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滅明> 第681章 相互推諉

第681章 相互推諉

  李自成預備在遵義縣增加三至四「里」,用於安置勞動積極的戰俘,但跑遍了遵義縣,卻發現行不通。


  遵義縣原先的十三「里」,基本上都是開闢了路徑,與遵義縣城之間,都有通行的路徑,如果要增加數「里」,必須重新開闢路徑,否則,百姓又是生活在交通不便的深山。


  想要開闢路徑,對於大婁山麓的遵義縣來說,實在太困難了,沒辦法,他放棄了增加「里」數的計劃,轉而在每「里」之內,儘可能開闢新的的土地,然後將原先的百姓合兵、遷移,將縣城南部的東隅、永安、大溪三個「里」完全空出來,作為安置戰俘的地點。


  漢人戰俘集中在一起,有利於保持漢民族的特徵和習慣,並逐漸影響周圍新歸化的漢人。


  在這個計劃中, 唯一的難度,便是百姓的遷移,不過,如果百姓能分配到更多的土地,也許他們願意遷移道附近,如果少量釘子戶不肯遷移,也沒關係,夾在漢人中,他們很快就會漢化。


  為了徹底漢化遵義縣的百姓,李自成打算,以遵義縣城為中心,向每一「里」修築一條官道,只要道路能達到相應的寬度,將來一併澆築水泥大道,在遵義縣率先實現「里里通」。


  遵義的十三「里」中,北面的永安、南面的忠庄、天旺,原本就在官道上,只要將官道擴展至天旺「里」,這三「里」的中心地帶,就會通行道路,剩下的十「里」,必須沿著原先的道路再行拓展了。


  幸好遵義府與遵義縣之間,還不到三十里,三千戰俘為了土地,眾志成城,已經完成了道路的擴展,開始轉入「里」道。


  馬祥麟傳來訊息,仁懷縣已經完全拿下,問李自成下一步的軍事行動。


  李自成立即傳訊:大軍暫時駐紮仁懷,盡量絞殺任何反對天命軍的不臣之人,不久之後,將給仁懷縣派去新的知縣,在新的知縣到來之前,先利用軍隊的力量,全面打倒土司,在百姓中開展「入漢籍、奉天主」的先期宣傳工作。


  仁懷縣有十「里」之地,土地和人口僅次於遵義府與遵義縣,是李自成下一個歸化的重點。


  李自成離開遵義縣,回到遵義府,除了真安州距離遵義府太遠,暫時放在一邊,他要在府城內為遵義、綏陽、桐梓、仁懷四縣招聘知縣。


  經過與孔蘭川的協商,招聘知縣採取「科舉」的形式,只要誠心歸化為漢人,任何人都可以參與考核,考試的內容分為兩部分:天命都督府的律法;天主教的教義。


  從貼出告示之日起,報名時間為三日,考核之前的準備時間為五日。


  由於採取書面考試的形式,報名的人員,必須熟悉漢字,這樣的一條規律,讓許多有心參考的人,頓時望而卻步,不過,府衙的告示中,明確告訴百姓,以後還會招聘吏員,條件不變。


  給出的三日報名時間結束,不出李自成所料,前來報名的人員只有九人,基本上都是原先土司的後人,普通的百姓,雖然會說幾句漢話,但根本不識漢字。


  孔蘭川將這九人集中起來,由府衙的吏員強化訓練,除了加強漢字的學習,還解讀天命都督府的四大律法,已經天主教的教義。


  只有五日的時間,要想學好漢字,根本不可能,但學好天命都督府的律法和天主教的教義、禱告文,卻是不難,只要腦子沒有進水,基本上都能學會。


  考核的事,李自成原本準備親自來抓,但成都派出的傳教士、湯若望派出的築路技術人員分別到達了,李自成一面讓他們實地考察遵義府與遵義縣之間的路段,同時積累必要的築路材料,之後便帶著部分技術人員選址建立水泥廠。


  最後在遵義府西北的白雲岩找到了燒制水泥的合適材料,李自成抽調兩個百戶的戰俘,專門協助技術人員生產水泥。


  孔蘭川考核的結果已經出來了,參考的九人,水平相差不大,綜合個人的態度,最後選出田永茂、吳四喜、譚廬、羅文堯四人,分別出任遵義、綏陽、桐梓、仁懷四縣的知縣,至於落選的五人,只要平日加強學習,以後拆分縣域,或是建設真安州的時候,還有可能得到重用。


  田永茂、吳四喜、譚廬、羅文堯分赴各縣,在天命軍的保護下,開始在各縣進行「入漢籍、奉天主」的推恩工作,同時,土地改革也是一併進行,所有的土地重新分配,按照每丁二十畝的標準,重新登記人口、劃分土地。


  整個過程的核心,除了給百姓劃分更多的土地,便是與「入漢籍、奉天主」掛鉤,只有「入漢籍、奉天主」的百姓,才能得到相應的土地,先支持天命都督府的,得到的都是良田,更加靠近水口,最後剩下的,都是半山腰的梯形田,如果土地不夠,還得自己開墾。


  在每個縣域內,都會留出一兩「里」,預備給服役期滿的戰俘。


  李自成回到遵義縣,一面監督道路建設,一面親自協助田永茂,儘快完成土地改革,不要誤了冬耕。


  田永茂按照李自成的指示,將北面東隅、永安、大溪三個「里」百姓,基本上全部遷出,只要他們「入漢籍、奉天主」,都會在臨近的沙溪、北隅、樂安、通平重新分發土地。


  戰俘們見李自成信守諾言,果然將東隅、永安、大溪三「里」的土地完全留下來,幹勁不覺更大了,他們徵得李自成的同意,先行擴展了東隅、大溪兩地的官道,並將家眷遷入過來。


  不過,遷入的戰俘中,尚有一部分戰俘並無家眷,倒是讓李自成比較頭疼,如果不能繁衍人口,這些戰俘即便有了土地,也很難安心定居,便託付知縣田永茂,如果有可能,為這些鰥夫戰俘牽線搭橋,讓他們服役期滿后,就能成家立業。


  由於遵義府屬於南方,基本上沒有嚴寒的冬季,當水泥生產出來之後,立即開始在遵義府與遵義縣的天旺「里」之間修築水泥大道。


  戰俘們也是分做兩份,其中的兩個千戶,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分別從兩端的遵義府、天旺里修築水泥大道,另外一個千戶,則繼續擴寬遵義縣至各「里」的官道。


  ………………………………………………………………………………


  李自成在遵義忙得熱火朝天的時候,楊嗣昌卻是耷拉中腦袋,帶著兩份塘報,前去乾清宮求見朱由檢。


  在宮門前,他思索良久,最終還是將上面的塘報調到下方,然後才讓小太監前去通傳。


  朱由檢一直在期待著前方的軍情,聽說楊嗣昌求見,便讓小太監速速傳召。


  楊嗣昌臉色嚴峻,跟著小太監入了西暖閣,匆匆看來朱由檢一眼,立即叩拜於地,雙目緊閉,額頭叩地,「臣叩見皇上!」


  「愛卿平身!」朱由檢停下硃筆,給楊嗣昌賜了座,「楊愛卿,前方的戰事如何?」


  楊嗣昌低下難待,支支吾吾的,「皇上……」


  朱由檢心中一沉,一種不好的預感,頓時籠罩著他的全身,他勉強穩住身形,直視著楊嗣昌的雙目,冷聲道:「說,前線勝負如何?」


  楊嗣昌從衣袖中掏出一份塘報,看了一眼,見沒有拿錯,方才雙手奉上,「皇上,韃子克高陽,閣老孫大人……孫大人在城內組織家丁、百姓全力抵抗,但因寡不敵眾……」


  「孫大人怎麼樣了?」朱由檢心中「咯噔」一下,他沒有去接塘報,只是冷冷地盯著楊嗣昌。


  孫承宗不僅是自己的老師,更是大哥朱由校的老師,一向忠貞不阿,是大明文武百官的典範,一旦孫承宗有個三長兩短,自己如何向九泉之下的大哥交代……


  「孫大人……孫大人被俘,英勇不屈,被韃子殺害……」楊嗣昌不敢抬頭,他知道,接下來便是雷霆之怒了,他必須獨自扛過去。


  「殺害?」朱由檢這才接過塘報,仔細一看,不禁頭暈目眩,「孫大人六個兒子、兩個侄子,十二個孫子、侄孫殉國,全家老小四十餘人全部遇難……」


  「皇上……」張彝憲見朱由檢搖搖欲墜,趕緊搶過來,扶住他的腰身。


  朱由檢用力將張彝憲推開,手指一張,塘報打著旋飄落在地面上,他用失神的雙目看著楊嗣昌,「你讓朕如何向先帝交代……」


  「皇上……」楊嗣昌大氣不敢出,只是拚命將腦袋低到胸口。


  朱由檢忽地覺得不對,「韃子都打到高陽了,盧象升呢?盧象升在哪?」


  楊嗣昌忙道:「回稟皇上,盧象升不停勸告,擅自出戰,在保定大敗……」


  「擅自出戰?大敗?保定?」朱由檢嘟囔著,「楊愛卿,什麼叫擅自出戰?如果不出戰,難道韃子自己會離開京師?盧象升總督各地援兵,難道不該出戰?」


  「皇上,」楊嗣昌道:「盧象升有權出戰,可是,在兵力準備不充分的情形下,他擅自進攻保定城內的韃子,致使大敗,士兵傷亡過半……」


  「這個盧象升……」朱由檢一拳捶在御案上,「彝憲,傳旨,罷免盧象升兵部尚書銜,著戴罪立功,如果不能驅逐韃子,朕一併治罪……」


  「奴婢遵旨!」


  楊嗣昌見朱由檢的怒氣稍稍消退,方才掏出第二份訊息,再次雙手奉上,「皇上,羅汝才接受招撫,被熊文燦安置在鄖縣,湖廣流寇基本平息……」


  朱由檢接過塘報,掃了一眼,長嘆了一口氣,卻是默然無語。


  盧象升接到朱由檢申斥的旨意,立即上疏為自己辯解:自己雖然總督天下援兵,但關寧、宣大系系的勤王兵馬,根本不受自己調遣,在攻打保定的時候,他們原本做為後隊,卻擅自撤退,致使自己大敗……


  又是相互推諉!朱由檢皺起眉頭,思索良久,盧象升雖然善戰,但資歷太淺,決定讓首輔劉宇亮去前線督軍,解決各地勤王之軍的矛盾,同時傳旨盧象升,讓他進兵巨鹿,儘快將京師以南的韃子驅逐出境。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