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滅明> 第576章 保甲制度

第576章 保甲制度

  扎嘎德是不同意「入漢籍、奉天主」的,雖然看到天命軍強大的戰鬥力,連實力比蒙古人強大得多的藏人,都被消滅了大半,如果天命願意,答思麻萬戶所內的藏人,不分老幼,可能被屠盡。


  他依然想要保住蒙古人獨立的狀態,哪怕讓出部分財務,他甚至向王鵬暗示,用部落的女人去討好天命軍的指揮官。


  王鵬斷然拒絕了他的任何要求,要麼完全遵守天命軍的律法,要麼成為天命軍的敵人,沒有第三天條道路。


  扎嘎德猶豫不決,王鵬告訴他,自己曾經也是蒙古人,如今黃金家族已經絕嗣,蒙古人已經不存在了,漠南蒙古各部,已經歸順了女真人,而邊牆附近的蒙古人,以後歸順了漢人!

  這樣的話語,如同天方夜譚,扎嘎德的腦子幾乎爆炸了,他這些年苦苦支撐做不肯歸降藏人,就是指望有朝一日,大批蒙古部落南下,為自己這樣的的小部落撐腰,可是如今,他的希望徹底破滅了……


  答思麻萬戶所附近,蒙古人越來越少,到了他的手上,連同老弱婦孺在內,不過千人,就他手上這點人口、牲畜,遲早是要被吞併的,不是被藏人吞併,就是被漢人吞併!


  當扎嘎德聽說王鵬就是來自黃金家族的察哈爾部時,他的心思出現了鬆動,經過與部落頭人們緊急磋商,最後接受了王鵬的建議,正式歸順天命軍。


  與藏人不同,扎嘎德沒有與天命軍進行過戰鬥,屬於主動歸順,李自成並沒有給蒙古人任何懲罰,甚至他們在城外的牧場都沒多少變化,基本上保持著原樣。


  但是,從根子上,他們已經發生了質的變化,在人口登記的時候,天命軍的文書就告訴他們,從這一刻開始,他們已經是漢人了,必須忘記以前的蒙古人身份。


  答思麻萬戶所已經更名海南府,海南天主教堂會著人來向他們傳道,無論他們以前是信奉長生天,還是佛祖,從今以後,他們只能改奉佛祖了。


  雖然漢人沒有奪走他們的牧場,但海南府的官員,將給他們重新劃分牧場,明確到戶,先現有的人丁為基礎,參照牲畜的數量。


  城內和城外的蒙古人,實行定居、畜牧,以十戶為一甲,設甲長一人,平日管理這十戶;十甲為一保,設保正一人,管理自己屬下的十甲。


  甲長和保正平日協助官府向牧民徵收賦稅,他們沒有俸祿,但官府會在城南的集市上,給他們劃分一塊土地,他們可以優先出售自己手中的財物。


  特別優秀的甲長、保正,將來可以吸收到府里任吏員,吏員的品級雖然低於官員,但有俸祿。


  甲長、保正對自己屬下的百姓,承擔連帶責任,一人逃亡,全家受罰;一家逃亡,全甲受罰;一甲逃亡,全保受罰。


  所有百姓,包括甲長、保正在內,全部要想府里納稅,稅率為十五稅一,但府里會根據牧民的實際收入情形,酌情減免賦稅,但不得增加賦稅。


  這種條條框框的限制,讓蒙古人十分不舒服,但他們也不是沒有好處,至少他們不會受到欺壓,向以前藏人動輒屠殺蒙古人的事,以後絕對不會發生,從此以後,整個海南府,大家同為漢族了,官府會保護每一戶百姓的合法利益。


  其次,所有人的牧場、財物等,都會得到官府的保護,任何人不得隨意侵犯。


  失去了原來的自由自在,得到的是人生和財物方面的保護,至少這些蒙古人不用擔心,什麼時間走在大街上,走著就沒了。


  王鵬還特意關照這些蒙古人,以後只要為天命都督府立功,還能得到額外的獎勵,如果加入狼騎兵,還可以劫掠弱小的部落。


  最後這一條,扎嘎德最是感興趣,可惜現在狼騎兵不太缺人手,王鵬只是上次在城外戰鬥的時候,死了數名士兵,現在要補缺,從蒙古人中徵召了數人。


  不過,王鵬向扎嘎德保證,如果他願意,將來狼騎兵出征的時候,可以帶上他,如果有斬獲,大家都有份,扎嘎德為表忠心,取漢名的時候,就用了王鵬的姓,更名為王鷺。


  蒙古人的事,安排得差不多了,江源方才趕到海南府,李自成讓他立即接任海南知府,然後按照對待蒙古人的「保甲」制度,將藏人安排到位。


  在海南天主教堂關押的藏人,已經被燕本宮折磨得差不多了,大部分藏人已經先後接受了洗禮,正式成為天主教的信徒,陸續返回家中,與家人團聚。


  江源依照天命都督府頒布施行的《土地律》,按照男丁的數量,給每戶百姓重新分發耕地和牧場。


  藏人與蒙古人完全游牧不同,他們處於半農半牧狀態,既蓄養牲畜,又從事農耕,只不過他們耕作的不是漢人的冬小麥,而是以青稞為主,產量極低。


  不過,這樣的生活方式,對於李自成要求的定居、畜牧,更加容易接受,江源在推行保甲制度的時候,並沒有遇到明顯的阻力,見藏人一概兇悍的性子,便依次打開城門,允許百姓自由出入。


  李自成留下第二營的五百騎兵,用於維持城內的治安和秩序,他這帶著李過、王鵬和剩餘的騎兵,開始在城外清繳。


  與城內人口相對集中的情形相比,城外的百姓比較分散,多是依山傍水,在水草豐富、地勢平坦的小型山谷、河谷中,建立一些村落,村落一般都不大,缺少城牆的護衛,並沒有自保的能力。


  天命軍騎兵的到來,他們只有俯首挨宰的份。


  李自成並不願製造太多的殺戮,只要他們接受天命都督府的律令,就可以基本維持原狀,只是要「入漢籍、奉天主」,重新分配土地,向海南府繳納賦稅,遵循保甲制度。


  他擔心百姓一時記不住這些,每過一村,便留下人手,對村中的甲長、保正集中培訓,再由他們向百姓廣為宣傳。


  百姓沒得選擇,在甜美國軍的騎兵面前,他們要麼接受,要麼死!

  對百姓來說,唯一的好處,就是從此以後,他們已經是漢人的一員,海南府會保護他們的安全,即便受到欺負,也可以上府縣去告狀。


  李自成沿著恰不恰河行軍時,發現沿河地區有大片的山前傾斜平原,相當於梯形田,如果開發出來,倒是不錯的耕地,雖然不算開闊,卻是水源旺盛,如果依照山勢,開闢為數個村落,應該能養活不少人口。


  海南府就在恰不恰河的中游,如果在海南府的南北立下一些漢人村落,既能拱衛海南府,又有利於加快海南府的漢化,便有心遷入五百至一千的流民男丁。


  此處距離陝西,實在有些遠,流民肯來長途跋涉來到這塊遠離西寧的土地嗎?


  李自成的腦中忽地閃現出一絲靈光,對就這麼辦!

  他著人告訴江源,海南府南北,沿著恰不恰河的位置,土地不得分發,留待遷入的漢人!


  數日時間,騎兵主要是威懾,並沒有什麼戰鬥,李自成已經將海南府周圍蕩平,百姓都按照蒙古人、藏人的法子,全部歸為漢籍。


  也有少數不開眼的人,天命軍沒有時間與他們講理,其實也講不清,只能採用武力了,騎兵不僅僅具有威懾作用,必要的時候,也會動刀子,百姓若是不服,只能上天堂向天主告狀了。


  每一次的變革,都會伴隨著血腥,李自成親自參與村落的歸化,就是希望血腥少一些,盡量不要給當地的百姓,留下永久的心靈蒼傷。


  李自成唯一有些遺憾的,就是海南府幾乎沒有漢人,暫時無法推廣漢話,只能一步步來了。


  現在的海南府,尚不能與隴右的蘭州府、洮州府連成一片,需要繼續向各個方向擴張。


  李自成原本看重的,乃是東南方向,沿著這個方向擴張,海南府便可以與隴右連成一片,將來只要財力允許,就可以沿著山谷修築道路,讓海南府真正成為漢地。


  不過,來到海南府之後,他倒是更看重西面。


  西海南岸的庫庫諾爾嶺,與南面幾乎平行的鄂拉山,圍城一大塊盆地,沙珠玉河就是沿著這個狹長的盆地,一直延伸到海南府,然後匯入恰不恰河,注入黃河。


  兩山夾為盆地,又有河流貫穿全境,如果在漢地,那是絕好的農耕之地,只是不知道,這裡的降水如何。


  即便不能成為農耕之地,至少也是一處優良的牧場,能牧牛牧馬,就能養活人口,而且,藏人善於種植青稞,青稞耐寒、耐寒,也許能在盆地生長。


  李自成沿著沙珠玉河上行了百里,還是沒有盡頭,發現沿途的人口並不多,方才放棄了,因為沒有行軍地圖參照,他不知道這塊狹長的盆地,是否一直延伸至青藏高原深處。


  在沒有足夠的實力和精力之前,他暫時不想撬動高原上的藏人,李自成設置海南府的目的,只是從西南方向拱衛西寧。


  西寧是天命都督府屬地的重鎮,當他將主要精力、軍力投放在東方的時候,千萬不要被青藏高原上未開化的民族偷襲了才好。


  李自成見沿途並沒有人口聚集的地方,問了嚮導,原來多是鹽鹼地,牧草並不豐盛。


  既然人口不足,暫時就不用立縣了,李自成回到海南府的時候,只是囑咐知府江源,在合適的時間,著人探尋這塊盆地的源頭,能否在源頭設立縣鎮,或是關隘,做為海南府西部的第一道防線。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