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班傑的智慧
青海城內王宮之中,錦兒看著手裡的聖旨和李彥的信,臉上是陰沉的表情。哥哥信中說的話,即使她不看密信內容,也知道這不是哥哥的本意。
錦兒沒有隱瞞,把手裡的聖旨和李彥的信遞給班傑。他接過來看了一遍,又把信遞給王元直。錦兒看他們讀完信,問道:「班相怎麼認為?」
班傑說道:「不管內容是什麼,有一點是確定的,你不能去長安,去了就回不來。我要是沒有猜錯的話,慕容伏允絕對不會去。」
錦兒問道:「我哥哥的話也不聽了嗎?那樣他不是更難受?」
班傑說道:「這封信有被拆開的痕迹,那就是到達這裡之前有人看過這封信,我想不外乎李世民。也許你哥哥知道李世民必然能看到這封信,故意這麼說的。所以我認為你根本不能去。」
錦兒笑了:「班相不愧是高才之人,竟然如此心細和了解哥哥。」
班傑也有些奇怪,難道女王也這麼聰明?錦兒擺擺手,大殿上的人全都人退出去。錦兒把信件處理出來,遞給班傑說道:「你再看看。」
這樣神奇的手段,讓他和王元直吃驚的張大嘴。不過看完信,班傑吐出一口氣:「永寧王好機智。」
錦兒當然很自豪,她是最佩服哥哥的。看完李彥的信說道:「班相,王相,你們有什麼想法?」
王元直說道:「我有些不理解,李世民根本限制不了永寧王的自由,即使永寧王離開長安,我想李世民也不敢殺害李家的人。為什麼他不離開?」
錦兒卻知道為什麼:「因為我嫂子長樂公主,哥哥不想讓嫂子永遠見不到父母,也不想讓她們父女成仇。所以哥哥選擇留下。」
王元直搖頭「大丈夫當以建功立業,為民請命為己任,豈可兒女情長?」
班傑說道:「非也,永寧王不是這個意思,要是帶走公主,必然導致李世民發兵,那就是天下大亂,民眾受苦。永寧王是犧牲自己,成全百姓,當為大賢。」
錦兒感激的說道:「哥哥要是知道千里之外有他的知音,一定很高興。哥哥前幾封信也說過,不管在西域如何做,一定要避免爆發軍事衝突,所以他才讓我向西發展,控制西域諸國,完成統一,成為大唐的西北屏障,保證漢家中原永世安康。」
王元直不好意思的說道:「對不起,誤會永寧王,請諒解。」
錦兒搖頭說道:「你也沒說錯,哥哥就是這樣重情的人,要是我有問題,他會不要命,什麼都會捨棄,嫂子有事也是一樣。」
班傑感嘆:「至情至性,俠之大者。」
不知道李彥聽到這樣的誇獎會不會臉紅。錦兒還是那句話:「那我們該如何回復唐皇?」
班傑說道:「這很好辦,給皇上上奏,道路遙遠,臨近冬季,不可能上長安。察爾汗同意歸附大唐,明年春暖就去長安朝貢。」
錦兒有些不解:「明年不是還一樣嗎?」
班傑說道:「距離上凍雪封山還有一段時間。開始做準備,明年春天開始,立即向西進兵。先佔領若羌,以那裡為基礎,兵分兩路,佔領車師,且末,于闐,疏勒和高昌。完成西域一統。那時候我們就不怕大唐進兵,。相信那時候你哥哥也會敦促皇上進兵,他就會很安全。」
錦兒是關心則亂:「要是哥哥不那麼干怎麼辦?」
王元直哈哈笑了:「陛下,你們不是有辦法通信嗎?你告訴你哥哥不就行了嗎?」
李錦兒用手一拍腦袋:「我都讓李世民弄糊塗了。」
班傑和王元直哈哈笑起來;「女王這是關心則亂。你的這些富國之策實在高明,西北之地苦寒,人煙稀少。這些方法很快就會強大起來。」
錦兒對自己的經濟治國之道還是很自信的,這才一個夏天時間,五個城儲備了大量的煤炭,從中原大量運進來煤爐和鐵料,幾個工廠增加不少項目。起碼五千騎兵的武器盔甲都齊備。周圍聚集了大量的草料,加上糧食收成,再也不用擔心吃肉和喝血了。
整個察爾汗的人什麼時候過過這樣的日子,對他們的女王那是感恩戴德。不足五萬人的察爾汗,兵精糧足,生活富裕。這要歸功於巨大鹽利,巨大的鹽湖就是產錢一樣。幾乎長肅公路上都是運鹽的車輛,大唐是極度缺鹽的,即使是幾百年之後,還是鹽鐵專賣,就可想而知鹽是多麼的奇缺。
哈查辛甚至提出乾脆不要放牧了,都去採鹽就可以。但是錦兒不同意,不但沒有丟下其他行業,還是全面發展。所以中原向這裡運來的物資五花八門,可運回去的卻只有一樣,那就是咸鹽。
當來到這裡之後,班傑才知道,察爾汗根本不用為錢考慮,種地和蓄養都不收稅。錦兒說這是國家採購,一切用品都是花錢買的,可以說察爾汗的國民是最富有的。
如此一來,當然是帶動各種其他行業迅速壯大。薛延陀,吐蕃,吐谷渾這些地方的人都向這裡聚集。還有很多肅州,甘州,秦州的漢人來這裡做生意。波斯,大食,反正青海城裡是大雜燴,哪的人都有。
除了文字統一以外,語言根本沒法統一,太雜了。班傑的加入完全體現出它的能力,很多部門相繼成立,也有很多部門撤銷,分工更加明確。
錦兒再有頭腦,這些行政上的事不是她的強項。一開始赫連順他們很不服氣班傑,可還沒有過去一個月,就屁也不敢放一個了。
有著典型這個時代文人特點的班傑和王元直,主要的能力體現制度建立上。從服飾到文化,從規矩到法律,從典章到制度,開始逐步實行。
錦兒以她無比的威望,每一條王令都很好的貫徹下去,察爾汗沒有人敢不聽。一開始班傑還不相信錦兒,可是隨後不長時間讓他發現,錦兒的好多想法都是非常有效的。一個有著無數奇思妙想的女王,兩個才能出眾的大臣。如果不是有太多的長遠計劃,可能早就向外擴張了。
今天所有大臣們正在研究冬季如何保護牲畜不被凍壞的問題。單鷹突然進來:「啟稟女王陛下,騎士團剛剛接到命令,讓第二營返回秦州。」
錦兒微微怔一下,點點頭沒說話。單鷹說道:「女王陛下,我不想回去,想留下來。」
錦兒一驚:「你想叛唐?」
單鷹臉上出現一絲仇恨:「我本來就不是大唐的人,何來叛唐一說。」
「你不是大唐的人?」錦兒吃驚的問道:「那你是什麼人?」
單鷹說道:「我是河東二賢庄的人。」
河東二賢庄,那不也是大唐的地方嗎?還沒等錦兒說話,班傑說道:「我知道你為什麼參加騎士團了,你想報仇是不是?你是誰的兒子?」
錦兒沒有明白,是她不關心這些,所以即使班傑說出來單鷹想報仇,還是沒明白他要找誰報仇。單鷹說道:「不錯,我父親是單雄忠。」
班傑笑笑說道:「陛下,他是當年瓦崗山五虎將單雄信的侄子。他父親單雄忠當年在臨潼山死在李淵手裡。叔叔單雄信又是兵敗被李世民擒獲所殺。」
錦兒明白了,雖然當年她很小,可剛剛過去十多年,這些事還會知道的。錦兒心裡吃驚:「原來你潛進騎士團是為了報仇?可你為什麼又說出來?不想報仇了嗎?」
單鷹說道:「我當初參加騎士團,是因為聽說騎士團是皇上的近衛,是保護皇家的,認為能接近皇上。可騎士團卻是一個特殊的部隊。我喜歡這樣的軍隊,難以割捨,也就一直沒有離開。永寧王警告我不要亂動,先紮起天下剛剛穩定,來百姓還很窮困,他沒有揭發我,也沒趕我走,只是要我不要報仇,為天下百姓考慮。感念永寧王為民著想,我也就一直沒動。後來到秦州是尋找你的,我更不能離開。找到你之後,你這麼危險,我怎麼能離開?如今要把騎士團調回,我也明白什麼意思,所以我不想回去,想留在你身邊。」
單鷹為什麼要留下來,錦兒也明白。就說到:「,哥哥說得對,其實那是江山爭奪,各為其主,算不得私人仇恨。冤冤相報何時了,你如今能放棄報仇,我很高興。可是我也要告訴你,我不能給你什麼承諾。如果你留下我很高興,離開我也會記住你曾經出的力。我們不是下屬,還是朋友,希望你能想清楚。」
這話說得條理清楚,恩怨分明,感情和國事分開,讓班傑和王元直都點頭承認,李錦兒能有今天,絕對不是運氣,是才能。
他們能隱居不事大唐,也就說是守舊的文人,講究的是忠義,更在乎是不是明主。錦兒這個表現讓兩個人滿意。
錦兒不知道她這樣做意外贏得兩個人忠心,只是她還無法愛上單鷹。雖然他很不錯,有頭腦,武功又高,這些年學習兵法,又被哥哥訓練過,堪稱大將之才。可很在乎自己感情的錦兒,不想給什麼人承諾,所以才這樣說的。
既然錦兒女孩都能大方的這樣說,單鷹也說道:「那是你的事。我知道你不喜歡我,但我想留在你身邊,看著你就行。你放心,我不會打擾你找王夫。」
這樣說還有別人在場,弄得錦兒臉紅,不過心裡卻有一絲感動。哥哥等於失陷長安,自己只有強大,強大到李世民不敢動哥哥為止,那時候才是安全的,她不想談論個人問題。
要說錦兒不恨李世民那是不可能的,只是現在自己沒有實力罷了,要不她都會兵髮長安。
如果不是有和李世民敵對的想法,怎麼可能明知道班傑和王元直是反唐的,還聘任他們。既然單鷹與李世民有仇,正是自己需要的人。
放棄讓大哥從中原幫自己弄人才,也是這個原因。臉色微紅說道:「那你就努力吧,讓我有能看上你那天。」
班傑心頭微震,女王這是在收裙下之臣,要只是利用,那不是壞事。要是恃寵而驕,那就不是好事了。單鷹果然很是激動:「我會努力的。」
錦兒確實有這樣的想法,雖然不至於蓄養面首,但可以暫時得到單鷹的忠心,不能不說人一旦沾染權利就開始變壞。要是李彥在這,是不會讓錦兒這樣乾的,可李彥不知道。
單鷹跪下磕頭:「臣這就打發他們離開,願意留下的,就可以留下是不是?」
錦兒點點頭:「記住,有父母在大唐為官的,不要留下,以免危害到他們的家人。」
「臣明白」單鷹答應一聲退出去。
看著單鷹離開,班傑說道:「陛下,臣有話說。」
錦兒笑笑:「班相擔心了吧?你放心,我還沒打算結婚,也不會亂來。公私還是分得清的,都是臣子,只有職務高低,沒有遠近之分。」
班傑已經有些吃驚了,女王根本不像十六歲,竟然可以看清別人想的什麼。能如此自律,感覺自己答應輔佐做對了。很是恭敬的說道:「陛下勿怪,這是臣的職責。」
錦兒一笑:「是人就會犯錯誤,我也不例外,以後有什麼就說什麼。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忠言逆耳,良藥苦口,這些我都明白。」
激動的班傑和王元直跪倒在地:「陛下聖明,不輸於堯舜。」
錦兒的話大部分是出於李彥編撰的語文課本,這些話幾乎是說給李世民聽的,如今變到自己身上,讓她感慨。本來這個位置應該是哥哥的,如今都成自己的,要是哥哥在做得更好。暗暗下決心,一定要強大起來,到那時候不是自己去要,是李世民乖乖的把家裡人送來。他不敢和自己為敵,嫂子就不會為難。
給李世民的上奏已經發出很長時間了,是班傑一手寫的奏章。不是按著信件寫的,完全是藩屬國上奏宗主國的上表格式,很是低調。同時是一大批鹽一起起運,算是對大唐的朝貢。就在錦兒他們抓緊籌備的時候,信使押著貨物帶著奏報進入長安。朝貢大使是民事局局長烏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