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紛至踏來
李彥沒有再過問武媚娘怎麼調查皇宮內院,第一點,這不是短時間能成功的,幾乎一點眉目也沒有,時間又過去這麼多年。第二點,經過考查武媚娘的頭腦確實十分夠用,相信她會找到辦法。
如果連這點事也辦不好,李彥相反要更放心,那就證明她也頭腦有限。也許是機緣巧合,否則她坐不上女皇這個位置,所以再沒有過問。
讓武媚娘收拾皇宮內的彌勒教,也是擔心他們對李世民或者李治下手,那樣必然引起大動蕩,自己苦心經營的四擴戰略就會失敗。所以無論與公與私,李彥都打算把彌勒教徹底剷除。
真正打擊彌勒教的是自己這邊。李彥的書房之內,王九有些害怕的跪在李彥面前,他一年前被從老家找來,但隨後又放回去。對李麗青的命令,王九不能反抗,來到長安為李道宗的家裡經營生意。
他不明白為什麼,自己多嘴出賣了李彥和長樂公主,只是把他趕出李家王府。
可沒過多長時間,又把他找回來,說念及他對李家忠心,那是無心之過,也就不怪他。把他弄到長安來,帶著媳婦和孩子經營一家李道宗在長安的雜貨生意。
如此王久是感激萬分,聽說是遠嫁吐蕃的文成公主李麗青安排的,王九那是沖著西面磕頭,感謝李麗青的恩典。但隨後就沒人管他了,生活平靜的過了一年多。
對於彌勒教他知道的不多,知道是他和媳婦說出永王駙馬和長樂公主的地方,被人劫殺。後來聽說原來的永寧王變成永王,心裡更害怕。
大唐規定一個字的王爺是親王級別,兩個字的是郡王,而親王只能封賜給皇帝的兒子、孫子和兄弟,其他宗親最高也就是郡王,有一些只是王公、侯爺。
李彥一個李氏家族子弟,又是駙馬,卻被授於親王,地位完全不一樣,連家主李道宗也只是任城王,那就是郡王。
當初王九等於出賣李彥一樣,心裡直害怕,擔心李彥找他算賬。但長時間沒消息,王九認為李彥的身份看在家主面子上,未必能和自己這樣一個小人物過不去,所以也就漸漸放下心來。
但今天突然有人找上門,把他帶到這裡,看到他面前是李彥的時候,嚇得撲通跪倒:「王爺,我不是有意的,看在家主的面上,饒了我吧。」
李彥的臉沒什麼變化:「王九,我找你為什麼你應該清楚,如果你為我辦一件事,我就饒過你,還會給你大大的賞賜,但如果你辦不好或者不辦,那你不但要死,你的夫人孩子我也不會放過。你應該知道文成公主遠嫁吐蕃,任城王也不可能因為你這樣一個小人物對我怎麼樣。」
王九能被李麗青重用,那就是他是聰明的人,並非一個大字不識的笨蛋。此時哪有不明白的,連連點頭:「王爺請吩咐,王九萬死不辭。」
李彥說道:「那好,你回去和你的夫人繼續信奉彌勒教,還要非常積極。」
王九一下沒明白,嚇得連連說道:「我再也不敢了,我沒信,那是我的婆娘信的,我從來沒信過。」
李彥知道他不明白,就說:「我讓你信你就信,還要積極的信,加入之後就提供他們的情報給我,這明白了嗎?」
這回王九明白了,就是讓自己當姦細。他有些害怕,但面對李彥那多少有些冰冷的眼睛,他更害怕。連這些都說出來,自己只有答應,否則現在就得死,恐怕全家也難以活命。
身處京城,又是任城王的家裡人,李彥有多大能量,王九當然知道。他這樣的人在李彥面前,連一個螻蟻都算不上。見他答應,李彥說道:「你也不用擔心,只要什麼人和你接觸,你們這個組織有什麼人,告訴我就行,其他的你不用管。他們吩咐你幹什麼,你就幹什麼,犯法的事也不要緊,只要告訴我,我就幫你辦成,你的任務就是取得他們的信任。」
王九放下一點心,但還是害怕。李彥接著說道:「那些小人物,我也不打算殺他們,所以,你只要告訴我誰是,只是監視他們,並非抓他們,所以你不用擔心暴露。」
王九有些不明白:「那為什麼?」
李彥說道:「告訴你也無妨,我只是想知道他們教主是誰,憑你也不可能知道。其他人我並不想抓他們,這你明白了嗎?」
「明白了」王九不笨,點頭說道:「王爺想一點點通過這些人找到教主?」
「不錯」李彥點頭說道:「你很聰明,如果這件事辦好,我會給你脫去奴籍,也可以給你官職,封爵都沒問題,皇上會重賞。」
王九眼睛有些放光了,當官誰不願意?馬上說道:「我要是打聽到教主,那是不是就立功了?」
李彥並不相信他能知道教主是誰,王九連他們的人都不知道,又怎麼可能打聽到最神密的教主呢?也就笑笑說道:「你如果能找到教主,我可以讓皇上封你為王,哪怕知道一個舵主都是大功一件。」
王九差點沒暈了,如果找到教主,那不是可以封王了?一步登天的感覺。高興的點頭:「王爺放心,我一定儘力。」
李彥也學會了威逼利誘,如果能找到彌勒教主,李世民是不會捨不得一個郡王的。沒有封地、沒有勢力,大唐空白的地區太多了,哪在乎多出一個王爺來。再說李彥這個無冕之皇有著海外太多的地方,他也可以把王九隨便弄到哪個島嶼上當王爺去。
根據李書同報告,南海呂宋那裡有很多島嶼,上面只有一些土著,也就是一些小酋長。他的大唐軍艦一靠岸,什麼都不用說,那些還圍著草裙的蠻夷就嘰哩哇啦的跪倒投降。
李彥當然知道後世的印尼,那可是號稱千島之國,大小島嶼上千,能住人的也有好幾百。如今台灣最大的產品就是石碑,大唐界碑天天隨船隊出發,海上佔地盤行動一直沒停。
這回又加進來兩個更貪的人,李承乾這個呂宋王,李泰這個東南王,兩個人像比賽一樣,從當地狠狠的掠奪,然後賣給李書同,換取台灣生產的戰船。
兄弟兩個從長安就爭奪太子,這回變成海上爭奪地盤。李泰已和李承乾達成協議,以瓊州為界,李泰向西南發展,李承乾向東南,中間互相不參與留給李書同。
三個人是各圈一塊地方,努力的開拓自己的地盤,那些土著和馬來人,積攢了幾百年的財富全給這哥三個準備的。
李彥不那麼干,可不代表著這三位不那麼干。就是掠奪,什麼金銀珠寶,象牙、香料、糧食、鋼鐵,那是看到啥搶啥。
李書同和飛鳳幾乎不用幹什麼了,他們上百艘大型船隊就剩下運輸了。如果沒有從三面不斷向長安彙集的財富,李世民怎麼敢對高句麗動兵,又怎麼能對李彥的信任轉變這麼快?
從泉州通過道路運往揚州的貨物越來越多,而楊州到洛陽的運河上,船隻也在增多。看到商機的一些商人,也紛紛從沿海地區造船,隨著三支艦隊出海,這哪是貿易,就是掠奪。
泉州刺史和新任廣州大都督李大亮,那是瘋狂的從三個人手裡接收奴隸,進行廣州到楊州的道路修建。對此李彥無話可說,資本主義的經濟發展,就是在掠奪別人財富的時候積累的。
幾乎靠著這種無本買賣,掠奪東南亞和中亞的經濟,滿足大唐一家,怎麼可能發展的不快?原來長安朝臣是靠著三條道路活著,可最近這一年戶部已然不再看那點可憐的農業稅收,只是加大商稅征繳。只要有錢,還在乎那些農稅嗎?
如今興慶坊的造幣廠還是日夜開工,因為紙幣已進入東南亞和海外,這些地區不得不用這種錢,因為不用這種錢就買不來大唐生產的東西,賣出的東西換來的也是這種錢,用強大的力量和科技,迫使他們接受這種紙幣。
所以,中央銀行的發行量越來越大,儘管如此還是不夠用,因為如此遠的運輸,銅錢太不容易攜帶了。黃金,哪有那麼多黃金?再說興慶坊里巨大的地下金庫,只要收進來黃金就存起來,再也不出去,市面上黃金的數量越來越少,銀子更少,也不如紙幣好攜帶。
大唐讓周邊國家根本沒有使用銀子的機會,直接進入紙幣時期。作為中央銀行行長的李彥,高興的看到大唐終於進入印錢就能發財的時代。如果有一天大唐突然宣布這種紙幣作廢,那時會出現什麼情況?
可是沒有金融意識的時候,連高句麗也沒有自己的貨幣,他們連自己的文字都沒有,哪來獨立的金融體制,一切經濟被控制在大唐手裡,如此情況李世民哪能不興奮?
可他也有三個不高興的地方,李彥太壞,把財權交回了三省,李世民想用錢又得過魏徵、房玄齡他們這一關。第二個不高興的是他內努的錢在李麗質手裡,用錢還是不方便。第三個就是西域李錦兒有自己的錢,雖然西域也流通大唐的貨幣,但必須通過西域王室銀行兌換,否則只能在西域進行黃金結算。
這一點李世民也明白,李錦兒是李彥一手教出來的,這些她怎麼會沒防備?可能李彥早就偷偷告訴他妹妹防備了。所以出現兩種貨幣,那就是大唐的唐元和西域的西元。
不過好在西域也是漢語、漢字和儒家學說。可李彥太懶什麼也不研究,新產品不斷出現在西域。聽說他們軍隊已然有了火器,李世民已給李彥下令,儘快讓匠作監也生產那種手榴彈。
原來李彥派人送回來的資料就是這種東西,可是自己懷疑李彥,把他弄嶺南四五年時間,也沒重視這些,現在研究要慢得多。最可氣的是李彥告訴李世民這些是錦兒研究的,他只是懂,並不知道怎麼做。另一個唯一會的老道姚瓊,現在是西域首席科學家。
氣得李世民讓閻立德儘快研究這些資料,把手榴彈造出來,可哪是一天半天能出來的。李彥告訴李世民,他現在的問題是解決彌勒教,再就是解決吐谷渾,否則沒用。
李世民也害怕彌勒教,覺得還是這個重要。西域再強也不過幾百萬人口,幾萬平方里,和大唐沒法比。攘外必須先安內,還是處理彌勒教為主。為了對付高句麗也確實得先解決吐谷渾。
李世民答應李彥先完成這個是因為接到報告,新上台的高句麗王高亮和掌握大權的莫支離泉蓋蘇文,根本不是高建武,對大唐已完全不信任,也採取敵對政策。加強了遼東防線和平海防線。竟然派出使者聯繫薛廷陀和西突厥共同對付大唐。
這讓李世民改變戰略,一方面準備進攻高句麗,一面派人和西域談判,先解決吐谷渾再解決西突厥。
但在薛廷陀這上面和西域並不好談攏,李錦兒提出薛廷陀的地方應該兩家平分,但李世民認為那是******的地方,已歸入大唐,應該交給大唐。
所以只是達成協議,解決吐谷渾歸大唐,西突厥歸西域。薛廷陀雙方互不相讓,最後決定先解決這兩個地方,然後再說別的。
必竟薛廷陀現在名譽上是大唐的,西域只好退一步,同意只要薛延陀歸附大唐,西域將不再爭奪。可是如果真珠可汗和高句麗聯合,那就是背叛大唐,李錦兒就有理由越過阿爾泰山進攻薛廷陀。
為了遏制不再聽李彥話的李錦兒,李世民讓隴右道集結兵力,由公孫武達、李道宗和程知節組成隴右大軍進入甘州、肅州和青海城,對吐谷渾做好進攻準備。防止李錦兒說了不算,佔領吐谷渾之後不交給大唐。
對此李彥也沒辦法,只能是不參與。他明白錦兒不可能不守信用,但李世民不相信。所以李彥乾脆不管了,一心解決彌勒教的問題。
又交待了一遍王九,告訴他下一步幹什麼,王九點頭回去。他明白了李彥的意思,只要這一點辦好,自己有可能封王封侯,太讓人興奮了。
剛安排走王九,晉陽從宮裡回來:「姐夫,姐夫,我聽到個消息。」
李彥看她比以前強壯一些,走路已不用人扶著,笑笑說道:「大冷天的,小心一些,染上風寒就麻煩了,不要來回跑。」
李明達笑嘻嘻的說道:「沒事,我現在天天練拳,身體好多了。我告訴你,我是回宮教父親練太極拳的,可父皇今天沒學,正生氣呢。」
李彥奇怪:「又什麼事讓你父皇生氣了?」
李明達說道:「我聽說韋貴妃被打進冷宮,是她害死母后的。」
「什麼?」李彥吃了一驚:「你知道怎麼回事嗎?」
李明達說道:「不知道,父皇說我小孩兒,不要問,好像是武才人說的,她查到了什麼。」
這回李彥真的吃驚了,心裡震動一下,他明白過來,自己又犯了自以為是的毛病,怎麼可能憑著歷史經驗相信武媚娘。她可是李世民的才人,這麼重大的事情,會不報告李世民嗎?
不對,也許自己當時要武才人過來,李世民就可能已安排了。但他怎麼知道自己會要武媚娘幫忙的?再說自己並非是真的因為她可靠,而是不想讓她接觸李治。
自己有自己的安排,李世民如此草率,可能打草驚蛇,如果教主隱藏起來,那就再也找不到他了,對大唐將永遠是潛在威脅。
不行,自己得進宮找李世民,看看怎麼回事,因為孫賓和漢王李元昌的原因,韋貴妃確實嫌疑很大,難道李世民掌握了證據?
韋貴妃決不是教主,這一點可以確定,這條線索不能斷。
想到這說道:「明達在這和李姝玩吧,我進宮一趟。」李彥出來坐上馬車,頂著風雪,趕往皇宮,他一路想,一路進入皇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