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七章 沈二幫腔
葛如沫在腦海里搜尋著原主的記憶,「每天五更左右就得起床,清掃廚房灶台燒熱水煮早飯,做完這些,才能去打掃房間,因為如果打掃早了吵到會吵到他們睡覺。等吃完早飯,葛如玉去洗衣服,葛如璽能在屋裡呆著綉繡花學學字什麼的,剩下的幾個姑娘會被帶到田裡一邊玩耍一邊干點小活。而她呢,則要在家裡煮潲水,然後餵豬餵雞,喂完了后,還得去打豬草挖蚯蚓給雞吃什麼的。下午還要去山腳下或者樹木里弄點柴禾回來,回來后又得開始燒飯或者煮潲水餵豬,那豬一天三頓都歸她管。真是一刻也不得閑。」
如果是冬天的話,洗衣的任務還得換到她身上來。夏天洗衣是個輕快的活計,早上去河邊,有樹陰著也不難受。但冬天就是個受罪的活計。夏秋兩季是葛如玉洗衣服,等冬春的時候就是她來了。
「吃飯的時候我永遠都是最後一個,畢竟那麼多事,要忙完了才能上桌吃飯。那時候我人小力單,做事又慢,常常是趕不上飯點的。其實這都不算啥,餓著肚子被罵被打,那都是常有的事。」翻找著記憶找到這些,葛如沫也是苦笑不已。
記憶中,原主真是動則得咎。大概是後來她也察覺出來了吧。無論她事情做得好與不好,只要葛七斤心情不好的時候,她總會挨罵。所以她學精了,一件事情她花十分的力氣能幹好的話,通常都只會花上八分的力,偶爾儘力一下,就相當於超額完成了。但這個頻率看她的心情。更多的精力是放在外打豬草或者撿柴禾的時候,盡量給自已找點吃的墊墊肚子,但也不敢吃飽,剩下的東西都藏在外面。
這些事,對他們這些混跡官場的成年人來說不算啥,俗話說得好,每一個不凡的人都有與眾不同的經歷,磨難使人成長。能站在朝堂上的諸位,大多童年凄苦,葛如沫的話或多或少都勾起了他們對過往的一絲記憶。進而對她的艱難感同身受。
對於一個幾歲的孩子來說,這樣的生活一過就是十來年,她沒有變得憤世嫉俗,懦弱尖銳,還能長成這樣一個心理正常的姑娘,真是太好了。不得不讓人感嘆好竹難出歹筍的同時,承認她的優秀。進而將她划作同一國的一類人,即使原先保持著中立的官場老油子們心裡也有了個偏向。
方知淼抖著鬍子說,「教育孩子,哪有不打不罵的?寵溺出來的孩子多半不成器,別的不看,就看葛家好了。養在葛七斤夫婦膝下的六個姑娘,除了葛如沫成器,哪一個有她那麼高的成就?」
謝羌恆簡直要被氣笑。
「你不應該因為他們教育方式的不對,而對他們有所怨恨,你應該對他們寬容一點!」
方知淼的話讓人不少人翻了白眼,快得了吧,你方知淼真是站著說話不腰疼,你那麼大度,怎麼這些年還逮著大夫就咬?
葛如沫沒理會他那顛三倒四的話,沒被他的話影響到,沒有生氣,而是將自已想說的話直接表達了出來,「我說這些,並不是抱怨自已以前過的日子有多苦,畢竟再怎麼苦,都已經過來了。也不是為了博取同情,我也知道自已並沒有審判別人的權力。一個人因為一件事要遭受多大的懲罰,並不由受害者說了算。這些日子以及經歷成就我了,如果沒有這些日子,我今天也無法這麼優秀。」
「但是,我的優秀並不能撫平我的親人得知我的遭遇后所產生的心焦心痛,這也是我無能為力的一方面。也是我唯一感到無法釋懷的。真到今天,每當我看到自已的親人因為聽到我的經歷,發現自已奮鬥一生,卻不能保護自已視若珍寶的子孫時的心情,我都會感到難過。」說這話時,葛如沫看向謝羌恆,眼眶是紅的。
葛如沫這一番話,說得皇上太后都為之震動。
沈東籬出列,「皇上,站在軍人的立場,我想說兩句。」
葛如沫看向說話之人,一身的盔甲,愣了一下,沈東籬,真的是他!原來她剛才瞄到的那一眼是無誤的。
「准!」
「皇上,我們不能因為小葛大夫的寬慰之,便不對肇事者加以追究。不提別的,推人及已,在場的大臣大部分都是有家有室有兒有女的人,試想,你們的兒女如果過的是葛如沫之前過的那種生活,你們還能坦然地替葛七斤夫婦說話嗎?皇上,我們將士不會說什麼花巧語,末將只有一句,我們為兵為將,在戰場上奮勇殺敵,為的是什麼?加官進爵當然也有,但除此之外,更多的是想封妻蔭子!如果個個都像葛七斤夫婦一樣,我們蔭的是別人的孩子,我以為我會先弄死養了十幾年的孩子,然後再將那對膽敢算計我的狗男女大卸八塊!」沈東籬的話殺氣騰騰的。
在他所說的情況映襯之下,謝家和傅家真的是無比仁慈了。
「你們這些御史不該再要用道德綁架受害者,這種現象需要豎立一個典型,起到殺雞儆猴的作用。」
王直接著沈東籬的話尾說道,「皇上,沈小將軍所,正是臣想說的。我們在朝為官,不像將士一般出生入死,但也是兢兢業業。別人看我們在朝為官的人,封侯拜相,平步青雲。哪知道我們因明白肩上的責任重大,每每做一個決定,都是膽戰心驚的。幸而皇上是位明君,有識人之明,也非常體恤我們身為臣子的辛苦勞累。但他們又哪裡知道我們的辛苦,多少個夜晚,我們是為了讓百姓的平安,為了百姓的溫飽而挑燈夜戰?絞盡腦汁地想著法子,熬白了青絲,熬沒了頭髮。或許是我們能力不足,天下依然有那麼多百姓流離失所難以溫飽。但不可否認,我們已經盡自已所能了。」
「我們這麼努力這麼拚命,為的是什麼?除了為百姓,也就是為了能讓站在自已身後的家人幸福安康,為了能讓兒女享受到自已父親奮鬥出來的成果。您說,這奮鬥出來的富貴被別人家的孩子享了,自已家的孩子過得豬狗不如,臣一想到這個,心裡就難受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