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初夏長安熱似火(三)
其實李彥並不懂什麼,大部分是禮部官員辦理的,但這一次科考皇上十分重視,又是這種考試方法,人數之大,錄取之多,實屬罕見。李彥參加過後世的高考,但可沒有經歷過這樣的科舉。
他是總辦,又是監督,禮部尚書崔游可是博陵崔家的人,這一次成為主考官,當然有他的小算盤。有幾個他舉薦的人,相信一定能錄取。在幾個主考官員中,他們幾乎把前三十六名在心裡已經定名了。以陳明德為首的這些人,包括蕭瑀 ,孔穎達,哪個人沒有家族子弟,沒有學生?
這些人很清楚,不可能弄一些草包上來,那樣即使錄取也在朝堂站不住腳。這三十六名可是直接授予官職,也可以說直接是京官,將來前途無量。最後丙級那三百六十人根本不考慮,世家子弟怎麼可能去那些地方,就留給那些寒門子弟吧。
這樣一來皇上也能說得過去,七個主考官心裡都有數,他們這時候是沒有事情可作的,他們的事是批閱試卷,評定好壞。
當參與這些事的時候,李彥才知道,原來古代科考這麼嚴格,比後世還厲害。考試的人員一但進入考場,再就不能出來,全部考試是七天,那就是考生要在考場住七天時間,完成各學科的問題答卷。
李彥站在曲江書院考場外面,看著十六衛的士兵,檢查那些排著隊進入考場的學子。他們每個人手裡一個號牌,那是他們考試的地方。
如此嚴格是從來沒有過的現象,從隋朝大業年間開始的制度,考場內一個人一個單獨的小房間,是沒門的那種,一排排有些像公共廁所。裡面一個桌子,一把椅子,再沒有別的東西。三面牆一個蓋,可以避風雨。
這時候,李彥才知道為什麼不能冬夏考試,必須是春秋。如果是冬夏,五到七天時間,在這樣的地方,不凍死也得熱死。再看考試的學生,那就千奇百怪了,富人家的當然條件好,窮苦人家的又是一番景象。每個人帶七天的乾糧和食物,官府只提供水,其他的不管。
七天啊,在一個幾平方米的地方呆七天時間,李彥想想都渾身發抖。和蹲七天拘留一樣的日子,打死他也不參加。那裡除了一個桌椅以外,再多出來的就是一個馬桶。每個參考的人都是大包小包的帶了很多東西。
李彥問身邊的褚瑜:「你參加過嗎?」
褚瑜搖頭:「沒有,但我見過,有些條件不好的和身體弱的可能暈倒在裡面。我聽父親說,也有人死在考場。」
李彥嚇一跳:「你趕緊去太醫院,讓蘇威做好準備,派往每個考場一些醫生,做好準備。」
褚瑜連忙點頭,坐車去安排。崔遊走過來,李彥擺擺手,崔游以前是不怎麼瞧得起李彥的,但一件又一件的事情,他再也不敢小瞧這個不男不女的公主了。連忙過來躬身:「參見公主。」
李彥問道:「你怎麼過來了?」
崔遊說道:「這是禮部的職責,臣不敢懈慢,防止出問題。」
李彥點點頭,崔游也很有能力,這麼大的考試,準備這些東西就是一個很繁瑣的事,能安排的這樣井井有序,實屬不易。也就說道:「崔尚書辛苦了,皇上知道,一定嘉獎。」
崔游確實很累,其他主考官那是批閱試卷,這時候沒事。李彥只是監督,上下所有的事都是禮部的,他一個尚書,兩個侍郎,禮部的人員幾乎累的半死。聽到李彥這樣說:「臣不敢居功,為皇上出力,是臣的本分。」
李彥說道:「崔尚書,付出就有回報,你會發現今天的努力不會白努力。」
崔游沒說什麼,他以為李彥是指他也是為了照顧自己家族子弟呢。
李彥不再和他說什麼,而是對金吾衛將軍鞏凡說道:「鞏將軍,這幾天就辛苦你了,試卷收起來之後,立即封存,送到我的地方。」
鞏凡連忙躬身回答:「公主放心,絕對不會有問題,也保證無一遺漏。」
李彥說道:「那好,通知校尉士兵,注意觀察,除了作弊以外,儘可能照顧他們。這當中說不上就有兩個未來宰相,那可是皇帝的人才。」
鞏凡連連點頭:「是,臣可不敢得罪他們,皇上偃武修文,以後就是他們的天下了。」
李彥搖頭:「鞏將軍,你錯了,文武是兩隻手,缺一不可。並不是武將不重要,國家的安寧還是要靠武將的。沒有軍人的犧牲,哪來的國泰?沒有文官治世,哪來的民安?不要泄氣,軍人的位置在戰場。」
鞏凡是草根出身,升到今天這個位置,是一刀一槍拼上來的。所以他很忠心,也很得李世民重用信任。否則不是世家出身,怎麼會成為衛戌皇城保衛大內的金吾衛大將軍。聽到李彥的話,有些感激的說:「多謝公主理解。」
李彥一笑:「我越是武職」。
鞏凡笑了,他們有些忘了,李彥也是武將。
金吾衛參與監考,也是沒有過的現象。李彥不得不請示李世民動用軍隊。因為人數實在是太多了,無論哪個機構都沒有這麼多人。曲江書院是左金吾衛,國子監太學是右金吾衛,東校場是左右衛衛的士兵。
考房前面不遠一個士兵,這一次科考只是軍隊就動用好幾千人,規模之大,數量之多,讓天下嘆服。
對於李世民的決定,李彥一開始並不同意,李彥同意少數民族參加,但不同意其他國家的人參與。
可李世民的想法讓李彥不知道是佩服還是鄙視,李世民認為天下本一家,他是他們的父母,漢人是他的兒女,夷戎也是。大唐應該包容天下,教導萬民,並不是指漢人。
李世民的心胸讓李彥折服,最後堅持只是不許東瀛扶桑的人參加,其他的人也就不再堅持。李世民也弄不明白,為什麼李彥非常恨那個遙遠海外的島國。根據他的使者說,那只是一個彈丸之地,還沒開化的野蠻之地,戰亂不斷。為什麼李彥恨他們?誰也搞不懂。
李世民有些奇怪的看出來,李彥好像有些怕他們,學習上所有帶技術性的一概不讓他們學。曲江書院連突厥、吐蕃和高句麗的人都沒有,但李彥不排斥南越的人,這是為什麼?搞不懂的李世民也就不再和李彥爭論,同意東瀛的人不參加,其他的人可以參加。
這樣一來,參考的人中有好幾百不是漢人,竟然還有十幾個西域胡人。他們被要求必須使用漢文,其他文字一概不行。
對李彥的狹隘思想,連房玄齡這個一直支持李彥的人也不再支持他,可李彥又不能明說。但無論如何,他就是不讓現在的東瀛扶桑,也就是後來的日本參加。
誰也不知道李彥怎麼想的,其實他想的是有一天自己帶領船隊把那個地方滅了,把那裡變成大唐的版圖。不過李彥知道,那很困難,自己必須有能力建海軍,發展造船業以後才能實現。
對於李彥的一些奇怪作法,大臣們已見怪不怪,不過他這一次提出預備官員,開發蠻荒之地,增加錄取人員數量,再也沒人說李彥沒有治國才能。
一連七天時間,李彥的馬車不斷出現在三個考場,他終於見識到這個時候科考的不容易。
有些地處偏遠的地方,在接到通知的時候就動身了,半年時間才到達長安。那些家裡條件不好的,能到達已是不錯了,還不知道能不能考上。
難怪一旦考上會那麼高興,就這份辛苦也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哪像後世那麼容易,飛機、汽車、火車、輪船,可以幾個小時到達千里之外。
這時候,大部分地區沒有人煙,野獸遍地,有多少人死在進京趕考的路上都不知道。可李彥卻真的拿不出什麼辦法改變這點,他只能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改變大唐的交通狀況。可是,只有幾千萬人口,卻有一千多萬平方公里的國土。
李彥真的明白為什麼長孫無垢讓李世民放出宮女,說是為大唐增加人口。為什麼男人娶很多媳婦,戰亂和災害讓人的壽命很短,醫療條件和生活條件差,出生死亡率很高。所以才會出現女孩十二三歲結婚,十四五歲就生孩子。這也是沒辦法的事,男人在戰爭和災害中死亡率遠遠高於女人,大唐是男人少女人多,這恐怕是形成一夫多妻制的原因吧?
隨著時間李彥對時代特點有了深刻的認識,他那些不切實際的想法也在減退,所以能主動為李世民提供更加可行的方法。這也是朝臣逐步接受李彥的原因,李彥正一步步與這個時代相溶。但他改變這個時代,推動它發展的念頭不但沒有減少,更加急切。
最大的變化是李彥不再只想著給自己掙錢,而是把天下的事看做自己的事。心胸眼界格局的上升,也必然使他的思想境界發生變化。不知不覺間,李彥身上的王者氣勢也在增加。其實他不明白,原來自己是公主,現在也是,可這時候恭敬他的人越來越多,敢恥笑他的人越來越少。這些李彥自己只是感覺不到而已。
有時關上門,他也為自己以前的膚淺感到好笑,只想掙錢,過一個少爺一樣的生活,那樣一個自私的人,又怎麼會得到別人的認可和喜歡。思想轉變,促使他這一次發現問題,能主動進宮找李世民提出自己想法。
李彥在一點點改變這個社會,這個社會也一點點的改變他。他想發明電,發明汽車,想造飛機大炮的念頭在減少,只想腳踏實地一點點向前走,從基礎上推進社會發展。並不想像那些穿越小說里說的那樣,幾十年甚至幾年時間,什麼都有了,就差有導彈飛機了,那根本不現實。
到現在十年時間過去了,他研製火藥也只是增加十幾倍的威力,別說無煙火藥,他連********都沒研究出來。玻璃也無法大規模生產,水泥也沒有成功,只是比白灰強點有限。
以李彥的水平,他開始把精力用在改變思想和觀念上,並不是自己去發明什麼。尖端科技那是幾代人去努力的結果,不是他一下能成功的。
這些點點滴滴的變化,讓李彥在一點點改變他自己的處事方式。七天時間,李彥巡視考場想著自己下一步要幹什麼。當金吾衛報告考試結束,試卷以全部封存,送進曲江書院的時候,李彥停止了他的思考。
大唐出版社和曲江書院,還有禮部不少文吏,全都被集中起來,還有大批的軍隊士兵,他們開始李彥的辦法,把所有試卷進行糊名謄錄,這可是上萬試卷,都是書法好的人謄錄。
一連十幾天時間。以陳明德、李鋼、孔穎達為首的十幾個主考官員,不知道李彥在幹什麼。他們沒有看到試卷,心裡也著急。那些考完的學生更是心急如焚,為什麼還沒有消息?
禮部政務房裡面,終於送來了試卷,可包括崔游在內的這些主考官拿起試卷的時候,根本不知道怎麼回事。
其實想照顧,看到名字和家鄉地點,也就知道怎麼取捨,特別是那些心中確定,也答應人家的幾個人。
但他們拿到試卷的時候,全都傻眼了,上面只有編號,根本沒有名字。作為中書令的房玄齡看著這些人奇怪的表情,他沒說這是李彥的主意:「各位大人,這是皇上下的聖旨,為了保證各位主考官不偏不倚,公正的選拔人才,從今以後實行糊名謄錄製。你們只要根據文章評出好壞即可,最後確定名次的時候,會按著編號和原試卷一起封存,等待皇上檢查。你們手裡是謄抄試卷,原件以進入大內封存。」
這些人經過暫短的發愣之後,臉上都是奇怪表情。每個人怎麼想的房玄齡不清楚,但他相信這些人都在大罵出主意的人。這一來什麼世家寒門,全都在一個起跑線上,只有憑藉真實水平。
其實這也是一個繁重的工程,沒有實行分數制,這不是考理科,是文科。特別是進士科,考的是策論。明經還好說,可策論是最難判斷的。上萬試卷哪是一天兩天能完事的?
第三天開始,李世民不得不下令,各部抽出有能力的人進行初選,把一些根本就文理不通的剔除,一遍一遍篩選,差不多的才交給幾位主考官進行鑒定。
因為誰也不知道是誰作的,所以也只能是按好壞品評。這一增加人手,速度快多了。上萬試卷,五六天時間刷下了一多半。當只剩三千多試卷的時候,讓這些人為難了,真的很難取捨。但也不能三千多人都錄取吧?
最後三省六部一起開會,又刷下兩千來人。剩下一千五百人的時候,連李世民都參與了。有皇上當然不一樣了,在大約考試過後的一個月時間,皇城牆上終於出現了大紅紙張貼的名單。
近八百人的名單在牆上好大一片,不但有上榜的人,也有了名次。評卷和李彥沒關係,他也想知道都有誰高中。雖然沒他什麼事,但這是自己一手策劃的,裡面能不能有幾個自己知道的歷史名人呢?
所以一大早李彥先跑來。本來他可以去禮部看名單的,但從他考完試把試卷交給主考官之後,李彥沒影了,誰也不知道他在忙些什麼。
大家全都忙著研究誰能考上的問題,所以,沒人注意他。李彥躲出去,這些天他正在北校場和秦懷玉他們在一起。因為騎士團回來后一直在北校場駐守,還沒有去鄠縣訓練基地。
騎士團大部分是勛貴子弟,所以放了很長時間假,剛剛歸隊進行訓練,又進行新一輪擴編。李彥去忙他的騎士團,這裡根本見不到他。今天跑來看發榜,想看看都有誰,有沒有自己認識的。
很遺憾,李彥根本沒有看到他認識的,他找了半天才在乙等三百六十名中看到李俊蘭的名字。鬆口氣,看來大哥還是很爭氣的,能進乙等三百六也不容易了,那可是上萬人啊!
再一次掃那三十六名的名單時,他終於看到一個自己知道的名字「上官儀」
剛被這個名字吸引,但聽到身邊兩個人的談話,李彥立即把上官儀丟在一邊,聽這兩個人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