而篇》第6句,在此句經文之前為『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在此句之後則是『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