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西擴攻略(四)
麴文秦緊急下令,徵召高昌城裡的百姓進行守城。可是,二王子兵敗身亡,察爾汗的大軍已迫近都城,這個消息是封鎖不住的。隨著高昌周圍的人逃進城裡,消息也開始蔓延。
城中的百姓根本就無心守城,原因很簡單。李彥和錦兒通信給了她那麼多西進戰略,又怎麼可能不告訴她政治宣傳這一點。隨著察爾汗軍隊的前進,宣傳的趨勢也在擴大。
高昌國實際上還處在奴隸制的社會時代,平民自由人不多,大部分是奴隸,也就是地主的私人物品。他們沒有自由,沒有財富。
高昌只有少部分人是佃戶,他們租種地主的土地,還有一些自由人做點小生意。可是,隨著進城的人消息開始傳播,察爾汗軍隊經過佔領的地方,農奴身份全部被解除,變成自由人,只要擁護察爾汗女王,就能分到牛羊、土地和生活用品,以後完全不受奴隸主的管理。
這是多麼好的事情,蔡遠山的軍隊剛剛逼近高昌城,城裡的人就開始期待,為什麼他們還不進攻呢?
高昌城裡原有兩萬多人,由於各地的貴族和地主向城裡逃跑,自然把家裡的私人奴隸帶進城裡,讓高昌城裡的人數激增,此時已然快超過四萬人。
對階級本性的了解,李彥制定錦兒向西取得新疆地區計劃的時候,每一次信中告訴她的都是如何做。這些建議讓班傑和王元直佩服的五體投地。世界上還有這麼聰明的人,能想出如此的方法。
城裡激增的人口,必然導致生活用品大量奇缺。貴族和地主是不會關心奴隸死活的,他們當然要吃的好,住的好。高昌地處吐魯番盆地,此處白天氣溫非常高,一到夜晚溫度非常低,何況這還是初春的季節,真正的體現了西域的一大特點「早穿皮襖午穿紗,摟著火盆吃西瓜」。沒有地方住的農民和奴隸,就在寒風中挺到天明。
如此情況下,高昌王麴文秦徵召百姓作戰,哪會有人願意。在國王衛隊和士兵的看管下,不得不拿起武器,但一個個都是膽戰心驚,根本無心打仗。
何況精銳騎兵損失沒有了,兩千步兵逃往庫車,城裡只有那些貴族官員的私人衛隊和宮廷衛隊,少量的官府差人,加起來也不過一千多人,剩下大量徵集起來的奴隸能有五六千人,都是根本無心打仗的普通百姓。
武器也嚴重不足,弓箭更是沒有多少,作為田地公的麥哲衛,實在是沒信心。他心裡很清楚,高昌是守不住的。但麴文秦已然因為兒子死氣瘋了,堅決要死守高昌,與察爾汗戰鬥到底。
文和公田望明白,國王把希望寄托在突厥身上,雙方距離並不遠,只要堅持幾天,突厥的大軍就會到達。同時增援于闐的三王子,也會回來救援都城。
可是,高昌這個樣又能堅持幾天呢?田望和麥哲衛只能寄希望察爾汗是騎兵,不善於攻城。他們也沒看到什麼攻城器械,希望能堅持幾天。
城外南城門不遠,單鷹終於到達第二團軍營。蔡遠山問道:「司令,為什麼不進攻?」
單鷹問道:「準備好了嗎?」
蔡遠山說道:「沒問題,我保證一戰而下,攻進高昌城裡。」
單鷹說道:「再等等,女王陛下正在前來的路上,有命令暫時不要進攻,不知為什麼。」
蔡遠山說道:「高昌沒什麼可怕的,但如果耽誤了,西突厥的兵馬可能到達,所以,儘快攻下來為好。再說,高昌三王子麴二奇的人馬增援于闐,也可能返回。」
單鷹也知道,但他不明白女王為什麼不著急。一旦突厥兵大舉進攻,察爾汗的軍隊畢竟數量太小了,會出現變化。總算不錯,第二天的時候,李錦兒到達高昌城下。
單鷹當時也問到這個問題。錦兒笑了:「其實我也擔心西突厥的兵馬。但是,麴二奇帶走了一千騎兵和一千步兵匯合于闐,龜茲、疏勒和雁棲的軍隊,共計五千大軍迎戰第一團,如果雙方真的打起來,第一團可能傷亡過大。另外如果高昌被滅,麴二奇可能在西部自立,必然增加我們平定西域的困難。所以,暫緩進攻,迫使高昌王召三王子的兵馬回來,把他們消滅在高昌城下。」
蔡遠山問道:「如果突厥進兵怎麼辦?」
錦兒說道:「莫賀咄正在進行戰爭,他無力兼顧,即使派兵也不會太多。如果三王子兵敗,西突厥被打退,高昌可能不攻自破。所以,單鷹帶領你的獨立營,向西迎戰突厥的增援部隊。蔡團長的第二團準備迎戰回援的三王子軍隊。我已命令第一團橫穿塔克拉馬沙漠,尾隨高昌軍隊回來,聚殲他的軍隊。」
單鷹佩服的點頭:「原來女王和永寧王一樣,深通用兵之道,臣遵命。」錦兒瞪他一眼:「哪那麼多廢話,我哥不在,班相也不在,我這是沒辦法。」
看李錦兒瞪自己,多少有些嬌嗔的樣,單鷹就是一陣心動。他都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本來是說報仇的可遇到李彥兄妹,讓他一次又一次放棄了報仇的行動。
他不知道自己還有沒有機會報仇,但是,錦兒、李彥和李世民之間的矛盾越來越深,雙方已快成為敵人。要是有一天,錦兒的實力強大到足可以對抗大唐的時候,那自己就有機會報仇雪恨。從心裡喜歡錦兒的他,無論出於哪一點,都要幫助她成功。所以,單鷹沒有回去,選擇留下幫助錦兒。他自己也搞不清,他留下是為了報仇,還是為了錦兒。
錦兒其實也說不上喜歡誰,主要是她還沒有想這個問題。秦懷玉原來還有可能,但是,當她當上西海女王的時候,已然知道那是不可能的。秦家對大唐是忠心耿耿,秦懷玉也有可能成為自己的敵人。
雖然錦兒並沒想與大唐為敵,但李世民會允許身邊有一個強大的存在嗎?再說,這麼多年,李世民如此對哥哥,也讓錦兒心裡極不平衡。哪一個項目不是兄妹的心血,但都被迫放棄。
並不是因為錢的事,而是得不到尊重。雲峰鐵路、長鄂高速、肅長快車道、懷德坊、公主府、房州、石門峪,李彥和錦兒建立了多少地方,掙到了多少錢?都交給李世民了,換來的卻是極度的不信任。
有一點問題,不是給抓進監獄就是被流放,自己失陷西海,哥哥得多著急,但李世民一道聖旨把哥哥調回長安。
這些不平衡讓錦兒產生了不再幫大唐的想法。意外當上西海女王,也讓她野心進一步膨脹,那就要發展到有和李世民抗衡的實力。正好哥哥不反對,還給自己出了那麼多主意。
雖然有很多她還不是太理解,但不耽誤她執行。這一次從若羌前來高昌,本來是擔心突厥進兵,想速戰速決。可還沒有到高昌城下,錦兒改變主意了。
因為她接到張冬亮報告,麴二奇集中了五千兵力,阻在了于闐。擊敗他沒問題,但是擔心他退回疏勒,不斷集中兵力頑抗,統一戰可能擴日持久,不利於統一西域。張冬亮提議儘快讓高昌戰役結束,集中兩個團的兵力,把這支軍隊殲滅,那樣西域將再沒有抵抗的兵力。
聽到張冬亮的建議,錦兒馬上想到,如果那樣做,兵力西移,突厥進兵怎麼辦?高昌會再度失去,也可能讓西征失敗。
既然這樣,就不如用高昌把三王子麴二奇的兵馬調回來,集中兩個團在高昌消滅他們,同時也可以擊敗突厥增援部隊。這讓錦兒想起李彥在信中說的大踏步前進,大踏步撤退,不為一城一地之得失,調動敵人,在運動中消滅敵人有生力量,這是圍城打援。
這可是毛老人家運動戰精髓,被李彥使用在這裡。也被錦兒活學活用的用在了西擴戰略中。錦兒命令蔡遠山暫緩進攻,給高昌王壓力,讓他調麴二奇回援都城。
她剛到高昌城,正在和單鷹商量怎麼對付突厥兵的時候,探馬報告:「報將軍,西突厥思失古力領兵五千,已進入吉木乃,正向高昌方向前來。」
單鷹一笑:「女王果然說的沒錯,莫賀咄才出動五千兵馬。」
錦兒說道:「也不少了,他們一箭之地才一個度設,也就一萬兵馬,能出五千已算不少。你的一千人恐怕夠嗆吧?」
單鷹搖搖頭:「不要緊,五千兵力而已,獨立營和親衛隊足夠用了。」
錦兒嚴肅的說道:「我們的軍隊訓練一個很不容易,所以我才一再要求減少傷亡。你不能和他們硬拼,拖住他的騎兵,為消滅麴二奇爭取時間。對於突厥來說,消滅三千五千並不解決問題。」
單鷹也明白,消滅五千,可能莫賀咄可汗會派來更多的人,所以不是消滅他們那麼簡單。如果只是擊敗五千突厥騎兵,還不算什麼事。點頭說道:「我明白,我會逐步後退,把他們引到高昌城下,西部戰鬥結束再收拾他。」
錦兒知道單鷹有才能,既然他明白,也就不再多說:「那好吧,你來指揮即可。」
錦兒不再管軍事作戰問題,而是轉而開始她的地方治理。西域的人太少了,按著李彥提出的城市化戰略,錦兒儘力不讓人員分散,結城而居,發展集中的工業經濟。
游牧的經濟太弱,根本不能抗風險,西域應該是走工商業發展的道路。可她總是弄不明白,據自己所知,哥哥也沒來過西域,他怎麼會了解這些地方?甚至對更遠的鹹海、裏海、天竺那裡也知道。
要說讀書,錦兒比李彥讀的多,自己怎麼不知道?難道這些都是哥哥老師奇人毛先生教他的?可惜自己那時太小了,否則也能和毛先生學到不少東西。
對西域發展有一個清晰思路的李錦兒,並不是太緊張,而是按著斥候小隊提供的水文,地理資料進行分析,應該在哪裡確定建城,控制這些地區的經濟。
這裡大部分是沙漠戈壁,只有天山、昆崙山雪峰產生的河流才會有綠洲,也只有那裡可以居住人,所以,交通就是最關鍵的。看著手裡這份地圖,雖然很粗糙,但也能表示明白地理。
一邊看一邊畫,錦兒終於完成了她對西域地區的控制管理計劃。按著這個計劃,她會把自己的都城設在和靜,背靠天山,面對大沙漠,有足夠發展的綠洲。既然把地點定在這,也就說道:「來人,通知赫連尚書前來。」
赫連順連忙過來。錦兒說道:「徵集人員,在和靜築城,它將來是我們的都城,所以一定要夠大,圖紙我會給你。通知王大人,青海城的人員開始向這裡搬遷。」
赫連順一愣:「陛下,你不打算用高昌的京城?」
錦兒搖搖頭,她不知道為什麼,進入西域後有兩樣讓她十分反感的,一樣是到處林立的寺廟,一個是很有胡人風情的建築。
受李彥影響,對佛教也有著深深的厭煩,所以借著進兵的機會,大肆清理寺廟。察爾汗軍隊過後,地主貴族沒有了,連寺廟也沒有了。這是自己的地方,從今以後,西域將是察爾汗的天下,不應該有佛教。錦兒有一種隨心所欲的感覺。
雖然戰爭並沒有結束,但一點也不影響錦兒的計劃執行。察爾汗的特點就是政府機構小,效率快。人口相對比較集中。
對於建城方案,錦兒還是採取在青海城的方式,在和靜一個叫納汗平原的地方確定為城址,這是一個天然的草場,地勢平坦,幅員遼闊,東西平地有一百多里,南北也有一百多里。
而且臨近博斯騰湖、塔里木河,水源天氣各方面都很好,這可是按著都城建設的。錦兒把周邊行政處理交給了赫連順、哈查辛他們,軍事作戰交給了單鷹,她自己致力於都城建設。
對於錦兒把軍政大事放到一邊,卻研究這些沒用的事,手下的官員十分不理解。這是不是本末倒置?可錦兒有自己的想法,以漢民族身份進入西域,這裡漢人畢竟是少數,不給他們確定一個文化中心,最後還是會反抗中原,還會謀求獨立。
對於哥哥為什麼特別在乎這些地方獨立,李錦兒並不是十分理解,既然已不和大唐一條心,獨立不更好?
錦兒並不懂千年之後世界的變化,所以也難以明白李彥的苦心為什麼?但多年來對李彥的崇拜,讓錦兒雖然不理解,還是照著做。
錦兒的工作開始沒多長時間,各地徵集的人剛剛進入和靜的時候,單鷹帶領獨立營向北面迎上了突厥的增援軍隊。突然撤離高昌的第二團,連夜向西,在一夜之間攻佔焉耆,同時,向前在輪台迎上了回援的麴二奇大軍。
對這點,確實超出了麴二奇的算計。他本來打算在於闐消滅進攻的察爾汗軍隊,自己兩千多騎兵,三千多步兵,總兵力達到近六千人,而察爾汗軍只有兩千人,所以信心十足。
張冬亮的軍隊停止前進,並沒有向于闐進攻,麴爾奇以為察爾汗軍隊害怕了,所以也很自信,不斷的從左右向一起集中部隊,想等二哥的軍隊擊敗進入庫爾勒的察爾汗軍,兩下兵力匯合,把這一支察爾汗軍消滅在尼雅城下。
一個人口不過四五萬人,只有四五個小城的察爾汗還想進攻西域高昌,真是自不量力。
可是,他哪知道張冬亮不進攻是擔心他跑了,並不是害怕打不過他。他把徵召上來的步騎兵增加到快七千人的時候,接到的報告讓他大吃一驚,二哥戰死,察爾汗軍隊竟然逼近高昌城下。
這一下,他可嚇夠嗆,如果京城失陷,高昌等於被滅國。接到父皇的命令,讓他回援高昌。麴二奇自以為是的認為,原來察爾汗用兩千兵馬牽制自己,是用另一股部隊襲擊奪取都城。
所以,他在於闐留下一千多人堅守,他帶六千軍隊返回。他沒有走其他路線,而是橫穿塔克拉瑪干沙漠,沿著和田河直接回庫車。
一路行軍的麴爾奇恨得咬牙切齒,他一定要消滅這支軍隊,然後帶兵向東進攻西海,滅了這個察爾汗王國,為二哥報仇。
麴二奇氣勢洶洶的領兵殺回,可他並不知道,他前腳領兵撤退,後腳張冬亮也尾隨著他進入沙漠。張冬亮沒有進攻于闐,也沒有進攻他,而是尾隨著他的大軍向庫車前進。
本來麴二奇認為自己大軍撤走,于闐只有一千來人堅守,察爾汗軍一定進攻于闐,那樣,他返回就可以擊敗察爾汗進攻高昌的軍隊。
但他並不了解察爾汗軍的戰略意圖,進攻高昌是假,調動他回來才是真的。所以,他從庫車剛剛向前到達輪台,就迎上從高昌城突然撤軍向西迎上他的蔡遠山第二團。而與此同時,張冬亮的第一團也尾隨他身後進入庫車城下,只要攻佔庫車,就前後把麴爾奇的兵力包圍在輪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