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生離死別(2)
帳中大將張通道:「王爺,他們守著東昌我們強攻不下,拖久了糧草補給不上,東昌如同喉中之刺。我軍實力又不如他們,硬碰硬划不來。縱然險勝也是慘烈。」
是啊,征戰兩年多,勢力大增,但在河北魯西膠著太久。燕軍攻克城池后又疲於攻打下一處地方,休養的時候太少。且每每以少勝多都捏著一把汗。朝廷的大軍動轍五十萬,六十萬。燕軍發展至今,只有三十多萬人。靠得是以謀略取勝,速戰速決。
朱棣想到這些,鳳目中露出隱憂。
「如果能渡過運河呢?」錦曦突然想出了這個法子。渡過運河繞開東昌,糧草可由德州送來。便不懼盛庸扼住東昌,斷了北歸之路。
「哪有那麼多渡船能供大軍渡河?況且戰事一來,兩岸河工早已停止擺渡。再說了,盛庸鐵鉉能眼睜睜看著我們渡河而去?」
錦曦嘿嘿笑了:「王爺,咱們建浮橋!分兵拖住他們!」
浮橋?朱棣呵呵笑了起來,這主意甚好,浮橋輕便三日可達運河對岸,只要捨得拋棄錨重,就絕無問題。
「從今晚起在營中秘建竹排,同時密切注意盛軍舉動。我要人馬不動聲色渡過運河!」朱棣決定捨棄錨重,輕裝渡河。
他知道此舉同樣危險,同樣會有損傷。相較強攻東昌或被盛庸拖死,這個算是傷害最輕的一種。
當晚,燕軍軍營內秘建竹排。三日後白天照常不動,夜晚隊伍便分批連排成橋暗渡運河。
三十萬大軍有條不紊的行動,連續八夜渡河沒被盛軍覺察。
時近冬日,河水冰冷刺骨,奉令托連竹橋的軍士偶有被水凍僵,來不及撤換便被水沖走。這日,終於有三具屍體沖至下游被發現,飛馬報到盛軍大營。
十二月二十五日,盛軍發起了攻擊,此時燕軍還有五萬餘人做為後衛沒有撤離。
朱棣和錦曦便在其中。三十萬大軍與五萬人馬,力量懸殊。
張信見燕王執意斷後,王妃拒不先撤離也不肯走,都留下來穩定軍心。他長刀揮動大喊道:「王爺,張信斷後,你們先走!」帶領人馬迎戰。
「能撤走多少就是多少!」朱棣銀槍一擺,鳳目飄起殺戮。
從盛軍攻擊起,他就不走。朱棣身先士卒是燕軍長期以少勝多,士氣旺盛的原因之一,可是錦曦卻著急。
看到朱棣還是不肯走的模樣,她急了,惡狠狠地說:「沒了張信,你還在,你若沒了,這戰也就不用打了!難道還指望高熙他們?你才是軍中的主心骨!」
朱棣望了望前方如蝗蟲一般撲來的盛軍,身邊燕軍都殷殷看著他,都希望他能脫險離開。朱棣心裡一熱,目光緩緩從將士們身上掃過,他們都是陪著他出生入死的兄弟,那種不舍油然而生。錦曦說的不無道理,他明白。此時不是他想留下的問題,是不能讓燕軍無主!他神色肅然,抱拳對張通道:「將軍多保重!」
張信虎目含淚,回禮道:「王爺保重!」
朱棣拉轉馬頭,再不回望,策馬奔下河堤。燕衛十七騎護著朱棣和錦曦緊隨其後。
這是朱棣最狼狽的一戰。三十萬大軍像石碾子一般碾過張信和他的五萬人馬,白甲燕軍頃刻間便湮沒在盛軍之中。緊緊咬在朱棣身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