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大唐風流軍師> 第122章 惡名

第122章 惡名

  對面尉遲恭的部將都傻了,他們主將有多勇猛他們知道,怎麼一個回合就翻身落馬?距離遠,根本不知道怎麼回事。副將王虎大叫一聲,帶領一部分親衛兵衝上來,想搶回尉遲恭。李彥這是有準備的,哪能讓王虎得手,身邊的親衛兵也沖了過去。


  李彥這招是他想起後世聽隋唐演義小說里的一段精彩內容。不過不是對付尉遲恭,小說里是用於對付裴元慶的。說是八大鎚會戰瓦崗山的時候,裴仁基是元帥,大將是他兒子裴元慶,一雙梅花亮銀鏈子錘,無人能敵,是徐世績想出了辦法,把裴元慶活捉。


  來到這個時代之後一打聽,誰也不知道。後來李密歸降,李彥好奇的趕緊打聽秦瓊才知道,那個少年將軍裴儼就是裴元慶,元慶是他的表字,可裴儼根本不用錘,而是馬槊,不過戰場上很勇猛,也沒有和宇文成都交過手,所以當然也沒死,如今是李世民手下大將。


  這又是一個讓李彥失望的人,所以他對尉遲敬德也不再那麼關心。當知道什麼尤俊達、賈潤甫他們也不過是一般人的時候,根本就更加沒有興趣。也打聽過李元霸,情況更讓李彥失望。其實人家叫李玄霸,也早就死了,死的時候只有八歲。根本就是一個病秧子,身體不好,先天殘疾,他的王爺封號還是後來追封的。


  什麼擂鼓翁金錘,全是小說扯淡。這一來,讓李彥尋找什麼隋唐英雄的興趣大減,再也沒什麼興趣。但秦瓊和李靖確實有,還真的很厲害,所以李彥對他們也就特別尊敬,弄得兩個人都不明白。


  當他聽到尉遲恭的時候很激動,可他原來是劉武周的人,好印象大減。為什麼?因為李彥來晉陽也不是一天了,有延州的經驗,閑著的時候,李彥還是到處走,用他自己的話說,這是社會調查,也是了解市場。這一調查發現河東道雖然比延州強一些,但老百姓還是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劉武周這個人根本沒什麼治國才能,也不懂什麼休養生息,而是靠著劫掠為主,走到哪搶到哪。


  佔領晉陽后,四處出兵,到處搶錢搶糧,就是流寇土匪。一個這樣的人投靠突厥,弄得更加民不聊生。尉遲恭竟然跟這樣的人,還很忠心,李彥對他的印象一下降低到極點。


  程知節雖然不怎麼樣,最少還知道什麼是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尉遲恭這樣的人,可以說還不如程知節呢。所以,來平遙這一路上,李彥就想著怎麼對付尉遲恭。你不是孔武有力,勇猛善戰嗎?李彥想出了這個辦法。


  對於他想犧牲徐二,李彥心裡的愧疚只是一閃而過,犧牲一個人,可以挽救很多人。所以打造了這個特殊的大鎚,尉遲恭果然上當。正常人誰被弄一身稀屎大糞也受不了,這可是茅坑裡弄出來的,那味道能頂風臭出十幾米。尉遲恭弄得鼻子嘴裡全是,不氣死他也得噁心死。


  讓人往回跑,就是引得靠近唐軍這邊,尉遲恭也很配合,真的追上來。


  李彥這邊要近很多,兩邊的人同時衝出來,魏邦燕迎上了王虎,秦錚一迎上王彪,李彥的親衛一擁而上,一個個捏著鼻子把尉遲恭捆上,然後就上一邊吐去了。有人把他帶回來,扔到一邊,趕緊打水洗手。


  這邊把尉遲恭活捉,那邊兩萬大軍撞到一起。軍心士氣在後世熱兵器時代都很重要,何況是冷兵器時代。尉遲恭被抓,兩個副將被纏住,一萬定****失去指揮,哪是士氣高漲的唐軍對手。


  戰鬥開始沒多長時間,定****就開始崩潰,戰場上響起繳槍不殺和繳刀不殺的喊聲,定****能跑的跑,跑不了的就投降,王彪被殺,王虎帶著殘兵敗將向介休逃跑。


  唐軍追擊出五里,鳴金收兵,尉遲恭的一萬軍隊損失一多半,逃跑的不足三四千人,斬首一千多人,俘虜了三千多人。


  李彥洋洋得意回到平遙,當李仲文知道李彥一戰生擒尉遲恭,打敗定****的時候,吃驚的合不攏嘴。當知道他怎麼勝利的時候,李仲文臉色當時慘白,太可怕了。如果落到自己身上,還不得自殺啊?李彥可是太損了,這樣下流的招數也能想出來。


  李彥的平遙帥帳,已被水不知道沖洗了多少遍的尉遲恭,臉色蒼白,被捆著跪在李彥面前。此時他就是死的心都有。被打敗,被活捉,這沒什麼,大不了一死,身為大將很有覺悟,。但這樣被打敗,讓他感覺到屈辱,現在他恨不得求唐軍殺了自己。


  但坐在主位上的將領讓他奇怪,怎麼是一個少年,難道自己就敗在他手裡?眼裡是仇恨的目光,死死盯著李彥。李彥臉上帶著笑,他勝利了,當然不生氣,眼光是不能殺人的:「尉遲恭將軍,我們也不廢話,投降大唐,為唐皇效命,我可以饒你不死。」


  「休想。」尉遲恭這時別說投降,他只求一死:「你們用這樣下流無恥的招數,算什麼好漢,殺了我,絕不會投降。」


  李彥最看不上這樣沒腦子的大尾巴狼,好像很有骨氣一樣,從桌子後面一下跳起來:「尉遲恭,別他媽給你臉不要臉,你他媽算什麼好漢?劉武周什麼東西?打劫,強盜一個,你看看晉陽,讓他弄成什麼樣了?你******瞎眼睛是不是?老百姓連飯都吃不上,為了個人私利,動刀兵打仗,天下大亂,民不聊生,你他媽維護這樣的人,還有理了?讓你投降是看得起你,拿你當人,自己******不想當人,我成全你。」


  戰場勸降只有兩種,一種是以死相威脅,一種是利誘。高明的有第三種,那就是以德服人,感動對方。像李彥這樣還沒有,不滿意可以殺了,哪有破口大罵的。


  尉遲恭不是逞口舌之利的人,一時被李彥罵的啞口無言,他也有些看不上劉武周的作法,更加無話反駁。


  李彥還從來沒這樣過癮過,來到這個時代,普通人對李彥恭恭敬敬,自己家人愛護有加,要不就是比他厲害的歷史名人。本著多個朋友多條路,少個小人少堵牆的原則,加上面對李家的強勢,李彥一直夾著尾巴做人。


  今天他終於爆發了,看到已四十來歲的尉遲恭就氣不打一處來,這幾天走訪晉陽周圍,讓他一肚子火。老百姓一臉茶色,吃的那叫飯嗎?自己穿越還真沒太受苦,商洛山中沒有戰亂,李彥又想了很多辦法,所以他還不知道民間疾苦。進長安之後也是錦衣玉食,更不知道天下苦難。但這一次出兵,延州到晉陽,他有時間接觸社會底層,對戰亂有了深刻的認識,讓他想的也多起來。此時才明白為什麼大家說和平最重要,亂的百姓,苦的也是百姓。


  看尉遲恭那樣,氣就不打一處來:「姓尉遲的,別他媽覺得自己了不起,你也是普通人,是老百姓出身,聽說你原來是打鐵的,活不下去才當兵的。你他媽忘本知不知道?妄動刀兵,為了私利害了多少人?唐王為了統一天下,讓老百姓過上安穩的日子,你他媽卻頑抗到底,說,投不投降?」


  尉遲恭臉色更蒼白了,他確實是窮苦出身,活不下去了才入伍當兵,社會什麼樣他不是不知道。被李彥罵的有些慚愧,但多年的思想,哪是李彥幾句話能改得了的。他覺得自己有理,可又說不出來。倔強的努力挺直身子:「士可殺,不可辱,你殺了我吧。」


  罵完人出了氣,李彥也消火了。他還沒有殺過人,戰場上拚命他都沒有過,大都是坐在車裡指揮人家殺了。讓他下令把尉遲恭推出去斬了,李彥下不去這樣的命令。雖然不一定非得讓尉遲恭死,但也不想饒了這樣的人。嘿嘿的冷笑道:「士可殺不可辱,你也算是士,別往自己臉上貼金了,我今天就要侮辱你,怎麼樣?你不是想死嗎?我偏不讓,就讓你丟人,讓你生不如死。我會把你扒光衣服,吊在廣場上,讓幾個會畫畫的女人在你的躶體上畫花,會讓你和母狗交配,會讓你變成太監,怎麼樣?這些可以吧?」


  別說尉遲恭,連李彥手下的將領臉也白了,太壞了,太損了,這樣人還能活著嗎?這一刻,他們覺得死恐怕是最幸福的事。妖孽,惡魔,這一刻,李彥只顧著過癮了,不知道他手下的人把他打入十八層地獄,看他像妖怪一樣。


  尉遲恭的臉色和死人差不多,他想自殺,但被捆著呢,也死不了,身體開始哆嗦起來,他真的恐懼。這個少年是什麼人?怎麼這樣?李彥大喊道:「來人。」外面的士兵衝進來,李彥說道:「把尉遲恭拖出去……」他下句話不說了,尉遲恭又氣又急又怒,還有恐懼,本來就凍得要死,再被冷水一衝,一口氣沒上來,又昏了過去。


  看尉遲恭昏過去,李彥有些覺得自己過分了,和他又沒有深仇大恨,幹嘛這樣對人家。說道:「把他關起來,找個郎中看看,別讓他死了。」


  大帳中的人都鬆口氣,這時,李仲文有些虛弱的從外邊進來:「李長史手下留情,要不你殺了他,要不放了他,不能這樣做。」


  李彥趕緊起來:「李將軍,你怎麼來了,有傷要靜養。」


  李仲文感激的說道:「謝謝,我聽士兵報告,趕緊過來,長史不能那麼做。」


  李彥笑著問道:「為什麼?」李仲文說道:「我這是為長史好,你這麼做有損你的名聲,對你今後不利。殘忍兇狠,只能讓人恐懼和反抗,我想皇上也不會同意的,對李長史今後大為不利,請你三思。」


  李彥讓李仲文坐下說道:「你放心,我不會那麼乾的,也就是嚇唬他,我還沒有那麼兇殘。說來你不一定相信,我還一個人沒殺過呢。」


  「啊?」李仲文吃驚的張大嘴,好半天說道:「嚇死我了。」


  李彥笑笑:「不過我得謝謝你為我著想,那你說怎麼辦?」


  李仲文說道:「敵將不降,你可以下令殺了他,或者放了。」


  李彥搖搖頭:「殺他我不能殺,放他也有問題,他恨死我了,恐怕是一世仇恨,還真不好辦。」


  李仲文雖然聽李彥說不會那麼干,但他也知道李彥和尉遲恭的仇是結下了,放了還真不好辦。只好說道:「這樣吧,你把他交給我,我來處理。」


  李彥明白李仲文不可能放了尉遲恭,那是給李彥留下後患,一定是想殺了尉遲恭。


  他一下想起來,尉遲恭可是李世民手下的最忠誠人,那就是李世民一定有辦法讓他歸降。如果他是李世民手下,以後應該不會報復自己,還能送一個人情給李世民。如果李世民把他殺了,那就和自己無關了。


  點點頭說道:「不用了,謝謝你的好意,李彥領情了,我有辦法。」吩咐人把尉遲恭押到洛陽,交給李世民,修書一封讓士兵帶去。


  安排完這件事以後,把平遙大軍的事交給魏邦燕代理,讓李仲文返回長安養傷,他返回晉陽,向李秀寧報告,看看怎麼打敗宋全剛,收復河東。


  李彥不知道,他的名聲隨後傳了出去,惡魔李彥,以後不要惹他,這個人年紀如此小就這樣壞,太可怕了。李彥還不知道他一時高興發泄了一頓怒火,為他撈到一個這樣的名聲,對他的今後是好壞各半,影響深遠。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