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二章:不一般的玄奘
「見過諸位。」
李世民一見十殿閻王出現,眼前黑氣沖霄,瀰漫開來,若蓮花盛開,上舉大印,號令四方鬼神,顯示出統御之力,立刻上前一步,主動行禮。
「大唐天子不必多禮。」
十殿閻王看上去和藹可親,甚至秦廣王舔著臉恭維道:「陛下是陽間人王,我等是陰間鬼王,見面不必拘於禮。」
還有一閻王道:「陛下在陽世宣揚佛法,眾生仁慈,功德無量,我等鬼王見到陛下,應該行禮才是。」
「真厚臉皮,不要臉。」
凌武聽到這句話,眉頭都抽了抽,佛門的人真是夠直白的,直接點了出來,這明顯是讓李世民大力弘揚佛法啊,看來這十殿閻羅齊現,是受了佛門的委託!
「因為禮佛?」
李世民聽到這樣的話,心中一動,難道因為自己對佛法的寬容,所以在陰間有優待?這樣的話,真要是能夠回去,一定要大力弘揚佛法。
他們站在一起,寒暄了幾句。
少頃,眾人進閻羅殿,分賓主坐下。
又一會,秦廣王起身,對李世民,道:「涇河鬼龍告陛下許救而反殺之,何也?」
李世民微微欠身,答道:「朕曾夜夢老龍求救,實是允他無事,不期他犯罪當刑,該我那人曹官魏徵處斬。朕宣魏徵在殿著棋,不知他一夢而斬。這是那人曹官出沒神機,又是那龍王犯罪當死,豈是朕之過也?」
「陛下言之有理。」
秦廣王點點頭,道:「涇河龍王觸犯天條,死有餘辜,且將其送入輪迴轉世。」
「來人,」
輪轉王又命掌生死簿判官:「急取簿子來,看陛下陽壽天祿該有幾何?」
「遵命。」
崔判官答應一聲,急轉司房,將天下萬國國王天祿總簿,先逐一檢閱,只見南贍部洲大唐李世民註定貞觀一十三年。
崔判官吃了一驚,急取濃墨大筆,要添上兩筆,改為三十三。
之後,在眾閻羅的話語間,李世民深刻的明白自己之所以能有此待遇,就是因為善待和尚,決定回去之後一定要大開水陸大會,弘揚佛法。
帶李世民離開后,凌武也返回白崢府邸,眸光如電,橫照虛空,穿過重重空間,落在長安城中,他發現,唐王李世民已經自陰間歸來,正在殿中和自家的妻兒,忠臣們,上演一出死中得活后的情深畫面。
陰間一行后,李世民見識了一番十八層地獄的恐怖,以及無數慘死冤魂的經歷后,一還陽便下令昭告天下,赦免一些罪惡比較小的囚犯,死囚的案子也要發回重審,以免有人含冤。
除此之外,李世民最大的感觸就是佛門的厲害,佛光普照,自有超脫。
於是李世民一邊派人修建水陸大會,一邊下榜招天下,可以超度亡魂的有道高僧前來長安。
佛門,佛法,前所未有的耀眼和光明。
「佛門行事真不一樣。」
凌武靜靜思考,不同於妖族的簡單粗暴,佛門行事,很有一種春風化細雨的樣子,通過一步步的牽引,一步步的影響,一步步的推動,讓局中人不知不覺順著他們的安排走,而且毫無知覺。
這樣的方法,雖然見效慢,但影響深厚。
得人心后,以後大有可為。
「佛門能夠在道門強勢的情況下崛起,這種耐心和水磨工夫從來不會缺少。」
說起來,西方那兩位聖人的毅力、智慧確實讓人敬佩。
「這麼說來,金蟬子,唐三藏,唐玄奘,唐僧,要快出現了?」
取經五人組中,自己最熟悉的就是現在五行山下的猴子,其次投到豬胎的豬八戒在天庭的時候沒少在一起喝酒,在流沙河中的沙僧,鷹愁澗中的小白龍,也都打過交道,只剩下最後一個唐僧,從來沒有任何交集。
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小白龍,真要說起來,都各有來歷,而唐玄奘作為金蟬子的轉世之身卻是不需要質疑的佛門的嫡系中的嫡系。
就算在凌武夢中孫悟空的知名度更高些,但誰也不會否認,唐三藏在其中無可動搖的中心地位。
可以說,沒有唐三藏,就不會有西遊以及佛法東傳。
對佛門來講,唐玄奘才是西遊取經的最關鍵人物,是最值得信賴的人。
也正是因為佛門的看重,早有布置,風雨不透,縱然唐玄奘已是第十世,可前面的轉世之身,凌武都推算過,卻沒有任何蹤跡可尋。
不過如今時機已到,凌武可以一見了。
「就讓我見一見西遊中最關鍵的人物唐僧,看一看這位西遊記原著中動不動就哭的聖佛到底怎麼樣吧。」
長安城外的一處山林之中,有一座寺廟,名為金山寺,高閣樓台,傳出梵音佛唱,寶池花開,孕育佛理蓮香。
三五步,有舍利樹,上飄彩帶,八九丈,小沙彌,持香爐,誦讀經文。
整個場中,瀰漫著莫名。
置身其中,神清氣爽,智慧自生。
空中,凌武以法眼觀看,發現在金山寺的上空,梵文赤金,字字圓滿,相互碰撞,凝聚出寶幢,木魚,花籃,法舟,浮屠,如意,等等等等,千姿百態。
佛土之兆,不過如此。
江流兒,或者說玄奘,正坐在殿中,頭戴毗盧帽,身披五彩織金袈裟,眉清目秀,又寶相莊嚴,此時正在誦經,突有外面小沙彌哎呀一聲,他聽到聲音,抬頭看去,發現外面出現一人。
來人整個人在光暈中,看不清面容,只有目光溫潤如水,透漏著好奇之色。
玄奘看在眼中,站起身來,制止了庭中驚慌的小沙彌,向來人行了個佛禮,道:「貧僧見過這位居士。」
平平和和,從從容容。
隨意自在,真實智慧。
每一個字,若蘊含聖明,洗去煩惱,殺戮,消極,自生慈悲,極樂,超脫。
不是神通,自勝神通。
來人自然就是凌武,他上下打量著站在階上的和尚,真的是眉目清秀,一表人才,周身上下,氤氳佛光。
江流兒也好,玄奘也罷,又或者是金蟬兒轉世之身,不管這和尚是何身份,但他站在那裡,身上不見任何修為,卻佛理織身,內外皆智慧。
凌武見過不少佛門中人,包括佛門的佛祖、菩薩,可眼前的和尚落在凌武眼中,就是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感覺。
這個和尚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