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滅明> 第182章 祈福

第182章 祈福

  「大人真的要去蓮花山嗎?」何小米依然有些擔心,「今日的塔爾寺……很可能不會太平,要不讓屬下去一趟吧?」


  「正因為塔爾寺可能不太平,我才一定要去,」李自成剛剛去操訓場跑了幾圈,正洗著熱水臉,他一邊擦臉一邊道:「如果我都不敢去,你讓丹增嘉措怎麼有信心?」


  「大人……」何小米見李自成心意已決,知道再勸說也是無用,便道:「那要多帶些士兵,萬一有什麼幺蛾子,也好保護大人。」


  「不僅是保護我,更要保護丹增嘉措,」李自成已經擦好臉,將棉巾一丟,「我已經安排好了,雲水的二百騎兵,都隨我出發,此外,駐紮南川縣的李績部,也會行動起來。」


  何小米默默點頭,他默默禱告,藏民們可千萬不要搗亂。


  …………………………………………………………


  西寧位於青藏高原的南緣,又是農耕與游牧的分水嶺,自從大漢在此建立軍城之後,一直是漢人與青藏高原上游牧民族爭奪的焦點,由於遠離漢人的核心農耕區,在對這塊土地的爭奪中,漢人一直處於劣勢。


  大唐在強盛的時候,曾經以西寧以西的日月山,作為與青藏高原上立國的吐蕃為界,但這種狀況沒有延續多久。


  隨著大唐的衰落,整個西寧地區,全部落入吐蕃之手。


  蒙古人在北方崛起之後,西寧地區第一次出現了和平——無論是青藏高原,還是漢民族的核心農耕去,都成了蒙古人的勢力範圍,漢民族喪失了西寧,高原上的藏人,更是永遠喪失了立國的機會。


  大明立國之初,洪武帝繼承了蒙元在西寧的統治,並正式設立西寧衛,治所就是西寧城,這時的藏人生活區,被朝廷劃分為烏斯藏都司和朵甘都司,接受大明管轄,由當地的怕木竹地方政權和三大法王代為管理。


  但藏人從來沒有停止對西寧地區的滲透,他們滲透的手段,由原來的軍事,轉變為宗教,以弘揚佛教為名,不斷在西寧地區建立廟宇,並鼓勵藏人東遷。


  據李自成不完全統計,在整個西寧衛,至少有二十座藏人建立的佛家寺廟,這其中佔地最大、地位最高、影響力也是最大的,就是蓮花山的塔爾寺。


  李自成掌管西寧之後,曾經考慮過遏制藏人向西寧擴張。


  遏制的方式主要有兩種,首先是武力,用軍事的手段打擊藏人,要麼消滅他們,要麼讓他們西遷,返回烏斯藏和朵甘。


  但李自成很快就否定了這種策略。


  西寧藏人的背後,是烏斯藏和朵甘,無論是烏斯藏地方的怕木竹政權,還是宗教勢力,都鼓勵藏人外遷,一旦遭到遏制,必然是刀兵相見。


  李自成要面對的,不僅是藏人,在「蒙藏合流」后,還有瓦剌蒙古的和碩特部。


  嚴格說來,瓦剌人並不是蒙古人,當年成吉思汗統一蒙古草原的時候,他們還是生活在北地的森林中,被後人稱為「林中百姓」,但他們是最早被蒙古人歸化的邊緣部落,基本上已經蒙古化了。


  但蒙元帝國在捕魚爾海被大明的藍玉將軍滅了之後,殘餘的蒙古人急劇衰落,瓦剌人趁機脫離蒙古,佔據了金山(阿爾泰山)東西,並逐漸養成勢力,在草原上與蒙古人分庭抗禮。他們常常以蒙古人自居,但黃金家族的蒙古人,不願於他們為伍,自稱「韃靼」,以與「瓦剌」區別開來。


  瓦剌人無法取得草原上的正統地位,即使勢力已經大大擴張,卻始終無法統一蒙古草原。


  缺乏核心傳承的瓦剌人,終於發生分裂,其中實力最為強大的「準噶爾部」,依然盤踞在天山以北、金山東西的瓦剌核心區域,並對其餘各部發動戰爭。


  由於實力不濟,杜爾伯特被迫北上額爾齊斯河,和碩特部南下青藏高原,並逐漸完成與藏人的合流,而土爾扈特部,更是在首領和鄂兒勒克的率領下,帶著部分杜爾伯特人、和碩特人,西遷至額濟勒河(伏爾加河)。


  如果採取武力手段,李自成面對的不僅是數十萬的藏人,還有和碩特人,以及與他們有著千絲萬縷聯繫的瓦剌蒙古準噶爾部,甚至是韃靼蒙古。


  表面上維持與大明朝廷的關係時,他不願大動干戈,採用軍事的手段,顯然行不通。


  李自成便轉而採取溫和的形式,讓滲透至西寧的藏人,融入到漢人當中,就像雨滴匯入河流、河流最終匯入大海那樣。


  這樣也可能激起藏人的反感和反抗,甚至烏斯藏地方政權也可能有所警覺,不過,烏斯藏地方政權正在發生更迭的關鍵時期,藏巴汗政權代替怕木竹政權后,由於歷任藏巴汗都信奉噶舉派(白教),因而對急劇崛起的格魯派(黃教)十分仇視。


  他們不僅搗毀格魯派的教堂廟宇,甚至控制住格魯派高僧,情節最為嚴重的,竟然強行不讓達#賴轉世,希望以此來削弱甚至最終消滅格魯派,讓噶舉派重新恢復昔日的輝煌。


  烏斯藏內部的鬥爭,李自成自然管不著,他只知道,現在的烏斯藏,既然內部正在進行劇烈的鬥爭,對外部的注意力就一定會下降,如果西寧採用漸進的方式,很有可能在不引起烏斯藏地方政權注意的情形下,完成對西寧藏人的同化,這甚至比將藏人驅逐出西寧更為便利。


  最大的難題,便是藏人信奉佛教,而且是全民信教,又相當虔誠。


  李自成最先要應對的,便是藏人的佛教,他原本將湯若望接到西寧,在百姓中傳誦天主教,乃是為了增加漢民族的凝聚力,順帶著將來歸化周邊的異族,現在正好派上用場。


  崇禎三年(公元1630年)三月二十日,對所有的漢人來說,這是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日子了,他們甚至都忘了這一天的存在,但根據湯若望曾經為大明朝廷修訂的西曆,這一天是四月十四日,正好是天主教的復活節。


  對西寧的藏人來說,這一天卻是極不平凡,西寧地區佛家最有名望的三大寺廟,塔爾寺、郭隆寺、宏覺寺,在同一日召集信徒大會,所有在附近的信徒均可參加。


  塔爾寺的影響最大,廟宇前聚集的教徒也是最多,主要是藏人,也有極少量的漢人。


  但塔爾寺並沒有宣布大會的內容,等信徒到達之後,再適時公布會議的內容。


  聚集在蓮花山的信徒們議論紛紛,能參加塔爾寺的大會,是他們最大的榮幸,這些普通的信徒,被寺廟邀請參加大會,這還是第一次,雖然沒有特別的邀請文書,寺中的高僧根本對他們一無所知,但那有什麼關係,能參加這種盛會,本身就是一種榮譽。


  到了辰時,一向開放的寺門,卻是依然關閉著,寺門外的蓮花山下,已經聚集了上千的信徒,他們或站或坐,對即將到來的大會,充滿著期待。


  有幾名熟悉的信徒,相擁著躺在山前的斜坡上,懶洋洋地用牙齒咀嚼著那些不知名的青草和野藤,一邊憧憬著接下里可能發生的事情。


  「往年的今日,從來沒有開過什麼大會,今年這是要做什麼?」


  「誰知道呢,讓你來就來唄,過了今日,你想參加恐怕都沒機會!」


  「就是,沒準今日佛祖顯靈,凡是參加大會的人,都會賞賜十隻綿羊,還有……最好是氂牛,既能吃肉,又能耕地種青稞。」


  「如果雨水再多些就好了,青稞的收成也會高些!」老者輕捋已經花白的鬍鬚,雙目眯縫著,一副高人的模樣。


  「我只希望佛祖能賜給我一個美麗的姑娘!」


  一名年青人單手豎在胸前,心中卻是想著鄰家的卓瑪,她的歌聲比百靈還要清脆,比黃鸝還要柔美,燦爛的笑臉像是大紅的雞冠花,紅花的嘴唇,就像一張一翕的喇叭花,兩顆明亮的眸子,就像掛在山間葉片上的露珠,晶瑩剔透,只要聽到她的腳步聲,他的心裡就要激動得發抖,忍不住想要對上幾句山歌,可卓瑪只是沖著他笑笑,再不肯有更多的表示。


  「阿仔,佛祖希望你清心寡欲,安心聽去經文,你卻只想著姑娘,這般下去,佛祖怎可保佑你?」


  阿仔卻是不服,「清心寡欲那是寺里高僧們的事,如果都不娶妻生子,那將來還有誰來繼承香火?又有誰來給佛祖點上長久香?」


  ……


  李自成趕到塔爾寺的時候,已經快要已時了,他先是走馬觀花的樣子,繞道後山,看到李績的士兵已經準備完畢,又向山腰的方向揮了揮手,然後才慢悠悠地來到山前的寺門外。


  塔爾寺的大門,正緩緩打開,稍頃,寺主丹增嘉措身著大紅袈裟,在數名弟子的陪伴下,昂首闊步出了寺門,目光向前面的信徒一掃。


  寺門之外,頓時隔空點穴似的安靜下來,只剩下一個個站得樹樁似的信徒,雜亂而安逸。


  丹增嘉措清了清嗓子,面露難色,但終於還是用他渾厚的嗓音開腔了,「佛祖的的弟子們,今日讓你們來到塔爾寺,乃是因為本寺的兩位活佛,阿嘉和卻藏,染上了不治之症,本寺雖然竭盡全力向佛祖禱告,無奈……阿嘉和卻藏,已經昏迷了數日,一直不曾醒來,所以,今日的大會,便是為兩位活佛祈禱,也許佛祖看在眾多弟子的份上,能讓兩位活佛重回人間……」


  「啊……」信徒們都是大驚,活佛雖然轉世,但兩位活佛不過三十齣頭,正當人生壯年,為何卻突然……既然連嘉措都沒辦法,他們這些普通的信徒又能如何?


  丹增嘉措卻是一揮手,寺內便有弟子抬著兩尊擔架,弟子將擔架放到寺門外的緩坡上,讓兩位活佛頭上腳下。


  最前面的信徒們都能看到,兩位活佛,面如死灰,雙目緊閉,腦袋柔軟的歪在一側,毫無半點生氣,若不是覆蓋在身上的被單微微起伏,誰也不相信兩位活佛尚未轉世。


  雖然極為詫異,不過,信徒們還是在丹增嘉措的帶領下,集體為兩位活佛祈福。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