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一章 發展汝陰
經過了這麼多的事,謝如沫的優秀,即使是陳氏也不能昧著良心否定。
「她是很優秀。」陳氏嘀咕,「但我兒也不差。」
「不,娘,從客觀來說,我是沒有堂妹優秀的。」
陳氏著急地打斷他,「我兒不必妄自菲薄。」
「不,娘,你聽我說。我知道在您眼裡我是最好最優秀的,但那得看和誰比。比起一般的同齡人,兒子自然不算差,但和堂妹相比,真的拍馬不及。不止我,連白沉香在堂妹面前也要暗淡失色的。」
聽到白沉香也是如此,陳氏閉嘴了。白沉香,那是和謝家的杏林明珠謝蘊昭齊名的人物,連他的光芒都要被謝如沫壓制,那她真不能昧著良心說自已的兒子比謝如沫優秀。
其實認祖歸宗后,她婆婆龔氏找她談了一次,將事情掰碎了和她說,她也沒那麼執著於讓謝長風過繼到正房嫡枝一事了。但看著正房風風光光的,她頗為眼熱。她也不想想,這些風光都是謝如沫帶來的,如果換成謝長風,情況會一樣嗎?
說到這了,謝長風決定全部敞開來說,省得他娘還抱有幻想,「娘,我知道因為過寄不成一事,你心裡一直過不去這個坎。可事實上,即使我成功過繼到正房,我也挑不起這副擔子。」
謝長風由衷地說,若說他沒對過繼到正房有憧憬,那是假話,可謝家這副擔子並不是誰都能挑得起的,他試過,不行。
「況且,你忍心看著兒子我挑那麼重的擔子嗎?」
陳氏張嘴,這擔子哪有多重,不是還有謝理王叟等人幫忙嗎?
「其實我們往好處想,現在不是挺好的嗎?嫡枝的擔子由堂妹挑著,兒子也能從容地做著自已喜歡做的事。何況,兒子捨不得您,過繼了,就不能叫您娘了。」
陳氏被謝長風說得心都軟了,她伸手給他整整頭髮,卻被他躲過去了。
「為娘知道你的意思,娘冷眼看著,你堂妹對你也就平平,你卻一個勁的替她說好話,娘為你不值。」可憐天下父母心,孩子受到一點點不公平他們心裡都難受。
「話不是這樣說的,堂妹剛回謝家,又挑起謝家的擔子,所有事情千頭萬緒的,忙不過來顧及不了太多很正常。娘,咱們都是一家人,
打斷骨頭還連著筋的,日後您在外人面前多多維護堂妹,可好?」
「你這張嘴,真真是,為娘說不過你,為了我兒能大樹底下好乘涼,為娘就免為其難在外看顧她兩分吧。」
謝通在前往清河鎮之前,去拜訪林守宬也不是沒有收穫的。
謝通在見了林守宬詳談之後,林守宬將劉歲山派出去,陪同他前往清河鎮,配合他購地或者租地的事宜,以後撈政績的時候也有個說辭。
謝通幾乎沒怎麼考慮就同意了。
一來劉歲山是林守宬一個派系的,是個官方背景。再者說,劉歲山也去過上藜村幾回了,和村民們也混了個臉熟,村民們對他的話還是比較信服的。
二來,謝通想起上次來汝陰接葛如璽一事,由於陪著葛如璽攪風攪雨,他並不很受村民們待見。
如今他身份轉換了,確實也需要一個村民們信得過的人幫他背書。雖說日久見人心,時間久了,他們自然就相信他是幫他家小小姐做事的了。但他想儘快將計劃鋪陳開來,這就不得不藉助外力了。
謝通一到清河鎮,就去約了上藜村及周邊幾個村子的里正談話,將謝家打算在清河鎮一帶建設藥材產地的消息說了。
這附近的地,願意賣的,謝家以比市場高出兩層的價格都吃下了,不願意賣的,按照租賃的價格簽給謝家。謝家每年付租金,但得簽約,這合約一簽就是十年,不過租金倒是一年一年來付。
當然不可能所有的地都種上藥材,會留出留足一部分出來種糧食,但他們種藥材的地希望是能連成一片的,不要東一塊西一塊的,這就需要里正來配合的地方了。而且謝家只抓大方面,比如這一片地租金多少,他們就給,私下裡如何分的,每戶該得多少,是否按田地的優劣來算錢,這些謝家是不管的。也算是給了這些里正一些權力吧,方便他們幫忙動員村中百姓的積極性。
謝家收購和租賃田地的組合拳一出,還真的甚少有人家能抵擋得住。
這些年土地的收成也就一般,也幸虧這些年風調雨順,沒啥大災難,小災難倒是有,熬一熬就過去了。沒有大災難就意味著用不著賣兒賣女,但大家日子就過得平平,餓不死但也富不了。逢年過節割上一兩斤肉,倒也有滋有味。
謝通猛不丁地在清河鎮上藜村一帶投下這麼個大炸彈,村民們都暈呼呼的找不著北了。
「里正,真是小葛大夫的家人來收田嗎?」
不管是收購和租賃都是將田收歸謝家所有,所以老百姓們都稱呼謝家這一行為做『收田』。
「這事應該假不了。」
說話的是上饒村的里正徐繼發,他在京城有一兩個遠親,小葛大夫才是真正的傅家千金一事在京城鬧得很大,他也收到了隻字片語的。聽說小葛大夫還讓謝通給葛祥榮帶了一封信。況且林大人派了劉師爺跟著過來,謝通的身份應該假不了。
村民面面相覷,這都什麼事啊,還記得當初葛如璽拿三個條件引誘葛氏族人幫忙逼迫小葛大夫嫁人時,謝通在一旁可不太友善,轉眼就成了替小葛大夫來老家這邊辦事的了。莫怪他們半信半疑,實在是這轉變也太大了。
確定了消息的真實性,有性急的忍不住道,「那咱們豈不是和地主一樣,每年都能收租子?」
有人開了話題,自然有人順著他的思維走,「可我們將田地租給了謝家,我們幹什麼,總不能遊手好閒吧?」
「你傻啊,謝家收那麼多的地,總不會自已從京城拉人來耕種吧,最終還得在本地僱人。」有看得明白的老人如此說道。
聞,村民們都瞪大了眼,「那豈不是相當於賺兩份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